《校注醫醇賸義》~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痰飲

痰飲者,先生痰而後停飲,積水為病也。人非水穀不能生活,然水氣太盛,不能流行,則病亦叢生。論者謂人身所貴者水也。天一生水,乃至充周流灌,無處不到。一有瘀蓄,即如江河回曲之處,穢莝積聚,水道日隘,橫流旁溢,必順其性,因其勢而利導之,庶得免乎氾濫,此說是矣。然謂為天一之水,充周流灌,以至於瘀蓄,則竊以為不然。

夫天一之水,精也、血也、津液也,此人身之聖水,惟患其少,不患其多,安有變為痰飲之理。且停飲之人,往往嘔吐,所吐之水,或清或黃,或酸或腐,動輒盈盆,天一之水,顧若此之賤且多乎!蓋水穀入胃,除散精之外,其勢下趨,由小腸而膀胱,乃氣化而出,無所為飲也。

白話文:

痰飲這個病症,是先出現痰,之後才積水,導致水停滯而發病。人體離不開水和食物才能生存,但是如果水氣過盛,無法正常流通,就會導致各種疾病。有些醫家認為人體最珍貴的是水,因為水是天地間最原始的元素,它充盈著全身,流遍四肢百骸,無處不到。一旦有淤積,就像江河彎曲處一樣,污垢會堆積,水道日漸狹窄,水流就會橫溢。這時必須順著水的特性,根據它的趨勢疏導它,才能避免氾濫,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但是說天一生水,充盈全身,流遍四肢百骸,最終導致淤積,我卻不這麼認為。

天一生水,指的是精氣、血液、津液,這些是人體的精華,我們只擔心它不足,不會擔心它過多,怎麼可能變成痰飲呢?而且患有停飲的人,經常會嘔吐,吐出的水,有時清澈,有時黃色,有時酸味,有時腐臭,常常一盆一盆地吐,天一生水,難道如此廉價而大量嗎?其實,水和食物進入胃部,除了精華被吸收外,水氣會向下流動,經過小腸到達膀胱,然後氣化排出體外,根本不會形成停飲。

惟脾有積濕,胃有蘊熱,濕與熱交蒸,脾胃中先有頑痰,膠黏不解,然後入胃之水遇痰而停,不能疾趨於下,日積月累,飲乃由是而成。又況嗜茶太過者,濕傷脾;嗜酒太過者,熱傷胃;過嗜生冷者,寒傷脾胃;各各不同。而於是痰飲、懸飲、溢飲、支飲、留飲、伏飲,遂由淺入深,而釀成痼疾矣。

其見症與治法,均列於後。

白話文:

脾臟積聚濕氣,胃部蘊藏熱氣,濕熱交織蒸騰,脾胃中先形成頑固的痰液,粘稠難解。然後進入胃部的水遇到痰液就停滯下來,無法順利向下流動,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水腫。此外,過度嗜茶會損傷脾臟,過度嗜酒會損傷胃部,過度食用生冷食物會寒傷脾胃,各因不同。因此,痰飲、懸飲、溢飲、支飲、留飲、伏飲等病症,逐漸由輕微發展為嚴重,最終釀成慢性疾病。

其症狀和治療方法,將在後面詳述。

痰飲者,水從胃出,下走腸間,轆轆有聲,胸中微痞,頭目作眩,桂術二陳湯主之。

桂術二陳湯(自制)

桂枝(八分),白朮(一錢五分),廣皮(一錢),半夏(一錢五分),茯苓(三錢),枳實(一錢),澤瀉(一錢五分),牛膝(一錢五分),車前(二錢),姜(三片)

此方以苓桂術甘、二陳去甘草,以桂枝開太陽,以白朮健脾土,治痰飲之本也。去甘草者,欲其速,不欲其緩,欲其通、不欲其滿也。姜所以佐桂,枳所以佐橘。車前、澤瀉、牛膝所以導水氣下行,不嫌其涼者,有薑、桂在焉。祖怡注。

白話文:

痰飲症狀是水從胃部流出,往下進入腸道,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胸口略微發悶,頭昏眼花。桂術二陳湯可以治療此症。

2. 懸飲

懸飲者,水流脅下,咳唾引痛。脅乃肝膽之位,水氣在脅,則肝氣拂逆,而肺金清肅之令不能下行,故咳而引痛也。椒目栝蔞湯主之。

椒目栝蔞湯(自制)

椒目(五十粒),栝蔞頭(五錢切),桑皮(二錢),葶藶子(二錢),橘紅(一錢),半夏(一錢五分),茯苓(二錢),蘇子(一錢五分),蒺藜(三錢),姜(三片)

此方仍是二陳去甘草,以椒目通水道,栝蔞通穀道,葶藶、蘇子、桑皮以瀉肺,疾藜以疏肝。水飲下行,而肺肝和矣。祖怡注。

白話文:

懸飲是指水停留在胸脅,導致咳嗽時牽引疼痛。胸脅是肝膽所在,水氣停滯在胸脅,就會阻礙肝氣的正常運行,影響肺氣的下降,因此咳嗽時會伴隨疼痛。椒目栝蔞湯可以治療這種病症。

椒目栝蔞湯由椒目、栝蔞頭、桑皮、葶藶子、橘紅、半夏、茯苓、蘇子、蒺藜、薑等藥物組成,以椒目通水道,栝蔞通穀道,葶藶、蘇子、桑皮瀉肺,蒺藜疏肝,使水飲下降,肺肝氣順暢,達到治癒效果。

3. 溢飲

溢飲者,水氣旁流於四肢也。脾受水邪,溢入四末,故肢節作腫,身重無力,桂苓神術湯主之。

桂苓神術湯(自制)

桂枝(八分),茯苓(三錢),白朮(一錢),茅朮(一錢),苡仁(八錢),廣皮(一錢),半夏(一錢五分),厚朴(一錢),砂仁(一錢),姜(三片)

此方合苓桂術甘、二陳、平胃,去甘草加苡仁、砂仁,純用溫運胃脾,而水飲自化。祖怡注。

白話文:

所謂「溢飲」,指的是水氣積聚在體內,流散到四肢所致。脾臟受到水邪的侵襲,水氣便會溢入四肢末端,因此肢體會腫脹,身體沉重無力,這時候可以用桂苓神術湯來治療。

桂苓神術湯由桂枝、茯苓、白朮、茅朮、苡仁、廣皮、半夏、厚朴、砂仁、薑等藥材組成,結合了苓桂術甘、二陳、平胃等方劑的功效,去掉了甘草,加入了苡仁和砂仁,專注於溫暖運化脾胃,讓水飲自然消散。

4. 支飲

支飲者,水停心下,入於胸膈,咳逆倚息短氣,其形如腫,桑蘇桂苓湯主之。

桑蘇桂苓湯(自制)

桑皮(三錢),蘇子(二錢),桂枝(八分),茯苓(三錢),澤瀉(一錢五分),大腹皮(一錢五分),橘紅(一錢),半夏(一錢五分),杏仁(三錢),豬苓(一錢),姜(三片)

白話文:

支飲是指水停積在心臟下方,進入胸膈,導致咳嗽、氣逆、呼吸短促,外形像腫脹,可以用桑蘇桂苓湯來治療。

桑蘇桂苓湯包含:桑皮三錢、蘇子二錢、桂枝八分、茯苓三錢、澤瀉一錢五分、大腹皮一錢五分、橘紅一錢、半夏一錢五分、杏仁三錢、豬苓一錢、生姜三片。

此方以苓、桂、橘、半生薑治飲之本,以桑皮、蘇子、杏仁瀉肺,以腹皮、瀉澤、豬苓行水,是肺脾同治也。祖怡注。

白話文:

此方使用茯苓、肉桂、橘皮、半生薑來治療飲食問題的根源。接著使用桑皮、紫蘇子、杏仁來清洩肺部。再者,通過腹皮、瀉藥、豬苓來運行水分,這是在同時治療肺和脾。這是祖怡的註解。

5. 留飲

留飲者,留而不去也。心下痞滿,作噦頭眩,芎歸桂樸湯主之。

芎歸桂樸湯(自制)

川芎(八分),當歸(二錢),桂枝(八分),厚朴(一錢),枳實(一錢),廣皮(一錢),半夏(一錢五分),茯苓(三錢),天麻(六分),菊花(二錢),姜(三片)

芎、歸肝家血藥也,薑、桂開太陽也,枳、樸、橘、半、茯苓消痰濕也,天麻、菊花佐芎、歸而上行也。諸方皆降,而此獨升,獨用血藥,以肝為寒飲侵犯,而血行不暢也。祖怡注。

白話文:

所謂「留飲」,指的是停留在體內而不消散的液體。當心口感到悶脹,並伴隨打嗝、頭昏眼花等症狀時,可以用芎歸桂樸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