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肝膽火

肝膽火盛,肋痛耳聾,口苦筋痿,陰痛,或淋濁溺血,加味丹梔湯主之。

加味丹(梔湯自制)

丹皮(二錢),山梔(一錢五分),赤芍(一錢),龍膽草(一錢),夏枯草(一錢五分),當歸(一錢五分),生地(四錢),柴胡(一錢),木通(一錢),車前(二錢),燈芯(三尺)

此條見證,與本門後附見龍膽瀉肝湯相彷彿,而去黃芩、澤瀉、甘草,加丹皮、山梔、赤芍、夏枯草、燈芯,同樣能去肝膽實火。方雖小異,效力則大致相同。二方皆用當歸、生地、補血涼血,以肝乃藏血之臟,瀉其腑必須顧其臟,且以舒其筋也。祖怡注。

白話文:

當肝膽的火氣旺盛時,可能會出現脅肋疼痛、耳鳴聽力下降、口苦、肌肉無力、私密部位疼痛,或是尿液混濁甚至帶血的情況,這時候可以使用加味丹梔湯來調理。

加味丹梔湯的配方如下:牡丹皮二錢、山梔一錢五分、赤芍一錢、龍膽草一錢、夏枯草一錢五分、當歸一錢五分、生地四錢、柴胡一錢、木通一錢、車前子二錢、燈心草三尺。

這種症狀和後面附錄的龍膽瀉肝湯所對應的狀況很類似,只是去掉了黃芩、澤瀉、甘草,而加入了牡丹皮、山梔、赤芍、夏枯草、燈心草。雖然藥材略有不同,但都能有效去除肝膽的火氣。兩種處方雖然有微小差異,但效果大體相似。兩種處方都使用了當歸和生地,這兩味藥能補血涼血,因為肝臟是藏血的器官,清理肝臟的同時也要照顧到血液,並且有助於肌肉的放鬆。這是根據祖怡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