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三 (2)
卷三 (2)
1. 五臟傳腑之咳
經曰:五臟咳久,傳於六腑。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胃乃脾之妻,故脾咳必傳於胃。胃受邪則水穀不安,故發嘔。長蟲常處胃中,嘔甚則胃氣逆而不降,故長蟲亦隨氣而出也。加味二陳湯主之。
加味二陳湯(自制)
橘紅(一錢),半夏(一錢五分),茯苓(二錢),白朮(一錢),苡仁(四錢),枳殼(一錢),砂仁(一錢),蘇梗(一錢),花椒子(二十四粒),姜(三片)
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膽為清淨之腑,肝邪中之,則膽不安,而汁內沸,故所嘔皆苦水。西清湯主之。
西清湯(自制)
桂枝(五分),梔子(一錢五分薑汁炒),蘇子(一錢五分),桑皮(二錢),杏仁(三錢),橘紅(一錢),半夏(一錢),茯苓(二錢),蒺藜(三錢),鬱金(二錢),姜(三片)
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矢。肺與大腸,庚辛金也。風陽外爍,肺熱移於大腸,更兼風入空竅,宜其咳而遺矢矣。當培土化熱,兼以熄風,迴風養臟湯主之。
迴風養臟湯(自制)
沙參(四錢),蘇子(一錢五分),枳殼(一錢),前胡(一錢),桑葉(一錢),茯苓(二錢),白朮(一錢),苡仁(四錢),橘紅(一錢),貝母(二錢),荷葉蒂(一枚)
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小腸下口接大腸之上口,小腸化則大腸通,小腸咳則氣達於大腸,故下焦之濁氣不時宣泄也。潔宮湯主之。
潔宮湯(自制)
沙參(四錢),茯神(二錢),遠志(五分甘草水炒),歸身(二錢),麥冬(二錢),貝母(二錢),橘紅(一錢),半夏(一錢),白朮(一錢),砂仁(一錢),姜(三片)
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尿。膀胱為津液之腑,咳則氣不能禁而遺溺也。加味茯菟湯主之。
加味茯菟湯(自制)
茯苓(三錢),菟絲(四錢),杜仲(三錢),破故紙(一錢五分),當歸(二錢),貝母(二錢),橘紅(一錢),半夏(一錢),白朮(一錢),杏仁(三錢),核桃肉(二枚過口)
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飲食。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久咳則三焦俱病。聚於胃者,胃為五臟六腑之本也。關於肺者,咳必動肺,面浮氣逆,皆肺病也。通理湯主之。
通理湯(自制)
當歸(二錢),茯苓(二錢),白朮(一錢),苡仁(四錢),枳殼(一錢),橘紅(一錢),半夏(一錢),厚朴(一錢),青皮(一錢),桑皮(二錢),砂仁(一錢),蘇子(一錢五分),姜(三片)
先生批《醫學心悟》云:「喘病甚多,而皆非善症。治喘之法,不過一降一納盡之。上焦之有餘者降之,使不得反逆,而清肅之令行矣。下焦之不足者納之,使歸其窟宅,而根本之園地固矣。」先生所批,較葉香岩所謂實喘在肺、虛喘在腎之意,更為明顯。祖怡注。
白話文:
經典寫道:長期咳嗽若源自五臟,將會影響到六腑。如果脾臟的咳嗽不停止,那麼胃部就會受到影響。胃咳的特徵是咳嗽伴隨著嘔吐,嚴重時甚至會嘔出寄生蟲。胃就像脾的配偶,所以脾的咳嗽必然會傳染至胃。一旦胃部遭受邪氣侵擾,消化系統就會變得不穩定,導致嘔吐。寄生蟲通常住在胃裡,如果嘔吐非常嚴重,胃氣逆流無法下降,寄生蟲也會隨著氣流被排出。這時候,我們可以使用加味二陳湯來治療。
對於肝臟持續的咳嗽,膽囊就會受到影響,表現為咳嗽同時嘔吐膽汁。膽囊是個清淨的器官,一旦受到肝臟邪氣的幹擾,就不會安穩,汁液會在體內沸騰,因此嘔吐物都是苦水。這時,西清湯可以派上用場。
肺部的咳嗽如果一直不痊癒,會影響到大腸,造成咳嗽時大小便失禁。肺和大腸都屬於金屬,外部的風陽過度熾熱,肺部的熱量會轉移到大腸,加上風進入空洞,導致咳嗽時大小便失禁。這種情況,應該培養體質,消除熱量,並熄滅風邪,迴風養臟湯可以幫助治療。
心臟的咳嗽如果持續,小腸將會受到影響,表現為咳嗽時失氣,即呼吸困難。小腸的下端連接著大腸的上端,小腸的運作正常,大腸才能通暢,小腸咳嗽時,氣體會到達大腸,因此下腹部的混濁氣體無法及時排出。潔宮湯能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腎臟的咳嗽持續,膀胱就會受到影響,表現為咳嗽時尿失禁。膀胱是負責津液的器官,咳嗽時,身體的氣力無法控制,導致尿失禁。加味茯菟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
長期的咳嗽如果一直未癒,會影響到三焦,表現為咳嗽時腹部脹滿,食慾不振。這些症狀會集中在胃部,影響到肺部,使人產生過多的鼻涕和口水,臉部浮腫,氣血逆流。長期咳嗽會讓三焦系統受到傷害。集中在胃部,因為胃是五臟六腑的根本;影響到肺部,因為咳嗽一定會影響肺部,臉部浮腫和氣血逆流都是肺部疾病的表現。通理湯能治療這種情況。
古書評論:「喘息的病症很多,但都不是輕易就能處理的。治療喘息的方法,基本上就是讓上焦的氣下降,讓下焦的氣上升。讓上焦過剩的氣下降,避免它逆流,這樣肺部的清肅功能就能恢復;讓下焦不足的氣上升,回到它該在的地方,這樣身體的根基才能穩固。」這段評論比葉香巖所說的實喘在肺、虛喘在腎的觀點,更加清楚明確。
2. 附:咳嗽門諸方
補肺湯,治肺虛咳嗽。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五味(五分),紫菀(一錢),桑皮(二錢),熟地(三錢),入蜜少許和服。
補肺阿膠散,治肺虛有火,咳無津液而氣哽者。
阿膠(一兩五錢),馬兜鈴(一兩),甘草(一兩),牛蒡子(一兩),杏仁(七錢),糯米(一兩),水煎分溫服。
百合固金湯,治肺傷咽痛,喘嗽痰血。
生地(一錢),熟地(三錢),元參(一錢),貝母(一錢五分),桔梗(一錢),甘草(五分),麥冬(一錢五分),白芍(一錢),當歸(一錢五分),百合(三錢),水煎服。
紫菀湯,治肺傷氣極,勞熱久嗽,吐痰吐血。
紫菀(二錢),知母(一錢),貝母(二錢),人參(一錢),茯苓(二錢),五味子(十二粒),阿膠(二錢蛤粉拌炒),甘草(五分),桔梗(一錢),蓮子肉(十粒去心)
秦艽扶羸湯,治肺痿骨蒸,或寒或熱,成勞,咳嗽,聲嘎不出。
秦艽(一錢),柴胡(一錢),地骨皮(一錢五分),當歸(一錢五分),紫菀(一錢),半夏(一錢),人參(一錢),甘草(五分),鱉甲(一錢五分),水煎服。
黃耆鱉甲散,治男女虛勞客熱,五心煩熱,四肢倦怠,咳嗽咽乾,自汗食少,日晡發熱。
黃耆(五錢),鱉甲(五錢),桑皮(三錢五分),秦艽(五錢),紫菀(三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茯苓(三錢),柴胡(三錢),半夏(三錢五分),知母(三錢五分),地骨皮(三錢),白芍(三錢五分),天冬(五錢),肉桂(一錢五分),桔梗(一錢五分),甘草(三錢五分),生地(三錢五分),每用一兩,水煎服。一方加姜三片。
蓁艽鱉甲散,治風勞骨蒸,午後壯熱,咳嗽肌瘦,頰赤盜汗,脈來細數。
秦艽(一錢五分),鱉甲(三錢),地骨皮(二錢),柴胡(一錢),知母(一錢五分),青蒿(五葉),烏梅(一個),當歸(一錢五分),水煎服。汗多加黃耆二錢。
蘇子降氣湯,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嗽嘔血,或大便不利。
半夏(一錢),蘇子(一錢五分),前胡(一錢),厚朴(一錢),橘紅(一錢),當歸(二錢),甘草(五分),沉香(五分),水煎服。
定喘湯,治肺虛感寒,氣逆膈熱,而作哮喘。
白果(二十一粒),麻黃(四分),半夏(一錢),款冬花(一錢),蘇子(一錢五分),杏仁(二錢),桑皮(二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
咳血方,治咳嗽痰血。
青黛,蔞仁,海石,山梔,訶子肉,杏仁(各等分),蜜為丸,噙化。
獨勝散,治多年咳嗽,肺痿咯血。
白芨,研細末,每服二錢,臨臥時糯米湯下。
清咽太平丸,治膈上有火,早間咯血,兩頰常赤,咽喉作痛不清。
薄荷(十兩),川芎(二兩),防風(二兩),犀角(二兩),柿霜(二兩),甘草(二兩),桔梗(三兩),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犀角地黃湯,治肝胃火盛,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及陽毒發斑。
生地(一兩五錢),犀角(一錢),赤芍(一兩),丹皮(二錢),每服五錢。
桑皮等汁十味煎,治咳嗽經久,將成肺痿,乍寒乍熱,唾涕稠黏,喘息氣上,唇乾吐血。
桑皮汁(一升),地骨皮汁(三升),麥冬汁(二升),生地汁(五升),生葛汁(三升),淡竹瀝(三升),生薑汁(一升),白蜜(一升),棗膏(一升),牛酥(三合)
共熬成膏,每服五錢。
二陳湯,治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嘔吐噁心,頭眩心悸。
半夏(二錢),陳皮(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五分),姜(三片),水煎服。
清肺飲,治痰濕久留,咳嗽氣逆。
杏仁(二錢),貝母(二錢),茯苓(二錢),桔梗(一錢),甘草(五分),橘紅(一錢),五味子(五分),姜(三片)
金沸草散,治肺經傷風,頭目昏痛,咳嗽痰多。
金沸草(一錢絹包),前胡(一錢),細辛(三分),荊芥(一錢),茯苓(二錢),半夏(一錢),甘草(五分),棗(二枚),姜(三片)
百花膏,治喘咳不已,或痰中有血。
川百合,款冬花(等分),蜜丸如彈子大,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