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二 (3)
卷二 (3)
1. 胃燥
胃受燥熱,津液乾枯,渴飲殺穀,玉石清胃湯主之。
玉石清胃湯(自制)
玉竹(三錢),石膏(四錢),花粉(二錢),石斛(三錢),生地(五錢),人參(一錢),麥冬(二錢),蛤粉(四錢),山藥(三錢),茯苓(二錢),甘蔗汁(半杯沖服)
此方清胃,以玉竹、石膏、蔗汁,救津液而解渴飲。以蔗汁之甘寒,代知母之苦寒。以人參、麥冬、山藥、茯苓,顧脾胃之正氣。以石斛花粉、生地、蛤粉,助石、玉、蔗汁收全功。生地顧腎,地、冬同用,金水相生。蛤粉所以化燥痰。用玉竹、麥冬、石斛、茯苓、蛤粉,與肺受燥熱清金保肺湯同。
用人參、山藥、生地、料豆,與脾受燥熱澤下湯同。清胃之法,盡美盡善矣。祖怡注。
白話文:
[胃燥]
當胃部受到燥熱影響,導致體內津液乾涸,會出現口渴想喝水的情況,這時可用玉石清胃湯來調理。
【玉石清胃湯】(自創配方)
玉竹(約9克),石膏(約12克),花粉(約6克),石斛(約9克),生地(約15克),人參(約3克),麥冬(約6克),蛤粉(約12克),山藥(約9克),茯苓(約6克),甘蔗汁(約半杯,服用時沖入湯中)
這個處方主要用於清除胃部燥熱,其中玉竹、石膏和甘蔗汁能滋潤津液,緩解口渴。甘蔗汁的甘涼特性,取代了知母的苦寒。人參、麥冬、山藥和茯苓則能保護脾胃的正常運作。石斛、花粉、生地和蛤粉,協助玉竹、石膏和甘蔗汁發揮最大療效。生地能滋養腎臟,與麥冬一起使用,有助於金水相生。蛤粉則能化解燥熱引發的痰。此處方中玉竹、麥冬、石斛、茯苓和蛤粉的使用,與肺受燥熱時的清金保肺湯類似。
而人參、山藥、生地和料豆的組合,與脾受燥熱時的澤下湯相同。清除胃燥的療法,可謂盡善盡美。這是祖怡的註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