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二 (13)
卷二 (13)
1. 腦漏
腦漏者,鼻如淵泉,涓涓流涕。致病有三:曰風也,火也,寒也。鼻為肺竅,司呼吸以通陽,賊風侵入,隨吸入之氣上徹於腦,以致鼻竅不通,時流清涕,此風傷之腦漏也。陽邪外鑠,肝火內燔,鼻竅半通,時流黃水,此火傷之腦漏也。冬月祁寒,感冒重陰,寒氣侵腦,鼻竅不通,時流濁涕,此寒傷之腦漏也。致病不同,施治各異。宜隨證辨之。
風傷腦,桑菊愈風湯主之。
桑菊愈風湯(自制)
桑葉(三錢),杭菊(三錢),蔓荊子(一錢五分),當歸(一錢五分),桔梗(一錢),枳殼(一錢),川貝(二錢),杏仁(三錢),川芎(八分),黑芝麻(一撮),
火傷腦,清肝透頂湯主之。
清肝透頂湯(自制)
羚羊角(一錢五分),夏枯草(二錢),石決(八錢),丹皮(一錢五分),元參(一錢),桔梗(一錢),蟬衣(一錢五分),桑葉(二錢),薄荷(一錢),陳橄欖(二枚),寒傷腦,通陽聖化湯主之。
通陽聖化湯(自制)
當歸(二錢),川芎(一錢),香附(二錢),白朮(一錢五分),羌活(一錢),白芷(五分酒蒸),辛夷(一錢切),天麻(六分),紅棗(五枚),姜(三片)
白話文:
【腦漏】
腦漏這種病症,表現為鼻子像泉水一樣,持續不斷地流出鼻涕。導致此病的原因有三種:風邪、火邪、寒邪。鼻子是肺的開口,負責呼吸以助陽氣運行,若外來風邪入侵,會隨著吸進的空氣直達腦部,造成鼻腔不暢,偶爾會流出清澈的鼻涕,這就是風邪引發的腦漏。若是外界的陽邪侵擾,加上肝臟內部火氣旺盛,鼻腔半通不通,偶爾會流出黃色液體,這是火邪導致的腦漏。冬天嚴寒,不慎感受嚴重的寒氣,寒氣進入腦部,使鼻腔不暢,偶爾會流出混濁的鼻涕,這是寒邪導致的腦漏。病因不同,治療方法自然有所差異,應根據具體症狀辨別治療。
風邪導致的腦漏,可用桑菊愈風湯來治療。
桑葉3錢,杭菊3錢,蔓荊子1錢5分,當歸1錢5分,桔梗1錢,枳殼1錢,川貝2錢,杏仁3錢,川芎8分,黑芝麻少許,
火邪導致的腦漏,可用清肝透頂湯來治療。
羚羊角1錢5分,夏枯草2錢,石決8錢,丹皮1錢5分,元參1錢,桔梗1錢,蟬衣1錢5分,桑葉2錢,薄荷1錢,陳橄欖2個,
寒邪導致的腦漏,可用通陽聖化湯來治療。
當歸2錢,川芎1錢,香附2錢,白朮1錢5分,羌活1錢,白芷5分(需酒蒸),辛夷1錢(切片),天麻6分,紅棗5個,薑3片。
2. 鼻衄
鼻衄一證,與吐血不同。吐血者,陰分久虧,龍雷之火犯肺,日受熏灼,金氣大傷,其來也由漸,其病也最深,故血從口出,而不從鼻出。鼻衄之證,其平日肺氣未傷,只因一時肝火蘊結,驟犯肺穴,火性炎上,逼血上行,故血從鼻出,而不從口出。每見近來醫家,因方書犀角地黃湯條下,有統治吐血、衄血之語,一遇鼻衄,即以犀角地黃湯治之,究竟百無一效,此其弊在拘執古方,不明經絡。蓋犀角地黃,多心腎之藥,用以治肝肺,宜其格不相入矣。
予自制豢龍湯一方,專治鼻衄,無不應手而效,數十年曆歷有驗,可知醫道當自出手眼,辨證察經,不可徒執古方也。
豢龍湯(自制)
羚羊角(一錢五分),牡蠣(四錢),石斛(三錢),南沙參(四錢),麥冬(一錢五分青黛少許拌),川貝母(二錢去心研),夏枯草(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五分),黑荊芥(一錢),薄荷炭(一錢),茜草根(二錢),牛膝(二錢),茅根(五錢),藕(五大片)
白話文:
【鼻出血】
鼻出血這種症狀,和吐血是不同的。吐血的情況,通常是因為身體的陰分長期虧損,導致肝火上升侵犯到肺部,每天遭受煎熬,金氣大受損傷,這種情況是慢慢形成的,病情往往很深重,所以血會從口中流出,而不是從鼻子流出。而鼻出血的狀況,平常肺部功能未必有受損,只是因為短時間內肝火鬱結,突然侵犯肺部,火性向上,迫使血液上行,所以血會從鼻子流出,而不是從口中流出。
近來有些醫生,因為醫書上記載犀角地黃湯能統治吐血和鼻出血,一遇到鼻出血就用犀角地黃湯治療,結果往往是毫無效果,這主要是因為過於依賴古方,卻不明白人體經絡。犀角地黃多半是用來調理心臟和腎臟的藥物,用來治療肝肺疾病,當然不合適。
我自己創製了一個「豢龍湯」的方子,專門治療鼻出血,每次使用都有很好的療效,數十年來多次驗證,由此可見,醫療之道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和觀察,要根據病症和經絡來辨證,不能單純依賴古方。
【豢龍湯】(自創)
藥材包括:羚羊角1.5錢,牡蠣4錢,石斛3錢,南沙參4錢,麥冬1.5錢(拌少量青黛),川貝母2錢(去心研末),夏枯草1.5錢,丹皮1.5錢,黑荊芥1錢,薄荷炭1錢,茜草根2錢,牛膝2錢,茅根5錢,藕5大片。
3. 齒牙出血
經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此知血生於中焦,而主於心,故五臟各有守經之血,而六腑則無之。其散於脈內者,隨衝任督三經,遍行經絡。其散在脈外者,周流於肌腠毛皮之間。凡吐血、衄血,牙齦齒縫出血,皆散在經絡之血,湧而上決者也。近人謂巨口吐紅,及牙齦齒縫出血者,謂之胃血,此說大謬。
蓋胃為外腑,職司出納,為水穀蓄泄之要區,其中並無一絲一點之血。即牙宣出血一症,不過胃火熾盛,肉不附骨,故血熱而上湧。其牙不宣而出血者,乃陰虛陽亢,龍雷之火沖激胃經所致。湖州錢左,患齒縫出血,牙並不宣,多則血流盈盞,晝夜十餘次,面紅目赤,煩擾不安,為制蒼玉潛龍湯,連服十餘劑而愈。
蒼玉潛龍湯(自制)
生地(四錢),龜版(六錢),石膏(三錢),龍齒(二錢),石斛(三錢),花粉(二錢),丹皮(一錢五分),羚羊角(一錢五分),沙參(四錢),白芍(一錢五分),藕(三兩),茅根(五錢與藕同煎湯代水)
白話文:
[牙齒出血]
經典上說:「中焦部位接收食物精氣,轉化為液體,再進一步轉變為紅色,我們稱之為血液。由此可知血液生成於中焦,但由心臟主宰,因此五臟都有各自管理的血液,而六腑則沒有。血液在脈管內的部分,會跟著衝任督三條主要經絡,流通到全身的經絡中。在脈管外的部分,則會在肌肉、皮膚和汗毛間循環。所有吐血、鼻血,以及牙齦或牙縫出血的情況,都是那些散佈在經絡中的血液,因某些原因大量湧出的現象。近期有人說,大口吐血,以及牙齦和牙縫出血,稱之為胃部出血,這種說法是極大的誤解。
胃屬於外部的腑臟,它的功能主要是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水谷物質儲存和排泄的重要區域,裡面並不存在任何一點點的血液。就拿牙齦出血這病來說,不過是因為胃火過旺,導致肉體無法緊密附著於骨頭,使得血液熱度升高而向上湧出。而有些牙齦不出血,卻有出血情況的,這是因為體內陰氣不足,陽氣過盛,龍雷之火衝擊胃部經絡所導致的。湖州的錢左先生,患有牙縫出血的毛病,牙齦並未腫脹,最嚴重時,血量能裝滿一個杯子,一天出血十多次,臉色紅潤,眼睛充血,感到極度煩躁不安,於是製作了蒼玉潛龍湯,連續服用十多劑後痊癒。
蒼玉潛龍湯(自創)
生地(12克),龜板(18克),石膏(9克),龍齒(6克),石斛(9克),花粉(6克),牡丹皮(4.5克),羚羊角(4.5克),沙參(12克),白芍(4.5克),藕(90克),茅根(15克,與藕一同煎煮,湯汁用來替代水)。
4. 關格
關格一證,所繫最大,《靈、素》諸書及秦越人、張長沙,俱皆論列,而未有成方;後起諸賢,又絕無論及此證者。迨云歧子謂陰陽易位,病名關格。所傳九方,動輒腦、麝、硝、黃、皂角,非開透,即劫奪,奄奄將斃之人,其能堪此乎!是有方不如無方,醫學中反添一重魔劫矣。《素問》謂: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在太陽;三盛在陽明;四盛以上為格陽。
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在少陰;三盛在太陰;四盛以上為關陰。經絡分明,言言典要,而惜乎治法不傳也。秦越人發為陰乘陽乘之論,乃合寸尺之脈並言之。寸上過位,入魚際為溢;尺下過位,入尺澤為復;此陰陽之偏,各造其極,最為精當,而惜乎治法不傳也。張長沙謂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
又曰:心脈洪大而長,則關格不通。又謂趺陽脈伏而澀,伏則吐逆,水穀不化,澀則食不得入,名曰關格。凡三言之。其曰在寸為格,在尺為關者,乃言陰陽不相榮也。其曰心脈洪大而長,則關格不通者,言五志不安,營衛虧損,孤陽獨發,故上下不通也。曰趺陽脈伏而澀者,乃胃氣敗壞之明徵也。
察脈論證,更為詳盡,而惜乎治法不傳也。至西江喻氏,力講調和營衛,不偏陰,不偏陽,聽胃氣之自為敷布,不問其關於何而開,格於何而通,一惟求之於中,握樞而運,以漸透於上下,營氣通則加意於營,衛氣通則加意於衛,因立進退黃連湯二方,又立資液救焚湯一方,以為標準,此與云歧子之九方,霄壤懸殊矣。而愚則以為所重者尤在於上。
苟在上之格者能通,則在下之關者亦無不通。嘗見患此證者,多起於憂愁怒郁,即富貴之家,亦多有隱痛難言之處,可見病實由於中上焦,而非起於下焦也。始則氣機不利,喉下作梗;繼則胃氣反逆,食入作吐;後乃食少吐多,痰涎上湧,日漸便溺艱難。此緣心肝兩經之火煎熬太過,營血消耗,鬱蒸為痰;飲食入胃,以類相從,谷海變為痰藪,而又孤陽獨發,氣火升痰,宜其格而不入也。
格與關皆為逆象,惟治之以至和,導之以大順,使在上者能順流而下,則在下者亦迎刃而解矣。故於調養營衛之中,平肝理氣,此一法也。於調養營衛之中,和胃化痰,亦一法也。於調養營衛之中,兼清君相之火,又一法也。關格既成,本難施治,但仁人孝子必不忍坐視危亡,欲於死中求活,非精心研究不可。
續制四方,以備參酌。
肝氣犯胃,食入作吐,宜解鬱和中,歸桂化逆湯主之。
歸桂化逆湯(自制)
當歸(二錢),白芍(一錢五分酒炒),青皮(一錢),茯苓(二錢),肉桂(五分),鬱金(二錢),合歡花(二錢),蒺藜(四錢),牛膝(二錢),玫瑰花(五分),木香(五分),紅棗(五枚),降香(五分)
方以歸桂化逆名,歸、桂為主藥無疑矣。以歸、芍、紅棗養其血,即以合歡、鬱金、玫瑰解其鬱,以青皮、蒺藜、木香、降香利其氣,又以茯苓、牛膝引之下達,治格而亦顧及關矣。祖怡注。
痰氣上逆,食入嘔吐,人參半夏湯主之。
人參半夏湯(自制)
人參(二錢),半夏(三錢),廣皮(一錢),茯苓(二錢),當歸(二錢),沉香(五分),鬱金(二錢),砂仁(一錢),佩蘭(一錢),苡仁(四錢),牛膝(二錢),佛手(五分),白檀香(五分)
此方亦所以治格。以人參、當歸顧氣血,以茯苓、苡仁、牛膝,引之下行;以半夏、陳皮利痰,以佩蘭、鬱金、砂仁、佛手、沉香、檀香通氣。前法輕而此方較重,彼重用肉桂,此重用人參,意同而法自異也。祖怡注。
孤陽獨發,阻格飲食,甚則作呃,和中大順湯主之。
和中大順湯(自制)
人參(二錢),白芍(一錢),丹皮(二錢),柏仁(二錢),潼蒺藜(三錢),麥冬(二錢),赤芍(一錢),白蒺藜(三錢),丹參(三錢),生地(四錢),赭石(三錢煅研),合歡花(二錢),竹瀝(兩大匙沖服),薑汁(二滴沖服)
此方有人參、麥冬養胃家之氣陰,益以生地、白芍配獨發之孤陽。丹參、柏仁養心血,丹皮、赤芍清心肝。合歡開心,赭石鎮逆,竹瀝、薑汁豁痰,潼白蒺藜補腎疏肝。仍著重治格,而大利於開關。前方重用香藥,此方則重用潤藥。祖怡注。
二氣雙調飲,通治關格。
二氣雙調飲(自制)
人參(二錢),茯苓(二錢),山藥(三錢),歸身(二錢),枸杞(三錢),干蓯蓉(三錢),牛膝(二錢),廣皮(一錢),半夏(一錢五分),砂仁(一錢),青皮(一錢五分蜜水炒),沉香(五分人乳磨沖)
所謂二氣者,陰陽也。所謂雙調者,不偏陽不偏陰也。人參、茯苓、山藥偏於陽,人乳、歸身、枸杞、蓯蓉偏於陰,有沉香、砂仁、陳皮、青皮以和之,通治關格,此其所以為雙調也。祖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