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2)

1. 恐傷

恐則氣餒,骨節無力,神情不安,補骨脂湯主之。

補骨脂湯(自制)

補骨脂(二錢核桃肉炒),遠志(五分甘草水炒),益智(一錢五分),蓯蓉(四錢),熟地(五錢),當歸(二錢),人參(二錢),茯苓(二錢),白芍(一錢),丹參(二錢),牛膝(二錢),大棗(二枚),姜(三片)

恐傷腎,腎主精與骨,陽氣與陰精之根也。骨脂,核桃以補陽氣;蓯蓉、熟地以充陰精;參、苓、益智、遠志,以養氣而安神;丹參、當歸、牛膝、白芍,以補血而養骨;薑、棗以調脾胃。重在腎而亦兼顧心脾。祖怡注。

白話文:

[恐懼傷害]

恐懼會導致精神萎靡,感到四肢無力,情緒無法安定,這種情況可用補骨脂湯來調理。

補骨脂湯(自製配方)

配方包括:補骨脂(用二錢的核桃肉炒過)、遠志(用五分的甘草水炒過)、益智(一錢五分)、蓯蓉(四錢)、熟地(五錢)、當歸(二錢)、人參(二錢)、茯苓(二錢)、白芍(一錢)、丹參(二錢)、牛膝(二錢)、大棗(兩顆)、薑(三片)。

恐懼會傷害到腎臟,腎臟主管身體的精華和骨骼,是身體陽氣和陰精的根本。使用補骨脂和核桃來補充陽氣;蓯蓉和熟地來滋養陰精;人參、茯苓、益智和遠志,來養氣並安神;丹參、當歸、牛膝和白芍,來補血和養護骨骼;薑和大棗來調理脾胃。主要著重於腎臟,但同時也兼顧心臟和脾臟的調理。這是祖怡的註解。

2. 驚傷

驚則氣浮,真陽外越,真陰不守,心悸筋惕,大安湯主之。

大安湯(自制)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五味子(五分),牡蠣(四錢煅研),龍齒(二錢),木瓜(一錢酒炒),棗仁(二錢炒研),熟地黃(五錢),人參(二錢),茯苓(二錢),柏仁(二錢),金器(一具同煎)

此方治驚,以龍、牡、金器鎮其浮,以棗仁、白芍、五味、木瓜斂其越,人參、茯苓以益氣,當歸、柏仁以養血,乃心肝兼顧,神氣同固之法也。祖怡注。

白話文:

[驚嚇導致的傷害]

受到驚嚇會使氣往上飄,體內的陽氣會外泄,陰氣無法固守,會出現心悸、肌肉緊張等症狀,這時可以使用大安湯來治療。

【大安湯】(自創配方)

配方包括:炒過的白芍1.5錢、五味子0.5錢、煅燒過的牡蠣4錢、龍齒2錢、用酒炒過的木瓜1錢、炒過並研磨的棗仁2錢、熟地黃5錢、人參2錢、茯苓2錢、柏仁2錢,以及一個金屬器具一起煎煮。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驚嚇所導致的病狀,其中龍齒、牡蠣和金屬器具能幫助穩定飄散的氣,棗仁、白芍、五味子和木瓜則能收斂過度外泄的氣,人參和茯苓能補氣,而當歸和柏仁則能滋養血液,這是一個同時照顧心臟和肝臟,同時鞏固精神和氣血的療法。以上是祖怡的註釋。

注意:原文中的「當歸」在後面的解說中未被列為配方之一,可能為誤植。

3. 附:虛勞門諸方

桂枝龍骨牡蠣湯,治失精,亡血,目眩,發落,女子夢交。

桂枝(五分),白芍(一錢五分),甘草(五分),龍骨(二錢),牡蠣(四錢),棗(二枚),姜(三片),水煎服。

天雄散,治陽虛亡血失精。

天雄(三兩),白朮(八兩),桂枝(六兩),龍骨(四兩),共為末,每服五分,日三服。

黃耆建中湯,治氣血虛弱,四肢倦怠,氣短懶言。

桂枝(三兩),黃耆(二兩),白芍(六兩),甘草(三兩),姜(二兩),大棗(十二枚),飴糖(一升),水七升,煮三升,分服。

樂令建中湯,治臟腑虛損,身體消瘦,潮熱自汗,將成癆瘵。

前胡(一兩),細辛(五錢),黃耆(一兩),人參(一兩),桂心(五錢),橘皮(一兩),當歸(一兩),白芍(一兩),茯苓(一兩),麥冬(一兩),甘草(一兩),半夏(七錢五分),共研末,每服二錢。

十四味建中湯,治營衛不調,積勞虛損,形體瘦弱,短氣嗜臥。

當歸,白芍,白朮,麥冬,甘草,蓯蓉,人參,川芎,肉桂,附子,黃耆,半夏,熟地,茯苓(各等分),每用三錢,姜三片,棗三枚,水煎服。

薯蕷丸,治虛勞不足,風氣百病。

薯蕷(三十分),當歸(十分),桂枝(十分),地黃(十分),神麯(十分)豆卷(十分),甘草(二十八分),川芎(六分),麥冬(六分),白朮(六分),白芍(六分),杏仁(六分),人參(七分),柴胡(五分),桔梗(五分),茯苓(五分),阿膠(七分),乾薑(二分),白蘞(二分),防風(六分),大棗(百枚),共研末,蜜為丸,如彈子大,空心酒服一丸。

酸棗仁湯,治虛勞虛煩,夜不得眠。

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茯苓(二兩),川芎(二兩)

水六升,煮三升,分溫服。

炙甘草湯,治諸虛勞不足,汗出而悶。

甘草(四兩),桂枝(三兩),生薑(三兩),麥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參(二兩),阿膠(三兩),大棗(三十枚),生地(一斤),酒七升,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服。

十全大補湯,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五勞七傷,不進飲食,久病虛損,時發潮熱,氣攻骨脊,拘攣疼痛,夜夢遺精,面色痿夭,腳膝無力。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生地,當歸,白芍,川芎,黃耆,肉桂(各等分)

共為末,每服五六錢,薑、棗煎服。

聖愈湯,治一切失血或血虛,煩熱躁渴,睡臥不安,或瘡瘍膿血出多,五心煩熱。

熟地(三錢),生地(三錢),當歸(二錢),人參(二錢),黃耆(二錢),川芎(一錢),水煎服。

還少丹,大補心腎脾胃一切虛損,神志俱耗,筋力頓衰,腰腳沉重,肢體倦怠,小便渾濁。

山萸肉(一兩),山藥(一兩),遠志(一兩),牛膝(一兩),五味子(一兩),茯苓(一兩),巴戟天(一兩),肉蓯蓉(一兩),熟地(二兩),菖蒲(一兩),茴香(一兩),杜仲(一兩),楮實子(一兩),枸杞子(二兩),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人參養營湯,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肢體疲倦,食少作瀉。

白芍(一錢五分),人參(一錢),陳皮(一錢),黃耆(二錢),桂心(四分),當歸(二錢),白朮(一錢),甘草(四分),熟地(三錢),五味(五分),茯苓(二錢),遠志(五分),大棗(二枚),姜(三片)

參朮膏,治虛弱受風,諸藥不應,元氣日傷,虛症蜂起,但用此藥補其中氣,諸症自愈。

人參,白朮(等分),水煎稠,湯化服之。

人參散,治邪熱客經絡,痰嗽煩熱,頭目昏痛,盜汗倦怠,一切血熱虛勞。

黃芩(五錢),人參(一兩),白朮(一兩),茯苓(一兩),赤芍(一兩),半夏(一兩),柴胡(一兩),甘草(一兩),當歸(一兩),葛根(一兩),共研末,每服三錢,姜三片,棗三枚,同煎。

保真湯,治虛勞骨蒸。

當歸(五分),生地(五分),熟地(五分),黃耆(五分),人參(五分),白朮(五分),茯苓(五分),甘草(五分),天冬(一錢),麥冬(一錢),白芍(一錢),黃柏(一錢),知母(一錢),五味(一錢),柴胡(一錢),地骨皮(一錢),陳皮(一錢),蓮子(一錢),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三才封髓丹,治諸虛發熱,心腎不交,遺精夢泄。

天冬(一兩),熟地(一兩),人參(一兩),黃柏(三兩),砂仁(一兩),甘草(七錢),研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天真丸,治一切亡血過多,形體消瘦,飲食不進,腸胃滑泄,津液枯竭。

精羊肉(七斤去筋膜脂皮),肉蓯蓉(十兩),當歸(十二兩),山藥(十兩),天冬(一斤)

以上四味為末,安羊肉內,用陳酒四瓶,煨令酒盡,加水二升,煨候肉糜爛,再入黃耆末五兩人參末二兩,白朮末二兩,糯米飯為丸,如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一百丸。

補陰丸,治陰虛發熱,腳膝無力。

黃柏(八兩),知母(三兩),熟地(三兩),龜版(四兩),當歸(一兩五錢),白芍(二兩),牛膝(二兩),陳皮(二兩),鎖陽(一兩五錢),虎骨(一兩酥炙),共研末,酒煮羊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

大造丸,治虛損勞傷,咳嗽潮熱。

紫河車(一具),龜版(二兩),黃柏(一兩五錢),杜仲(一兩五錢),牛膝(一兩),天冬(一兩),麥冬(一兩),地黃(二兩茯苓砂仁六錢同煮去之),人參(一兩),研末,酒米糊丸,每服四錢,鹽湯下。婦人去龜版,加當歸。

人參固本丸,治肺腎勞熱。

人參(二兩),天冬(四兩),麥冬(四兩),生地(四兩),熟地(四兩),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天王補心丹,治心血不足,形體虛弱,怔忡健忘,心口多汗,口舌生瘡。

生地(四兩),人參(一兩),丹參(一兩),元參(一兩),茯神(一兩),桔梗(一兩),遠志(五錢),棗仁(一兩),柏仁(一兩),天冬(一兩),麥冬(一兩),當歸(一兩),五味子(五錢),蜜丸如彈子大,硃砂為衣,燈芯湯下一丸。

龜鹿二仙膠,治虛弱少氣,夢遺泄精,目視不明。

鹿角(十斤),龜版(五斤),人參(一斤),枸杞(二斤),桑柴火熬膏,每用三錢,溫酒服。

六味地黃丸,治五勞七傷,精血枯竭,自汗盜汗,頭暈目眩,遺精失血,消渴淋濁,舌燥咽疼。

地黃(八兩),萸肉(四兩),山藥(四兩),丹皮(三兩),茯苓(三兩),澤瀉(三兩),蜜丸,鹽湯下四五錢。

歸脾湯,治思慮太過,勞傷心脾,怔忡健忘,驚悸盜汗,發熱體倦,食少不眠。

人參(一錢五分),茯神(一錢五分),黃耆(一錢五分),白朮(一錢五分),棗仁(一錢五分),當歸(一錢五分),遠志(五分),木香(五分),甘草(五分),龍眼肉(十枚),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當歸補血湯,治傷於勞役,肌熱面赤,煩渴引飲,脈大而虛。

黃耆(一兩),當歸(二錢),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