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1)

1. 喜傷

過喜則心氣大開,陽浮於外,經脈弛縱,建極湯主之。

建極湯(自制)

天冬(二錢),琥珀(一錢),辰砂(五分),五味(五分),棗仁(二錢炒研),黃耆(二錢),人參(二錢),當歸(二錢),白芍(一錢五分酒炒),丹參(二錢),柏仁(二錢),紅棗(十枚),姜(三片)

此方與心勞同,用天冬、參、耆、歸、芍、丹參、柏仁,而去河車、茯神、遠志、蓮子,加琥珀、辰砂、五味、棗仁、薑、棗。當然以琥珀、辰砂、人參、丹參安鎮心神為主,以黃耆、五味、棗仁、白芍固表斂汗為輔。以喜則神越而汗泄,有暴脫之可能也。大喜暴脫,服藥不及,事所恆有;神凝則氣聚,氣聚即不患其脫矣。

以天冬滋水而降火,當歸、柏仁養心血,薑、棗調營衛,使心氣鎮靜,心血充沛,君主無為,而皇建其有極矣。祖怡注。

白話文:

[喜傷]

過度高興會導致心臟的氣血過度散開,使得身體的陽氣浮在表面,經絡變得鬆弛。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建極湯來治療。

建極湯的成分包括:天冬二錢,琥珀一錢,辰砂五分,五味五分,炒過的棗仁二錢,黃耆二錢,人參二錢,當歸二錢,酒炒過的白芍一錢五分,丹參二錢,柏仁二錢,紅棗十枚,薑三片。

這個配方跟治療心勞的方子類似,都用了天冬、人參、黃耆、當歸、白芍、丹參、柏仁,但去掉了河車、茯神、遠志、蓮子,並新增了琥珀、辰砂、五味、棗仁、薑和棗。其中,琥珀、辰砂、人參、丹參主要作用是安撫心神,而黃耆、五味、棗仁、白芍則是幫助固表止汗,因為過度高興會讓心神散亂,導致汗液大量流失,有可能造成脫水。

如果突然過度高興導致脫水,不及時治療,這是常見的情況。但是,只要心神安定,氣血就會凝聚,就不必擔心脫水的問題。

天冬能滋潤水分,降低火氣,當歸和柏仁能滋養心血,薑和棗可以調節營衛,讓心氣平靜,心血充足,這樣心臟就能正常運作,達到最佳狀態。這是祖怡的註解。

2. 怒傷

怒甚則脅痛,鬱極則火生,心煩意躁,筋節不利,入夜不寐,沖和湯主之。

沖和湯(自制)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棗仁(二錢炒研),山萸肉(二錢),當歸(二錢),人參(二錢),茯神(二錢),甘草(五分),沙苑蒺藜(三錢),紅棗(五枚),橘餅(四錢)

鬱怒傷肝,大都肝血必虛。此方以棗仁、白芍、萸肉斂肝體,以甘草、紅棗緩肝用,以人參、茯神、棗仁安心,沙苑、萸肉益腎。腎能生肝,肝能生心,生我我生,一齊顧到。且沙苑、橘餅,補中有疏,血充氣通,木可平而肝可舒矣。肝能藏魂,尚何不寐之有!祖怡注。

白話文:

【怒傷】

如果非常生氣會導致兩側肋骨下方疼痛,長期悶悶不樂會引發身體內火,心裡煩躁不安,關節活動不靈活,到了晚上就難以入睡,這種情況可以服用沖和湯來調理。

沖和湯(自製配方)

配方包含:白芍(經過酒炒,約15克)、酸棗仁(炒過後研磨,約20克)、山茱萸(約20克)、當歸(約20克)、人參(約20克)、茯神(約20克)、甘草(約5克)、沙苑蒺藜(約30克)、紅棗(約5個)、橘餅(約40克)。

生氣過度會傷害肝臟,大多數情況下肝臟的血液必然不足。這個藥方使用酸棗仁、白芍、山茱萸來滋養肝臟,甘草和紅棗來緩解肝臟的緊張狀態,人參、茯神、酸棗仁來安撫心神,沙苑、山茱萸來補益腎臟。腎臟能夠滋養肝臟,肝臟又能滋養心臟,彼此相互滋養,全面照顧到。而且沙苑、橘餅在補養中又帶有疏導作用,當血液充足、氣流通暢時,肝氣就能平和,肝臟也能得到舒緩。肝臟能藏住心神,那麼還會有什麼失眠的問題呢!這是祖怡的註解。

3. 憂傷

憂愁太過,忽忽不樂,灑淅寒熱,痰氣不清,萱草忘憂湯主之。

萱草忘憂湯(自制)

桂枝(五分),白芍(一錢五分),甘草(五分),鬱金(二錢),合歡花(二錢),廣皮(一錢),半夏(一錢),貝母(二錢),茯神(二錢),柏仁(二錢),金針菜(一兩煎湯代水)

此方根據合歡蠲忿,萱草忘憂,《養生論》之啟示而作。再以茯神、柏仁養其心,貝母、鬱金解其鬱,桂枝、芍、草調營衛、橘、半利痰氣,而諸證皆顧到矣。祖怡注。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如果過度憂慮,整天悶悶不樂,時常感到寒熱交錯,痰多且氣不順暢,這時候可以使用『萱草忘憂湯』來調理。

萱草忘憂湯(自製處方)

所需藥材如下:桂枝五分,白芍一錢五分,甘草五分,鬱金二錢,合歡花二錢,廣陳皮一錢,半夏一錢,川貝母二錢,茯神二錢,柏子仁二錢,金針菜一兩煎湯代水。

這個處方是根據合歡能消除怒氣,萱草能讓人忘卻煩惱,《養生論》中的觀點來配製的。再加入茯神和柏子仁滋養心臟,川貝母和鬱金來解開鬱結,桂枝、白芍、甘草調節營衛功能,陳皮和半夏則有利於化痰順氣,這樣就能全面照顧到所有症狀了。這是祖怡的註解。」

4. 思傷

思慮太過,心煩意亂,食少神疲,四肢倦怠,一志湯主之。

一志湯(自制)

人參(二錢),茯神(二錢),白朮(一錢五分),甘草(五分),黃耆(二錢),益智(一錢五分),遠志(五分),柏仁(二錢),廣皮(一錢),木香(五分),大棗(二枚),姜(三片)

《內經》不云乎,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歸字可作注字解),正氣(可作心氣解)留(可作著字解)而不行,故氣結矣。本方見證,氣分重於血分,故用歸脾湯法,去當歸、棗仁、龍眼,易以柏仁、益智、廣皮,就是根據經文,不偏重心血少,而偏重於心氣結。一經化裁,就另是一樣精神,可為不執古方之法。祖怡注。

白話文:

[思慮過度]

如果思慮過於繁重,導致心情煩躁不安,食慾減退,精神疲憊,四肢感到無力,可以使用「一志湯」來調理。

一志湯(自製配方)

配方如下:人參(6克),茯神(6克),白朮(4.5克),甘草(1.5克),黃耆(6克),益智(4.5克),遠志(1.5克),柏仁(6克),廣皮(3克),木香(1.5克),大棗(2顆),生薑(3片)

根據《黃帝內經》所說,過度思考會使心中有所掛念,精神難以集中,心氣停滯無法流動,因此氣會結聚。本方針對的是氣的問題比血液的問題更嚴重的情況,所以採用了類似歸脾湯的方法,但是去掉了當歸、酸棗仁和龍眼肉,改用柏仁、益智和廣皮。這是基於經典理論,不是隻側重心血不足,而是更側重於心氣的凝結。經過這樣的調整,配方就有了不同的效果,這是一個不拘泥於古方的例子。祖怡註解。

5. 悲傷

悲則氣逆,憤郁不舒,積久傷肺,清肅之令不能下行,加味參蘇飲主之。

加味參蘇飲(自制)

人參(二錢),蘇子(二錢),沉香(五分),桑皮(三錢),蔞皮(三錢),橘紅(一錢),半夏(一錢),丹參(二錢),柏子仁(二錢),苡仁(五錢),姜(二片)

此方著重在經文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故立方以顧氣血、降痰氣為主。祖怡注。

白話文:

[悲傷]

當一個人過度悲傷時,會導致氣機逆亂,情緒鬱悶不得抒發,長久下來會損傷肺部功能,使肺臟原本應有的清肅調節能力無法順利運作。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加味參蘇飲」來調理。

加味參蘇飲(自製配方)

配方成分包括:人參(6克)、蘇子(6克)、沉香(1.5克)、桑白皮(9克)、蔞皮(9克)、橘紅(3克)、半夏(3克)、丹參(6克)、柏子仁(6克)、薏苡仁(15克)、薑(兩片)。

這個藥方主要是針對經典中提到的,悲傷會使心脈緊縮,肺葉膨脹,上焦氣道不暢的情況。因此,本方以調理氣血、降解痰濕為主要目標,以恢復身體的平衡。這是根據祖怡的註解所制訂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