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大腸火

肺經之火,移於大腸,大便硬秘,或肛門腫痛,槐子湯主之。

槐子湯(自制)

槐米(三錢),蔞仁(三錢),麥冬(一錢五分),枳殼(一錢蜜水炒),天冬(一錢五分),蘇子(三錢),玉竹(三錢),麻仁(三錢),杏仁(三錢),甘草(四分),金橘餅(一枚),白芝麻(三錢)

白話文:

如果肺部的熱氣跑到大腸,造成大便乾硬、排便困難,或者肛門腫痛,可以用槐子湯來治療。

槐米為大腸火重,大便見血之主藥。再加火麻仁、白芝麻、蔞仁、杏仁、蘇子,凡仁皆潤,即通用之五仁丸。加金橘餅以顧胃,枳殼以寬腸,玉竹、甘草以顧脾胃,天、麥冬以保金水,與小腸火之琥珀導赤散,有異曲同工之妙。祖怡注。

白話文:

槐米是治療大腸火盛、大便帶血的主藥。再加入火麻仁、白芝麻、蔞仁、杏仁、蘇子,這些仁都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因此可以做成通用的五仁丸。加入金橘餅以保護胃部,枳殼以通暢腸道,玉竹、甘草以滋補脾胃,天門冬、麥冬以滋陰養腎,與琥珀配伍的導赤散,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以上是祖怡的註解。

2. 風火

風助火勢,其性上升。面紅目赤,口燥咽疼,法當清潤上焦,使陽邪不能侵犯,兼用輕揚解散之品,俾上升者一舉而熄,消風散火湯主之。

消風散火湯(自制)

天冬(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元參(二錢),茯苓(二錢),桔梗(一錢),柴胡(一錢),薄荷(一錢),蟬衣(一錢),桑葉(一錢),連翹(一錢五分),牛蒡子(三錢),蔞皮(二錢),竹葉(十張),黑芝麻(三錢)

白話文:

風助長火勢,火性向上,表現為面紅目赤、口燥咽痛,需要清潤上焦,防止陽邪入侵。同時,配合輕揚散解的藥物,讓上升的火氣迅速熄滅,消風散火湯正是針對此症的良方。

桑、麻、柴、薄、牛、蟬、元、翹、桔、蔞、茯、竹,輕揚解散,清而不遏。加天、麥二冬,壯水即所以制火;三方皆用之,可以見二冬之功力所在矣。祖怡注。

白話文:

"桑、麻、柴、薄、牛、蟬、元、翹、桔、蔞、茯、竹",這些都是藥材名稱,「輕揚解散」表示這些藥物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並且不會過於強烈地抑制體內的氣血。「清而不遏」則是說這些藥物能清熱但又不至於過度抑制身體功能。

接著提到「加天、麥二冬」,這裡的「天、麥二冬」應該是「天冬」和「麥冬」兩種藥材的合稱,加入這兩種藥材可以增強滋補陰液的功能,以達到「壯水制火」的效果,也就是說,通過滋補體內的水分來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從而控制過旺的火氣。

最後一句「三方皆用之,可以見二冬之功力所在矣」,意思是說這三種配方都使用了天冬和麥冬,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天冬和麥冬在滋補陰液、調節體內陰陽平衡方面的強大功效。

總結來說,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組清熱解毒、滋補陰液的藥方,通過使用特定的藥材,達到調節體內陰陽平衡、控制過旺火氣的目的。

3. 濕火

重陰生陽,積濕化熱,濕火相乘,渴飲舌白,勝濕清火湯主之。

勝濕清火湯(自制)

茅朮(一錢五分),白朮(一錢五分),茯苓(二錢),苡仁(八錢),石斛(三錢),石膏(五錢),知母(一錢),豬苓(一錢),澤瀉(一錢五分),荷葉(一角)

白話文:

陰氣過重會導致陽氣不足,濕氣積聚容易化為熱,濕熱互相影響,就會出現口渴、舌苔發白的症狀,這時可以服用勝濕清火湯來治療。

勝濕清火湯(自制)

藥材包括:茅朮(1.5錢)、白朮(1.5錢)、茯苓(2錢)、苡仁(8錢)、石斛(3錢)、石膏(5錢)、知母(1錢)、豬苓(1錢)、澤瀉(1.5錢)、荷葉(1角)。

方以二朮、苓、苡、澤瀉、豬苓勝濕,即以石斛、石膏、知母清火。蒼朮白虎湯去甘草、粳米之甘潤,加荷葉者,降藥已多,以升清者為反佐耳。祖怡注。

白話文:

此方使用了兩種蒼朮、茯苓、薏仁、澤瀉和豬苓來祛除濕氣,並用石斛、石膏和知母來清熱解毒。這是根據蒼朮白虎湯的配方,但去除了甘草和粳米的甜潤效果,反而加入了荷葉,這是因爲在大量降火藥物後,加入能提升清氣的荷葉作為對比。這是祖怡的注釋。

4. 痰火

痰為頑濁之物,一得火勢,其性愈劣,甚則陽狂煩躁,語言錯亂,清火滌痰湯主之。

清火滌痰湯(自制)

丹參(二錢),麥冬(二錢),茯神(二錢),柏仁(二錢),貝母(二錢),化橘紅(一錢),膽星(五分),姜蠶(一錢五分炒),菊花(二錢),杏仁(三錢),淡竹瀝(半杯),薑汁(一滴沖服)

白話文:

痰是黏稠污濁的東西,遇到火氣就會更厲害,嚴重時會出現陽氣亢盛、煩躁不安、言語不清等症狀,這時可以用清火滌痰湯來治療。

繩甫先生云:火本無質,得痰則實;痰本濕生,得火則燥。由此觀之,痰與火結,有不擾其神明者乎。南星除痰之力,更大於半夏,以牛膽制之,則燥性殺,而兼清肝膽之火矣。化橘紅比普通之橘紅力大,以產地適當有礞石也。再以竹瀝、薑汁、杏貝佐之,能開而且降,痰火有出路矣。

用茯神、丹參、柏仁,顧其靈明之本也。再以麥冬之生胃津,菊花之清肝風。以狂必由火而起,火必因風而動,風火熄而靈明覆,則擾動者得返其清靜之常,真精心結構之方也。祖怡注。

白話文:

羅甫先生說:火本身並沒有形質,但當它附著在痰上時就會變得實質。痰是由濕氣產生的,一旦沾上火,它就會變得乾燥。從這一點來看,痰和火結合在一起,難道不會擾亂人的心智嗎?南星去除痰的能力,比半夏更強,如果用牛膽來制約它,就能讓它的燥性被殺滅,同時還可以清淨肝膽中的火氣。化橘紅的效力比一般的橘紅要大,因為它產自的地方適宜含有礞石。再配上竹瀝、薑汁、杏貝作為輔助,可以達到既開又降的效果,使痰火有出路。

使用茯神、丹參、柏仁,這是為了保全心神清明的本質。再加入麥冬來滋潤胃津,菊花來清涼肝風。因為狂躁通常都是由火引起的,火又會因為風的影響而動搖,當風火都被熄滅後,心神清明得以恢復,那麼擾亂的情況就可以回歸到平靜的常態。這是一個真正用心構思的療法。祖怡注。

5. 實火

氣分偏勝,壯火升騰,發熱錯語,口燥咽乾,陽狂煩躁,加味三黃湯主之。

加味三黃湯(自制)

黃連(五分),黃芩(一錢),黃柏(一錢),連翹(一錢五分),丹皮(二錢),薄荷(一錢),赤芍(一錢),山梔(一錢五分),水三鍾,煎一鍾,熱服。

三黃為瀉心、肺、肝、腎實火之方。加山梔名黃連解毒湯,見本門後第一張古方。再加薄荷、連翹散心肝,丹皮、赤芍涼血分,輕揚透發而不抑遏,以發熱煩躁,火鬱必須發之也。此方見證陽狂煩躁,與痰火同,而有發熱、口燥、咽乾,明明是氣分之火而不是痰火,從異點上著眼,故此方與痰火方無一味藥相同。祖怡注。

白話文:

如果體內熱氣過盛,導致發熱神志不清、口乾舌燥、躁動不安,可以用加味三黃湯治療。這個方子由黃連、黃芩、黃柏、連翹、丹皮、薄荷、赤芍、山梔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熱盛引起的各種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