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脾火

脾有伏火,口燥唇乾,煩渴易飢,熱在肌肉,加味瀉黃散主之。

加味瀉黃散(自制)

防風(一錢),葛根(二錢),石膏(四錢),石斛(三錢),山梔(一錢五分),茯苓(三錢),甘草(四分),荷葉(一角),粳米(一撮煎湯代水)

本方用瀉黃散去藿香而加葛根、石斛、茯苓、荷葉、粳米;從白虎湯法,去知母而添升陽散火意,清中有發,發中有清,陽升火散,而無抑遏之患。此條當與先生《醫方論》瀉黃散對比觀之,更易明白。祖怡注。

白話文:

如果脾臟藏有內熱,會導致口腔乾燥、嘴脣乾裂、容易感到口渴和飢餓,熱氣會停留在肌肉裡。這種情況可以用「加味瀉黃散」來治療。

「加味瀉黃散」(自行調製)

防風(一錢)、葛根(二錢)、石膏(四錢)、石斛(三錢)、山梔(一錢五分)、茯苓(三錢)、甘草(四分)、荷葉(一角)、粳米(一撮,煎湯代替水)

這個方子基於瀉黃散,但去除了藿香,並添加了葛根、石斛、茯苓、荷葉、粳米。它取自白虎湯的治療法則,但去除了知母,增加了提升陽氣、疏散內熱的意圖,使藥性既清涼又具有一種發散的特性,可以促進陽氣上升,內熱散去,且不會有壓抑的問題。這段內容可以與先生的《醫方論》中的瀉黃散進行比較理解,能更清晰地瞭解其治療原理。祖怡注。

2. 腎火

腎火者,龍火也。龍不蟄藏,飛騰於上,口燥咽乾,面紅目赤,耳流膿血,不聞人聲,加味腎熱湯主之。

加味腎熱湯(自制)

磁石(四錢),牡蠣(四錢),生地(四錢),白朮(一錢),白芍(一錢),人參(一錢),元參(二錢),甘草(五分),豬腎(二枚煎湯代水)

生地、元參、白芍、豬腎,養陰益腎,顯而易見。加磁石以鎮之,牡蠣以潛之,二味腎家藥,亦顯而易見。用參、朮、草等中州藥者,龍火上騰,必是脾胃砥柱失守所致;中州有砥柱,龍火必無由而上騰矣。祖怡注。

白話文:

腎火如同龍火,龍火不隱藏,會往上飛騰,導致口乾舌燥,面紅目赤,耳朵流膿血,聽不見聲音,可以用加味腎熱湯治療。

加味腎熱湯包含磁石、牡蠣、生地、白朮、白芍、人參、元參、甘草和豬腎。其中生地、元參、白芍和豬腎滋陰益腎,功效明顯。加入磁石鎮住腎火,牡蠣潛藏腎火,這兩種藥材都是專治腎臟的藥物,效果也十分明顯。而人參、白朮和甘草是中州藥材,因為龍火往上竄,一定是脾胃失守造成的,中州堅固,龍火就無處可竄了。祖怡註解。

陽火可瀉,陰火不可瀉,況龍性難馴,逆而折之,反肆沖激。故丹溪滋腎丸,於滋陰藥中,加肉桂一味,導龍歸海,從治之法,最為精當。茲更推廣其意,制潛龍湯主之。

潛龍湯(自制)

龍齒(二錢),龜版(八錢),生地(五錢),龍骨(二錢),知母(一錢),黃柏(一錢),人參(一錢),元參(二錢),蛤粉(四錢),肉桂(四分),鮑魚(一兩切片煎湯代水)

白話文:

陽虛的火可以瀉掉,陰虛的火卻不能瀉,況且腎精就像難以馴服的龍,逆着它去折騰,反而會導致它更加暴躁,冲撞身體。因此,丹溪的滋腎丸,在滋陰藥中加入肉桂,引導腎精歸位,這種從治之法最為精妙。現在我進一步推廣這個思路,製成潛龍湯,用以治療這種病症。

潛龍湯的組成:龍齒二錢,龜板八錢,生地五錢,龍骨二錢,知母一錢,黃柏一錢,人參一錢,元參二錢,蛤粉四錢,肉桂四分,鮑魚一兩切片煎湯代水。

黃柏、知母、肉桂,取一陽居二陰之中,成為坎象。不用肉桂,則龍不肯歸海。既用肉桂,尚恐知、柏之力不足以駕馭,故加人參、元參、生地以佐之。再用龍骨澀而兼鎮,龍齒但鎮不澀;龜版、蛤粉、鮑魚,則潛陽即所以潛龍。而一味肉桂,處於群陰之中,當亦馴服,而潛藏不顯矣。祖怡注。

白話文:

在古代中醫理論中,黃柏、知母和肉桂被比喻為「一陽居二陰之中」,形成了一個「坎象」。如果沒有使用肉桂,那麼「龍」(代表生命力量或溫熱性質)就可能不會歸回其本源(海洋,代表陰性或冷靜)。即使使用了肉桂,也可能擔心黃柏和知母的力量不足以控制這種溫熱性質,因此加入人參、元參、生地等藥物來輔助調節。

為了增加藥效的穩定性,還會添加龍骨(具有收斂作用)和龍齒(專門用於鎮定)等藥物。而龜版、蛤粉、鮑魚等藥物則能起到降伏陽氣的作用,同時也對龍進行潛藏,使它不顯現出來。最後,肉桂作為主要藥物,在羣陰(寒涼藥物)中,也應能適應環境,使其溫熱性質得以調節而不顯露。以上內容由祖怡註解。

3. 胃火

胃火熾盛,煩渴引飲,牙齦腐爛,或牙宣出血,面赤發熱,玉液煎主之。

玉液煎(自制)

石膏(五錢),生地(五錢),石斛(三錢),麥冬(二錢),玉竹(四錢),葛根(二錢),桔梗(一錢),薄荷(一錢),白茅根(八錢),甘蔗汁(半杯沖服)

此方與胃燥玉石清胃湯,同樣用石膏、玉竹、生地、麥冬、石斛、蔗汁,而去人參、山藥、茯苓者,火之烈更甚於燥也。花粉、蛤粉,未嘗不能清化熱痰,去之而加葛根、桔梗、薄荷、茅根者,胃火已及血分,宜升陽散火,兼清血分也。以此方與玉石清胃湯比,彼為清潤,此為清散。觀於玉、石二味之互為重輕,亦可識其用意之所在矣。祖怡注。

白話文:

胃部的火氣旺盛,會導致口渴並渴望喝水,牙齦可能會腐敗或出血,臉色紅腫發熱。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玉液煎」來治療。

【玉液煎】(自製)

  • 石膏(五錢)
  • 生地(五錢)
  • 石斛(三錢)
  • 麥冬(二錢)
  • 玉竹(四錢)
  • 葛根(二錢)
  • 桔梗(一錢)
  • 薄荷(一錢)
  • 白茅根(八錢)
  • 甘蔗汁(半杯沖服)

這個藥方與「玉石清胃湯」有相似之處,都使用了石膏、玉竹、生地、麥冬、石斛和甘蔗汁,但是去除了人參、山藥和茯苓,因為胃部的火氣比乾燥更加嚴重。花粉和蛤粉雖然也可以清除熱痰,但在這裡加上葛根、桔梗、薄荷和白茅根,因為胃部的火氣已經影響到了血液,所以需要使用「升陽散」來提升陽氣以散除火氣,同時清淨血液。比較這兩個藥方,一個是清潤的,一個是清散的。從玉和石兩味的互相輕重之中,可以看出其用意所在。這是祖怡的注釋。

4. 小腸火

心經之火,移於小腸,溲溺淋濁,或澀或痛,琥珀導赤湯主之。

琥珀導赤湯(自制)

琥珀(一錢),天冬(一錢五分),丹皮(二錢),生地(五錢),麥冬(一錢五分),木通(一錢),赤芍(一錢),丹參(二錢),甘草梢(五分),竹葉(十張),燈芯(三尺)

白話文:

心經的熱氣轉移到小腸,導致尿液混濁,可能會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的症狀。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琥珀導赤湯」來治療。

【琥珀導赤湯(自製)】

琥珀(一份錢),天冬(一份錢五分),丹皮(兩份錢),生地(五份錢),麥冬(一份錢五分),木通(一份錢),赤芍(一份錢),丹參(兩份錢),甘草梢(五分),竹葉(十張),燈芯(三尺)。

此方用導赤散之生地、木通、草梢、竹葉全部,而加琥珀、天冬、麥冬、丹參、丹皮、赤芍、燈芯,兼清心小腸之火,而照顧金水,使火氣去而津液長。以琥珀為主者,不但能清心小腸之火與濕熱,而並善解毒,為淋濁症聖藥也。祖怡注。

白話文:

這個方子採用導赤散中的生地、木通、草梢、竹葉,再加上琥珀、天冬、麥冬、丹參、丹皮、赤芍、燈芯,達到清心小腸之火,滋養腎水的目的,使火氣消退,津液得以滋生。以琥珀為主藥,不僅能清心小腸之火和濕熱,更擅長解毒,是治療淋濁症的聖藥。這是祖怡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