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1. 卷二
2. 秋燥
燥為六淫之一,《內經》於此條,並未大暢其說。至西昌喻氏著《秋燥論》一篇,謂世俗相沿,誤以濕病為燥病,解者亦競以燥病為濕病,而於《內經》所謂「秋傷於燥,上逆而咳,發為痿厥」數語,全然誤會,可謂獨具隻眼,大聲喝破矣。惟篇中謂秋不遽燥,大熱之後,繼以涼生,涼生而熱解,漸至大涼,而燥令乃行焉。
此則燥字之義,乃作大涼解,而燥中全無熱氣矣。獨不思「秋陽以暴之」一語,朱子注中,謂秋日燥烈,言暴之干也。可見秋陽甚於夏日,燥非全主乎涼。乃篇中又申其說,以為天道春不分不溫,夏不至不熱,則秋不分不燥之意,隱然言下矣。信斯言也,則必秋分以後,方得謂之秋燥。
是燥病亦只主得半季,而秋分以前之四十五日,全不關秋燥矣。由斯以推,則冬至以後方是傷寒,春分以後方是春溫,夏至以後方是三氣;而於冬至以前,春分以前,夏至以前,秋分以前之四十五日內,所感者為何氣,所得者謂之何病乎?愚謂燥者干也,對濕言之也。立秋以後,濕氣去而燥氣來。
初秋尚熱,則燥而熱;深秋既涼,則燥而涼。以燥為全體,而以熱與涼為之用,兼此二義,方見燥字圓相。若專主一邊,遺漏一邊,恐非確論。竊附管見或亦愚者千慮之一得云。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秋燥」的觀念。在中醫理論中,燥是六種外感病因之一,但《內經》對於燥的描述並不是很詳細。直到西昌喻氏寫了《秋燥論》一書,他指出社會上普遍的誤解,常把濕病當作燥病,甚至在解釋燥病時,又把它當作濕病。對於《內經》中提到的「秋天受燥邪侵襲,向上影響肺部,引發咳嗽,進而可能導致萎弱或厥證」這幾句話,大家也完全理解錯了,喻氏認為自己獨具慧眼,能明辨是非。
然而,他在文中提到秋天並不是立刻就變得乾燥,而是酷暑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涼爽,涼爽使熱氣消散,逐漸變得更冷,燥氣才開始顯現。這段話把燥解讀為極度的涼爽,而燥中完全沒有熱氣。但他忽略了「秋陽以暴之」這句話,朱熹在註釋中提到,秋天的太陽非常乾燥,這是說太陽曝曬下的乾燥。由此可見,秋天的太陽比夏天還猛烈,乾燥並不完全是涼爽的。
接著,他又進一步闡述,認為自然法則是春天不到不會溫暖,夏天不到不會炎熱,那麼秋天不到就不會乾燥,這是在暗示秋天真正乾燥的時間是在秋分之後。如果相信這個說法,那麼秋燥只存在於後半個秋季,秋分前的四十五天,完全與秋燥無關。
以此類推,只有冬至後纔是真正的寒症,春分後纔是春季溫熱,夏至後纔是夏季的三伏天。但在冬至、春分、夏至和秋分之前的四十五天,受到的又是什麼樣的氣候影響,得到的疾病該如何命名呢?
我個人認為,乾燥就是乾燥的意思,是相對於濕潤而言的。立秋後,濕氣退去,燥氣開始增加。初秋時節,天氣還熱,所以是燥熱;到了深秋,天氣轉涼,就成了燥涼。燥是整體,而熱和涼只是其中的兩個面向,必須兼顧這兩層意義,才能全面理解燥的特性。如果只強調其中一面,忽視另一面,恐怕就不是精確的論點。謹在此提出我的淺見,或許也能有千慮一得的收穫吧。
3. 肺燥
肺受燥熱,發熱咳嗽,甚則喘而失血,清金保肺湯主之。
清金保肺湯(自制)
天冬(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南沙參(三錢),北沙參(三錢),石斛(二錢),玉竹(三錢),貝母(二錢),茜根(二錢),杏仁(三錢),蔞皮(三錢),茯苓(二錢),蛤粉(三錢),梨(三片),藕(五片)
清金保肺,必先甘涼養胃,以胃為肺之來源,脾為肺母也。二沙、麥冬、玉竹、石斛,是肺藥亦是胃藥。甘不妨胃,潤能保肺,是先賢之定法,亦是費氏的絕唱。祖怡注。
肺受燥涼,咳而微喘,氣鬱不下,潤肺降氣湯主之。
潤肺降氣湯(自制)
沙參(四錢),蔞仁(四錢),桑皮(二錢),蘇子(二錢),杏仁(三錢),旋覆花(一錢絹包),橘紅(一錢),鬱金(二錢),合歡花(二錢),鮮姜皮(五分)
此方重在氣鬱不下,為咳而微喘之原因。乃秋涼抑鬱肺氣,涼而兼燥,肺少津液上供,肺氣不得下降而咳。郁解津回,燥能轉潤,而氣自下降也。祖怡注。
白話文:
[肺燥]
當肺部受到燥熱影響,會出現發燒與咳嗽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喘息與咯血,這種情況下,我們會使用「清金保肺湯」來治療。
「清金保肺湯」是我們自行調配的處方,成分包括:天門冬1錢5分、麥門冬1錢5分、南沙參3錢、北沙參3錢、石斛2錢、玉竹3錢、貝母2錢、茜草根2錢、杏仁3錢、蔞皮3錢、茯苓2錢、蛤粉3錢,以及梨片三片和藕片五片。
要清熱保護肺部,首先得用甘涼的藥材來滋養胃部,因為胃是肺部營養的來源,脾臟又為肺的母親器官。南沙參、北沙參、麥門冬、玉竹和石斛,既是肺部藥物也是胃部藥物。這些藥材不傷胃,同時又能滋潤肺部,這是前人確立的規則,也是費氏的獨到見解。這是由祖怡所註解的。
當肺部受到涼燥影響,會產生輕微的喘息與咳嗽,且氣機鬱滯無法順暢下行,這種情況下,我們會使用「潤肺降氣湯」來治療。
「潤肺降氣湯」也是我們自行調配的處方,成分包括:沙參4錢、蔞仁4錢、桑白皮2錢、蘇子2錢、杏仁3錢、旋覆花1錢(需用絹布包好)、橘紅1錢、鬱金2錢、合歡花2錢,以及新鮮薑皮5分。
這個處方的重點在於解決氣機鬱滯的情況,這是導致輕微喘息與咳嗽的根源。秋天的涼爽天氣容易讓肺部氣機受到抑制,涼意加上乾燥,肺部缺乏足夠的津液供應,使得肺氣無法順利下降而引發咳嗽。一旦鬱滯得到紓解,津液得以回復,燥氣轉為濕潤,氣機自然就能順利下降了。這是由祖怡所註解的。
4. 心燥
心受燥熱,渴而煩冤,養心潤燥湯主之。
養心潤燥湯(自制)
松子仁(二錢),柏子仁(二錢),天冬(二錢),丹參(二錢),當歸(二錢),犀角(五分),生地(五錢),人參(一錢),茯神(二錢),甘草(四分),藕汁(半杯沖服)
此方重在渴而煩冤。心主生血,心受燥熱,則不能生血,而心失養。渴而煩冤者,心不得受邪,一受邪則如含冤而無門可訴,形容心之痛苦,呼之欲出矣。以丹參、茯神、柏仁、當歸、人參養心;以松仁、天冬、甘草、藕汁,潤其燥,止其渴而緩其急。當歸心家要藥,性雖溫而質特潤,又為血中氣藥,在天冬、犀角、生地、藕汁大劑涼潤中,藉以通心氣而舒心神,則燥郁解而生血作用可恢復正常矣。祖怡注。
心受燥涼,心煩而膈上喘滿,清燥解鬱湯主之。
清燥解鬱湯(自制)
人參(一錢),丹參(三錢),茯神(二錢),半夏(一錢),柏仁(二錢),當歸(二錢),鬱金(二錢),廣皮(二錢),沉香(四分人乳磨沖)
此方與上第三方,同用丹參、茯神、柏仁、當歸、人參,皆補血養心,潤燥除煩主藥也。心肺同居膈上,氣血別有一小循環,關係特為密切。心病而肺亦喘滿,肺本惡涼,亦遭波及而肺氣鬱,故以沉香、鬱金舒其氣;郁必有痰,以橘、半化其痰。沉香以人乳磨沖,不獨潤燥,且以護血。
不用肺受燥涼上第二方之法者(只有鬱金一味相同),彼重於咳,此重在喘滿也。祖怡注。
白話文:
【心燥】
當心臟受到燥熱影響,會感到口渴和煩躁不寧,這時可用「養心潤燥湯」來調理。
「養心潤燥湯」是自製的配方,成分包括:松子仁、柏子仁、天冬、丹參、當歸、犀角、生地、人參、茯神、甘草,以及藕汁。這些成分對於口渴和心煩的情況特別有效。因為心臟是負責生成血液的器官,當受到燥熱影響時,便無法正常生成血液,進而影響心臟的運作。口渴且心煩的情況,就像心中有冤屈卻無處申訴一樣,讓人感受到心靈上的痛苦。丹參、茯神、柏仁、當歸、人參有助於滋養心臟;而松仁、天冬、甘草、藕汁則能潤燥、止渴,緩和急躁的心情。當歸是滋養心臟的重要成分,雖然性質溫和,但質地特別滋潤,並能調節血液中的氣息,幫助心臟通暢氣息、舒緩心情。這樣一來,燥熱所導致的鬱結得以解除,心臟生成血液的功能也能回復正常。
另外,當心臟受到燥涼影響,除了心煩之外還會感到胸膈上方喘息且胸悶,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清燥解鬱湯」。
「清燥解鬱湯」也是自製的配方,成分包括:人參、丹參、茯神、半夏、柏仁、當歸、鬱金、廣皮、沉香,以及人乳磨沖。這個配方與前一個配方同樣使用了丹參、茯神、柏仁、當歸、人參等成分,這些都是補血養心、潤燥除煩的主要成分。心臟和肺部位置相近,它們之間的氣血循環緊密相連,因此心臟疾病也會影響到肺部,導致喘息和胸悶。肺部原本就對涼感敏感,受到心臟疾病的波及,容易造成氣息鬱結,所以配方中的沉香和鬱金能夠幫助舒緩氣息;而鬱結通常會伴隨痰多,橘皮和半夏可以化解痰液。將沉香用人乳磨沖,不僅能潤燥,更能保護血液。
不過,這個配方與治療肺部受到燥涼影響的第二個配方不同(只有鬱金這一味成分相同),因為該配方主要針對咳嗽,而這個配方側重於喘息和胸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