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金匱鉤玄》~ 卷第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4)

1.

皆屬於痰熱。

淋者,小便淋漓,欲去不去,不去又來,皆屬於熱也。解熱利小便,山梔子之類,用苦甘草煎服。諸藥中皆加牛膝。

老人亦有氣虛者,人參白朮中帶木通、山梔。

亦有死血作淋者,以牛膝作膏。此證亦能損胃不食。

2. 小便不通

氣虛、血虛、痰、風閉、實熱。

吐之以提其氣,氣升則水自下之,蓋氣承載其水也。

氣虛,用人參黃耆升麻等,先服後吐。或參耆藥中探吐。

血虛,四物湯先服後吐,芎歸湯吐亦可。痰多,二陳湯先服後吐。皆用探吐。

痰氣閉塞,二陳湯加木香香附探吐,實熱利之。

一婦人脾痛,後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氣滯於下焦。二陳湯加木通,初吃後,渣再煎服吐之。

3. 關格

戴云:關格者,謂膈中覺有所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欲食不食,此為氣之橫格也。

必用吐,提其氣之橫格,不必在出痰也。

有痰,以二陳湯吐之,吐中便有降。有中氣虛不運者,補氣藥中升降。

4. 小便不禁

屬熱、屬虛。

戴云:小便不禁,出而不覺,赤者有熱,白者為氣虛也。熱者,五苓散解毒散。虛者,五苓散加四物湯

5.

(驚、痰、宜吐。)

戴云:痰者,俗曰豬癲風者是也。

大率行痰為主,黃連、南星、栝蔞、半夏

尋痰尋火分多少,治無不愈。

分痰分熱:有熱者,以涼藥清其心;有痰者,必用吐藥,吐用東垣安神丸

此證必用吐,吐後用平肝之藥,青黛柴胡川芎之類。

6. 健忘

戴云:健忘者,為事有始無終,言談不知首尾。此以為病之名,非比生成之愚頑,不知世事者。

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

7. 怔忡

(大段屬血虛。)

有慮便動,屬虛。時作時止,痰因火動。

戴云:怔忡者,心中不安,惕惕然如人將捕者是也。

瘦人多是血少,肥人屬痰,尋常者多是痰。

真覺心跳者,是血少。用四物安神之類。

8. 驚悸

(血虛,用硃砂安神丸。)

9.

(大率與癇病相似。)

多是血虛有火兼痰,人參竹瀝之類。不用兼風藥。

10. 血塊

(一名積瘕)

塊在中為痰飲,在右為食積,在左為血積。

氣不能作塊,成聚塊乃有形之物,痰與食積、死血,此理曉然。醋煮海石、三稜莪朮桃仁紅花五靈脂香附之類。

白朮湯吞下瓦龍子,能消血塊,次消痰。

治塊,當降火消食積。食積即痰也。

行死血塊去,須大補。石鹼一物,有痰積,有血塊,可用洗滌垢膩,又消食積。

11. 吐蟲

以黑錫炒成灰,檳榔末、米飲、調下。

12. 癥瘕

戴云:積聚癥瘕:有積聚成塊,不能移動者是癥。或有或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者是瘕。

蜀葵根煎湯,煎人參白朮陳皮青皮甘草梢、牛膝成湯,入細研桃仁玄明粉各少許,熱飲。一服可見塊下。

病重,補接之後,加減再行。

消塊丸,即千金大硝石丸。只可磨塊,不令人困,須量虛實而用可也。

硝石(六兩),大黃(八兩),人參,甘草(各三兩)

上為末,以三年苦酒三斗,置銅器中,以竹片作準,每入一升作一刻,拄器中熬。先納大黃,不住手攪,使微沸,盡一刻,乃下余藥。又盡一刻,微火熬,使可丸則取。丸如雞子中黃大。每服一丸,米飲下。如不能大丸,則作小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後下如雞肝、如米泔赤黑等色。下後,忌風冷。淡軟粥將理。

三聖膏

未化石灰(半斤,為末,瓦器中炒令淡紅色,提出火外,候熱少減,次下大黃末),大黃(一兩,為末,就爐炒,伺熱減,入桂心末),桂心(半兩,為末,略炒,入米醋熬成膏藥,厚攤,貼患處。)

貼積聚塊

大黃,朴硝(各一兩)

上為末,用大蒜搗膏,和勻貼之。

痞塊在皮裡膜外,須用補氣。香附開之,兼二陳湯加補氣藥。先須斷厚味。

茶癖:

石膏黃芩升麻

上為末,砂糖水調服。

癭氣,先須斷厚味。海藻(一兩),黃藥(二兩)

上為末,以少許置於掌中,時時舐之,津嚥下。如消三分之二須止後藥服。

食積一方,乃在婦人門食積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