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難知》~ 卷上 (7)
卷上 (7)
1. 陽明證禁忌不可犯
不當發汗。不當利小便。若發汗利小便。竭其津液。則生蓄血證也。唯當益津液為上。以其火就燥也。益津液者。連須蔥白湯是也。汗多亡陽。下多亡陰。小便重利之走氣。三者雖異。為言少津液則一也。
白話文:
[陽明症狀的禁忌]:不應該隨意發汗,也不應該隨便利小便。如果強行發汗或利小便,會耗盡身體的津液,進而可能導致蓄血的症狀。最好的做法是補充津液。因為陽明病的特性是易導致乾燥,補充津液的方子如蔥白湯。過度發汗會導致陽氣耗散,過度下瀉會損傷陰氣,過分利尿則會使氣虛。這三種情況雖然表現不同,但都歸結於津液不足的問題。
2. 汗多亡陽
汗者。本所以助陽也若陽受陰邪。寒結無形須當發去陰邪以復陽氣。所謂益陽而除風寒客氣也。陰邪已去。而復汗之。反傷陽也經曰。重陽必陰故陽氣自亡。汗多亡陽。此之謂也。
白話文:
汗液本來的作用是輔助陽氣的,但如果陽氣被陰邪侵害,有寒氣凝結在體內,我們必須去除這些陰邪,以恢復陽氣,這就是所謂的增強陽氣並除去侵入體內的風寒的意思。當陰邪已經被清除了,如果再讓身體大量出汗,反而會傷害到陽氣。醫經上說過,過度的陽氣會轉化為陰,因此,陽氣會因此自我消亡。這就是所說的大量出汗會導致陽氣流失的情況。
3. 下多亡陰
下者。本所以助陰也。若陰受陽邪熱結有形。須當除去已敗壞者。以致新陰此所謂益陰而除火熱邪氣也。陽邪已去。而復下之。反亡陰也。經曰。重陰必陽。故陰氣自亡。下多亡陰。此之謂也。
白話文:
「原本用於幫助滋補陰分的下法(如瀉下藥物)。如果陰分受到陽邪(過度的熱氣)侵擾,導致熱氣在體內結聚形成實質病變,就必須去除那些已經被破壞、受損的部分,以此達到促進新陰分生成的目的,這就是所謂的增強陰分並清除火熱邪氣的方法。然而,如果在陽邪已經被去除的情況下,仍然繼續使用下法,就會導致陰分的流失。醫學古籍中記載:『過度的陰會轉化為陽』,因此,陰氣就會自行消亡。這就是過度使用下法會導致陰分大量流失的意思。」
4. 汗無太早
非預早之早。乃早晚之早也。謂當日午以前為陽之分。當發其汗。午後陰之分也。不當發汗。故曰汗無太早。汗不厭早。是為善攻。
白話文:
「這裡所說的『太早』,並不是指時間上的過早,而是指一天中時間的早晚。文中提到在一天中的上午,也就是陽氣較盛的時候,適合發汗治療。而下午則屬陰氣較重的時段,不宜進行發汗療法。因此才會有『汗無太早』的說法,但這並不意味著發汗要等到很晚,越早進行發汗療法,越能有效攻擊病源,這纔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5. 下無太晚
非待久之晚。乃當日以後為陰之分也。下之謂當以前為陽之分也。故曰下無太晚。下不厭晚。是為善守。汗本亡陰。以其汗多陽亦隨陰而走。下本瀉陽以其下多陰亦隨陽而走。故曰汗多亡陽。下多亡陰也。
若犯發汗多,蓄血上焦為衄
若犯利小便多,蓄血下焦為發狂(其人如狂也)
白話文:
[下無太晚]並不是說要等到很晚纔去治療。這裡所說的「晚」,指的是當天過後,進入了陰氣旺盛的時間。而「下」則指的是在陽氣還旺盛的時候就該進行治療。因此,「下無太晚」的意思是在適當的時候治療,越晚越好,這樣才能妥善地調理身體。
發汗療法本來會消耗陰氣,如果汗出得太多,陽氣也會跟著陰氣一起流失。而「下」(通常指用藥物促進排泄)本來會消耗陽氣,如果排泄過多,陰氣也會跟著陽氣一起流失。所以說,汗出太多會導致陽氣耗盡,排泄過多會導致陰氣耗盡。
如果汗出過多,蓄積的血液會上移至心肺部位,導致鼻出血。
如果利尿過多,蓄積的血液會下移到下腹部,導致精神錯亂(人會變得像瘋子一樣)。
6. 白虎加桂枝湯
傷寒脈尺寸俱長。自汗大出。身表如冰石。至脈傳入於裡細而小。其人動作如故。此陽明傳入少陰。戊合癸即夫傳婦也。(白虎加桂枝湯)主之。然脈雖細小。亦當以遲疾別之。此證脈疾而非遲。故用此法。
白話文:
標題:[白虎加桂枝湯]
內容翻譯:在傷寒病症中,如果寸口脈和尺部脈都呈現爲長脈,病人大量出汗,皮膚表面冷得像冰石一樣。然後,脈象由表傳入裏,變得細且小。儘管病人的活動能力似乎沒有變化,這顯示了陽明經的病症已經傳入到少陰經,如同丈夫的疾病傳染給妻子(以五行相合理論來解釋)。這種情況應該使用「白虎加桂枝湯」來治療。
然而,即使脈象雖細小,我們也應根據脈搏的快慢來區別病症。在這個病症中,脈搏是快速的,而不是緩慢的,因此我們採用這樣的治療方法。
7. 白虎加梔子湯
治老幼及虛人。傷寒五六日。昏冒譫語。或小便淋或澀。起臥無度。或煩而不眠也。並宜此藥。
白話文:
「白虎加梔子湯適用於老年人、小孩以及身體虛弱的人。若感染風寒至第五六天,出現精神混亂、胡言亂語,或是小便不通暢,頻繁排尿但每次尿量很少,或者在睡覺時起身和躺下反覆無常,又或者是感到煩躁無法入睡的情況,都適合使用這種藥物。」
8. 傷暑有二
9. 白虎加人參湯
動而傷暑。心火大盛。肺氣全虧。故身脈洪大。動而火勝者。熱傷氣也。(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辛苦人多得之。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因為活動過度而導致中暑,心臟的功能過度亢進,肺部的機能卻因此受到很大的損耗。所以身體和脈搏會呈現出擴張且強烈的跳動。當活動過度使得體內的火氣上升,這會傷害到你的元氣。(在這種情況下,應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來調理身體。勞動的人羣特別容易出現這種狀況,這是必須要了解的。
10. 白虎加蒼朮湯
靜而傷暑。火乘金位。肺氣出表。故惡寒脈沉疾靜而濕勝者。身體重也。(白虎加蒼朮湯)主之。安樂之人多受之。不可不知也。
春不服白虎為瀉金也。
秋不服柴胡為瀉木也。
此言體之常。
白話文:
在靜止狀態下感受了暑熱,導致體內的火氣影響到肺部的功能,使得肺氣浮於表面,因此會感到畏寒且脈搏跳動迅速。當身體處於靜止且濕氣過盛時,人會感覺身體沉重。這時候適合用「白虎加蒼朮湯」來調理。這種情況常發生在生活舒適的人身上,這一點不可不知。
春天不應服用白虎湯,因為這樣會過度消耗肺金。 秋天不應服用柴胡湯,因為這樣會過度消耗肝木。 以上是根據人體生理特性的基本原則。
11. 梔子豉湯
煩者氣也。躁者血也。氣主肺。血主腎。故用梔子以治肺煩。用香豉以治腎躁。煩躁者。懊憹不得眠也。
少氣虛滿者加甘草。如若嘔噦者。加生薑橘皮。下後腹滿而煩者。(梔子厚朴枳實湯。)下後身熱微煩者。(梔子甘草乾薑湯。)
白話文:
煩悶是由於氣的原因,焦躁則是因為血的問題。氣主要與肺相關,血則主要和腎有聯繫。因此,我們使用梔子來治療肺部引起的煩悶,使用香豉來處理腎臟導致的焦躁。所謂的煩躁,就是心裡煩悶,無法安穩入眠。
如果患者呼吸短淺、感到虛弱脹滿,我們會添加甘草到藥方中。如果患者有嘔吐或打嗝的症狀,我們會加入生薑和橘皮。在排便後,如果腹部仍然感到脹滿且煩悶,我們會使用梔子、厚朴、枳實組成的湯劑。(梔子厚朴枳實湯)。排便後,身體仍有低燒並且微微煩悶的情況,我們會使用梔子、甘草、乾薑組成的湯劑。(梔子甘草乾薑湯)。
12. 煩躁
火入於肺煩也。火入於腎躁也。煩躁俱在上者。腎子通於肺母也。發潤如油。喘而不休。總言肺絕。鼻者肺之外候。肺氣通於鼻。鼻中氣出粗大是肺也。發者血之餘。腎氣主之。發潤如油。火迫腎水至高之分。是水將絕也。仲景以發潤喘大為肺絕。兼其腎而言之發在高巔之上雖屬腎。
肺為五臟之至高。故言肺絕兼腎也。太抵肺腎相通肺既已絕。則腎不言而知其絕矣。或曰煩者。心為之煩。躁者心為之躁。何煩為肺躁為腎耶。夫心者君火也。與邪熱相接上下通。熱金以之而燥水以之而虧。獨存者火爾。故肺腎與心合而為煩躁焉。此煩雖肺躁雖腎。其實心火為之也。
若有宿食而煩躁者。梔子大黃湯主之。
白話文:
【煩躁】
這是關於肺部受到火熱影響所產生的煩悶感。而當腎臟受到火熱影響時,會產生焦躁不安的狀態。如果煩悶和焦躁的情況同時出現在上半身,這表示腎臟(子臟)的問題已經影響到肺臟(母臟)了。
當頭髮像被油浸濕一樣光亮,且伴有喘息不止的症狀,這通常意味著肺臟功能嚴重受損。鼻子是肺臟在外部的反應部位,肺臟的氣血運行狀況會直接反映在鼻子上。當鼻子呼出的氣流粗重,這通常是肺臟問題的徵兆。
頭髮是血液剩餘物質的表現形式,由腎臟氣血主導。當頭髮油亮如同被油浸潤,這表示火熱迫使腎臟的水液上升到極高的位置,這預示著腎臟的水液即將耗盡。張仲景將頭髮油亮和呼吸困難視為肺臟功能衰竭的徵兆,並且他還認為頭髮位於人體的最高點,雖然歸屬腎臟,但因為肺臟是五臟中位置最高的臟器,所以肺臟衰竭時,通常也會影響到腎臟。
有人可能會問,煩悶是由心臟引起的,焦躁也是由心臟引起的,為什麼煩悶歸咎於肺臟,焦躁歸咎於腎臟呢?心臟就像君主一樣,掌控著身體的火熱,當邪熱進入身體,上下的熱量都通過心臟傳遞。這樣一來,金屬性的肺臟會因此變得乾燥,水性的腎臟也會因此受到損耗,唯有火熱仍然存在。因此,肺臟、腎臟與心臟三者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煩悶和焦躁的狀態。這種情況下,雖然煩悶看似由肺臟引起,焦躁看似由腎臟引起,但實際上,都是由於心臟的火熱造成的。
如果有因食物積滯導致的煩悶和焦躁,可以使用梔子大黃湯來治療。
13. 問邪入陽明為譫語妄言錯失此果陽明乎
答曰。足陽明者胃也。豈有其言哉。傷寒始自皮毛入是從肺中來。肺主聲。入於心則為言。胃即戊也。戊為火化。下從腎肝。
白話文:
回答說,足陽明指的是胃。怎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感冒風寒之類的疾病,最初都是從皮毛進入人體,這是由肺部開始的。因為肺主宰聲音,當病氣影響到心時,就會影響說話。而胃在五行中對應的是戊土。戊土能助長火氣,火氣向下影響到腎和肝。
有人問,邪氣進入足陽明經絡會導致胡言亂語,這是否表示邪氣真的進入了胃?回答是,足陽明經絡確實與胃相關。但怎麼會有人這樣認為呢?一般來說,像感冒風寒等疾病,都是先從皮膚毛孔侵入人體,然後影響到肺部。肺部掌控人的聲音,如果病氣進一步影響到心臟,就會影響到人的語言能力。胃在五行中對應的是戊土。戊土有助長火氣的作用,而這種火氣會進一步影響到腎臟和肝臟。
14. 傷寒雜證發熱相似藥不可差
傷寒表證。發熱惡寒而渴。與下證同。但頭痛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白虎湯)主之。乃陽明經病也。正陽陽明氣病。脈洪大先無形也。雜病里證。發熱惡熱而渴。但目赤者病藏也。手太陰肺不足不能管領陽氣也。宜以枸杞生地黃熟地黃之類主之脈洪大甚則嘔血先有形也。
白話文:
在處理傷寒表面症狀時,病人會出現發燒、畏寒且口渴的情況,這些症狀與其他病症可能相似。然而,若病人還伴有頭痛、身體發熱、眼睛疼痛、鼻子乾燥,甚至無法平躺休息,這種情況應使用白虎湯來治療,這是因為病人出現的是陽明經絡的疾病。如果屬正陽陽明氣病,脈象通常會呈現洪大的特徵,但初期可能看不出明顯症狀。
對於內部臟腑的雜病,病人也會發燒且怕熱,並伴隨口渴。如果病人的症狀包含眼睛紅赤,這顯示病情已影響到內臟。這是因為手太陰肺部功能不足,無法有效控制身體的陽氣。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如枸杞、生地黃、熟地黃等藥材來治療,其脈象同樣會呈現出洪大的特徵,若病情更為嚴重,可能會導致病人嘔血,這時病情已有了顯著的外顯症狀。
15. 二證相似藥不可差
氣病在表。誤用血藥。無傷也。為安血而益陰也。血病在裡。誤用氣藥。(白虎湯)者非也。為瀉肺而損陰也。
白話文:
「如果疾病出在氣分且位於身體表面,不小心用了滋養血液的藥物,影響並不大,因為滋養血液同時也能增強體內陰分。但若疾病是血液問題且在身體內部,錯誤地使用了調理氣分的藥物,如白虎湯,這就不對了,因為這會有清肺作用,進而損害體內陰分。」
16. 狂言譫語鄭聲辯
狂言者。大開目與人語。語所未嘗見之事。即為狂言也。譫語者。合目自言。言所日用常見常行之事。即為譫語也。鄭聲者。聲戰無力。不相接續。造字出於喉中。即鄭聲也。
白話文:
【對於狂言、譫語、鄭聲的辨析】
所謂的狂言,指的是眼睛大睜,對著人說話,講述從未見過或發生過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狂言。
譫語則是閉著眼自言自語,說的話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或做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譫語。
至於鄭聲,是指聲音微弱無力,詞句斷斷續續,發音源自喉嚨,這就是所謂的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