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難知》~ 卷上 (5)
卷上 (5)
1. 治三陽則不可越經
假令治太陽陽明。不可遺太陽而只用陽明藥余仿此用三陽經解藥後身番覆重者。若煩則是有陽明也。若不煩而番覆輕者。知不傳三陰也。不傳三陰則為解也。大抵三陰之體靜重與濕相同。傷寒五日後無汗。謂谷消水去形亡故下之。三日前謂內有水穀故汗之。
白話文:
[治療三陽病不能跨越經絡] 比如說在治療太陽和陽明經的病時,不可以忽略了太陽經的病症只用陽明經的藥物,其他情況可以依此類推。如果病人出現反覆的症狀且病情加重,且伴有煩躁,那麼就可以判定有陽明經的病。如果沒有煩躁,且反覆的症狀較輕,就可以知道病未傳到三陰經。病未傳到三陰經,就表示病情正在好轉。一般來說,三陰經的病體表現為靜止和沉重,和濕病的症狀相似。感冒五天後仍無汗出,這是因為身體的營養和水分已經大量消耗,形體也變得虛弱,因此需要使用下法。而在前三天,由於體內仍有足夠的營養和水分,所以應當使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
請注意,這只是對原文的直譯,實際應用還需考慮具體病情並遵從專業醫生指導。
2. 問桂枝湯發字
發汗。或云當得汗解。或云當發汗更發汗。併發汗。宜桂枝湯者數方。是用桂枝發汗也。復云。無汗不得服桂枝。又曰汗家不得重發汗。又曰發汗過多者。卻用桂枝甘草湯。是閉汗也。一藥二用。如何說得。仲景發汗與本草之義相通為一。答曰。本草云。桂味辛甘熱無毒。能為百藥長通血脈止煩出汗者。
是調血而汗自出也。仲景云。臟無他病。發熱自汗者。此衛氣不和也。又云。自汗者為榮氣和。榮氣和則外不諧。衛氣不與榮氣相和諧也。榮氣和則愈。故皆用桂枝湯調和榮衛。榮衛既和。則汗。自出矣。風邪由此而解非桂枝能開腠理髮出汗也。以其固閉榮血。衛氣自和。邪無容地而出矣。
其實則閉汗孔也。昧者不解閉汗之意。凡見病者。便用桂枝湯發汗。若與中風自汗者合其效桴鼓。因見其取效而病愈。則曰。此桂枝發出汗也。遂不問傷寒無汗者。亦與桂枝湯誤之甚矣。故仲景言無汗不得服桂枝。是閉汗孔也。又云。發汗多義(手冒)心。心悸欲得按者。用桂枝甘草湯。
是亦閉汗孔也。又曰汗家不得重發汗。若桂枝湯發汗。是重發汗也。凡桂枝條下言發字。當認作出字。是汗自然出也。非若麻黃能開腠理而發出汗也。本草出汗二字。上文有通血脈一句。是非三焦衛氣皮毛中藥。是為榮血中藥也。如是則出汗二字。當認作榮衛和自然汗出。非桂開腠理而發出汗也。
故後人用桂治虛汗。讀者當逆察其意則可矣。噫神農之作於其前。仲景之述於其後。前聖後聖其揆一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關於使用桂枝湯發汗的問題。在中醫理論中,發汗是一種治療方式,但並非所有情況都適合發汗。桂枝湯在這裡被用來調節體內的營衛之氣,使之達到平衡狀態。
當身體沒有其他疾病,只是單純發熱自汗時,可能表示衛氣不和。同樣地,自汗也可能顯示營氣和諧。營衛之氣不協調時,會出現自汗的症狀。而營氣和諧時,則會恢復健康。因此,桂枝湯在這裡的作用是調和營衛之氣,使之達到平衡,從而使汗自然排出,風邪隨之而解。這裡的發汗,並非桂枝本身能開啟腠理使汗液排出,而是因為它能夠調節營血,使衛氣和諧,讓邪氣無處容身而排出。
然而,有些人誤解了閉汗的概念,只要看到病人就使用桂枝湯發汗。這種做法對於風邪自汗的人有效,因為他們的營衛之氣失調,但對於傷寒無汗的人來說,使用桂枝湯可能會造成更大的誤差。因此,張仲景強調,無汗時不宜服用桂枝湯,因為這會進一步閉塞汗孔,導致汗液無法排出。
此外,文中還提到,如果使用桂枝湯發汗過多,可能會對心臟產生影響,引起心悸,這時應使用桂枝甘草湯。同樣地,這也是為了避免汗孔過度開放,造成營衛之氣的失衡。至於汗家不得重發汗,指的是在已經大量發汗的情況下,再次使用桂枝湯發汗,可能會造成營衛之氣的更大失調。
總的來說,桂枝湯在這裡的作用是調和營衛之氣,使之達到平衡狀態,而非單純地開啟腠理使汗液排出。對於不同的病情,應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發汗的效果。在理解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就能更好地應用桂枝湯,治療相關的疾病。後世的醫學家在閱讀古籍時,應該反覆思考其中的深層含義,才能真正領悟到張仲景的智慧。正如神農在前,張仲景在後,前後聖賢的智慧是相通的,他們的理論和實踐都是基於對人體營衛之氣的深刻理解。
3. 太陽禁忌不可犯
小便不利不可更利之。利之是謂犯本犯本則邪氣入里不能解此犯之輕也。以是五苓散不可妄用大便不可易動。動之是謂動血動血是謂犯禁。此犯之重也。表在不可下。下之是為犯禁此犯之尤重也。下之為惡風惡寒頭痛。待表證悉罷。方可下之也。脈浮緊者。犯之必結胸。脈浮緩者。犯之必痞氣。
白話文:
[太陽禁忌不可犯]
如果小便不順暢,不可以強制利尿。強制利尿就是違反了基本原則,這樣會讓邪氣進入身體內部,無法解除,這是較輕的違反。
例如,五苓散這種藥物不可以隨便使用,大便的情況不可以輕易改變。如果輕易改變,這就是造成出血,而造成出血就是嚴重的違反規定。這是更嚴重的違反。
如果病在表面,不可以使用瀉下法。使用瀉下法就是違反規則,這是特別嚴重的違反。使用瀉下法後,病人可能會怕風、怕冷、頭痛。必須等到所有表面症狀都消失,纔可以使用瀉下法。
如果脈象浮而緊,違反這個原則一定會導致胸部堵塞。如果脈象浮而緩,違反這個原則一定會導致消化不良。
4. 太陽證當汗
不咽乾不衄不淋不渴。小便自利不經發汗。則當發之。
白話文:
如果病人沒有喉嚨乾燥、沒有鼻出血、沒有尿頻急痛、也沒有口渴的情況,且小便正常無礙,但卻未曾透過發汗的方式治療,那麼就應該採取發汗的方法來治療。
這段話的大意是,在一些特定的症狀未出現時,若病患尚未用過發汗的療法,那麼應該考慮使用發汗療法。在中醫理論中,發汗療法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式,主要用於排除體內的風寒或風熱。
5. 太陽證不當汗
咽乾淋渴鼻衄小便不利已經發汗。不得重發如無以上忌證。雖發汗邪氣未盡。亦得重發之
白話文:
翻譯後的內容為:[不應在太陽經症狀時過度出汗],內容:如果已經出現喉嚨乾燥、頻繁口渴、流鼻血、小便不順等症狀,且先前已經出了汗,就不應該再強行讓身體再次出汗。但若沒有上述應避免的症狀,就算之前出過汗但病邪仍未完全清除,還是可以再讓身體適度出汗的。
6. 當汗而不汗生黃
其證為風寒所傷。陽氣下陷入於內。而排寒水上行於經絡之間。本當發汗。因以徹其邪。醫失汗之故生黃也。脾主肌肉四肢。寒濕與內熱相合。而生黃也。
白話文:
這個症狀是因為風寒侵襲身體造成的。人體的陽氣受壓,向下沉入體內,而寒氣則逆向上行,影響到經絡運作。按照治療原則,應該要讓病人發汗,藉此驅除體內的邪氣。但若醫生未能讓病人發汗,就會導致黃疸的產生。脾臟主要負責調節肌肉和四肢的功能,當寒濕與體內的熱氣結合時,也會引發黃疸。
所以這段文字主要在描述黃疸的一種可能病因,以及應對方式。
7. 當汗而發汗過多成痓
其證因發汗太過。腠理開泄汗漏不止。故四肢急難以屈伸。
白話文:
「這種症狀是因為出汗過多所導致。皮膚毛孔過度張開,汗水持續流出無法停止。因此造成四肢肌肉緊繃,難以進行彎曲和伸展的動作。」
8. 不當汗而汗成蓄血
蓄血其證燥火也。當益津液為上。而反汗以亡其津液。其毒擾陽之極。則侵陰也。故燥血而蓄於胸中也。
白話文:
換句話說,這段文字描述的是,蓄血的狀況是由燥火造成的,應該要補充身體的水分和津液,但是卻用出汗的方式來治療,反而使津液流失。當燥火擾亂身體的陽氣到達極點,就會開始侵害陰氣,使得燥熱的血液在胸腔內積蓄。
9. 血證見血自愈
太陽病入膀胱小便利而赤。蓄血證也。血自下者愈也。
白話文:
當太陽病進入膀胱階段時,如果小便顏色偏紅,這是身體有瘀血的徵兆。若瘀血自行排出,則病情會好轉。
10. 知可解
戰而汗解者太陽也。不戰有汗而解者。陽明也。
不戰無汗而解者少陽也。若先瘥經必不爾矣。
太陽傳陽明。其中或有下證。陽明證反退。而熱兼不渴。卻退顯少陽證。是知可解也。
太陽證知可解者。為頭不痛項不強肢節不痛則知表易解也。
陽明知可解者。為無發熱惡寒。知里易解也。
少陽證知可解者。寒熱日不移時。而作邪未退也。若用柴胡而移其時。早移之於晏。晏移之於早氣移之於血。血移之於氣。是邪無可容之地知可解也。
白話文:
[知可解]
如果疾病透過發汗後痊癒,那是因為太陽經絡的問題。如果不需經過爭鬥,自然出汗就康復,那表示是陽明經絡的問題。
若是不需經歷爭鬥,也沒有出汗,卻自然恢復健康,那表示是少陽經絡的問題。如果病狀在病情初期就已改善,那麼後續的病情發展就不會如前述般了。
當太陽經絡的病症轉移到陽明經絡,其中可能出現需要瀉下的症狀,然而當陽明經絡的病症反而減緩,且伴有發熱但不口渴的現象,這時,少陽經絡的病症會顯得更突出。由此可知,這是病情可以緩解的跡象。
太陽經絡的病症,能判斷可緩解的徵兆,是頭部不再疼痛、頸部不再僵硬、四肢關節不再疼痛,這些顯示表面的病症容易被解除。
陽明經絡的病症,能判斷可緩解的徵兆,是沒有發燒和畏寒的現象,這表示內部的病症容易被解除。
少陽經絡的病症,能判斷可緩解的徵兆,是寒熱交錯的症狀在一天內不會固定在同一時間出現,顯示邪氣尚未完全消退。如果使用柴胡治療,能使寒熱交錯的症狀提早或延遲出現,從氣轉移到血,或從血轉移到氣,這顯示邪氣無處容身,由此可知,這是病情可以緩解的跡象。
11. 知不可解
服解藥而去沉困。只頭痛目悶。是知濕去而風不去。則欲解也。若風去而濕不去。則不解。何以然。風則高濕則下。而入里也。
白話文:
服用瞭解藥之後,雖然脫離了深重的疲憊,但仍然感到頭痛和眼睛不適,這表明濕氣雖被驅除,風邪卻依然存在,顯示出病情有想恢復的趨勢。如果風邪被驅散而濕氣未除,那麼病情就不會好轉。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風邪影響身體上部,濕氣影響身體下部,且兩者都能深入人體內部。
12. 脈知可解不可解
可解之脈浮而虛。不可解之脈浮而實。浮而虛者只是在表。浮而實者。知已在裡也。汗多不解者。轉屬陽明也。傷寒不頭痛。知邪不在經。若頭痛者。知邪在經也。
白話文:
可以康復的情況是脈搏浮而且虛,無法康復的情況則是脈搏浮且實。脈搏浮且虛表示病還只在表面。若脈搏浮且實,則顯示疾病已深入體內。若大量出汗後病情仍未改善,表示疾病已經轉為屬於陽明階段。如果感冒發燒但沒有頭痛,這表示病毒或風邪尚未進入經絡。如果出現頭痛,則顯示病毒或風邪已經影響到經絡了。
13. 易老解利法
經云。有汗不得服麻黃。無汗不得服桂枝。若瘥服則其變不可勝數。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陽禁忌。解利神方。
白話文:
經典上說,如果病人已經出汗,就不應該再服用麻黃;反之,如果病人沒有出汗,就不應該服用桂枝。若病情已好轉卻還繼續服用這些藥物,可能會產生無法預計的副作用。因此訂立了這個用藥原則,避免觸犯太陽、陽明、少陽(中醫學上的三陽)的用藥禁忌,這就是解表利氣的神奇療法。 換句話說,在中醫治療上,若是患者已有發汗的情況,就不該再使用會促進發汗的麻黃;而當患者未發汗時,不宜使用能助長體內熱力的桂枝。若在病癒後仍持續服用這些藥物,可能引發難以計算的不良反應。因此,我們建立此用藥規範,以防違反中醫三陽理論中的禁忌,這正是解表和疏通氣機的神效方法。
14. 九味羌活湯
羌活(治太陽肢節痛君主之藥也。然非無以為主也。乃撥亂反正之主。故大無不通。小無不入關節痛非此不治也),防風(治一身盡痛乃軍卒中卑下之職。一聽軍令。而行所使引之而至),蒼朮(別有雄壯上行之氣。能除濕。下安太陰。
使邪氣不納傳之於足太陰脾),細辛(治足少陰腎苦頭痛),川芎(治厥陰頭痛在腦),香白芷(治陽明頭痛在額),生地黃(治少陰心熱在內),黃芩(治太陰肺熱在胸),甘草(能緩裡急調和諸藥)
以上九味。雖為一方然亦不可執。執中無權。猶執一也。當視其經絡前後左右之不同。從其多少大小輕重之不一。增損用之。其效如神。(即此是口傳心授)
㕮咀水煎服。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也。
脈浮而不解者。先急而後緩。
脈沉而不解者。先緩而後急。
(九味羌活湯)不獨解利傷寒。治雜病有神。
中風行經者。加附子。中風秘澀者。加大黃。中風並三氣合而成痹等證。各隨十二經上下內外。寒熱溫涼。四時六氣。加減補瀉用之。煉蜜作丸尤妙。
白話文:
【九味羌活湯】
羌活(這是一種主要用來治療太陽經絡肢節疼痛的藥材,可以說是君主級的藥物。然而,它並不是單獨存在,而是像撥亂反正的領導者,可以通達全身,小到關節疼痛,非得有它才能得到治療。)
防風(可以治療全身的疼痛,就像軍隊中的低階士兵,只需聽從命令,被導引至所需之處。)
蒼朮(具有一種向上衝刺的強壯氣息,能除去濕氣,穩定太陰經,使邪氣無法進入脾臟。)
細辛(可以治療由足少陰腎引起的頭痛。)
川芎(專治厥陰經的頭痛,特別是在腦部。)
香白芷(專門治療陽明經的頭痛,特別是在額頭。)
生地黃(可以治療少陰心的內熱。)
黃芩(可以治療太陰肺的胸熱。)
甘草(能緩解緊張,調和各種藥材的作用。)
以上九種藥材,雖然組成了一個方子,但也不能固執地使用。如果只知死板地遵守,就像只看一點一樣。應該根據經絡的不同,以及病人的前後左右、病情的輕重大小,適當地增加或減少用量。這樣的效果,會神奇地好。(這就是口耳相傳的經驗。)
將這些藥材切碎,用水煎煮服用。如果需要快速出汗,可以在煎好的藥湯中加入熱的粥湯。如果需要慢慢出汗,則溫服藥湯,但不要加入其他湯水。
如果脈搏浮動且病情未見好轉,應先進行急速治療,然後再緩慢調理。
如果脈搏沉下且病情未見好轉,應先緩慢調理,然後再進行急速治療。
「九味羌活湯」不僅能治療感冒,對於雜病也有奇效。
對於中風且經絡受阻的情況,可加入附子。對於中風且便祕的情況,可加入大黃。對於中風且與三氣合併形成痹症的情況,應根據十二經絡的上下內外,寒熱溫涼,四季六氣的變化,適當地增加或減少藥量,進行補瀉治療。如果將藥材與蜂蜜一起製成丸劑,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