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難知》~ 卷上 (14)
卷上 (14)
1. 問邪入陽明為譫語妄言錯失此果陽明乎
答曰。足陽明者胃也。豈有其言哉。傷寒始自皮毛入是從肺中來。肺主聲。入於心則為言。胃即戊也。戊為火化。下從腎肝。
白話文:
回答說,足陽明指的是胃。怎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感冒風寒之類的疾病,最初都是從皮毛進入人體,這是由肺部開始的。因為肺主宰聲音,當病氣影響到心時,就會影響說話。而胃在五行中對應的是戊土。戊土能助長火氣,火氣向下影響到腎和肝。
有人問,邪氣進入足陽明經絡會導致胡言亂語,這是否表示邪氣真的進入了胃?回答是,足陽明經絡確實與胃相關。但怎麼會有人這樣認為呢?一般來說,像感冒風寒等疾病,都是先從皮膚毛孔侵入人體,然後影響到肺部。肺部掌控人的聲音,如果病氣進一步影響到心臟,就會影響到人的語言能力。胃在五行中對應的是戊土。戊土有助長火氣的作用,而這種火氣會進一步影響到腎臟和肝臟。
2. 傷寒雜證發熱相似藥不可差
傷寒表證。發熱惡寒而渴。與下證同。但頭痛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白虎湯)主之。乃陽明經病也。正陽陽明氣病。脈洪大先無形也。雜病里證。發熱惡熱而渴。但目赤者病藏也。手太陰肺不足不能管領陽氣也。宜以枸杞生地黃熟地黃之類主之脈洪大甚則嘔血先有形也。
白話文:
在處理傷寒表面症狀時,病人會出現發燒、畏寒且口渴的情況,這些症狀與其他病症可能相似。然而,若病人還伴有頭痛、身體發熱、眼睛疼痛、鼻子乾燥,甚至無法平躺休息,這種情況應使用白虎湯來治療,這是因為病人出現的是陽明經絡的疾病。如果屬正陽陽明氣病,脈象通常會呈現洪大的特徵,但初期可能看不出明顯症狀。
對於內部臟腑的雜病,病人也會發燒且怕熱,並伴隨口渴。如果病人的症狀包含眼睛紅赤,這顯示病情已影響到內臟。這是因為手太陰肺部功能不足,無法有效控制身體的陽氣。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如枸杞、生地黃、熟地黃等藥材來治療,其脈象同樣會呈現出洪大的特徵,若病情更為嚴重,可能會導致病人嘔血,這時病情已有了顯著的外顯症狀。
3. 二證相似藥不可差
氣病在表。誤用血藥。無傷也。為安血而益陰也。血病在裡。誤用氣藥。(白虎湯)者非也。為瀉肺而損陰也。
白話文:
「如果疾病出在氣分且位於身體表面,不小心用了滋養血液的藥物,影響並不大,因為滋養血液同時也能增強體內陰分。但若疾病是血液問題且在身體內部,錯誤地使用了調理氣分的藥物,如白虎湯,這就不對了,因為這會有清肺作用,進而損害體內陰分。」
4. 狂言譫語鄭聲辯
狂言者。大開目與人語。語所未嘗見之事。即為狂言也。譫語者。合目自言。言所日用常見常行之事。即為譫語也。鄭聲者。聲戰無力。不相接續。造字出於喉中。即鄭聲也。
白話文:
【對於狂言、譫語、鄭聲的辨析】
所謂的狂言,指的是眼睛大睜,對著人說話,講述從未見過或發生過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狂言。
譫語則是閉著眼自言自語,說的話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或做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譫語。
至於鄭聲,是指聲音微弱無力,詞句斷斷續續,發音源自喉嚨,這就是所謂的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