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難知》~
1. 卷下
2. 前後虛實圖
假令脾肺虛,則補其母,謂肺病而補其脾也,則腎自平矣。假令脾肺實,則瀉其子,謂脾病而瀉其肺也,則心自平矣。《難經》云:從前來者為實邪,從後來者為虛邪,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從所勝來者為微邪,自病者為正邪。
假令心病中風得之為虛邪,傷暑得之為正邪,飲食勞倦得之為實邪,傷寒得之為微邪,中濕得之為賊邪。
假令心病得脾脈,土在火之分也,剋火之水退而不敢至,火獨旺於南方,是從前來者為實邪也。
假令心病得肝脈,木在火之分也,土退而不敢至,土退而不至則剋火之水,隨木而至,是從後來者為虛邪也。
假令脾肺虛,脾母能令肺子虛也,用理中湯,非補脾也,脾中補肺也,故曰虛則補其母,以其脾為生肺之本也,則用人參白朮之類。《大經》曰:滋苗者必固其根,此之謂也。
假令脾肺實,肺子能令脾母實也,用瀉黃散,非瀉脾也,脾中瀉肺也,故曰實則瀉其子,以其脾為生肺之上源,則用梔子石膏之類。《大經》曰:伐下者必枯其上,此之謂也。
天和六脈六甲,旺脈四時,平脈合而用之,則天地人三才之道備矣。
白話文:
假如脾臟和肺部虛弱,我們應該補充它的「母親」器官,也就是當肺部有問題時,我們會去補充脾臟,這樣一來,腎臟的功能也會跟著恢復正常。
相反地,如果脾臟和肺部功能過盛,我們則要減緩它的「孩子」器官,也就是當脾臟出問題時,我們會去調整肺部,這樣心臟的功能就會跟著平衡。
《難經》裡提到,來自前面的邪氣是實邪,來自後面的邪氣是虛邪,從無法克服的地方來的邪氣是賊邪,從可以克服的地方來的邪氣是微邪,自己產生的邪氣是正邪。
舉例來說,心臟疾病遇上風邪就是虛邪,遇到暑邪就是正邪,因飲食勞累導致的就是實邪,受寒引起的則是微邪,濕邪引起的則是賊邪。
若心臟疾病患者出現脾臟脈象,這表示土屬性在火的範圍內,剋制火的水退縮不敢靠近,使得火在南方獨自旺盛,這就是所謂的實邪。
若心臟疾病患者出現肝臟脈象,這表示木屬性在火的範圍內,土退縮不敢靠近,土的退縮使得剋制火的水隨木到來,這就是所謂的虛邪。
如果脾臟和肺部虛弱,脾臟作為肺部的「母親」,能夠使肺部更虛弱,使用理中湯,並不是在補脾,而是通過補脾來補肺,所以說虛弱就應補充母親,因為脾臟是肺臟的根源,可以使用人參、白朮等藥物。《大經》裡提到,想要滋養植物就必須先鞏固其根,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脾臟和肺部功能過盛,肺部作為脾臟的「孩子」,能使脾臟更亢奮,使用瀉黃散,並不是在瀉脾,而是通過瀉脾來調節肺部,所以說過盛就應減緩孩子,因為脾臟是肺臟的上游源頭,可以使用梔子、石膏等藥物。《大經》裡提到,想要伐下就必須先使其上枯萎,就是這個道理。
天和六脈、六甲,旺盛的脈象在四季中,平和的脈象結合使用,就能掌握天地人三才的道理了。
3. 諸經皆言大則病進者何也
答曰。散而浮大者心也。心主無為。相火用事。是為相應。以五服言之。王畿中也。以王畿言之。九重中也君主無為。當靜以養血。若浮大而出於外。非其所宜也。以王道言之書云。外作禽荒。未或不忘。經云。主不明。則十二官危矣。此散而浮大者。君主兼臣下之權而不知反。故曰大則病進。
南政甲巳所臨之歲。司天在泉。但見君火在上者。上不應。在下者。下不應。
北政但見君火在上。則下不應。在下則上不應。在左則右不應。在右則左不應。當沉而浮。當浮而沉也。南政以前為左。以後為右。君也
北政以前為右。以後為左。臣也
啟玄子云天地陰陽視之可見。何必思諸冥昧演法推求。智極心勞。而無所得耶。
白話文:
回答說,脈象散亂且浮大的,是心臟的問題。心臟主導的是無為,如果相火(指心包絡)的作用過盛,就是與心臟相應失調。從五行相剋的角度來說,這就像王畿(王的直轄區)中的失衡。再進一步以王畿來比喻,就像是九重宮殿中的君主無為,應該保持靜態以養血。但如果脈象浮大到向外顯現,就不是它該有的狀態了。以治國之道來說,《書經》有云:「在外過度狩獵,往往會忘記重要的事情。」經典裡說:「君主若不明理,那麼其他的十二個官職也會陷入危險。」這就是脈象散亂且浮大的原因,君主同時擁有臣下的權力卻不知道回歸本位,所以說,脈象浮大則病情加重。
在南方政令的甲巳年,司天(主宰天空的神)和在泉(主宰地下水的神)的作用下,只看到君火(代表心臟)在上方,上方的反應不會有;在下方,下方的反應也不會有。
北方政令下,只看到君火在上方,則下方的反應不會有;在下方,上方的反應不會有;在左邊,右邊的反應不會有;在右邊,左邊的反應不會有。應該沉的卻浮,應該浮的卻沉。在南方政令下,前為左,後為右,這是君主的立場。
在北方政令下,前為右,後為左,這是臣子的立場。
啟玄子說,天地間的陰陽變化,是可以直接看到的,為什麼還要去思考那些晦澀難明的事情呢?用盡心思去推演法則,最後可能什麼都得不到。
4. 難經仲景合而為一
仲景先太陽。坎陽明後少陽。自無形傳有形。從外而之內者也。仲景之所言。天令而暴至者也難經先少陽。次陽明。後太陽。自有形傳無形從內而之外者也。故難經之言。言雜病而久疾者也。
白話文:
張仲景在他的醫學理論裡,首先談論的是太陽經,接著是陽明經,然後纔是少陽經。這代表著疾病的過程,是由無形的階段轉變到有形的階段,也就是由外在環境影響,逐漸侵入到人體內部的過程。張仲景所描述的,就是天氣劇烈變化引發的疾病。
然而,《難經》的觀點則有所不同。它先講述少陽經,再談陽明經,最後才提到太陽經。這表示疾病的演變,是由有形的階段回歸到無形的階段,即由人體內部開始,然後影響到外部的過程。因此,《難經》所描述的,主要是長期存在的複雜疾病。
5. 仲景叔和合而為一
張仲景
王叔和
仲景言弦澀為陰。叔和言弦澀為陽。何意。大抵弦澀東西也。以南北分之。故有陰陽之別。澀本燥火弦本水少。雖有南北之分。總而言之。則不離諸數為熱。諸遲為寒。仲景叔和言本兩途。非相違背。合而論之皆是也。仲景所言。言傷寒自外而入者。叔和所言。言五臟自內而出者。
傷寒從氣而入。故仲景以弦脈為陰。自艮而之內從外入。先太陽也。位在東北。
雜病從血而出。故叔和以弦脈為陽。自巽而之外。從內出。先少陽也。位在東南。
北弦,胸中痛,寒在胃,停水滿丹田,南目赤,叫呼煩躁,大腸。胃。三焦
右,寸肺,關脾,尺命門,左,寸心,關肝,尺腎,寒
引飲脈八九至,小腸,膽弦,膀胱,南弦(理中湯),子能令母實,北固衛之陽(桂枝人參甘草湯)
凡在右者。皆受左克。
里,自右之左,主從客變,右,(大腸庚肺辛),澀(胃戊脾巳),緩,命門相火,洪
左,(心丁小腸丙),洪(肝乙膽甲),弦(腎,癸,膀胱,壬)沉
表,自左之右,客從主變
凡在左者。皆克諸右
浮克浮,沉克沉
白話文:
張仲景與王叔和這兩位醫學大師,他們對於「弦」與「澀」脈象的定義看似矛盾,仲景認為「弦」與「澀」屬陰,而叔和卻認為這是陽。然而,實際上「弦」與「澀」就像東與西一樣,因應不同的觀測角度—即南與北—而被歸類為陰或陽。具體來說,「澀」脈通常與燥火相關,「弦」脈則常見於水分不足的情況。
雖然他們的觀點表面上看來不同,但若我們將他們的理論結合起來,就會發現兩者其實並無衝突。仲景主要談論的是外感風寒的疾病,而叔和則著重於臟腑內部功能失調導致的疾病。
風寒疾病由外進入體內,因此仲景認為「弦」脈代表陰,其起始於東北方,象徵太陽經。而叔和所描述的複雜疾病則由內向外發展,他認為「弦」脈代表陽,起始於東南方,象徵少陽經。
如果脈象在北方呈現「弦」,可能表示胸痛、胃寒、水液停滯;若在南方則可能出現眼紅、叫喊煩躁等症狀,涉及大腸、胃及三焦。脈象的部位還可進一步細分:右手寸部對應肺,關部對應脾,尺部對應命門;左手寸部對應心,關部對應肝,尺部對應腎。當寒氣侵襲時,會引發特定的脈象變化。
如果脈象每分鐘跳動八九次,可能與小腸、膽、膀胱有關;若在南方呈現「弦」脈,可能需要使用理中湯治療;在北方的「弦」脈則可能需要用桂枝人參甘草湯來鞏固體內的陽氣。
此外,身體右側的機能往往受到左側的影響,例如大腸與肺、胃與脾之間的關係;而左側的機能則會制約右側,如心與小腸、肝與膽、腎與膀胱之間的交互作用。在診斷過程中,我們需注意到這些相互影響的特點。
6. 表裡所當汗下
手太陰復主表證卻當汗
右(行陰二十五度),肺(大腸),脾胃,命門,心包三焦(入里主下)
左(行陽二十五度),心(小腸),肝膽,腎,膀胱(七表主汗)
足厥陰復主血證卻當下
白話文:
[表裡所應採取的汗法與下法]
右手邊(行於陰分的二十五度),涉及的臟腑有肺(及其相表裏的大腸),脾胃,命門,以及心包與三焦(這些臟腑如果病邪進入裡部,主要採用下法治療)。
左手邊(行於陽分的二十五度),涉及的臟腑有心(及其相表裏的小腸),肝膽,腎,以及膀胱(這些臟腑如果有表證,主要採用汗法治療)。
足厥陰經(肝經)若出現血證,則應採取下法治療。
7. 仲景浮汗而沉下
右手沉實,調胃,承氣
左手沉實,桃仁,抵當
白話文:
如果右手的脈象顯得深沉且實在,這表示應調整胃部機能,可使用「承氣湯」來治療。
若左手的脈象同樣深沉且實在,則適合用「桃仁」,並且採用「抵當湯」進行治療。
8. 難經沉汗而浮下
右手浮實,枳實,牽牛
左手浮實,桃仁,四順
右手,雜病是為之表,傷寒是為之裡
左手,雜病是為之裡,傷寒是為之表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難經沉汗而浮下]
如果右手的脈象呈現浮實,可用枳實和牽牛子來治療。
若左手的脈象呈現浮實,則使用桃仁,配合四物湯來調理。
右手的脈象,對於一般雜病來說反映的是身體表面的情況,對於感冒風寒來說則反映的是體內的狀況。
左手的脈象,對於一般雜病來說反映的是體內的狀況,對於感冒風寒來說則反映的是身體表面的情況。
9. 傷寒入里見標脈則生
假令胃病下之。脈浮而汗出是也。
白話文:
假如是胃部的病症,如果用了下法治療後,病人的脈象卻呈現為浮脈,且有出汗的現象,這就是病情好轉的徵兆。
10. 雜病出表見標脈則死
假令脾病補之。脈弦而面青是也
白話文:
假如是脾胃疾病而進行補治,但如果在治療後出現了脈象弦且面色發青的情況,這就是病情惡化的徵兆,表示疾病可能難以挽回。
11. 察色脈以定吉凶
脈地也。色天也。地生天則順。天生地則逆。
假令得弦脈而面赤色。地生天也。地生天則順也兒扶母兮瘥速也。
假令得弦脈而面黑色天生地也。天生地則逆也母抑子兮退遲也。
色者。陰中之陽氣也,本乎天
脈者。陽中之陰氣也,本乎地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脈象就像是大地,面色則像是天空。當大地能夠滋養天空,那便是順應自然;反之,若天空去滋養大地,則是違反自然規律。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的脈象顯示出弦脈,但臉色卻呈現紅色,這就是大地在滋養天空,也就是順應自然,就像兒子扶助母親一樣,病情會快速好轉。
然而,若一個人的脈象同樣顯示出弦脈,但臉色卻呈現黑色,這就代表天空在滋養大地,違反了自然規律,如同母親抑制住兒子,病情的好轉就會延遲。
面色,是屬於陰中的陽氣,其根源來自於天。
脈象,是屬於陽中的陰氣,其根源則來自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