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難知》~ 卷上 (10)
卷上 (10)
1. 熱有虛實外何以別
答曰。五臟陰也。所主皆有形。骨肉筋血皮毛是也。此五臟皆陰足。是為實熱。陰足而熱不能起理也。陰足而熱反勝之。是為實熱。若骨痿肉爍筋緩血枯皮聚毛落。五陰不足。而為熱病。是虛熱。
白話文:
回答說:人體的五臟屬陰性,它們主管的部分都是有形的物質,如骨、肉、筋、血、皮毛等。如果這五臟的功能都很強,我們稱之為實熱。但陰性充足的情況下,熱性不應該產生,這就是正常的狀態。然而,若在陰性充足的情況下,熱性反而更強烈,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實熱。反之,如果出現骨頭無力、肌肉萎縮、筋骨鬆弛、血液乾涸、皮膚皺縮、毛髮脫落等症狀,表示五臟的陰性物質不足,引發的熱病,我們則稱之為虛熱。
2. 少陽雜病
婦人先病惡寒手足冷。全不發熱。脈八至兩脅微痛治者便作少陽治之。或曰是則然矣論猶未也。至如無寒熱無脅痛當作何經治或者不敢對惡寒為太陽。脈八至且作陽治。當不從標本從乎中也。治此者少陽也。若曰脈八至作相火。亦少陽也。兼又從內而之外也是又當先少陽也。此不必論兩脅痛與不痛脈弦與不弦。便當作少陽治之。
白話文:
[婦科疾病:少陽綜合症]
一個婦女原先就有怕冷、手腳冰冷的症狀,完全沒有發燒的情況,脈搏跳動頻率很快(每分鐘約80次以上),並且偶爾會有兩側肋骨下方輕微疼痛。醫生看到這些症狀,就按照少陽病來治療。
有人可能會說,這樣做是有道理,但理論上還需進一步討論。比如說,如果患者既不冷也不熱,肋骨下方也沒有疼痛,那該怎麼判斷是哪個經絡的問題呢?這時候,有些人就不敢回答了。因為怕冷,可能聯想到的是太陽經;脈搏跳動快,就用陽經的方法來處理。但實際上,我們應該從中間的平衡去考慮,而不是隻看表面或根本。在這種情況下,應選擇少陽經來治療。
如果說脈搏跳動快是因為相火旺盛,這也屬於少陽經的範疇。再加上這個病是由內而外表現出來的,那就更應該首先考慮少陽經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必過多考慮肋骨下方是否有疼痛,脈象是否呈弦狀,就應該直接按照少陽經的原則來治療。
3. 陽盛陰虛。發寒者何
答曰。為陽在內侵於骨髓。陰在外致使發寒。治當不從內外從乎中治也。宜(小柴胡湯)調之。倍加薑棗。
白話文:
回答說,這是因為體內的陽氣過剩,進而影響到骨髓,同時體表的陰氣不足,導致出現發冷的症狀。治療時,不應單單從體內或體表著手,而應從身體的中間狀態進行調整。適合使用「小柴胡湯」來調理,並且需要加倍使用薑和棗來增強療效。
4. 平旦潮熱
熱在行陽之分肺氣主之。故曰(白虎湯)以瀉氣中之火。
白話文:
「在白天時段出現的發熱症狀,這是由於肺氣管理的身體部位發生了問題所導致。因此,使用白虎湯這種藥方,目的是為了降低肺部及氣管中的過旺火氣。」
5. 日晡潮熱
熱在行陰之分。腎氣主之。故用地骨皮飲。以瀉血中之火。(白虎湯)其脈洪。故抑之。使秋氣得以下降也。(地骨皮)飲其脈弦。故舉之。使春氣得以上升也。
肺氣石膏辛,腎氣,知母,肺,血黃芩苦,腎血,黃柏
地骨皮瀉腎火。總治熱在外。地為陰。骨為里。皮為表。
牡丹皮治胞中火。無汗而骨蒸。牝牡乃天地之稱也。牡為群花之首。葉為陽發生也。花為陰成實也。丹者赤也。火也。能瀉陰中之火。(四物湯)加上二味。治婦人骨蒸知母瀉腎火有汗而骨蒸。
白話文:
【日晡潮熱】
這種發熱現象發生在身體內部的陰分,主要是腎氣失衡所引起,因此使用地骨皮飲來調理,目的是清除血液中的過旺之火。
脈象顯示爲洪大,需要抑制,讓身體的秋氣得以順利下降。地骨皮飲就是用以達成此目的。
另外,脈象亦呈弦狀,需要提升,讓身體的春氣能夠順暢上升。
就藥物而言,肺氣對應的藥物是辛味的石膏,腎氣則對應的是知母,至於肺部和血液問題,則分別由黃芩和黃柏負責處理。
地骨皮的功效在於清瀉腎火,整體上治療的是體表的熱症。地代表陰,骨代表內裏,皮則象徵外表。
牡丹皮專門針對子宮內的火氣,對於無汗且骨蒸的症狀特別有效。牡與牝是天地的象徵,牡是百花之王,葉子象徵陽氣的生長,花朵則代表陰性的成熟。紅色(丹)象徵火,能夠清除陰中之火。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這兩味藥材,特別適合治療女性的骨蒸症狀。
知母則針對有汗但仍有骨蒸現象的腎火過旺情況。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並非專業醫療建議。請根據自身狀況諮詢專業醫生。
6. 太陰證
腹滿咽乾。手足自溫。自利不渴。時腹痛。脈尺寸俱沉細。
白話文:
【腹部脹滿與咽喉乾燥】 患者腹部有飽脹感且咽喉感到乾澀。其手腳自然保持溫暖,並未出現異常冰冷或過熱的情況。患者有腹瀉症狀但並無口渴現象。偶爾會感到腹部疼痛。在診斷上,脈搏在寸部和尺部都呈現出微弱且細小的特徵。
這段描述的是中醫裡太陰病的一些症狀表現。
7. 太陰可汗
太陰病。脈浮者可汗。宜(桂枝湯。)
白話文:
如果患有太陰病,而脈搏呈現浮狀,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發汗的治療方法,適合用的藥方是桂枝湯。
8. 太陰可溫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此條雖不言脈。當知沉遲而弱。仲景(理中湯丸)。暨易老(人參黃耆湯)。量其輕重。或溫或熱。人之強弱虛實。所可宜者。選而用之。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有腹瀉但不感到口渴,這屬於太陰病。這是因為他的臟腑裡有寒氣所致。應該採用溫熱的治療方法來處理。(像是使用四逆湯一類的藥方。)雖然這裡並未提及脈象,但我們應該知道,這種情況的脈象通常是沉、遲且弱的。仲景提出的「理中湯丸」,以及易老所提的「人參黃耆湯」,都可以根據病情的輕重,選擇溫性或熱性的藥物。應根據患者身體的強弱虛實,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如果病人拉肚子但不會覺得口渴,這通常被歸類為太陰病症狀,因為這表示他的內臟有寒氣。對待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採取溫熱療法,例如使用四逆湯等藥物。雖然文中並未特別提到脈象,但可以預測的是,這種症狀的脈象應該是沉緩而弱的。仲景和易老都提出過相應的藥方——理中湯丸和人參黃耆湯。醫生可以根據病人的具體病情,選擇溫性或熱性的藥物,並且考慮到病人的體質,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9. 太陰有可下者乎
答曰有經云。本太陽證。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太陰也。(桂枝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易老云。此非本有是證。以其錯下脾傳於胃。故誤下傳。
白話文:
回答說,根據古經典記載,原本是太陽病的症狀,但醫生卻錯誤地使用了下法治療。因此導致病人出現腹部脹滿且時常疼痛的情況,這就是太陰病的表現。(應使用桂枝芍藥湯)來治療。如果疼痛非常劇烈,(則應使用桂枝加大黃湯。)易老先生說,這並不是病人一開始就有這種症狀,而是因為醫生的錯誤治療,使得脾臟的功能失調,病情轉移到了胃部,所以錯誤的下法導致了病情的轉變。
10. 知可解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澀而長者。欲愈。表少里和脈長者。為陽漸生也。此一證。太陰便從外感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醜上也。
白話文:
[知可解]
當太陰經受風邪侵襲,會出現四肢煩躁疼痛的情況。若脈象呈現陽氣微弱,陰氣雖滯澀但有增長的趨勢,則表示病情有望好轉。這是因為脈象顯示出陽氣正逐漸恢復的徵兆。這一現象表明,原本由外感風邪引發的太陰病,在病情即將緩解之際,其時間點通常落在夜間十一點至凌晨三點之間。
11. 太陰證禁忌不可犯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則胸下結硬。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傷寒而脈浮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小便自利者。則不發黃。日久利益甚必自止者。便硬。乃入府傳陽明也。
白話文:
太陰病的症狀表現為腹部脹滿且有嘔吐現象,無法正常進食,會持續性地拉肚子,而且腹部會不定時疼痛。如果這種情況下還強行瀉下,可能會導致胸口下方有硬塊的併發症。
太陰病的患者脈搏通常較弱,並且會持續性的腹瀉。假設治療方案中有用到大黃和芍藥這兩種藥材,應該要酌量減少,因為患者本身的胃氣較弱,容易受到刺激。
如果患者有感冒且脈搏浮緩,手腳溫暖的情況,代表病情可能轉移到了太陰經。如果小便順暢,那麼通常不會出現黃疸的症狀。若長期持續性地嚴重腹瀉,但最終自行停止,且大便變硬,這表示病情已進入腑部,並轉移到陽明經。
12. 腹痛部分
中脘痛。太陰也。(理中)(建中)(黃耆湯)類。主之。
臍腹痛。少陰也。(四逆)(真武)(附子湯)類。主之。
少腹痛。小腹痛。厥陰也。重則正陽(回陽丹)之類。輕則(當歸四逆湯)。
太陰傳少陰痛甚者。當變下利不止。
雜證而痛。(四物苦楝湯)(酒煮當歸丸)。增損(當歸丸)之類。
夏肌熱惡熱。脈洪疾。手太陰足陽明主之。(黃芩芍藥湯)。
秋肌熱惡寒。脈沉疾足少陰足太陰主之(桂枝芍藥湯)。
腹痛,腹痛者。(芍藥甘草湯)主之。
腹不滿者加棗。若滿者不加。脾虛滿者。黃耆湯。芍藥停濕。
中滿者。分食甘二藥。用甘引至滿所脾實。
平胃散。蒼朮泄濕。小便不利者利之。
大便秘,實痞,厚朴,枳實,大便利,虛痞,芍藥,陳皮
傷食滿者。傷厥陰。是以腹脹滿者。皆屬木。
白話文:
[腹痛部分]
如果疼痛位於中脘(上腹部),這可能是太陰經的問題。(理中湯)、(建中湯)、(黃耆湯)等方劑可以對此有所幫助。
若是臍周圍的腹部疼痛,這可能與少陰經有關。(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等方劑可以考慮使用。
少腹或小腹的疼痛,這可能是厥陰經的問題。病情嚴重時可使用(回陽丹)之類的方劑,病情較輕時則可以考慮(當歸四逆湯)。
太陰經傳至少陰經且疼痛加重的情況,可能會轉變為持續性下痢不止。
對於各種複雜症狀引起的腹痛,可以考慮使用(四物苦楝湯)、(酒煮當歸丸),或是調整(當歸丸)之類的方劑。
夏季若出現肌膚發熱、怕熱,且脈搏洪大快速,這可能是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的問題,(黃芩芍藥湯)可能有幫助。
秋季若出現肌膚發熱、怕冷,且脈搏沉而快速,這可能是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陰脾經的問題,可以考慮(桂枝芍藥湯)。
對於一般的腹痛,(芍藥甘草湯)可以作為主要治療方劑。
若腹部未見明顯脹滿,可以在方劑中加入棗;若腹部已經脹滿,就不需再加。若是脾虛導致的脹滿,可以使用(黃耆湯),並停止使用芍藥以防濕氣滯留。
對於腹部中間部位的脹滿,可以分開使用甘草和食物,利用甘草的特性將藥力導向脹滿部位,以解決脾臟實證的問題。
平胃散中的蒼朮可以幫助排出濕氣。如果小便不暢,應設法改善。
對於大便乾結、實證的痞塞感,可以使用厚朴和枳實;對於虛證的痞塞感,則可以使用芍藥和陳皮。
因飲食過量導致的脹滿,這可能影響到厥陰經。因此,所有的腹部脹滿,都可以歸因於肝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