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此事難知》~ 卷上 (9)

回本書目錄

卷上 (9)

1. 大承氣湯

大黃(用酒浸治不大便。地道不通行。上引大黃至巔而下)

厚朴(薑汁製。治腸脅䐜脹滿)

芒硝(治腸轉失氣。內有燥屎。本草云。味辛以潤腎燥。今人不用辛字只用咸字咸能耎堅與古人同意)

枳殼(麩炒。治心下痞。按之良久氣散病緩此並主心下滿。乃肝之氣盛也)

六腑受有形主血陰也。

大黃,芒硝,大實,燥屎

浮,手足陽明大腸,胃

沉,手足太陰肺,脾

痞,大滿

枳實,厚朴

五臟主無形。是氣陽也。

2. 小承氣湯

治實而微滿。狀若飢人食飽飯腹中無轉失氣。此大承氣。只減芒硝。心下痞。大便或通。熱甚須可下者。宜用此。

大黃(生用),厚朴(薑製),枳殼(麩炒)

張仲景曰。雜證用此。名曰(三物厚朴湯)。

3. 調胃承氣湯

治實而不滿不滿者。腹狀如仰瓦腹中轉而失氣。有燥屎不大便而譫語者。

大黃(酒浸。邪氣居高。非酒不至。譬如物在高巔。人力之所不及。則射以取之。故以酒炒用大黃生者。苦泄峻必下。則遺高之分邪熱也。是以愈後。或目赤或喉痹。或頭腫或膈食上熱疾生矣)

甘草(灸經云。以甘緩之),芒硝(以辛潤之。又曰以咸䎡之)

以上三法。不可差也。若有所差。則無形者有遺。假令調胃承氣證用大承氣下之。則愈後元氣不復。以其氣藥犯之也。大承氣證。用調胃承氣下之。則愈後神癡不清以其氣藥無力也。小承氣證。若用芒硝下之。則或下利不止。變而成虛矣。三承氣豈可差乎。

4. 大柴胡湯

治有表復有里。有表者。脈浮或惡風。或惡寒頭痛。四證中或有十二尚在者乃是。十三日過經不解是也。有里者。譫言妄語。擲手揚視。此皆里之急者也。欲汗之則里已急。欲下之則表證仍在。故以小柴胡中藥調和三陽。是不犯諸陽之禁。以芍藥下安太陰。使邪氣不納。以大黃去地道不通。

枳實去心下痞悶。或濕熱自利。若里證已急者。通宜大柴胡湯。小柴胡減人參甘草加芍藥枳實大黃是也。欲緩下之。全用小柴胡加枳實大黃亦可。

5. 少陽證

少陽證。胸脅痛。往來寒熱而嘔。或咳而耳聾。脈尺寸俱弦。(小柴胡湯)主之。

6. 小柴胡湯

柴胡少陽,半夏太陽,黃芩陽明

人參太陰,甘草太陰,薑棗辛甘發散

上各隨仲景本條下加減用之則可矣藥如本法。

7. 少陽證禁忌不可犯

忌發汗。忌利小便。忌利大便。故名三禁湯。乃和解之劑。若犯之。則各隨上下前後本變。及中變與諸變不可勝數。醫者宜詳之。

8. 如何是半表半裡

答曰。身後為太陽。太陽為陽中之陽。陽分也。身前為陽明。陽明為陽中之陰。陰分也。陽為在表。陰為在裡。即陰陽二分。邪在其中矣。治當不從標本。從乎中治。此乃治少陽之法也。太陽膀胱水寒也陽明大腸金燥也。邪在其中。近後膀胱水則惡寒。近前陽明燥則發熱。故往來寒熱也。

此為三陽之表裡。非內外之表裡也。但不可認里作當下之裡。故以此藥作和解之劑非汗非下也。

9. 半表半裡有幾

邪在榮衛之間。謂之半表裡也。太陽陽明之間少陽居身之半表裡也。(五苓散)分陰陽。膀胱經之半表裡也。(理中湯)治瀉吐。上下之半表裡也。

10. 問婦人經病。大人小兒內熱潮作。並瘧疾寒熱。其治同否

答曰。帝問病之中外者何。岐伯對曰。從內之外者。調其內。若盛於外者。先治內而後治外。從外之內者。治其外。若盛於內者。先治外而後治內。此言表裡所出之異也。又云。中外不相及。則治主病者。中外不相及者。半表半裡也。自外入者有之。自內出者亦有之。外入內出雖異。

邪在半表半裡則一也。此中外不相及為少陽也。治主病者。治少陽也。帝問寒熱之病。惡寒發熱如瘧。或發一日。或髮間日。岐伯對。以勝復之氣會遇之時。有多有少。陰多陽少。其發日遠陽。多陰少其發日近。此勝復相搏。盛衰之節瘧亦同法瘧者少陽也。少陽者東方之氣也。

逆行則發寒。順行則發熱。故分之氣異往來之不定也。婦人經水適斷。病作少陽治之。傷寒雜病一體經云。身有病而有邪脈經閉也。又云。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經閉者尺中不至。胞閉者生化絕源。二者皆血病也。厥陰主之。厥陰病則少陽病矣。累及其夫也。小兒外感內傷。

若有潮作寒熱等證。並同少陽治之。男女同候以上男子婦人小兒閨女。或實作大熱或變成勞。脈有浮中沉之不同故藥有表裡和之不一。察其在氣在血定其行陰行陽。使大小不失其宜。輕重各得其所逆從緩急舉無不當。則可以萬全矣。此少陽一治不可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