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四 (15)
卷之四 (15)
1. 擬治諸方
上為末,煉蜜、薑汁為丸如黍米大。淡薑湯下四、五十丸。不可過服,恐傷上焦元氣。
愚按前症若因郁傷脾氣,脾血虛損,用歸脾湯加炒梔、柴胡治之,若因怒動肝火,脾土受克,用六君子加炒梔、柴胡平之;若因飲食傷脾,營氣虛弱,用六君子湯調之;若因勞傷元氣,用補中益氣湯主之。東垣先生云:胃為五臟之根本,胃氣益虛,脾無所稟,五臟皆虛,諸症蜂起矣。
二守陳子忠,飲食少思,吐痰,口乾,常服二陳、枳實、黃連之類,脾胃受傷,乃問於余。余述東垣先生曰脾胃之症,實則枳實、黃連瀉之,虛則白朮、陳皮補之。彼遂以二味等分為丸常服。由是多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
徽州汪商,常服二陳、枳實、黃連、青皮、厚朴,胸腹快利,後患腹脹請治,脈已脫。余曰:至暮必歿。已而果然。故《內經》千言萬語,只在人有胃氣則生,又曰四時皆以胃氣為本。凡脈促、代、屋漏之類,或暴脫,余急用參、附等藥,多有復生者。
白話文:
擬治諸方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和薑汁調製成像小米一樣大小的藥丸。用淡薑湯送服四十到五十粒。不可以服用過量,以免損傷上焦的元氣。
我認為,如果之前的症狀是由於鬱結傷了脾氣,脾血虛損所致,就用歸脾湯加炒梔子、柴胡來治療;如果是因為憤怒導致肝火旺盛,脾土受克,就用六君子湯加炒梔子、柴胡來調和;如果是因為飲食傷了脾胃,營氣虛弱,就用六君子湯來調理;如果是因為勞累損傷了元氣,就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東垣先生說:胃是五臟的根本,胃氣如果虛弱,脾臟就沒有依靠,五臟都會虛弱,各種疾病就會接踵而來。
陳子忠先生,飲食減少,食慾不振,嘔吐痰涎,口乾舌燥,經常服用二陳湯、枳實、黃連等藥物,導致脾胃受損,於是來詢問我。我告訴他東垣先生的觀點:脾胃的疾病,實證就用枳實、黃連瀉火;虛證就用白朮、陳皮補益。他於是將白朮、陳皮等量製成藥丸經常服用。從此以後,他就能多吃而不傷脾胃,時間久了也不感到飢餓。
徽州的汪先生,經常服用二陳湯、枳實、黃連、青皮、厚朴等藥物,雖然胸腹感覺輕鬆暢快,但後來卻患上了腹脹,來求治,脈象已經很微弱了。我說:到晚上一定會死去。果然不出所料。所以《內經》裡千言萬語,都歸結於人體有胃氣則生,又說四季都以胃氣為根本。凡是脈象急促、代脈、如屋漏樣脈等,或突然脈象消失,我都緊急使用人參、附子等藥物搶救,很多都救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