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六 (8)
卷之六 (8)
1. 附方
金鎖正元丹,治真氣不足,元臟虛弱,飲食減少,恍惚多忘,氣促喘乏,夜多異夢,心忪,盜汗,小便滑數,遺精,白濁,一切元臟虛冷之病,並宜治之。
五倍子,茯苓(各八兩),紫巴戟(去心,十六兩),補骨脂(酒浸炒,十兩),肉蓯蓉(淨洗焙乾),胡蘆巴(炒,各一斤),龍骨,硃砂(另研,各三兩)
上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下。
茯菟丸,治思慮太過,心腎虛損,真陽不固,尿有餘瀝,或小便白濁,夢寐遺精等症。
菟絲子(五兩),白茯苓(三兩),石蓮肉(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萆薢分清飲,治真元不固,不時白濁,或小便頻數、凝如膏糊等症。
益智(取仁),萆薢,菖蒲,烏藥(各等分)
上為末,入鹽少許,水煎,空心服。加茯苓、甘草亦可。
遠志丸,治心神不寧,心火內動,以致小便赤濁,或驚悸怔忡,寤寐不安,心氣虛乏等症。
遠志(甘草水煮去心,半斤),茯神(去木),益智仁(各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棗湯下。
小溫金散,治心腎虛熱,小便赤白淋瀝,或不時自汗等症。
人參,蓮肉(去心),巴戟肉,益智,黃耆(蜜炙),萆薢(酒浸炒),麥門冬(去心),赤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一錢)
上用燈芯十莖,棗一枚,水煎。
嚴氏耆附湯,治氣虛陽弱,自汗不止,肢體倦怠等症。
黃耆(蜜炙),附子(炮,等分)
上每服四錢,薑、水煎。未應,更加之。
參附湯,治真陽不足,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等症。
人參(半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分作三服,薑、水煎。
局方石葦散,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臍腹急痛,或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出沙石等症。
芍藥,白朮,滑石,葵子,當歸,瞿麥(各三錢),石葦,木通(各二錢),甘草,王不留行
上為末,每二錢,空心小麥湯調下。
姜附赤石脂硃砂丹,治小便數而不禁,怔忡多忘,魘夢不已,下元虛冷,遺尿,精滑,或陽虛精漏不止,或腎氣虛寒,脾泄,腎泄等症。
附子(生),乾薑(各半兩),赤石脂(一兩半,水飛)
上為細末,酒糊丸綠豆大。每十五至二、三十丸。大便不和米飲下,小便不禁茯苓湯下。
茯苓丸,治心腎俱虛,神志不守,小便淋瀝不禁,或赤或濁,或不利,並宜服之。
赤茯苓,白茯苓(等分)
上為末,以新汲水挼洗,澄去新沫,控干,別取熟地黃汁與好酒,同於銀石器內熬成膏,拌和丸彈子大。空心鹽、酒嚼下一丸。
人參救肺散,治咳血、吐血等症。
白話文:
[附方]
金鎖正元丹: 主治真氣不足,元氣虛弱,食慾不振,精神恍惚健忘,呼吸急促氣喘乏力,夜間多做怪夢,心悸,盜汗,小便頻數且清稀,遺精,白濁,以及一切元氣虛寒的疾病。
藥材:五倍子、茯苓(各八兩),紫河車(去心,十六兩),補骨脂(酒浸炒,十兩),肉蓯蓉(淨洗焙乾)、胡蘆巴(炒,各一斤),龍骨、硃砂(另研,各三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飯前空腹溫酒或鹽湯送服。
茯菟丸: 主治思慮過度,心腎虛損,真陽不足,尿頻尿急,或小便白濁,夢遺遺精等症。
藥材:菟絲子(五兩),白茯苓(三兩),石蓮肉(二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飯前空腹鹽湯送服。
萆薢分清飲: 主治元氣不足,時常白濁,或小便頻數、黏稠如膏糊等症。
藥材:益智仁(取仁)、萆薢、菖蒲、烏藥(各等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少許鹽,用水煎煮服用,飯前空腹服用。也可加茯苓、甘草。
遠志丸: 主治心神不安,心火旺盛,導致小便赤濁,或心悸、怔忡,睡眠不安,心氣虛乏等症。
藥材:遠志(甘草水煮去心,半斤),茯神(去木),益智仁(各二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空腹棗湯送服。
小溫金散: 主治心腎虛熱,小便赤白混濁或尿頻,或時常自汗等症。
藥材:人參、蓮子肉(去心)、巴戟天、益智仁、黃耆(蜜炙)、萆薢(酒浸炒)、麥門冬(去心)、赤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一錢)
製法:用燈芯十莖,大棗一枚,加藥材水煎服。
嚴氏耆附湯: 主治氣虛陽弱,自汗不止,肢體倦怠等症。
藥材:黃耆(蜜炙),附子(炮製,等分)
用法:每次服用四錢,薑、水煎服。療效不顯著可增加劑量。
參附湯: 主治真陽不足,呼吸急促,自汗盜汗,氣短,頭暈等症。
藥材:人參(半兩),附子(炮製去皮臍,一兩)
用法:將藥材分成三劑,薑、水煎服。
局方石葦散: 主治膀胱濕熱,水道不通,小便淋漓澀痛,小腹疼痛,或勞累後發作,或尿液如豆汁狀,或排出沙石等症。
藥材:芍藥、白朮、滑石、葵花子、當歸、瞿麥(各三錢),石葦、木通(各二錢),甘草、王不留行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
用法: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空腹小麥湯送服。
姜附赤石脂硃砂丹: 主治小便頻數且不禁,心悸健忘,噩夢不斷,下元虛寒,遺尿,精液稀薄,或陽虛精液漏不止,或腎氣虛寒,脾胃虛弱,腎虛等症。
藥材:附子(生),乾薑(各半兩),赤石脂(一兩半,水飛)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糊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或三十丸。大便不暢用米湯送服,小便不禁用茯苓湯送服。
茯苓丸: 主治心腎俱虛,精神恍惚,小便淋瀝不禁,或小便赤濁或不通暢等症。
藥材:赤茯苓,白茯苓(等分)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新汲水反复淘洗,去除泡沫,控乾,再用熟地黃汁和好酒在銀器或石器中熬成膏,拌和藥粉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飯前空腹用鹽酒送服一丸。
人參救肺散: 主治咳血、吐血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