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六 (8)

1. 腹痛證五

【歌】寒痛綿綿無減增,時疼時止熱為根。血瘀痛處無移動,食積便通便見輕。實者不能將手近,痛時能按作虛論。濕痰痛者溲便秘,體認其形見病情。

【論】夫寒痛者,常痛而無增減也,成無己云:陰寒為邪,則腹痛而吐利。熱痛者,時作時止,《原病》式云:熱鬱於內,而腹滿堅結痛,勿以為寒。死血痛者,每痛不移其處,成無己云:邪氣聚於下焦,津液不得通,氣血不得行,或溺或血,留滯於下,是生脹硬,小便不利也。食積痛者,利後即痛減。

濕痰痛者,凡痛,大、小便俱不利,丹溪云:清痰多作腹痛,脈滑,痰因氣滯而聚凝,其道路不得通故也。腸癰痛者,身甲錯,小便如淋,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脈芤數也。積聚腹痛者,腹中原有積,左、右、上、下當積而痛也。寒疝入腹痛者,少腹痛引睪丸。陰毒痛者,四肢厥逆,痛甚,咽喉不利,或心下脹滿結燥,虛汗狂言,面色俱青,陰積於下,陽消於上。實痛者,腹堅不可按。

虛痛者,雖痛不脹滿,手可按。若此霄壤不侔,可一藥而盡之乎?

謹按:腹痛,為脾家受病,蓋脾或受有形而痛者,或受無形而痛者。若暴傷飲食,則胃脘先痛而後入腹。暴觸怒氣,則兩脅先痛而後入腹。血積上焦,脾火熏蒸,則痛從腹而上於胸臆。血積下部,胃氣下行,則痛從腹而入於少腹。傷於寒者,寒於痛,得熱則緩。傷於飢者,飢即痛,得食即止。

吞酸腹痛,為痰鬱中焦,復傷飲食。面黃腹痛,為宿食不消,蛔蟲攻咬。氣虛腹痛,腹必虛豁,呼吸短淺。血虛腹痛者,痛如芒刺,牽引不寧。醫者當審其因以處治,大要以甘溫為上,惟傷酒作痛者,方可涼劑,而必佐之以甘溫也。

【脈】沉弦細動,皆是痛證。心痛在寸,腹痛在關,下部在尺,脈象顯然。

熱痛

胸中有熱,胃中有邪,腹痛欲嘔,黃連湯。腹痛脈洪,熱也,黃芩芍藥湯。寒邪變熱,傳裡腹痛,便秘而厥,四逆散。腹滿時痛,桂枝加大黃湯。腹痛便秘,脈實大者,大承氣湯。(方見傷食。)

黃連湯

治熱邪腹痛。

黃連(三錢,炒),甘草(三錢,炙),乾薑(三錢),桂枝(三錢),人參(二錢),半夏(半兩,薑製)

每七錢,棗煎服。

黃芩芍藥湯

黃芩(炒,二錢),芍藥(炒,一錢半),甘草(一錢)

煎服。

四逆散

陽邪傳裡腹痛。

甘草(炙,一兩),枳殼(炒,一兩),芍藥(炒,一兩),柴胡(一兩)

末之,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桂枝加大黃湯

治太陰腹滿時痛。

桂枝(一錢),芍藥(炒,一錢),甘草(一錢),大黃(二錢)

薑、棗煎,入餳一合,微烊服。

寒痛

傷寒下利腹痛,四逆湯。(方見中寒。)腹痛厥冷欲死者,霹靂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真武湯或理中湯。(方見中寒。)

白話文:

腹痛的辨證論治

【歌訣】

寒冷的疼痛綿延不斷,沒有加重也沒有減輕,時而疼痛時而停止的,通常是熱引起的。血瘀造成的疼痛位置固定不會移動,食物積滯引起的疼痛,在排便後會減輕。實證的腹痛讓人無法觸碰,而能按壓的疼痛通常屬於虛證。濕痰引起的疼痛,會伴隨小便不利,觀察這些表現,可以了解病情。

【論述】

寒性腹痛,通常是持續疼痛,沒有加重或減輕。成無己說,陰寒之邪侵入,會導致腹痛並伴隨嘔吐和腹瀉。熱性腹痛,則是時痛時止。《原病》裡提到,熱鬱積在體內,會導致腹部脹滿、堅硬且疼痛,不要誤認為是寒證。血瘀引起的疼痛,每次疼痛位置都不會移動。成無己說,邪氣聚集在下焦,導致津液和氣血運行不暢,可能會出現排尿困難、便血等症狀,瘀滯在下部,形成腫脹和硬結,小便也不會順暢。食物積滯引起的疼痛,在排便後就會減輕。

濕痰引起的疼痛,通常會伴隨大小便都不順暢。朱丹溪認為,清痰多會引起腹痛,脈象會滑,這是因為痰因氣滯而凝結,阻塞了通道。腸癰引起的疼痛,會出現皮膚粗糙,小便淋漓不盡,腹皮緊繃,按壓時卻是柔軟的,像腫脹的樣子,脈象是芤而數。積聚引起的腹痛,是腹部本來就有腫塊,在腫塊所在的位置出現疼痛。寒疝侵入腹部的疼痛,會導致小腹疼痛並牽引到睪丸。陰毒引起的疼痛,會導致四肢冰冷、疼痛劇烈、咽喉不利、胸口脹滿、便秘、虛汗、胡言亂語、面色青紫,這是陰邪積聚在下,陽氣消散在上的表現。實證的腹痛,腹部堅硬,無法按壓。

虛證的腹痛,雖然疼痛卻沒有腹脹,可以按壓。這些病症的表現差異很大,怎麼可能用一種藥就全部解決呢?

需要注意的是,腹痛是脾胃系統的疾病。脾胃的病變,有可能是因為有形的病因引起的疼痛,也有可能是無形的病因引起的疼痛。如果是暴飲暴食導致的,會先胃脘痛,然後才波及到腹部。如果是因大怒導致的,會先兩脅痛,然後才波及到腹部。如果是血積在上焦,脾火上炎,疼痛會從腹部往胸部蔓延。如果血積在下部,胃氣下行,疼痛會從腹部向下腹部蔓延。寒邪引起的疼痛,遇寒會加重,遇熱則會減輕。飢餓引起的疼痛,飢餓時會痛,吃飽就會停止。

吞酸腹痛,是因為痰濕鬱積在中焦,又加上飲食不當。面色發黃伴隨腹痛,是因為宿食沒有消化,或者被蛔蟲咬噬。氣虛引起的腹痛,腹部會空虛無力,呼吸短淺。血虛引起的腹痛,痛如針刺,牽引不定。醫生應該仔細辨別病因,對症治療。治療腹痛,一般以甘溫藥物為主,只有喝酒引起的腹痛,才能用涼性的藥,並且要搭配甘溫藥物使用。

【脈象】

沉、弦、細、動的脈象,都屬於疼痛的表現。心痛的脈象在寸口,腹痛的脈象在關部,下腹痛的脈象在尺部,脈象的部位很明顯。

熱性腹痛

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痛想吐,可以用黃連湯。腹痛並且脈象洪大,是熱證,可以用黃芩芍藥湯。寒邪轉為熱邪,傳入裡而導致腹痛,伴隨便秘和厥逆,可以用四逆散。腹部脹滿時而疼痛,可以用桂枝加大黃湯。腹痛伴隨便秘,脈象實大的,可以用大承氣湯。

  • 黃連湯

治療熱邪引起的腹痛。 黃連(炒過,9克)、甘草(炙過,9克)、乾薑(9克)、桂枝(9克)、人參(6克)、半夏(薑製,15克) 每次用21克藥材,加紅棗煎煮後服用。

  • 黃芩芍藥湯

黃芩(炒過,6克)、芍藥(炒過,4.5克)、甘草(3克) 煎煮後服用。

  • 四逆散

陽邪傳入裡而引起的腹痛。 甘草(炙過,30克)、枳殼(炒過,30克)、芍藥(炒過,30克)、柴胡(30克)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6克,用白開水調服。

  • 桂枝加大黃湯

治療太陰經腹部脹滿時而疼痛的病症。 桂枝(3克)、芍藥(炒過,3克)、甘草(3克)、大黃(6克) 加薑、紅棗煎煮,加入一勺麥芽糖,稍微溶化後服用。

寒性腹痛

傷寒引起的腹瀉腹痛,可以用四逆湯。腹痛寒冷到快要死去的,可以用霹靂散。腹痛腹瀉,四肢沉重,可以用真武湯或理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