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五 (9)
卷五 (9)
1. 噎膈證六
【歌】噎膈生於血液干,或因氣火或因痰。近於咽嗌名為噎,水飲能吞食物艱。胃脘之間成膈證,食雖能進下關難。要參脈症求虛實,勿泥辛香概作寒。
【論】丹溪云:噎病生於血乾。蓋胃為水穀之海,脾為消化之器,清和則健運,能為諸經行其津液,稍有不行,則留滯壅塞,而噎膈之病作矣。世人皆遵局方,但有嘔吐者,便用香燥熱藥,偏助其火,不思此病原因燥結枯槁而成,復用香燥熱藥治之,其謬甚矣!其始,胃液凝聚,其久也,脾氣耗敗,傳化漸遲。烏、附、丹毒服之積久,血液俱耗,胃脘乾槁。
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飲可行,食物難入,間或可入,入亦不多,名之曰「噎」。其槁在下,與胃為近,食雖可入,難盡入胃,良久復出,名之曰「膈」,漸成反胃,小便秘,大便如羊糞,名雖不同,病出一體。
夫血,陰也。陰主靜,內外兩靜,則臟腑之火不起,金水二氣有養,陰血自生,腸胃津潤傳化合宜,何噎之有?世人概用香燥熱藥者,不知此理也。子和引《內經》三陽結為膈立論,力辨世人熱藥之誤,可謂明矣!又有以承氣治之,失之太峻也。蓋咽有因火氣衝逆,食不得入者,脈數大。
有因痰飲阻滯者,脈結滑。有七情鬱結者,脈沉澀。有因瘀血積滯,蓋陽無陰不能失化,陰失位,陽伏其中,傳化不變而反上行,其脈芤澀。因氣者,從氣治;因血者,從血治;因痰者,導之;因火者,壯水制之,豈專以辛香燥劑乎!若脾胃陽火衰微,不能運化者,暫以辛溫藥開其結滯,仍以益陰養胃為主。
若概以局方辛香燥熱之藥以火濟火,重耗其津液,則大便閉結,幽門不通,上衝吸門,而噎膈轉甚矣。此千古之弊也!
達按:前證多起於憂鬱,憂鬱則氣結於胸臆而生痰,久則痰結成塊,膠於上焦,道路狹窄,不能寬暢,飲或可下,食則難入,而病已成矣。好酒之徒患此者,必是頑痰,蓋酒能發火,火能成痰,痰因火煎,膠結不開,阻塞道路,水飲下咽,亦覺痛澀。若以血槁治,投當歸、地黃等藥,血未必潤,反助其痰,病何由愈!若黑瘦之人,真陰素虛,常覺內熱,又不嗜酒,或過服香燥熱藥者,當以血槁治。
痰氣
喜怒七情傷於脾胃,鬱而生痰,痰與氣搏,升而不降,飲食不下,氣留於咽嗌者,快氣餅子、四七湯主之。痰鬱者,化痰丸。關格者,必用吐以提其氣。若橫格,不必在乎出痰也。有痰亦宜吐,湧痰湯。其關格者,詳本條內。
快氣餅子
治氣鬱不快,食下則胸膈噎塞疼痛。
萊菔子(炒,二兩),紫蘇子(一兩),橘紅(一兩),白豆蔻(一兩),白茯苓(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薑汁為餅子,時時噙嚼之。
四七湯
治七情氣鬱,結聚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並治中脘痞滿,痰涎壅盛,上氣喘急。婦人有孕惡阻,亦宜服之。
白話文:
噎膈的成因與治療
噎膈的病因
噎膈的產生,多半是因為體內血液乾枯,也可能因為氣火旺盛或痰液阻塞。如果病灶靠近咽喉,就叫做「噎」,患者喝水還可以,但吞嚥食物會非常困難。如果病灶在胃部,就叫做「膈」,患者雖然可以吃東西,卻很難順利進入胃部。診斷時,必須仔細辨別病症的虛實,不要只用辛香溫熱的藥物,一概當作寒症來治療。
噎病主要是因為血液乾枯所導致。胃是水穀的聚集地,脾是負責消化的器官。當脾胃功能正常時,就能順利運行體內的津液。如果功能失常,就會導致津液滯留,引起噎膈。然而,世俗之人多遵循舊有藥方,只要出現嘔吐症狀,就使用辛香燥熱的藥物,反而助長體內的火氣。他們沒有考慮到此病是由於燥熱導致津液枯竭所致。如果再使用辛香燥熱的藥物來治療,那就大錯特錯了!初期,胃液凝結,久而久之,脾氣會逐漸衰敗,消化功能變差。長期服用烏頭、附子等藥物,更會導致血液耗損,使胃部乾枯。
如果乾枯的部位在上,靠近咽喉,患者喝水還可以,但食物難以進入,有時勉強能吃下一點,但量不多,就叫做「噎」。如果乾枯的部位在下,靠近胃部,患者雖然可以吃東西,但食物難以完全進入胃中,過一會兒又會吐出來,就叫做「膈」,嚴重的話會變成反胃,還會出現小便不順暢、大便像羊糞一樣的症狀。雖然名稱不同,但病因卻是一樣的。
血液屬於陰,陰主靜。當體內陰陽平衡時,臟腑之火就不會旺盛,金水二氣就能得到滋養,陰血自然生成,腸胃也會濕潤,消化功能自然順暢,哪裡會有噎膈呢?世俗之人多用辛香燥熱的藥物,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過去的醫家也曾引用《內經》中「三陽結為膈」的說法,指出世人使用熱性藥物的錯誤,道理已經很明確了!但如果使用太過猛烈的瀉藥,也同樣不適當。咽喉阻塞,有的是因為火氣上衝,導致食物難以下嚥,這類患者的脈搏會呈現快速有力的狀態;有的是因為痰液阻滯,脈搏會呈現結澀滑動的狀態;有的是因為情緒鬱結,脈搏會呈現沉澀的狀態;有的是因為體內瘀血積聚,導致陰陽失調,使得陽氣無法正常運作,反而上逆,導致脈搏呈現浮大而澀的狀態。因此,病因是氣,就要從氣來治療;病因是血,就要從血來治療;病因是痰,就要化痰;病因是火,就要滋陰降火,豈能只用辛香燥熱的藥物呢?如果脾胃陽氣衰弱,不能正常運化,可以暫時使用辛溫的藥物來疏通,但還是要以滋陰養胃為主。
如果一味使用舊有藥方的辛香燥熱藥物,反而會助長火氣,加重津液的損耗,導致大便秘結、幽門不通,使胃氣上衝咽喉,噎膈就會更加嚴重。這是一個千古以來的錯誤!
許多噎膈的病症,多半是因為憂鬱的情緒所導致。憂鬱會導致氣結於胸中,產生痰液。久而久之,痰液會凝結成塊,阻塞上焦的通道,導致飲食難以下嚥。如果患者是愛喝酒的人,噎膈的成因多半是頑痰。因為酒會助長火氣,火氣會產生痰液,痰液被火煎熬,就會膠結難以化開,阻塞通道,導致飲水時也會感到疼痛澀滯。如果當作血枯來治療,使用當歸、地黃等藥物,並不能滋潤血液,反而會助長痰液,病情只會更加惡化!如果患者是體型消瘦、平時就陰虛內熱、又不愛喝酒,或者長期服用辛香燥熱藥物的人,就應該當作血枯來治療。
痰氣
因為情緒波動而傷害脾胃,導致氣機鬱滯,就會產生痰液。痰液與氣相搏,就會向上逆行,導致飲食難以下嚥。如果氣滯留在咽喉處,可以使用快氣餅子或四七湯來治療。如果痰液鬱結,可以使用化痰丸。如果出現關格症狀,必須要用催吐的方式來疏通氣機。如果是橫隔,就不必勉強排出痰液。如果有痰,也應該催吐,可以使用湧痰湯。
快氣餅子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氣機鬱滯、飲食下嚥時胸膈噎塞疼痛。
藥材:萊菔子(炒過)二兩,紫蘇子一兩,橘紅一兩,白豆蔻一兩,白茯苓一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和薑汁,做成餅子,時常含在口中慢慢咀嚼。
四七湯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因為情緒鬱結而導致痰液凝聚,像破絮或梅核一樣卡在咽喉,吐不出來也嚥不下去。還可以治療胸脘痞悶、痰液壅盛、呼吸喘急。婦女懷孕時出現的惡阻症狀,也可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