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十 (3)
卷十 (3)
1. 吐瀉六
【歌】吐瀉須知熱與寒,瀉黃吐乳熱邪干;瀉青吐逆為寒候,更把天時月日參。
【論】經云:脾虛則瀉,胃虛則吐,脾胃不和,陰陽不順,清濁相干,則吐瀉兼作。錢孔純云:小兒吐瀉,有濕、有熱、有寒、有驚,宜詳察而分治之。如夏月中暑發渴引飲,霍亂吐瀉,臉赤唇紅,去後黃沫色,小便赤澀者,為熱,可用香薷、五苓等藥治之。冬時中寒,腹痛厥逆,吐瀉白色,不渴,面微青色,唇紫,大便如凍汁,或米穀不化,先戰慄而小便去者,為寒,可用香附、砂仁、煨薑、木香等藥治之。
白話文:
吐瀉要分清楚是熱症還是寒症,瀉黃吐乳是熱邪所致,瀉青吐逆則是寒症表現,還要綜合考慮天氣、時間等因素。脾胃虛弱就會導致腹瀉,胃虛則會嘔吐,脾胃失調,陰陽失衡,清濁混雜就會同時出現吐瀉。孩子吐瀉的原因很多,有濕熱、純熱、寒症、受驚嚇等等,需要仔細觀察才能對症下藥。比如夏天中暑口渴,大量喝水後出現嘔吐腹瀉,臉色發紅,嘴唇紅潤,吐出黃色泡沫,尿液顏色深紅,這是熱症,可以用香薷、五苓等藥物治療。冬天受寒,肚子疼,四肢厥冷,嘔吐白色物體,不口渴,臉色微青,嘴唇發紫,大便像水一樣稀薄,或者吃下去的米飯不能消化,先出現發抖,然後小便失禁,這是寒症,可以用香附、砂仁、煨薑、木香等藥物治療。
面微黑黃,眼亦黃,手、足及腎囊稍腫,腹脹臍凸,小便短少,善嘔而無食,痰多,唇白氣促,愛坐畏眠者,為濕,可用蒼朮、厚朴、薏苡、木瓜等藥治之。面赤身熱,睡臥不寧,目睛斜定,頸仰身搖,不時悸動,舌碎唇瘡,哯乳便青者,為驚,可用天麻、川芎、茯苓、肉果等藥治之。
吐瀉乳食不化,因傷黏膩難消之物,滯於中脘,不上不下,但食即吐,面色青白,發熱,四肢逆冷,不可便投止吐瀉藥,當先取積消導,寬利胸膈,次用調脾和胃之劑,此皆合而言之也。愚謂有吐無瀉者,胃必熱,然亦有寒而吐者;有瀉無吐者,胃必寒,然亦有熱而瀉者。
白話文:
臉色略微黑黃,眼睛也泛黃,手腳和腎囊稍微腫脹,肚子脹滿,肚臍突出,小便量少,容易嘔吐但沒有食慾,痰多,嘴唇發白,呼吸急促,喜歡坐著不願睡覺的人,屬於濕邪入侵,可以用蒼朮、厚朴、薏苡仁、木瓜等藥物治療。臉色發紅,身體發熱,睡覺不安穩,眼睛斜視,脖子後仰,身體搖晃,時常心悸,舌頭潰爛,嘴唇起瘡,乳汁分泌稀薄,大便發青的人,屬於驚恐所致,可以用天麻、川芎、茯苓、肉果等藥物治療。
嘔吐腹瀉,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是因為吃了黏膩難消化的食物,停滯在胃脘,上不去也下不來,只要吃東西就會吐,面色青白,發熱,四肢冰冷,不能馬上用止吐瀉藥,應該先用消導積食、寬利胸膈的藥物,再用調脾和胃的藥物,這些都是綜合性的說法。我認為有嘔吐沒有腹瀉的人,胃一定熱,但也可能出現寒氣導致的嘔吐;有腹瀉沒有嘔吐的人,胃一定寒,但也可能出現熱氣導致的腹瀉。
何以辨之?蓋吐清涼,順而易出者為寒;吐苦酸,逆而難出者為熱;瀉青白,小便利者為寒;瀉黃赤,肛門如燒者為熱。又,瀉利發噦者為虛,只吐不瀉者為逆,各隨其所屬治之可也。
和中清熱飲
治熱吐。
黃連(姜炒,一錢),半夏(薑製,一錢),茯苓(一錢五分),陳皮,藿香,砂仁(各七分)
水煎,徐徐服。
溫中止吐湯
治寒吐
白話文:
怎麼辨別寒熱呢?如果吐出的東西清涼順暢容易排出,就是寒;吐出的東西苦酸,嘔吐逆流難以排出,就是熱;大便稀薄呈青白色,排便輕鬆,就是寒;大便黃赤,肛門有灼熱感,就是熱。另外,如果拉肚子還伴隨打嗝,就是虛;只吐不拉,就是逆,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治療。
白豆蔻,茯苓(各一錢),半夏(五分),生薑(五片)
水煎,磨沉香四分,熱服。
清熱止瀉湯
治熱瀉。
白茯苓,滑石(各一錢),白朮(六錢),澤瀉(七分),川黃連(姜炒,四分)
加生薑,煎服。
溫脾止瀉湯
治寒瀉。
白朮(土炒),白茯苓(各一錢),桂(三分),肉果(五分),甘草(二分)
白話文:
白豆蔻、茯苓各一錢,半夏五分,生薑五片,水煎,磨沉香四分,熱服。這是清熱止瀉湯,用於治療熱瀉。
白茯苓、滑石各一錢,白朮六錢,澤瀉七分,川黃連(姜炒)四分,加生薑,煎服。這是溫脾止瀉湯,用於治療寒瀉。
白朮(土炒)、白茯苓各一錢,桂三分,肉果五分,甘草二分。
加生薑,煎服。
安胃醒脾湯
治吐瀉兼作,脾胃俱受病者。
白朮,白茯(各一錢),滑石(水飛),砂仁(炒,各七分),木香(煨,五分)
薑、棗,煎服。
停食加枳實、山楂、曲糵;挾驚加膽星、天麻;風加防風、乾葛;暑加香薷、扁豆;虛加人參;內有熱加黃連;口渴加烏梅肉;吐不止加藿香;瀉不止加升麻。
白話文:
安胃醒脾湯
方劑組成:
- 白朮、白茯苓(各一錢)
- 滑石(水飛,七分)
- 砂仁(炒,七分)
- 木香(煨,五分)
- 生薑
- 大棗
用法:
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服用湯劑。
加減:
- 停食:加枳實、山楂、曲糵。
- 挾驚:加膽星、天麻。
- 風寒:加防風、乾葛。
- 暑熱:加香薷、扁豆。
- 虛弱:加人參。
- 內有熱:加黃連。
- 口渴:加烏梅肉。
- 吐不止:加藿香。
- 瀉不止:加升麻。
主治:
適合治療兼具嘔吐和腹瀉症狀,脾胃均受損的患者。
2. 驚風七
【歌】小兒驚病有多端,或食因驚或有痰。故使卒然成搐搦,咬牙眼竄足筋攣。食須消導痰須豁,驚可清心痰自安。或若驚風心積熱,風痰潮作起於肝。一時搐急如風火,驚熱風痰四證參。吐利致虛脾胃損,露睛昏睡遍身寒。慢驚自是傳陰證,急救稍遲又恐難。虛極歸脾危急甚,脾風死在片時間。
忽因客忤驚啼證,天瘹驚抽眼目翻。內瘹盤腸寒內盛,嬰兒還有痓和癇。此為驚候分深淺,勿得模糊作等閒。
【論】夫小兒元氣未充,心神未定,輒有驚悸,致病匪一。或多食而壅熱;或食後而遇驚;或舍空而痰聚;或內積熱而生風。故有驚搐、風搐、食搐、痰搐四證,審其因而療之可也。或有實熱,外挾風邪,心受熱而即驚,肝風生而發搐,痰涎壅盛,風火併作,百脈阻滯,關竅不通,風熱蕃盛而無所泄,乃暴烈而作急驚。
白話文:
小兒驚病的症狀很多,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當、驚嚇、痰積等原因。突然抽搐、咬牙、眼珠亂轉、腳筋抽筋,這是驚病的表現。要讓孩子消化食物、化解痰液,安撫心神,痰自然就會消退。
如果孩子因為驚風而心火旺盛,風痰交替出現,病根在肝臟。孩子突然抽搐,就像風火一樣猛烈,驚熱、風痰、抽搐,三種症狀同時出現。如果孩子嘔吐腹瀉導致虛弱,脾胃受損,眼睛露白、昏睡、全身發冷,這是驚病發展到後期,陰虛的表現。
如果驚病拖延,就會變成慢性病,治療起來更加困難。如果孩子體虛,病情嚴重,就會危及生命。孩子受到驚嚇,啼哭不止,眼珠翻白,這是突然驚嚇的症狀。孩子肚子痛、腹中寒氣盛,也可能伴隨有痓、癇等病症。這些都是驚病的表現,輕重不同,不可忽視。
小兒的元氣尚未充盈,心神尚未穩定,很容易受到驚嚇,導致各種疾病。可能是因為吃太多導致身體積熱,也可能是吃飯後受到驚嚇,也可能是空腹時痰液積聚,也可能是體內熱氣積聚導致風邪入侵。因此,孩子可能出現驚搐、風搐、食搐、痰搐等四種症狀,要根據病因進行治療。
有些孩子體內有實熱,同時受到風邪的影響,心臟受到熱氣刺激而驚慌,肝風升起導致抽搐,痰液阻塞,風火交織,導致全身經脈阻塞,關節僵硬,風熱不斷加重,無處宣泄,就會突然發作急驚。
其狀牙關緊急,熱涎潮作,竄視反張,搐搦搖頭,口眼眨引,口中熱氣,唇紅,大便閉,小便赤,脈浮數洪緊是也。或因吐利、傷寒、痢疾、吐血、瀉血之後,元氣不足而生風動驚者,名曰慢驚風。其狀遍身冷,口鼻氣亦冷,或身微熱不冷,手足瘛瘲,昏睡露睛,此無陽也,急宜溫補,隨證調之,尚可治療。
其或面青額汗,舌短頭低,眼合困睡,搖頭頻嘔,口噤咬牙,手足微搐而不收,身冷肢厥,脈微沉,此慢脾之候。由吐利損脾,病傳已極,總歸處,惟脾所受,若逐風,則無風可逐;若療驚,則無驚可療,但脾間痰涎,虛熱往來,此危甚也,大劑薑、附,十可救一、二。其天瘹者,陽也,壯熱驚搐,眼目翻騰,手抽筋搐,或啼或笑,喜怒不常,甚者爪甲青如祟狀。
白話文:
患者牙關緊閉,口中有熱唾液,眼球亂轉,四肢抽搐,頭部搖晃,口眼不停眨動,口中熱氣,嘴唇發紅,大便不通,小便顏色深紅,脈象浮數洪緊。這些症狀可能是由於嘔吐、腹瀉、傷寒、痢疾、吐血、瀉血後,元氣不足導致風邪入體而引起慢驚風。患者全身冰冷,口鼻氣息也冰冷,或身體微熱不冷,手足抽搐,昏睡卻露出眼球,這是陽氣不足,需要急救溫補,並根據症狀調整治療。
也可能患者面色青白,額頭出汗,舌頭短縮,頭部低垂,眼睛閉合昏睡,頭部搖晃,頻繁嘔吐,嘴巴緊閉咬牙,手足微微抽搐卻不收縮,身體冰冷,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沉細,這是脾氣虛弱的表現。這種情況通常是因嘔吐、腹瀉損傷脾胃,病情發展到極點,最終脾氣受損所致。即使驅逐風邪,也無風可驅;即使治療驚恐,也無驚可治,因為脾胃中痰涎阻滯,虛熱反覆,情況十分危急,需要大量使用生薑和附子,才能救活一兩成患者。
天瘹病症屬於陽氣過盛,患者高燒,抽搐,眼球翻滾,手部抽筋,或哭或笑,喜怒無常,嚴重者指甲青黑,如同鬼魅。
蓋由乳母酒食過度,毒氣入乳,遂令心、肺生熱,痰鬱氣滯,加之以外挾風邪故也,治宜解風熱而已。內瘹者,陰也,其狀腹疼多啼,唇黑囊腫,傴僂反張,眼內有紅筋斑血。蓋風氣壅結,兼驚而得之,或胎中有驚、有風而得。先是內臟抽掣,極痛狂叫,或吐瀉縮腳忍疼,瘹證一過,外證抽掣又來,內外交攻,極難調理,須分兩項下藥可也。
夜啼者,臟冷也,蓋陰盛於夜則冷動,冷動則為陰極發躁,寒盛作疼,故夜啼;亦有心熱煩啼者,必有臉紅舌白,小便赤澀之證也,當分寒熱治之。客忤者,由小兒神氣嫩弱,外來客氣,獸類異物,觸而忤之。其狀驚啼,口出黃白沫,面色變易,喘息腹痛,發則瘛瘲如癇,但眼不上竄,脈來弦數,視口中有懸癰左右有小腫核,以竹針刺之。治宜辟邪正氣,散驚定心為上,延久則難為力也。
白話文:
由於乳母飲食過度,毒氣進入乳汁,導致嬰兒心肺生熱,痰氣鬱結,再加上外感風寒,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症狀,治療方法就是解風熱即可。
內瘹是一種陰虛的病症,表現為腹痛、哭鬧不止、嘴唇發黑、脖子腫大、背部彎曲、眼睛裡有紅筋和血絲。這是因為風氣阻塞,加上驚嚇導致,或者是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受到驚嚇或風寒影響。起初會出現內臟抽搐、劇烈疼痛、狂叫,或者嘔吐、腹瀉、縮腳、忍痛,內瘹症狀消失後,又出現外證抽搐,內外夾攻,非常難以治療,需要分兩方面用藥。
夜啼是因為臟腑寒冷,因為陰氣在夜晚旺盛,就會感到寒冷,寒冷就會導致陰氣極度虛弱,出現發躁、寒氣盛而疼痛的症狀,所以才會夜間哭鬧;也有可能是心熱煩躁而哭鬧,這種情況一定會出現臉紅舌白、小便赤澀的症狀,需要根據寒熱症狀來治療。
客忤是因為嬰兒神氣弱小,受到外來的邪氣、動物或異物刺激而導致。表現為驚嚇哭鬧、口吐黃白泡沫、面色變化、呼吸急促、腹痛,發病時會像癲癇一樣抽搐,但眼睛不會向上翻,脈象弦數,在口裡可以看到懸癰,兩側有小腫塊,可以用竹針刺之。治療方法應該以辟邪正氣、散驚定心為優先,拖延時間越久,治療越困難。
癇有五,小兒之惡證也。幼小血氣不斂,筋骨不聚,為風邪所傷,驚怪所觸,乳哺失節,停痰結癖而得之。其狀神氣怫鬱,瞪眼直視,面目牽引,口噤流涎,肚腹膨脹,手足抽掣,或言或嘿,似死似生,或背項反張,或腰脊強直,但四肢柔軟,發而時醒,為癇。其五臟形證列於後。
痓者,痙也。痓有陰陽二證,剛柔之名,一身強硬,發而終日不醒是也。癇有風、驚、食三證,各究其因而治之,詳其狀而辨之,則用藥無瘥。苟不知其名而妄治,如涉海問津也。
急驚風
急驚之論,前代書所不載,惟曰陽癇。大概失所愛護,或抱當風,或近熱地,晝則多食辛辣,夜則衾蓋太厚,鬱蒸邪熱積於心,傳於肝,再受人物驚觸,或跌蹼叫呼,雷聲鼓樂,雞鳴犬吠,一切所驚。未發之時,夜臥不穩,困中或哭,齧齒咬乳,鼻額有汗,氣促痰喘,忽爾悶絕,目直正視,牙關緊急,口噤不開,手足搐掣,此熱甚而然,況兼面紅,脈數可辨。蓋心有熱而肝有風,二臟乃陽中之陽。
白話文:
癇症有五種,是孩童的惡疾。年幼時血氣未收斂,筋骨尚未凝聚,容易被風邪侵襲,受驚嚇,或是乳哺不當,導致痰積結塊,而引發癇症。病症表現為神氣鬱悶,眼珠直視,面部抽搐,嘴巴緊閉流口水,肚子膨脹,手腳抽筋,時而說話,時而沉默,看似死去又好似活著,或是背部反弓,腰脊僵直,但四肢柔軟,發作時清醒,這就是癇症。五臟的病狀特徵,我會在後面列舉。
痓,就是痙攣。痓症分為陰陽兩種,有剛有柔,全身僵硬,發作後整天昏迷不醒。癇症則有風、驚、食三種病因,要根據各自的病因進行治療,詳細觀察病症,才能辨證施藥,治癒疾病。如果不知道病症名稱就胡亂治療,就像在海上問路一樣,無濟於事。
急驚風
急驚風的論述,前代醫書中沒有記載,只稱之為陽癇。一般來說,是因為缺乏妥善照顧,或是抱著孩子在風中吹,或是靠近炎熱的地方,白天吃太多辛辣食物,晚上蓋太厚的被子,導致邪熱鬱積在心,傳到肝臟,再受到外界驚嚇,例如跌倒、大聲哭喊、雷聲、鼓樂、雞鳴狗叫等等。發作之前,夜裡睡不安穩,困倦時哭鬧,咬牙啃乳,鼻子和額頭出汗,呼吸急促,痰喘,突然昏迷,眼睛直視,牙關緊閉,嘴巴張不開,手腳抽搐,這就是熱盛導致的,更何況臉色發紅,脈象快速,更能確診。因為心有熱,肝有風,這兩個臟腑是陽中之陽。
心,火也。肝,風也。風、火,陽物也。風主乎動,火得風則煙焰起,此五行之造化。二陽相鼓,風火相搏,肝藏魂,心藏神,因熱則神魂易動,故發驚也。心主乎神,獨不受觸,遇有驚則發熱,熱極生風,故能成搐,名曰急驚,以瀉青丸瀉肝,導赤散瀉心,珠珀丸、牛黃丸皆要藥也。驚風關竅不利,人不省,通頂散。
驚風熱涎潮作,牙關緊急者,礞石滾痰丸。驚熱者,涼驚丸。風盛發搐者,天麻防風丸。小兒只有痰熱,未有驚風者,只可退熱化痰,不宜妄投驚風藥。蓋經絡本無病,而以寒涼攻擊之,反使痰熱透入,卻成風癇證。急驚風惡叫三、兩聲者,是心絕,難治。急驚風四肢俱軟者,不治。
白話文:
心臟屬火,肝臟屬風,風和火都是陽性的物質。風主導運動,火遇到風就會產生煙焰,這是五行相生相剋的自然規律。二者都是陽性,相互激盪,風火相搏,肝臟藏魂,心臟藏神,因熱氣上衝,神魂容易躁動,所以會發出驚恐的表現。心臟主導神志,不受外物直接影響,遇到驚嚇就會發熱,熱極生風,因此會抽搐,稱為急驚風。可以用瀉青丸瀉肝火,導赤散瀉心火,珠珀丸和牛黃丸也是治療急驚風的重要藥物。驚風導致關竅不利,病人昏迷不醒,可用通頂散治療。
驚風伴隨熱痰湧出,牙關緊閉者,可用礞石滾痰丸治療。驚熱者,可用涼驚丸治療。風盛導致抽搐者,可用天麻防風丸治療。小兒僅有痰熱,還未出現驚風,只需退熱化痰,不可隨意使用驚風藥。因為經絡本身沒有病,如果用寒涼藥物攻擊,反而會使痰熱透入,變成風癇症。急驚風發出三、兩聲慘叫者,代表心神已絕,難以治療。急驚風四肢全部軟弱無力者,也無藥可治。
急驚風鼻中出血者,其熱將散,故易治。口中出血者,是血妄行,故難治。驚風大、小便秘者,易治;尿屎遺者,難治。急驚風關黑紋條直者死。
瀉青丸(又名鎮肝丸。)
治肝熱驚風,目竄或暴赤抽搐。
當歸,川芎,山梔,大黃,羌活,防風,膽草,生地,竹葉,琥珀,天竺黃(各等分)
白話文:
急驚風患者鼻出血,代表體內熱氣快要散發,因此比較容易治療。口中出血則是因為血液亂竄,所以比較難治。驚風嚴重,且伴有大便秘結或小便不通的,容易治癒;但若出現尿失禁或大小便失禁的情況,則難以治療。急驚風患者,如果關節出現黑色條紋且筆直,預後不良。
瀉青丸可用於治療肝熱導致的驚風,症狀包括眼球亂動或突然發紅抽搐。藥方包括當歸、川芎、山梔、大黃、羌活、防風、膽草、生地、竹葉、琥珀、天竺黃,各等份。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砂糖湯下。
加硃砂名驅風膏。
導赤散
治心經實熱,從小便利之。
生地,木通,甘草,竹葉(各等分)
水煎服。
一方加防風、黃芩、黃連,導去心經邪熱,搐自止。
珠珀丸
治驚風痰涎,熱嗽不出聲,上下不能升降。
白話文:
先將藥材製成大蜜丸,用砂糖水送服。另外,加入硃砂製成驅風膏。可以用赤散治療心經實熱、從小便利的症狀。方劑包含生地、木通、甘草、竹葉各等份,水煎服。另一種方劑則在原本基礎上加入防風、黃芩、黃連,可以導去心經邪熱,止住抽搐。珠珀丸則是用來治療驚風、痰涎、熱嗽不出聲、上下不能升降的症狀。
牛黃(一錢),天竺黃,琥珀(各五錢),雄黃(四錢),冰片(一分半),膽星(二兩),青礞石(硝煅如金色者,一兩),細珠子(一錢五分)
一方有枳殼微炒一兩、生黃芩二兩。
上,各研極細末,蜜丸,重一錢二分,硃砂、金箔為衣,薄荷、燈心湯下。
牛黃丸
白話文:
取牛黃一錢、天竺黃、琥珀各五錢、雄黃四錢、冰片一分半、膽星二兩、青礞石(硝煅成金色者)一兩、細珠子一錢五分,以及枳殼微炒一兩、生黃芩二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蜜做成丸子,每個丸子重一錢二分,再以硃砂和金箔包裹,用薄荷和燈心湯送服。這就是牛黃丸。
治一切驚風,肺脹喘急,痰涎灌膈,手足搐溺,目竄口喎,角弓反張,悶亂癲癇,呵欠昏憒。
全蠍,殭蠶,天麻,羌活,防風(等分),膽星(一倍),天竺黃(次之),雄黃(加倍),牛黃,冰片,麝香(一字)
上,各為細末,研勻,蜜丸重一錢二分,硃砂、金箔為衣,薄荷、燈心、薑湯調下。
大人中風亦可服。
礞石滾痰丸
治驚癇痰涎壅盛,喘促不寧。
大黃(酒拌,蒸),黃芩(各四兩),礞石(硝煅金色,五錢),沉香(二錢)
白話文:
治療各種驚風,肺部脹滿喘不過氣,痰液堵塞食道,手腳抽搐尿失禁,眼球亂轉口歪斜,角弓反張,神志昏迷癲癇,打哈欠昏沉。
用全蠍、僵蠶、天麻、羌活、防風等量,膽星加倍,天竺黃次之,雄黃加倍,牛黃、冰片,麝香一字,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蜜做成重一錢二分的丸子,以硃砂和金箔包衣,用薄荷、燈芯、薑湯送服。
成人中風也可以服用。
礞石滾痰丸
治療驚癇痰涎壅盛,呼吸急促不安。
用酒拌大黃和黃芩各四兩,礞石用硝石煅燒至金色,五錢,沉香二錢。
上為末,蜜丸如芡實大,量兒加減,大人亦可服。
涼驚丸
治驚熱。
防風(三錢),青黛(三錢),龍膽草(三錢),鉤藤(二錢),牛黃(五分),麝香(一分),龍腦(少許),黃連(二錢)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不拘時。
通頂散(又名搐鼻散。方見中風。)
慢驚風,慢脾風
慢驚受病不一,或急驚用涼藥,取下太過,以致脾胃虛損,風邪乘之;又有吐瀉不止而成者;有氣虛暴吐瀉而成者;有傷寒傳變日久而成者;有久嗽而成者;有下積峻取而成者。惟吐瀉、積、痢成虛,則變證甚速。凡才吐瀉便是慢驚,須用溫中快里。或搐來緊急,乃慢驚初傳,尚有陽證,不可誤作急驚用涼藥。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像芡實,劑量可根據兒童年齡調整,成人也可以服用。
涼驚丸
治療驚熱。
防風三錢、青黛三錢、龍膽草三錢、鉤藤二錢、牛黃五分、麝香一分、龍腦少許、黃連二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像芡實,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不限時間。
通頂散(又名搐鼻散。方見中風。)
慢驚風,慢脾風
慢驚風的病因不一,有的因急驚風服用涼藥,藥性過寒,導致脾胃虛損,風邪乘虛而入;有的因吐瀉不止而導致慢驚風;有的因氣虛暴吐瀉而導致慢驚風;有的因傷寒傳變日久而導致慢驚風;有的因久咳而導致慢驚風;有的因下焦積滯,用藥過於峻猛而導致慢驚風。其中吐瀉、積滯、痢疾導致的虛損,病情發展很快。凡是剛開始出現吐瀉,就是慢驚風,必須用溫中和胃、快速通裡的藥物。如果搐搦發作緊急,可能是慢驚風初期,還有陽證,不能誤以為是急驚風,而用涼藥。
世言搐慢為慢驚,非也,若泥此,往往指慢脾風為慢驚矣。凡慢驚,男子以瀉得之為重;女子以吐得之為重。古人有云:病家怕驚不怕瀉,醫家怕瀉不怕驚。如瀉久不止,且先治瀉;若更治風,則驚風愈甚,只可養脾安胃生津,大養脾丸、參苓白朮散、大醒脾散、烏蠍四君子湯不拘時服。如因他證,例當循根源施治。
慢驚,口、眼、手、足一邊牽引者,難治。慢驚風要唇紅,若囟腫者死。仲景云:陰不得有汗。蓋陰證無汗,有汗亡陽,故凡慢驚有汗多死。
白話文:
世俗認為抽搐緩慢就是慢驚,其實不然。若以此理解,往往會將慢脾風誤認為慢驚。其實慢驚的病因,男子以腹瀉為重,女子以嘔吐為重。古人有句話說:「病家怕驚不怕瀉,醫家怕瀉不怕驚。」如果腹瀉不止,應該先治瀉,再治風,否則驚風會更加嚴重,只能透過養脾安胃生津的方式調理,像是大養脾丸、參苓白朮散、大醒脾散、烏蠍四君子湯等方劑,可以不拘時服用。如果慢驚是因其他疾病導致,就應根據其根源施治。
慢驚的症狀是口、眼、手、足一邊抽搐,難以治癒。慢驚風發作時,嘴唇應該呈現紅色,如果頭頂囟門腫脹,則預後不良。仲景說:「陰證不得有汗。」因為陰證患者沒有汗,若出汗則陽氣消散,所以慢驚患者若出汗,多半預後不良。
慢驚傳入慢脾,其變甚速,虛又甚也。治必循次平和,無令速愈之理,治法大要生胃回陽,不可過劑。仲陽有黃土湯,以土勝水,木得其平,則風自止,以脾土為本也。若眼半開半合,手足不冷,證候尚在慢驚,則勿用回陽。或已入慢脾而陽氣猶未脫者,亦未可即用硫黃、附子等劑。
手足漸暖,仍以醒脾散等調之。慢脾風用藥,乃非得已,危如燈無油,漸見昏滅。慢脾風若見有一臟絕,即不可用藥。
天麻防風丸
白話文:
慢驚傳入慢脾,病情變化非常迅速,虛弱程度也很嚴重。治療一定要循序漸進、平和緩慢,不能急於求成。治療的原則是滋養脾胃、回補陽氣,藥物劑量不可過重。仲景有黃土湯,以土克水,木氣得到平衡,風邪自然就會停止,因為脾土是根本。如果患者眼睛半開半合,手腳不冷,症狀還處於慢驚階段,則不要使用回陽藥物。如果已經發展為慢脾,但陽氣還沒有完全耗盡,也不可以立即使用硫黃、附子等藥物。
手腳逐漸變暖,可以用醒脾散等藥物調治。治療慢脾風用藥,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就像油燈快要燃盡,逐漸走向熄滅一樣危急。如果慢脾風患者出現一臟絕亡的情況,則不可用藥。
天麻防風丸。
治一切驚風。
天麻,防風,人參(各一兩),膽星(二兩),雄黃(二錢,另研),甘草(炙),全蠍(薄荷湯煮數沸,焙乾),殭蠶(炒去絲、嘴,各五錢)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硃砂、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燈心、薑湯下。
如驚重,每丸加牛黃半分更效。
至聖保命丹(方見前胎驚條。)
一切急、慢驚風皆治。
參苓白朮散(方見四卷泄瀉條。)
治脾虛泄瀉之要藥。
大醒脾散
治慢脾風。
白朮,茯苓,陳皮,甘草,人參,石蓮肉,木香,丁香,南星,白附,砂仁,全蠍
白話文:
治療各種驚風。
天麻、防風、人參(各一兩)、膽星(二兩)、雄黃(二錢,另研磨)、甘草(炙)、全蠍(用薄荷湯煮沸數次,焙乾)、殭蠶(炒去絲、嘴,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蜜丸,大小如彈珠,用硃砂、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燈心、薑湯送服。
若驚風嚴重,每丸加牛黃半錢效果更佳。
至聖保命丹(方劑見前胎驚條)。
所有急、慢驚風皆可治療。
參苓白朮散(方劑見四卷泄瀉條)。
治療脾虛泄瀉的要藥。
大醒脾散
治療慢脾風。
白朮、茯苓、陳皮、甘草、人參、石蓮肉、木香、丁香、南星、白附、砂仁、全蠍。
上,陳倉米一撮,生薑一片,大棗一枚,煎服。
烏蠍四君子湯
治慢驚、慢脾風,吐瀉不止者。
即四君子加川烏、全蠍
薑、棗,煎。
夜啼
夜啼有寒,腹痛面青,口中冷,厥逆便泄不乳,鉤藤散去當歸,加乾薑、肉桂。夜啼有熱證者,鉤藤散去當歸、木香,加辰砂、木通,或乳頭散。啼而不哭是痛,故直聲來往無淚。哭而不啼是驚,故連聲多淚。若眼白青色,唇紫,不治。
白話文:
取陳倉米一小撮,生薑一片,大棗一枚,煎水服用。
烏蠍四君子湯用於治療慢驚、慢脾風,以及吐瀉不止的病症。做法是將四君子湯加入川烏、全蠍,再加薑、棗煎服。
夜啼若因寒症引起,會出現腹痛、面色青白、口冷、厥逆、便泄、不乳等症狀,可以用鉤藤散去掉當歸,再加入乾薑、肉桂。若夜啼是熱症引起的,則要將鉤藤散中去掉當歸、木香,加入辰砂、木通,或使用乳頭散。啼而不哭是痛,因此哭聲直來直往,沒有眼淚。哭而不啼是驚,因此哭聲連綿不斷,伴隨很多眼淚。如果眼白發青,嘴唇發紫,則無法醫治。
鉤藤散
鉤藤,茯神,茯苓,川芎,當歸,木香(等分),甘草(減半)
薑、棗,煎服。
加減如前。
乳頭散(又名火花膏)
燈花(七個),硃砂(少許)
蜜調塗乳頭,與兒吮。
客忤
客忤者,取其觸忤之意也。小兒氣血怯弱,精神恍惚,忽遇生人及牛、馬之類,感觸則生驚,狀貌如癇,眼不戴上,其脈弦急數者,是其候也。若中惡客忤,急作醋炭,或降香、皂角熏之。以蘇合香丸薑湯調灌,用豆豉搗丸彈子大,擦五心五、六次。
白話文:
鉤藤散
鉤藤、茯神、茯苓、川芎、當歸、木香(等量分),甘草(減少一半)。
薑、棗,煮後飲用。
根據情況調整藥方。
乳頭散(又名火花膏)
燈花(七朵),硃砂(少量)
蜂蜜調和後塗抹於乳頭,讓孩子吸吮。
客忤
「客忤」是指因外來因素導致的驚嚇。小孩的氣血虛弱,精神不定,突然遇到陌生人或是牛、馬等動物,會受到驚嚇,表現出像是癲癇的症狀,眼睛不能向上看,脈搏緊繃且頻率加快,這是其特徵。如果孩子遭受邪氣侵擾,應立即使用醋炭,或者使用降香、皁角薰之。可以用蘇合香丸配以薑湯調和灌服,並使用豆豉搗碎後做成大約彈子大小的丸子,在孩子的四肢中心位置各擦上五到六次。
蘇合香丸(方見第二卷中風條。)
無瘹
小兒天瘹者,取其眼上視而名之也。其證心神不安,渾身壯熱,手足抽掣,驚悸,眼目翻騰,痰熱壅滯。此候皆因乳母飲食無常,酒肉過度,毒氣入乳,即便乳兒,遂使宿滯不消,心肺生熱,熱盛鬱滯,加以外挾風邪,致有此證。況小兒發搐,未有不眼上者,實以陽搐之候也。治宜去痰,解風熱,用鉤藤飲。如見魚口、鴉聲、目無光、指甲黑者死。
鉤藤飲
治天瘹潮熱。
鉤藤,茯苓(各五錢),大黃(煨,二錢半),防風,硃砂,蟬蛻,羌活,獨活,青皮,甘草(各二錢)
白話文:
蘇合香丸及小兒天瘹治療
蘇合香丸 (方見第二卷中風條。)
無瘹
小兒天瘹,是因為孩子眼球向上看而得名。其症狀為心神不安、全身發熱、手腳抽搐、驚恐、眼珠亂轉、痰熱壅塞。這些症狀都是因為乳母飲食不節制,過量食用酒肉,毒氣進入乳汁,導致嬰兒體內宿積不消,心肺生熱,熱氣鬱結,再加上外邪風寒侵襲,才會出現這些症狀。況且小兒發作抽搐,沒有不眼球向上看的,這是陽氣抽搐的徵兆。
治療宜以去痰、解風熱為主,可用鉤藤飲。如果出現魚口、鴉聲、眼睛無光、指甲發黑等徵兆,則預示著死亡。
鉤藤飲
主治天瘹潮熱。
藥方:
- 鉤藤 五錢
- 茯苓 五錢
- 大黃(煨) 二錢半
- 防風 二錢
- 朱砂 二錢
- 蟬蛻 二錢
- 羌活 二錢
- 獨活 二錢
- 青皮 二錢
- 甘草 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棗,煎。
內瘹
驚風內瘹,盤腸氣瘹,大同小異。內瘹兼驚風而得之,服乳香丸效。氣瘹,惟小腸為寒所搏,宜鉤藤膏治之。歌云:盤腸氣發先腰曲,無淚叫啼眼乾哭。口開腳冷上唇烏,額上汗流珠碌碌。
乳香丸
治驚風內瘹,痛不可忍。
乳香,沉香,檳榔(各一錢半),蠍梢(二七個),沒藥(半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豆大,嬰兒每服三丸,一歲五丸,三歲七丸,以意加減,煎乳香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薑、棗煎服。
驚風內瘹和盤腸氣瘹,症狀大致相同。內瘹伴隨驚風而發病的,服用乳香丸有效。氣瘹是因為小腸受寒而引起,應該用鉤藤膏治療。歌訣說:盤腸氣發病時,腰部會先彎曲,孩子沒有眼淚,卻會哭叫,眼睛乾澀。嘴巴張開,腳冷,上嘴唇發黑,額頭上流下汗珠。
乳香丸專治驚風內瘹,疼痛難忍。
藥材:乳香、沉香、檳榔(各一錢半),蠍梢(二十七個),沒藥(半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豆粒大小的丸藥,嬰兒每次服用三丸,一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五丸,三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七丸,可根據病情調整劑量,用乳香湯送服。
鉤藤膏
治盤腸氣瘹
乳香(研),沒藥(研),薑黃,木香
共為末,煉蜜為膏,每服如皂子大,煎鉤藤湯下,一日三服。
痓證
痓候,由先傷於風,又感寒濕致之,此虛極生熱,熱極生風之甚者也。傷風發熱,頭疼,汗出,嘔吐。醫者不明,又汗之,必發痓。寒濕發汗稍多,亦發痓。此證項背強直,腰身反張,搖頭瘛瘲,口噤發熱,腹痛不醒,其狀可畏,病足太陽經。剛痓無汗,柔痓有汗,其面紅眼赤,牙緊手張,痰涎壅盛,昏憒煩渴,小便赤澀。
先譫語而發者,剛痓也,其大便滑泄,不語不渴;先手足冷而發者,柔痓也。並以小續命湯加減,剛痓去附子,用麻黃;柔痓用附子,去麻黃。大便利,厥逆者,則以熟附子佐之。痓最難痊,十救其一,過三日則難治也。
白話文:
鉤藤膏
治盤腸氣痓
乳香(研磨成粉),沒藥(研磨成粉),薑黃(研磨成粉),木香(研磨成粉)
將以上四味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以煉蜜製成膏狀,每次服用如皂子般大小,用鉤藤湯煎服,每日三次。
痓證
痓候,是由於先受風邪侵襲,又感寒濕所致。這是虛極生熱,熱極生風的嚴重表現。傷風發熱,頭痛,出汗,嘔吐。醫生若不了解病情,又用汗法治療,必會發作痓證。寒濕體質的人,若發汗過多,也會引發痓證。
這種病症會表現為項背強直,腰身反張,搖頭瘛瘲,口噤發熱,腹痛不醒,症狀十分可怕,屬於足太陽經病變。剛痓無汗,柔痓有汗,患者面紅眼赤,牙關緊閉,手腳張開,痰涎壅盛,昏迷煩渴,小便赤澀。
先譫語而發病的稱為剛痓,其大便滑泄,不說話,不渴;先手足冰冷而發病的稱為柔痓。治療時,可依據小續命湯加減藥物,剛痓去附子,用麻黃;柔痓用附子,去麻黃。若大便稀溏,厥逆者,則用熟附子佐之。痓證最難痊癒,十人之中能救活一人就很不容易了,超過三日則難以治療。
小續命湯(方見第二卷中風條。)
癇證
大抵癇證多端,不出五者:若面赤目瞪,舌吐心煩者,為心癇;若面青冰片,目上竄,手足攣掣反折,為肝癇;若面黃,腹滿自利,四肢不收,為脾癇;若面白如枯骨,目白反視,驚跳,口吐涎沫,為肺癇;若面黑而晦,振目視人,吐清沫,不動如屍,為腎癇。五臟之癇雖各有主,然不過風、驚、食三者,又不外陰陽二證。
陽癇發熱脈浮,溲赤便秘,口中氣熱,其病在腑,易治。陰癇身冷脈沉,口中氣冷,其病在臟,難治。治風癇,則先散風。治驚癇,則先利驚。治食癇,則先消導,續以定癇等劑主之。
白話文:
癇症有很多種,主要分為五種:如果臉紅眼瞪,舌頭伸出來心煩,這是心癇;如果臉色青白,眼睛往上看,手腳抽搐反折,這是肝癇;如果臉色發黃,肚子脹滿拉肚子,四肢無力,這是脾癇;如果臉色蒼白像枯骨,眼白往上看,驚恐抽搐,口吐唾沫,這是肺癇;如果臉色發黑晦暗,眼睛直視,吐白色泡沫,不動像死人,這是腎癇。五臟的癇症雖然各有偏重,但都逃不過風、驚、食三種原因,也離不開陰陽兩種證狀。
陽癇發熱脈搏浮,小便發紅便秘,口中有熱氣,病在腑,比較容易治。陰癇身體冰冷脈搏沉,口中有冷氣,病在臟,比較難治。治療風癇,就要先散風;治療驚癇,就要先安神;治療食癇,就要先消化,再用定癇等藥物來治療。
化風丹
涼風化痰,退熱定搐,治風癇先宜此藥。
膽星,羌活,獨活,防風,天麻,人參,川芎,荊芥,粉草(各一錢),全蠍(一個)
上為末,煉蜜為丸,皂角子大,每服一錢,薄荷湯下。
比金丸
治驚癇先用此藥。
人參,琥珀,茯苓,硃砂,遠志(薑製,取肉炒),天麻,南星,川芎,菖蒲,青黛(各一錢),麝香(一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金銀、薄荷湯下。
白話文:
化風丹主治風癇,功效為涼風化痰、退熱定搐。方劑由膽星、羌活、獨活、防風、天麻、人參、川芎、荊芥、粉草、全蠍等藥物組成,研末煉蜜製成皂角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錢,薄荷湯送服。
比金丸也主治驚癇,方劑由人參、琥珀、茯苓、硃砂、遠志、天麻、南星、川芎、菖蒲、青黛、麝香等藥物組成,研末製成蜜丸,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一至二丸,金銀、薄荷湯送服。
虎睛丸
治驚癇邪氣入心。
虎睛(細研),遠志(薑製),犀角(銼),大黃(煨),菖蒲,麥冬(等分),蜣螂(去足、翅,炒,三枚)
上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金銀湯下。
白話文:
【虎睛丸】
治療驚癇及邪氣侵入心臟的情況。
【虎睛】(細磨)、【遠志】(用薑汁醃製)、【犀角】(研磨)、【大黃】(經燻烤處理)、【菖蒲】、【麥冬】(等量),【蜣螂】(去除腳和翅膀後,炒熟,三隻)。
以上材料混合研磨成粉末,用米糊調和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一至二顆,用【金銀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