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十 (2)
卷十 (2)
1. 變蒸三
【歌】嬰兒臟腑未全成,長養之時必變蒸。變則氣升蒸則熱,八蒸十變始成人。
【論】夫小兒初生,形體雖具,其氣、血、精、神、志、意、魂、魄,俱未能全,故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一蒸。凡遇一變,即覺性情自有異於前,所以長養志意故也。初生至三十二日一變,生癸水,屬足少陰腎,主精志。六十四日一蒸二變,生壬水,屬足太陽膀胱,其發耳與尻冷。
至九十六日三變,生丁火,屬手少陰心,主藏神,其性為喜。至一百二十八日四變二蒸,生丙火,屬手太陽小腸,其發汗出而微驚。至一百六十日五變,生乙木,屬足厥陰肝,主藏魂,喜哭。至一百九十二日六變三蒸,生甲木,屬足少陽膽,其發目不閉而赤。至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辛金,屬手太陰肺,主藏魄,生聲。
至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四蒸,生庚金,屬手陽明大腸,其髮膚熱而汗,或不汗。至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己土,屬足太陰脾,主藏意與智。至三百二十日十變五蒸,生戊土,屬足陽明胃,其發不食,腸痛而吐乳。又,手厥陰心包絡與手少陽三焦二經,俱無形狀,故不變而不蒸。
十變五蒸者,天地之數以生成之,然後生志意,能言語,知喜忽,故云始全也。十變後,六十四日為一大蒸,計三百八十四日也,長其經脈、手、足,故手受血而能持物,足受血而能行立。又六十四日為二大蒸,計四百四十八日,則言語、意志大異於前。又六十四日為三大蒸,計五百一十二日,變蒸既足,兒乃成人。
蓋變者,變生五臟志意,蒸者,蒸養六腑氣血,故變則上氣,蒸則體熱。每一變蒸,輕則發熱微汗如驚,五日乃解;重則壯熱脈亂而數,或吐或汗,或煩啼燥渴,七日始解。亦有變蒸之餘,續感寒邪,隨證調之可也。具有不熱不驚而暗變者,胎氣實故耳。
柴胡湯
治變蒸骨熱心煩,啼叫不已,或寒熱往來。
人參,甘草,麥冬(去心),防風,柴胡,龍膽草
惺惺散
治變蒸發熱,咳嗽痰誕,鼻塞聲重,或挾瘡疹發熱者。
川芎,桔梗,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細辛,花粉,生薑,薄荷
水煎溫服。
紫陽黑散
治變蒸熱不解及挾時瘟病。
麻黃(去根節,三分),大黃(一分),杏仁(一分,一半去皮,一半連皮)
上三味,燒存性,研末,每服半錢,水半盞,煎服,抱兒於暖處,取微汗,身涼即愈。
調氣散
治變蒸吐瀉,不乳多啼。
木香,香附,人參,厚朴,藿香,陳皮,甘草(等分)
薑、棗煎服。
消食丸
治變蒸時乳食過多,胃氣不能消化。
砂仁,陳皮,三稜,蓬朮,神麯,麥芽(等分),香附(加倍)
末之,曲糊丸,白湯下,量兒加減。
白話文:
【歌訣】新生兒的臟腑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變蒸」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變」是氣的上升,「蒸」則帶來體內的熱度,經過八次「蒸」和十次「變」後,孩子才會成為成熟的個體。
【理論】小兒出生初期,雖然外形已具備,但其氣、血、精、神、志、意、魂、魄等生命要素都尚未完善,因此每32天會有一次「變」,64天有一次「蒸」。每次「變」後,孩子的性格和情緒都會有所不同,這是為了促進他們心智的發展。從出生到32天的第一次「變」,會產生癸水,這屬於足少陰腎,主要影響精氣和意志。到了64天,第二次「變」和第一次「蒸」會產生壬水,這屬於足太陽膀胱,可能會引起耳朵和臀部感覺寒冷。
96天的第三次「變」,會產生丁火,這屬於手少陰心,主要影響精神,孩子的性格傾向喜悅。128天的第四次「變」和第二次「蒸」,會產生丙火,這屬於手太陽小腸,可能會出現微微出汗和驚恐的情況。160天的第五次「變」,會產生乙木,這屬於足厥陰肝,主要影響魂魄,孩子可能更常哭泣。192天的第六次「變」和第三次「蒸」,會產生甲木,這屬於足少陽膽,可能會引起眼睛不閉合且泛紅。224天的第七次「變」,會產生辛金,這屬於手太陰肺,主要影響魄力,聲音開始發育。
256天的第八次「變」和第四次「蒸」,會產生庚金,這屬於手陽明大腸,可能會導致皮膚發熱出汗,或者不出汗。288天的第九次「變」,會產生己土,這屬於足太陰脾,主要影響意志和智慧。320天的第十次「變」和第五次「蒸」,會產生戊土,這屬於足陽明胃,可能會引發食慾不振、腸痛和嘔吐奶水。手厥陰心包絡和手少陽三焦兩條經絡因無具體形態,所以不會經歷「變」和「蒸」。
「十變五蒸」是根據天地自然規律來形成,然後孩子的心智開始成熟,能夠說話,理解喜悅和悲傷,所以說這是成長的開始。在「十變」之後,每64天會有一次大的「蒸」,總共384天,這期間四肢和經脈會長大,孩子手腳得到血液供應,能夠拿取物品和站立行走。再過64天,共計448天,孩子在語言和意志方面會有很大的變化。再過64天,共計512天,當「變蒸」過程完成,孩子就真正成為一個成熟的人。
「變」是改變五臟的功能和意志,「蒸」則是滋養六腑的氣血,所以「變」會影響上氣,「蒸」則會使身體發熱。每次「變蒸」,輕微的反應可能是發熱和微汗,像受到驚嚇,五天後就會恢復;嚴重的反應則可能是高熱、脈搏紊亂且頻率加快,或者嘔吐、出汗、煩躁、啼哭、口渴,七天後才能恢復。也有在「變蒸」後,因為持續受到寒邪的影響,需根據具體症狀進行調理。有些孩子在「變蒸」過程中沒有發熱和驚嚇的反應,這是因為他們的胎氣較強。
以下是一些用於治療「變蒸」相關症狀的方劑:
-
柴胡湯:用於治療「變蒸」引起的骨熱、心煩、不停啼哭,或者寒熱交錯。 成分:人參、甘草、麥冬(去心)、防風、柴胡、龍膽草
-
悖悖散:用於治療「變蒸」發熱、咳嗽、痰多、鼻塞、聲音重,或者伴有疹子發熱。 成分:川芎、桔梗、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細辛、花粉、生薑、薄荷
-
紫陽黑散:用於治療「變蒸」熱度無法消退,以及伴隨時令瘟疫。 成分:麻黃(去根節,三分)、大黃(一分)、杏仁(一分,一半去皮,一半連皮) 服用方法:以上三味藥物燒存性,研磨成末,每次服用半錢,用水半盞煎煮,讓孩子在溫暖的地方服用,取得微汗,身體涼爽即可痊癒。
-
調氣散:用於治療「變蒸」引起的嘔吐、腹瀉,不願吃奶,頻繁啼哭。 成分:木香、香附、人參、厚朴、藿香、陳皮、甘草(等分) 服用方法:薑、棗煎煮後服用。
-
消食丸:用於治療「變蒸」期間過量飲食,導致胃氣不能正常消化。 成分:砂仁、陳皮、三稜、蓬朮、神麯、麥芽(等分)、香附(加倍) 製作方法:將所有成分研磨成末,加入麯糊製成丸,用白湯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2. 辨虎口紋四
(新增)
【歌】積黃青色是驚風,熱赤傷寒紫淡紅。黑痛白為虛冷嗽,更參隨部用神工。
【論】看小兒左右叉手處,名曰虎口。自虎口而上,第一節名曰風關,第二節名曰氣關,第三節名曰命關。有紋見於風關,易治;透過氣關,漸難;過三關,多死。候左手之紋,病應心、肝;右手之紋,病應脾、肺。紋有五色:紫者,風邪在表;驚則紋青;淡紅則寒熱在表;深紅必發傷寒、痘疹;青紅者,驚熱。
紋亂則病久;紋細則腹痛多啼,乳食不消;紋粗直射指甲,必主驚風惡候;紋黑如墨,大抵困重難治。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通過觀察孩童虎口部位的紋路顏色來判斷病情的方法。
歌訣中說,如果虎口部位的紋路呈現黃青色,可能是驚風的症狀;若紋路顯現熱赤色,可能是感冒或傷寒;紫色淡紅可能代表身體有熱或寒;黑色紋路可能表示疼痛,白色則可能為虛弱或冷咳。
理論部分則進一步說明,虎口指的是孩童雙手交叉時,拇指與食指之間的部位。從虎口往上,第一節稱為風關,第二節稱為氣關,第三節則為命關。如果發現紋路出現在風關,病情較容易治療;若紋路延伸至氣關,治療就相對困難;一旦紋路過了三關,病情可能危及生命。左手的紋路反應心、肝的健康狀況;右手的紋路則反映脾、肺的狀況。
紋路的顏色也有不同的意義,紫色可能表示風邪在體表;驚嚇後紋路會轉青;淡紅色表示寒熱在體表;深紅色預示可能會發生傷寒或痘疹;青紅色表示驚嚇後產生的熱。紋路混亂表示病情持久;紋路細微表示可能有腹痛、多啼哭、消化不良等症狀;紋路粗大且直接延伸到指甲,可能是嚴重的驚風;紋路呈現深黑色,通常病情嚴重,難以治療。
3. 診三關脈五
(新增)
【歌】小兒有病須憑脈,一指三關定其息。浮洪風熱數為驚,虛冷沉遲實有積。
【論】浮脈為風,秋得之曰平,余時主傷風寒,頭疼壯熱,或夜熱晝涼,咳嗽噴嚏,鼻塞清涕,嘔逆不食。
洪脈為熱,夏得之曰平,余時主風熱壅盛,身體溫壯,發驚,瘡瘍,血泄。
數脈為驚,春得之曰平,余時主驚風抽掣。脈數小者,多睡惕跳,直視恐怖,盜汗,夢中咬牙,吐舌,喘吐。脈數大者,一、二日間必發搐搦。
沉遲為虛冷,四時得之,主脾胃虛弱,滑泄脫肛,吐痢不止,日漸尫羸,以成脾困,或作疳勞。
實脈為積滯,冬得之曰平,余時主食傷、積聚、腹脹或痛。發豎吐利,緩治即成疳勞、丁奚、哺露候,當取積後補。
白話文:
【歌謠】孩子生病時必須藉由脈診來判斷病情,從手腕的一寸三分區(三關)可以確定呼吸的情況。如果脈象浮洪是因為風熱,脈數快則可能受到驚嚇,若脈象虛弱、冷、沉、遲,那可能有實質的積滯。
【討論】浮脈代表風邪,秋天出現這種脈象算正常,其他季節出現則可能是受風寒,會有頭痛、高燒,或者晚上熱白天涼,咳嗽打噴嚏,鼻塞流清涕,嘔吐不想吃東西。
洪脈代表熱邪,夏天出現這種脈象算正常,其他季節出現則可能風熱過盛,身體溫熱,可能發驚,長瘡瘍,出血。
數脈代表受到驚嚇,春天出現這種脈象算正常,其他季節出現則可能驚風抽搐。脈數小的孩子,會多睡、心悸、直視恐懼、盜汗、夢中咬牙、吐舌、喘息。脈數大的孩子,在一二天內可能會抽搐。
沉遲的脈象代表虛冷,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代表脾胃虛弱,可能滑腸、脫肛,嘔吐、腹瀉不停,逐漸消瘦,可能形成脾困,或者發展成疳疾、勞損。
實脈代表有積滯,冬天出現這種脈象算正常,其他季節出現則可能食物傷害、腹部積聚、腹脹或疼痛。會突然嘔吐、腹瀉,如果不治療,可能形成疳疾、勞損、餵養困難,應先清除積滯再補充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