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四 (9)
卷四 (9)
1. 痢疾三
下痢腹痛,飲食不化,脹滿,保和丸。原有食積,腹脹裡急,香連化滯湯。急痛,枳朮丸加黃連、木通、神麯、麥芽、芍藥、木香、檳榔。
保和丸(方見傷食。)
枳朮丸(方見脾胃。)
虛弱痢
久病氣血虛,神不足,錢氏白朮散。久病便清血,胃風湯。倦怠食不進,衛生湯。脾氣陷下,虛坐努責不出,補中益氣湯。
錢氏白朮散(方見泄瀉。)
異功散
即四君子加陳皮。
衛生湯
即異功散加山藥、薏苡仁、澤瀉、黃連(等分。)
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王節齋治久痢方
紅痢久,胃弱血虛,或下後未愈,用四物湯加阿膠、陳皮、白朮、芩、連、甘草。
白痢久,胃弱氣虛,或下後未愈,用四君子湯加黃耆、陳皮、縮砂、木香、乾薑等分,芩、連減半煎服。
氣血俱虛而痢者,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陳皮、黃連、黃芩、阿膠以補之,而痢自止。氣下陷加升麻。
滑脫
久病滑瀉不禁,氣虛欲脫,訶子散。元氣脫弱,大孔如竹筒,直出無禁,真人養臟湯或可十全一、二也。
訶子散
治泄痢久不止。
木香(五錢),甘草(炙),黃連(各三錢),訶子(一兩,半生半熟)
末之,煎芍藥白朮湯調服二錢。
真人養臟湯
治久痢不止,滑泄不禁。
人參,當歸,白芍,甘草(各四分),肉果,訶子(各三分),木香(七分),肉桂(三分),白朮(二分),粟殼(去蒂、蓋,蜜炙,一錢)
臟寒加附子。
噤口痢
噤口痢者,大虛大熱,以人參、姜炒黃連煎湯時時哈之,更以田螺搗盫臍中。或以石蓮子煎湯頻飲之。此病得之熱毒氣侵胃口,猶有可治之理,至於胃弱氣陷,絕不思食者,則難治也。
治噤口痢秘方
一用香連丸、石蓮肉二味等分,為末,米飲調下。
一用乾山藥一斤,略炒,煮湯,時時呷之。
一用石蓮肉曬乾為末,陳倉米煎湯調下二錢,便覺思食。仍以日照東壁土炒真橘皮為末,薑、棗煎服。
一用木鱉子為末,和麵作餅,貼臍中。
白話文:
痢疾三
腹瀉腹痛,吃下去的食物消化不良,肚子脹滿,用保和丸。如果原本就有積食,肚子脹痛且裡急後重,用香連化滯湯。如果疼痛劇烈,用枳朮丸,再加黃連、木通、神麴、麥芽、芍藥、木香、檳榔。
虛弱型痢疾
久病導致氣血虛弱,精神不足,用錢氏白朮散。久病導致大便稀薄帶血,用胃風湯。倦怠乏力,食慾不振,用衛生湯。脾氣下陷,虛弱地用力排便卻排不出,用補中益氣湯。
滑脫型痢疾
久病導致滑瀉不止,氣虛欲脫,用訶子散。元氣衰弱,大便像竹筒一樣粗,瀉下不止,可以用真人養臟湯,或十全大補湯的一到二劑。
噤口痢
噤口痢患者,體虛發熱,用人參、薑炒黃連煎湯,隨時含服,並將田螺搗碎敷在肚臍上。或用石蓮子煎湯頻頻飲用。此病若由熱毒之氣侵犯胃口引起,尚可治療;但若胃弱氣陷,完全不想吃東西,則難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