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四 (6)
卷四 (6)
1. 瘧疾二
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白虎湯(方見火證。)
四獸飲
治虛瘧久不愈。
即六君子湯加草果、烏梅、生薑、大棗等分,煎服。
實瘧
暴瘧寒熱往來,脈弦數,必熱多也,清脾飲。脈弦遲,必寒多,七寶飲。發五、六次不止,不二飲截之。無汗要有汗,發散為主,小柴胡去人參,加葛根、蒼朮、青皮、蘇葉。大便不通,大柴胡湯下之。
七寶飲
治一切瘧疾及山嵐瘴氣寒熱如瘧。
常山,草果,檳榔,厚朴(姜炒),青皮,陳皮,甘草(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酒同煎,露一宿,稍溫,空心向東服。
不二飲
截陰瘧、老瘧神效。
柴胡,黃芩,常山,檳榔,知母,芍藥,青皮,甘草
上,用短水白酒二鍾,煎八分,發前五個時服。忌熱茶、湯、飯一日,只可食溫、涼者。
按:上二方,惟脈來浮大弦滑者可用,蓋浮為表,大為陽,弦為飲,滑為實故也。若脈來沉細澀微者,與之則逆矣,慎之!慎之!
大柴胡湯
即小柴胡去人參、甘草,加大黃、枳實。
瘴瘧
瘴瘧者,感山嵐瘴氣作瘧,實者藿香正氣散,虛者人參養胃湯。
藿香正氣散(方見霍亂。)
痎瘧
痎瘧者,三日一發,或連二日發,間一日者。或作於霜降後,或下午陰分,俱不可截,柴胡養陰湯、黃耆鱉甲湯、補中益氣湯、四獸飲皆可服之。
柴胡養陰湯(秘方)
治陰分虛,邪氣盛,無汗而瘧者。
柴胡(四錢),當歸(二錢),陳皮(二錢),知母(一錢)
黃耆鱉甲湯(秘方)
治陰陽俱虛,正不勝邪,多汗而瘧者。
黃耆(二錢,蜜炙),陳皮(一錢,炒),鱉甲(一錢,炙),何首烏(三錢,蒸熟,忌鐵)
瘧母
痎瘧久不止,必生瘧母。在脅下,大如杯,令人面色痿黃,寒熱不已,用川芎、芍藥、柴胡各一錢,人參五分,水煎,送下鱉甲丸二錢,外以阿魏膏貼之,神效。
鱉甲丸(秘方)
治久瘧不愈,脅下有塊,俗名瘧母。
鱉甲(酒炙,半斤),蓬朮(醋煮,三兩),青皮(醋煮三兩),穿山甲(土炒,二兩)
上為末,用醋煮當歸為膏,拌前藥丸如黍米大,每服二錢,煎藥送下。
白話文:
瘧疾二
補中益氣湯(方子見內傷篇)。
白虎湯(方子見火證篇)。
四獸飲:治療虛寒型瘧疾久治不癒。做法是: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草果、烏梅、生薑、大棗等分量,煎服。
實證瘧疾:
瘧疾發作時寒熱交替,脈象弦數有力,若發熱時間較長,則服用清脾飲;脈象弦而遲緩,若發冷時間較長,則服用七寶飲。如果發作五、六次仍未停止,則用不二飲來中止瘧疾。若無汗則需幫助出汗,以發散邪氣為主,可使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再加入葛根、蒼朮、青皮、蘇葉。若大便秘結,則服用大柴胡湯瀉下。
七寶飲:治療各種瘧疾及因山嵐瘴氣引起的寒熱如瘧疾的症狀。 藥材包括:常山、草果、檳榔、厚朴(薑炒)、青皮、陳皮、甘草(各等分)。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和酒一起煎煮,放置一夜,稍溫後空腹向東服用。
不二飲:治療陰虛型瘧疾、久治不癒的瘧疾,療效顯著。藥材包括:柴胡、黃芩、常山、檳榔、知母、芍藥、青皮、甘草。 用少量水和白酒煎煮,至八分滿,在瘧疾發作前五個時辰服用。服用後一日內忌食熱茶、熱湯、熱飯,只能吃溫涼的食物。
說明:以上兩種藥方,只有脈象浮大弦滑者才能使用,因為浮脈屬表證,大脈屬陽證,弦脈屬水飲,滑脈屬實證。如果脈象沉細澀微,則使用這些藥方會適得其反,務必謹慎!謹慎!
大柴胡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去掉人參、甘草,增加大黃、枳實。
瘴瘧:
瘴瘧是由山嵐瘴氣引起的瘧疾,實證者服用藿香正氣散,虛證者服用人參養胃湯。 藿香正氣散(方子見霍亂篇)。
痎瘧:
痎瘧是三日發作一次,或連續二日發作,間隔一日的瘧疾。 或在霜降後發作,或在下午陰時發作,都不可強行截斷瘧疾。可以服用柴胡養陰湯、黃耆鱉甲湯、補中益氣湯、四獸飲等。
柴胡養陰湯(秘方):治療陰虛、邪氣盛,無汗而發瘧疾。藥材包括:柴胡(四錢)、當歸(二錢)、陳皮(二錢)、知母(一錢)。
黃耆鱉甲湯(秘方):治療陰陽俱虛,正氣不足,多汗而發瘧疾。藥材包括:黃耆(二錢,蜜炙)、陳皮(一錢,炒)、鱉甲(一錢,炙)、何首烏(三錢,蒸熟,忌鐵器)。
瘧母:
痎瘧久治不癒,就會形成瘧母。瘧母位於脅下,大小如杯,患者面色萎黃,寒熱不止。治療方法是用川芎、芍藥、柴胡各一錢,人參五分,水煎服,並服用鱉甲丸二錢,同時在外敷阿魏膏,療效顯著。
鱉甲丸(秘方):治療久治不癒的瘧疾,脅下有腫塊(瘧母)。藥材包括:鱉甲(酒炙,半斤)、蓬朮(醋煮,三兩)、青皮(醋煮,三兩)、穿山甲(土炒,二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煮過的當歸作成藥膏,拌入藥粉,製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錢,服用煎好的藥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