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八 (9)
卷八 (9)
1. 痔漏證十一
【歌】氣血脈腸牝牡蟲,七般痔狀要精通。或因風濕侵於外,醉飽過傷熱蘊中。
【論】經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蓋人之臟腑本虛,外傷風濕,內蘊熱毒,醉飽交接,多欲自戕,以故氣血墜下,結聚肛門,宿滯不散,衝突為痔,故古人有七痔之目。牡痔者,肛邊發,露肉珠,狀如鼠乳,時時滴潰膿血。牝痔者,肛邊生瘡,腫痛出血,其頭反陷入。
脈痔者,腸口頻頻發㿔,且疼且癢,出血淋漓。腸痔者,腸內結核,有血,寒熱往來,登圊脫肛。血痔者,每遇大便,清血隨下不止。蟲痔者,肛門浸淫濕爛,內有蟯蟲蝕其腸為瘡。氣痔者,大便難,強力努之則肛出不收。此七痔之狀雖殊,大抵以解熱、涼血、順氣為主。蓋熱則血傷,血傷則經滯,經滯則氣不運,氣與血俱滯,乘虛而墜入大腸,所以為痔。
凡諸痔久不愈,必至穿腸而為漏,此因痔而成漏也,當涼血寬大腸自愈。亦有外傷四氣,內窘七情,與夫飲食乖常,染觸蠢動含靈之毒,未有不變為瘻瘡,穿孔一深,膿汁不盡,得冷而風邪並之,涓涓而成漏矣。蓋漏者,諸瘻之潰也。諸痿者,如狼瘻、暴瘻、蟻瘻、螻蟈瘻、砒蜉瘻、蜂瘻、蠐螬瘻、蜉蛆瘻、轉筋瘻、瘰癧瘻之類。《內經》云:瘻即漏也。
所謂漏者,以其穿孔而流膿水與血水,象缸甕之漏孔故也。瘻者,如蟲豸之穿蠹蛀孔也。如《巢氏病源》所謂十瘻、三十六瘻之說,名雖不同,其理一也,不必悉舉。大抵漏有新久,新者帶鮮紅,或微腫,或小核。久者上槁,白肉黑爛,淫蟲惡臭生焉。丹溪云:漏瘡先須服補養血氣藥,外用附子餅按瘡上,以艾炷灸之,直至肉平為效。
諸痔瘡
痔瘡專以涼血為主,參耆槐角湯。痔及腸風下血脫肛,槐角丸。翻花痔,荊芥、朴硝煎湯洗,次用木鱉子、鬱金末入龍腦敷;或以熊膽、片腦和勻貼之;或以米醋沃燒紅新磚熏之,日三、五次。
參耆槐角丸
人參(一錢五分),黃耆(一錢五分),生地黃(一錢),川芎(一錢),當歸(一錢二分),升麻(一錢),條芩(一錢,炒),枳殼(一錢,炒),黃連(一錢,炒),槐角(一錢)
銼一劑,水煎服。
槐角丸
治諸痔及腸風。
槐角(一兩),防風(五錢,去蘆),地榆(五錢),當歸(五錢),枳殼(五錢),黃芩(五錢)
末之,丸,米湯下。
諸漏瘡
漏有三十六種,名狀極多,而治法則一。丹溪云:漏須大補氣血,人參、白朮、黃耆、川芎、當歸為主,佐以刺蝟、蛇蛻、牛角䚡、蜂房之類,大劑服之。外用附子末,以人津唾和作餅,如錢厚,放瘡上,以艾灸之,令微熱,但略覺有微痛即止,每日三、四次,逐次換藥餅,直灸至肉平為效。
一人原有痔,又於肛邊生一塊,皮厚腫痛作膿,就在痔孔中出者,當作食積注下治之,黃連散。
黃連散
痔漏仙方。
黃連(三錢),阿魏(三錢),神麯(三錢),山楂(三錢),桃仁(三錢),連翹(三錢),槐角(三錢),犀角(三錢)
末之,以少許置掌中,時時舐之,津液嚥下。如消,止後服。
白話文:
【歌訣現代譯】痔瘡的成因包括氣血、脈絡、腸胃、牝牡蟲等七種,需精確掌握各痔狀。可能是外在風濕入侵,或是醉酒飽食導致內熱聚集。
【討論現代譯】經典提到:飽食後,筋脈易鬆弛,導致腸胃功能異常形成痔瘡。人體臟腑本來就虛弱,外受風濕侵害,內有熱毒聚集,醉酒飽食後性行為,過度慾望自我傷害,因此導致氣血下墜,在肛門結聚,舊疾無法散去,衝擊造成痔瘡,古人有七種痔的分類。牡痔是指肛門周圍冒出肉粒,形狀像鼠乳,經常滴血流膿。牝痔是肛門邊長瘡,腫痛出血,其頭部反而陷入。脈痔是肛門頻繁發癢疼痛,出血不斷。腸痔是腸道內結塊,有血,伴隨寒熱交替,排便時脫肛。血痔是每次大便,鮮血不停下流。蟲痔是肛門長期濕潤糜爛,內有蟲蝕腸壁成瘡。氣痔是大便困難,用力排便時肛門突出無法收回。這七種痔的症狀雖然不同,但基本上以降火、涼血、順氣為主要治療原則。因為火熱會傷害血液,血液受傷則經脈阻塞,經脈阻塞則氣行不暢,氣血同時阻塞,趁虛進入大腸,因此形成痔瘡。
所有痔瘡如果久久不愈,必將穿透腸壁形成漏瘡,這是從痔瘡轉變為漏瘡。應以涼血、擴張大腸為治療原則。也有因外在受到四季氣候影響,內心困擾於七情,飲食失常,接觸到動物毒素,未免不轉為瘻瘡,一旦穿孔,膿汁不盡,遇到冷風邪氣,就會形成漏瘡。漏瘡是瘻瘡潰爛所形成。各種痿瘻,如狼瘻、暴瘻、蟻瘻等。《內經》說:瘻就是漏。所謂漏瘡,因為穿孔而流出膿水和血水,就像缸甕的漏洞。瘻就像蟲豸蛀蝕的孔洞。如《巢氏病源》所謂的十瘻、三十六瘻的說法,名稱不同,道理相同,不必一一舉例。大抵漏瘡有新舊之分,新的顏色鮮紅,可能微腫,或有小硬塊。舊的上面乾枯,白色肉質黑色腐爛,滋生蟲蟲惡臭。丹溪說:漏瘡首先必須服用補養血氣的藥物,外用附子餅按在瘡上,再以艾炷灸之,直到肉平為止。
對於各種痔瘡,主要以涼血為治療原則,使用參耆槐角湯。對於痔瘡、腸風下血、脫肛,使用槐角丸。對於翻花痔,使用荊芥、朴硝煎湯洗,再用木鱉子、鬱金末加入龍腦敷;或以熊膽、片腦和勻貼之;或以米醋浸泡燒紅的新磚燻之,每天三到五次。
參耆槐角丸成分:人參、黃耆、生地黃、川芎、當歸、升麻、條芩、枳殼、黃連、槐角。
將這些藥材混合,用水煎煮服用。
槐角丸成分:槐角、防風、地榆、當歸、枳殼、黃芩。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製成丸狀,用米湯送服。
對於各種漏瘡,有三十六種,名稱和症狀非常多,但治療原則是一致的。丹溪提到:漏瘡需要大量補充氣血,以人參、白朮、黃耆、川芎、當歸為主,輔以刺蝟、蛇蛻、牛角䚡、蜂房等,大劑量服用。外用附子粉末,用人津唾和作餅,放在瘡上,以艾灸之,讓它微微發熱,稍微感到疼痛即可停止,每天三到四次,逐次換藥餅,直到肉平為效。
一個人原本有痔瘡,又在肛門邊生一塊,皮膚厚腫痛有膿,就在痔瘡孔中排出,應以食積下注治療,使用黃連散。
黃連散成分:黃連、阿魏、神麯、山楂、桃仁、連翹、槐角、犀角。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放在手掌中,時時舔之,津液嚥下。如果病情好轉,可停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