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八 (8)

1. 瘰癧馬刀證九

【歌】項頤結核名為癧,胸脅間生是馬刀。手足少陽經絡部,久成遺漏速當消。

【論】夫瘰癧之病者,即古謂九漏也。形狀不一,生頸項者曰瘰癧,生乳腋者曰馬刀,累累然結核,大小無定,發作寒熱,膿水潰漏,其根在臟腑。蓋肝主狼漏,胃主鼠漏,大腸主螻蟈漏,脾主蜂漏,肺主蚍蜉漏,心主蠐螬漏,膽主蜉蛆漏,腎主瘰癧漏,小腸主轉脈漏。一本漏作瘻,原其所自,多因寒暑不調,或飲食乖節,遂致氣血壅結而成也。

巢氏所載決其死生者:但反其目而視其中,有赤脈從上下貫瞳子者死,不下貫者可治。治之大法,以祛風熱,潰堅結,消痰降火,則腫消而核散,決不致潰漏之地也。

瘰癧

瘰癧或破或不破,升麻調經湯。不破,堅硬如石,散腫潰堅湯,結核腫痛,皂子仁丸、連翹散。

升麻調經湯

升麻(八錢),生黃芩(四錢),葛根(三錢),膽草(三錢),三稜(三錢,酒炒),桔梗(三錢),酒黃芩(三錢),連翹(三錢),甘草(三錢,炙),黃連(三錢),廣朮(三錢),當歸(三錢),白芍藥(三錢),知母(一兩),黃柏(一兩)

每服半兩,水煎服,臥須略使足高於首,藥可入膈。

散腫潰堅湯

柴胡(四錢),升麻(二錢),膽草(酒炒,三錢),栝蔞根(三錢),黃柏(酒炒,三錢),知母(酒炒,三錢),昆布(五錢),廣朮(酒炒,二錢),三稜(酒炒,二錢),連翹(三錢),白芍藥(二錢,酒炒),歸尾(酒洗,五錢),葛根(二錢)

每服六錢,煎服如前法。

皂子仁丸

治瘰結核。

皂子仁(一升),玄參(一兩),連翹(一兩)

水五升,慢火熬,水盡為度,搗爛,蜜丸彈子大,噙化。

連翹散

治瘰癧馬刀。

連翹(一斤),瞿麥(一斤),大黃(三兩),甘草(二兩)

每服五錢,水煎服。十日後於臨泣穴灸二七壯(穴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再服藥至六十日愈。

馬刀

耳下至缺盆,肩上為馬刀,潰堅湯、見前。連翹散堅湯。

連翹散堅湯

柴胡(一兩二錢),木瓜根(一兩),膽草(酒炒,一兩),連翹(一兩),芍藥(酒炒,一兩),當歸(酒洗,一兩),生黃芩(七錢),酒黃芩(七錢),廣朮(酒炒,五錢),三稜(五錢),炙甘草(三錢),黃連(酒沙,一錢),蒼朮(一錢)

服法如前升麻調經湯。

白話文:

【歌訣】頸部長出的結核稱為瘰癧,如果在胸部或脅部出現,我們就叫它馬刀。這些都出現在手和腳的少陽經絡部位,若拖延不去處理,會變成慢性疾病,應該要迅速治療使其消失。

【討論】瘰癧這種病,在古代被稱為九漏。它的外觀形狀各異,生長在頸部的叫瘰癧,生長在乳房或腋下的叫馬刀。它們形成一個個大小不定的結節,可能伴隨冷熱交替的症狀,有時會潰爛流膿,其根本原因在於內臟的問題。例如肝臟問題引發狼漏,胃部問題引發鼠漏,大腸問題引發螻蟈漏,脾臟問題引發蜂漏,肺部問題引發蚍蜉漏,心臟問題引發蠐螬漏,膽囊問題引發蜉蛆漏,腎臟問題引發瘰癧漏,小腸問題引發轉脈漏。一本書裡把"漏"寫作"瘻",追溯其源,大多是因為冷熱調節失衡,或者飲食習慣不良,導致氣血阻塞而形成的。

判斷瘰癧生死的標準是,讓患者反轉眼球,如果看到紅色血管從上方貫穿瞳孔,那就是絕症;如果不這樣,還可以治療。治療的大原則是去除風熱,擊潰堅硬的結節,消除痰液,降火,這樣腫脹就能消退,結節也會散開,就不會有潰爛的情況。

對於瘰癧,不管是已潰爛還是未潰爛,都可以用升麻調經湯。若是未潰爛且堅硬如石,可用散腫潰堅湯,針對結節腫痛,則可用皁子仁丸和連翹散。

接下來是各種藥方的詳細內容,包括升麻調經湯、散腫潰堅湯、皁子仁丸、連翹散和連翹散堅湯,以及其使用方法和劑量。

以上藥方都是古籍記載,具體用藥請遵照醫生指導。

2. 瘡瘍疥癬證十

【歌】瘡瘍痛癢皆心火,疥癬多緣血熱生。乾溼兩端分濕熱,輕揚發散郁須伸。

【論】經云: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蓋瘡者,疥癬之總名,瘍者,有頭小瘡也。《原病式》云:熱甚則灼而為瘡,潰而為膿水,猶谷、肉、果、菜,熱極則腐而為汙水也。又云:熱勝於陰,則為瘡瘍。然疥有五:乾疥、濕疥、蟲疥、沙瘡、膿窠瘡之別。乾者以開鬱為主,濕者以燥濕為主,蟲疥以退熱殺蟲為主,沙瘡以活血清心為主,膿窠以治熱燥濕為主。癬亦有五:風癬、頑癬、濕癬、馬癬、牛皮癬之別,皆由肺受邪毒,運於四肢,以生肉蠹。

治之之法,不過清熱驅濕,疏風散郁,涼血殺蟲之劑,治之無不效。雖然疥癬皮膚之恙,非心腹之疾,不足為患,久而不已,元氣因而虧損,以致尫羸者多矣。

疥瘡

乾疥,開鬱為主,吳茱萸散敷,或黃連、大黃末豬膽調敷。濕疥,一上散。沙瘡,剪草散。膿窠,三黃散。

吳茱萸散

乾疥用之。

吳茱萸(二錢),白礬(二錢,枯),寒水石(二錢五分),蛇床子(三錢),黃柏(一錢),大黃(一錢),硫黃(一錢),樟腦(五分),輕粉(五分),檳榔(一個)

末之,油調敷。

一上散

治濕疥

雄黃(三錢五分),寒水石(一兩),白膠香(一兩),黑狗脊(一兩),蛇床子(一兩),枯白礬(五錢),黃連(五錢),吳茱萸(三錢),硫黃(三錢),斑蝥(十四個,去翅、足)

末之,和勻,洗瘡令湯透去痂,用蠟脂油調,手中心擦熱,鼻中嗅二、三次,卻擦上,一上即愈。

剪草散

治沙瘡。

寒水石(二錢),蕪荑(二錢),剪草(一錢),枯白礬(一錢),吳茱萸(一錢),黃柏(一錢),蒼朮(五分),厚朴(五分),雄黃(五分),蛇床子(三錢),輕粉(二錢)

末之,香油調,敷患處。

三黃散

治膿窠

蕪荑(半兩),枯白礬(半兩),軟石膏(半兩),大黃(半兩),樟腦(半兩),貫眾(一兩),蛇床子(一兩),硫黃(二錢五分),雄黃(二錢五分)

末之,油調敷。

諸瘡癬

乾癬,羊蹄根汁調膩粉塗之;又,狼巴草、川槿皮、海桐皮末之,河水調敷;或白膠香末入輕粉少許,油調擦之,鐵鏽油調塗之。頭瘡,黃丹、輕粉、枯白礬等分,油調敷。甲疽瘡,綠礬散。月蝕瘡,胡粉散。上疳瘡,輕粉散。下疳瘡,爐甘石散;或燈心灰入輕粉少許干貼;或熊膽、片腦、輕粉等分,末之,貼。

大帶瘡,百合根研爛,頻敷。火丹瘡,遍身赤腫痛,寒水石、石膏各三兩,黃柏、甘草各一兩,末之,巴蕉汁調敷。徵膚瘡,遍身如魚目,無膿,升麻煎百沸,入蜜二匙,鵝翎蘸敷。臁瘡及杖瘡,翠玉膏。湯火瘡,白蛤殼煅存性,研末,油調搽極效;或保生救苦散、黑白散。

綠礬散

治甲疽瘡。

綠礬(炒,五錢),蘆薈(生,一錢),麝香(一字)

研極細,以小絹袋盛藥,納指於袋中,扎定,瘥,去之。

胡粉散

治月蝕瘡。

胡粉(炒,一錢),枯白礬(一錢),黃丹(炒,一錢),黃連(一錢),輕粉(一錢),胭脂(五分),麝香(少許)

末之,洗瘡淨,拭乾敷之。乾者,油調敷。

輕粉散

治上疳。

黃柏(蜜炙,三錢),密陀僧(三錢),黃丹(三錢),高末茶(三錢),輕粉(三錢),乳香(三錢),麝香(少許)

末之,蔥湯洗瘡淨,此藥敷之。

爐甘石散

治下疳。

爐甘石(一兩六錢),黃連(八錢)

用砂罐內煮,去黃連,曬乾細研,入片腦半錢同研,敷患處。

翠玉膏

治臁瘡。

瀝青(一兩),黃蠟(二錢),銅綠(二錢),沒藥(一錢)

上,將銅綠末入油調勻,將黃蠟火上熔開,下銅綠攪勻,入沒藥勻,傾河水盆內扯勻,油紙裹,用時口噙水洗了,旋捻作餅子,貼瘡,紙封,三日一易。

隔紙膏

治臁瘡,不問久近,雖腐爛至骨,此藥神效。

龍骨(煅,三錢),鉛粉(三錢),鉛丹(三錢)

末之,香油或桐油調,用油紙夾隔貼之,次日又翻過貼,洗淨後方可貼。

保生救苦散

治火燒、湯燙或熱油烙及脫肌肉者。

寒水石(三錢),大黃(三錢),黃柏(三錢)

上為末,香油調,塗患處。如濕爛,乾摻之。

黑白散

治湯燙、火燒爛去肌肉見骨者。

百草霜(三錢),輕粉(一錢五分)

為末,狗油調,搽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