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四 (1)
卷四 (1)
1. 卷四
2. 內傷一
【歌】飲食勞形是內傷,或因飢飽過行房。其形即與傷寒似,誤汗令人病臥床。
【論】夫飲食勞役之證,當補而不當瀉。外感風寒客邪,當瀉而不當補,二者若霄壤之不侔。內傷之證,亦有頭痛發熱之候,粗工多作外感治之,大發其汗,其誤甚矣!禍不旋踵。東垣云:人迎脈大於氣口為外傷,氣口脈大於人迎為內傷。外傷則寒熱齊作而無間;內傷則寒熱間作而不齊。
外傷惡寒,雖近烈火不除;內傷惡寒,得就溫暖則解。外傷惡風,乃不禁一切風;內傷惡風,惟惡些少賊風。外傷證顯在鼻,故鼻氣不利而壅盛有力;內傷證顯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外傷則邪氣有餘,故發言壯厲且先輕而後重;內傷則元氣不足,故出言懶怯且先重而後輕。
外傷手背熱,手心不熱;內傷手心熱,手背不熱。內傷頭痛,時作時止;外傷頭痛,常常有之,直須傳裡方罷。內傷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外傷則得病之日,即著床枕,非扶不起,筋攣骨痛。外傷不能食,然口則知味而不惡食;內傷則惡食而口不知味。外傷三日以後,谷消水去,邪氣傳裡必渴;內傷則邪氣在血脈中有餘,故不渴。
若飢餓內傷,房勞太過,比之內傷飲食尤為不足中之不足,當大補回陽,猶恐或遲,若誤作外感治,重發其汗,寧不死歟?
【脈】內傷勞役,豁大不禁。若損胃氣,隱而難尋。內傷冷食,滑疾而沉。內傷熱食,數大澀侵。
過食傷
飲食過傷,保和丸、曲糵枳朮丸。傷熱物,三黃枳實湯。傷冷物,木香見睍丸。
保和丸(方見傷食。)
曲糵枳朮丸(方見脾胃。)
三黃枳實湯(方見傷食。)
木香見睍丸(方見傷食。)
飢餓傷
年飢缺食,或多事餓久,致傷脾胃,元氣弱,四君子湯,或黃耆建中湯,或補中益氣湯加山藥,去柴胡。
四君子湯
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大便不實,體瘦面黃,或胸膈虛痞,痰嗽吞酸,或脾胃虛弱,善患瘧、痢等證。
人參(去蘆),白朮(去蘆、油),茯苓(去皮,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溫服。
加陳皮名異功散,再加半夏名六君子湯。
黃耆建中湯
治汗多亡陽,尺脈虛弱者用之。
黃耆(上),芍藥(中),桂枝(中),甘草(下)
上,水、姜煎,臨服加膠飴。
元氣虛甚加人參。
勞役內傷
負重作勞,致傷元氣,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或黃耆建中湯、六君子湯。勞者溫之,非溫熱藥也,宜溫養之謂也。夏月勞碌內傷後冒暑汗泄,虛弱脈微者,清暑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
治形神勞役並飲食失節,勞倦虛損,身熱而煩,脈洪大而虛,頭痛,或惡寒而渴,自汗無力,氣高而喘。
黃耆(蜜炙,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甘草(炙,五分),歸身(酒洗,一錢),陳皮(不去白,五分),白朮(五分),柴胡(三分),升麻(三分)
白話文:
內傷一
**【歌訣】**飲食過度和勞累過度都會造成內傷,有時是因為飢餓或飽食,以及過度性生活。內傷的症狀和外感風寒很像,如果誤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反而會讓病情加重,臥床不起。
**【論述】**飲食勞累造成的內傷,應該用補的方法來治療,而不是用瀉的方法。而外感風寒這種外來的邪氣,應該用瀉的方法來治療,而不是用補的方法。這兩者之間的治療原則差異很大。內傷也會出現頭痛發熱的症狀,但一般的醫生常常把它當作外感來治療,大量發汗,這是大錯特錯!很快就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張元素說:「人迎脈比氣口脈大的,是外傷;氣口脈比人迎脈大的,是內傷。」外傷的寒熱症狀會同時出現且連續不斷;內傷的寒熱症狀會交替出現且不規律。
外傷的怕冷,即使靠近火爐也無法緩解;內傷的怕冷,只要保暖就會減輕。外傷的怕風,會怕所有的風;內傷的怕風,只怕一點點的賊風。外傷的症狀主要表現在鼻子,所以鼻氣不通暢且聲音大;內傷的症狀主要表現在嘴巴,所以口中無味且腹部不舒服。外傷是邪氣過盛,所以說話聲音大且有力,而且症狀先輕後重;內傷是元氣不足,所以說話有氣無力,而且症狀先重後輕。
外傷是手背發熱,手心不熱;內傷是手心發熱,手背不熱。內傷引起的頭痛,時好時壞;外傷引起的頭痛,會持續不斷,直到病邪傳到體內才罷休。內傷會讓人感到疲倦想睡覺,四肢無力;外傷是在生病當天,就會躺在床上,需要別人扶才能起來,而且會筋攣骨痛。外傷會食慾不振,但嘴巴還是能嚐出味道,並不討厭食物;內傷會討厭食物,而且嘴巴嚐不出味道。外傷病發三天後,食物和水都已經消化排泄,病邪侵入體內會感到口渴;內傷是邪氣存在於血液之中,所以不會感到口渴。
如果因為飢餓造成的內傷,或是性生活過度造成的內傷,比單純飲食造成的內傷更為虛弱,應當用大補氣血、回陽救逆的方法來治療,即使這樣,可能都還會延誤病情,如果誤用治療外感的方法,大量發汗,豈不是會致命嗎?
**【脈象】**內傷勞累過度,脈象會顯得洪大而無力。如果損傷了胃氣,脈象會變得隱晦而難以察覺。內傷是因吃了冷食,脈象會滑而快,並往下沉。內傷是因吃了熱食,脈象會快而大,而且有澀滯感。
過食傷
飲食過量造成的傷害,可以用保和丸或曲糵枳朮丸來治療。吃熱性食物造成的傷害,可以用三黃枳實湯來治療。吃冷性食物造成的傷害,可以用木香見睍丸來治療。
(保和丸、曲糵枳朮丸、三黃枳實湯、木香見睍丸的方劑,請參考傷食、脾胃相關章節)
飢餓傷
因為長時間飢餓或缺乏食物,造成脾胃損傷,元氣虛弱,可以用四君子湯,或是黃耆建中湯,或是補中益氣湯加山藥,去除柴胡來治療。
四君子湯
用來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或是大便不成形,身體消瘦面色發黃,或是胸悶腹脹,咳嗽有痰,反酸等症狀,或是脾胃虛弱引起的瘧疾、痢疾等疾病。
藥方組成:人參(去蘆)、白朮(去蘆油)、茯苓(去皮)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劑,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用水煎煮後溫服。
如果加入陳皮,就變成異功散;如果再加入半夏,就變成六君子湯。
黃耆建中湯
用來治療多汗導致陽氣虛弱,脈象微弱的症狀。
藥方組成:黃耆(量大),芍藥(量中),桂枝(量中),甘草(量小)。
用法:用水加生薑煎煮,快服用的時候再加入麥芽糖。
如果元氣虛弱的嚴重,可以加入人參。
勞役內傷
因為搬運重物或勞作過度,導致元氣受損,可以用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或是黃耆建中湯、六君子湯來治療。這裡說的「勞者溫之」,並不是指用溫熱的藥物,而是指要用溫和的方式來調養。夏天勞累過度,又受暑氣侵襲,大量出汗導致虛弱,脈象微弱的,可以用清暑益氣湯來治療。
補中益氣湯
用來治療因為勞累過度、飲食不規律、過度疲勞導致的身體虛弱,出現發熱、煩躁、脈象洪大而無力、頭痛、怕冷、口渴、自汗、身體無力、呼吸急促等症狀。
藥方組成:黃耆(蜜炙)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甘草(炙)五分,當歸身(酒洗)一錢,陳皮(不去白)五分,白朮五分,柴胡三分,升麻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