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三 (15)
卷三 (15)
1. 咳嗽證八
【歌】咳嗽多因動濕痰,內因鬱火外風寒。陰虛干嗽成勞瘵,肺脹須知療最難。
【論】夫肺居至高之上,主持諸氣,屬金而畏火者也。清虛高潔,覆蓋五臟,干金之象,外主皮毛,司腠理開闔,衛護一身,如天之覆物,體之至輕清者也。或外因六淫之邪相侵,內因七情之氣相忤,則肺金受傷,而清純之氣擾亂妄動,為火為痰,故咳嗽之病從此作矣。故咳嗽有風、寒、暑、濕之邪傷肺者,必顯形證於外,此外因也。
有火鬱於肺而嗽者,有聲而無痰是也。有濕痰嗽者,痰出嗽止是也。有陰虛而嗽者,其氣從下而上,多重於夜分是也。有肺脹而嗽者,動則喘急息重是也。有勞嗽者,乾咳聲啞,痰中有紅絲血點是也。有因嗽而成肺痿、肺癰者,則雲門、中府痛、吐咯膿血,臭穢不可近是也。
因外感者,汗之、發之;火者,清之、降之;痰者,豁之、導之;郁者開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燥者潤之。務令肺氣平和,不使火邪乘克,而嗽自止矣。大抵肺位最高,針石不能及,藥餌不能到,惟桔梗能舟輯諸藥入肺。藥須臨臥時細細嚥下,則能入肺經也。
【脈】咳嗽所因,浮風緊寒,數熱細濕,房勞澀難。右關濡者,飲食傷脾。左關弦短,疲極肝衰。浮短肺傷,法當咳嗽。五臟之嗽,各視本部。浮緊虛寒,沉數實熱。洪滑多痰,弦澀少血。形盛脈細,不足以息。沉小伏匿,皆是死脈。惟有浮大,而嗽者生。外證內脈,參考秤停。
痰嗽
痰嗽者,嗽動有聲有痰,痰出嗽止是也。不可一味苦寒折之,宜千緡湯、墜痰丸、利膈化痰丸之類。積痰嗽者,非青黛、栝蔞不除。食積痰飲作嗽,半夏、南星、蘿蔔子、石硇、栝蔞之類。痰因火動,逆上作嗽者,先治火,黃柏、知母、山梔、芩、連之類,後用栝蔞、青黛、貝母、海石、天花粉之類治痰。
若鬱於肺經作嗽,胸滿涎多,二陳加枳殼、桔梗、栝蔞、黃芩、桑皮、杏仁、前胡、山梔、南星、貝母。
千緡湯(方見喘證條。)
墜痰丸(方見痰證條。)
利膈化痰丸(方見痰證條。)
二陳湯(方見痰證條。)
火嗽
夏月嗽,是火炎上最重,芩、連、山梔治之。上半日嗽,多是胃中有火,貝母、石膏瀉胃火。午後嗽,多是陰虛火盛,四物湯加知母、黃柏、麥門冬、五味子,或六味地黃丸,尤為要藥。黃昏嗽,多是火浮於肺,五味子、五倍子,斂而降之,不宜涼劑。五更嗽,多是胃中火邪並食飲流入於肺,以知母、地骨皮降肺火。
火鬱於肺,有聲無痰者,用苦梗開之,後以四物湯加山梔、黃芩、竹瀝、薑汁。火嗽痰多者,二陳加貝母、栝蔞、青黛、山梔、黃芩、桑皮,去半夏。
四物湯(方見血證條。)
六味地黃丸(方見虛損條。)
白話文:
咳嗽的各種情況
歌訣 咳嗽多半是體內濕氣產生痰,內在原因是情緒鬱結導致火氣,外在原因是風寒侵襲。若是陰虛引起的乾咳,很可能是肺癆,而肺脹的咳嗽則是最難治療的。
論述 肺在人體的位置最高,主管全身的氣,屬金,但又怕火。肺應該是清澈虛靜、高潔無瑕的,像天一樣覆蓋五臟,屬於乾金的象徵。肺對外主宰皮膚毛髮,負責控制毛孔的開合,保護身體,就像天空覆蓋萬物一樣,是身體最輕清的部分。如果外在受到風、寒、暑、濕等邪氣侵襲,或內在因情緒波動而影響氣機,就會導致肺受到損傷,清純的氣受到擾亂,產生火或痰,於是就產生了咳嗽。
所以咳嗽有因為風、寒、暑、濕等邪氣侵犯肺部而引起的,這些外在原因會顯現在身體外部。也有因為火鬱結在肺部而引起的咳嗽,這種咳嗽通常有聲音但沒有痰。還有因為濕痰引起的咳嗽,這種咳嗽通常是痰出來後咳嗽就停止。因為陰虛引起的咳嗽,氣從下往上衝,通常在晚上比較嚴重。還有肺脹引起的咳嗽,這種咳嗽通常會伴隨喘氣急促,呼吸困難。勞累過度引起的咳嗽,通常是乾咳,聲音沙啞,痰中帶有血絲或血點。如果咳嗽導致肺痿、肺癰,就會出現雲門、中府穴疼痛,吐出膿血,氣味惡臭難聞,令人難以靠近。
如果是因為外感引起的咳嗽,就應該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如果是因為火引起的,就應該用清熱降火的方式治療;如果是因為痰引起的,就應該用化痰的方式治療;如果是因為鬱結引起的,就應該用疏通的方式治療;如果是因為虛弱引起的,就應該用補益的方式治療;如果是因為實證引起的,就應該用瀉下的方式治療;如果是因為乾燥引起的,就應該用滋潤的方式治療。總之,要使肺氣平和,避免火邪侵犯,咳嗽自然就會停止。肺的位置很高,針灸無法到達,藥物也很難到達,只有桔梗可以引導藥物進入肺部。藥物最好在睡前慢慢吞服,才能進入肺經。
脈象 咳嗽的原因,如果是風邪引起的,脈象會浮;如果是寒邪引起的,脈象會緊;如果是熱邪引起的,脈象會數;如果是濕邪引起的,脈象會細。如果是因為房勞過度引起的,脈象會澀而難摸。右關脈濡弱,表示飲食損傷了脾胃。左關脈弦而短,表示過於疲勞導致肝臟衰弱。脈象浮而短,表示肺氣受損,應該會有咳嗽。五臟引起的咳嗽,應該根據對應的臟腑來判斷。脈象浮而緊,表示虛寒;脈象沉而數,表示實熱;脈象洪而滑,表示痰多;脈象弦而澀,表示血少。形體強壯但脈象細弱,表示氣血不足。脈象沉、小、伏匿,都是死脈。只有脈象浮而大的咳嗽,表示還有生機。外在的症狀和內在的脈象要互相參照,才能準確判斷病情。
痰嗽 痰嗽是指咳嗽時有聲音,並伴隨痰液,痰出來後咳嗽就會停止。治療時不能一味使用苦寒的藥物,應該使用千緡湯、墜痰丸、利膈化痰丸等藥物。積痰引起的咳嗽,如果沒有青黛和栝樓,就無法消除。如果是因為飲食積滯導致的痰飲咳嗽,可以使用半夏、南星、蘿蔔子、石硇、栝樓等藥物。如果是因為火氣擾動導致痰逆上而引起的咳嗽,應該先治療火,使用黃柏、知母、山梔、黃芩、黃連等藥物,之後再使用栝樓、青黛、貝母、海石、天花粉等藥物來治療痰。
如果是因為鬱結在肺經導致的咳嗽,並伴隨胸悶、口水多的症狀,可以使用二陳湯加枳殼、桔梗、栝樓、黃芩、桑白皮、杏仁、前胡、山梔、南星、貝母等藥物。
(千緡湯、墜痰丸、利膈化痰丸、二陳湯的方子在其他章節中。)
火嗽 夏天咳嗽,多半是因為火氣上炎最嚴重,可以用黃芩、黃連、山梔等藥物治療。如果是上半天咳嗽,多半是因為胃中有火,可以用貝母、石膏來瀉胃火。如果是下午咳嗽,多半是因為陰虛火旺,可以用四物湯加知母、黃柏、麥門冬、五味子,或用六味地黃丸,這都是很重要的藥物。如果是黃昏咳嗽,多半是因為火浮在肺部,可以用五味子、五倍子等藥物來收斂降火,不適合使用涼性的藥物。如果是五更天咳嗽,多半是因為胃中的火邪與飲食一起進入肺部,可以用知母、地骨皮來降肺火。
如果火鬱結在肺部,咳嗽有聲音但沒有痰,可以用苦梗來疏通,之後再用四物湯加山梔、黃芩、竹瀝、薑汁來治療。如果火引起的咳嗽痰很多,可以用二陳湯加貝母、栝樓、青黛、山梔、黃芩、桑白皮,去掉半夏。
(四物湯、六味地黃丸的方子在其他章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