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七 (6)

1. 自汗盜汗心汗證十

【歌】表虛血弱汗成流,濕證淋漓不肯休。痰證津津常浹背,亡陽氣脫汗如油。陰虛盜汗兼無血,熟睡沾衾覺即收。心汗蓋緣思慮得,圓圓一片在心頭。

【論】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盜汗者,睡而出,覺而收,如寇盜然,故以名之,陰虛火盛也。然心之所藏,在內為血,發出為汗,故汗為心液,所以自汗之證,未有不由心虛而動之也。亦有陽虛氣弱自汗者,此衛氣不能固斂也。有濕盛自汗者,有表虛自汗者,有痰證自汗者,有火氣上熏胃中濕而自汗者,種種不同,各因其證而治之。盜汗由於陰虛血弱,常補陰降火益氣自愈。

若別處無汗,獨心孔有汗者,名曰心汗,由思慮多而得,故其病在心,治之宜養心血而汗自止矣。

白話文:

【歌】如果體虛血弱,會導致不停流汗;若是濕症,則會有淋灕的不適感,無法停止。痰症也可能引發不斷流汗,且汗液會浸透背部。若為亡陽氣脫,則流汗如油脂。陰虛時會有盜汗現象,但不一定伴有血不足的問題;熟睡時出現,醒來後便能自行停止。心汗通常是由於思慮過度所引起,表現為心口有一片熱汗。

【論】自汗是指日間或夜間都自行流汗的情形。盜汗則是在睡夢中流出,醒來後就停止,像盜賊一般,因此被稱為盜汗,這通常是陰虛火旺的徵兆。然而,心臟所儲藏的東西,在身體內部表現為血液,外在表現為汗水,所以自汗往往是由心虛所引起。也有因陽虛、氣弱而導致自汗的情形,這是因為衛氣無法固守。此外,還有因濕症、表虛、痰症或是胃中有濕氣被火氣薰蒸而導致的自汗,每種情況都需要對應的治療方法。盜汗主要由於陰虛血弱所引起,通常通過補充陰氣、降火、增強氣質可以痊癒。

對於別處無汗但心口有汗的情況,我們稱之為心汗,通常由過度思慮所導致,病根在心,治療上應當滋養心臟的血液,這樣汗液自然就能停止。

【脈】汗脈浮虛,或濡或澀。自汗在寸,盜汗在尺。

陽虛自汗

陽虛則腠理疏而自汗者,黃耆建中湯,外用溫粉撲法。

黃耆建中湯

黃耆(二錢,炙),肉桂(一錢),甘草(一錢,炙),芍藥(二錢,炒)

薑、棗煎,入餳一匙,再煎烊,溫服。

溫粉撲法

治自汗。

白朮(一錢),藁本(一錢),川芎(一錢),白芷(一錢),牡蠣(煅,一錢),麻黃根(一錢),麩皮(一兩)

白話文:

脈象浮虛,摸起來像是濕濕的又像是澀澀的,如果出汗是白天就出,那是在寸脈,如果是晚上睡覺出汗,那是在尺脈。陽氣虛弱導致的自汗,是因為體表腠理鬆散,可以用黃耆建中湯來治療,外用溫粉撲法。黃耆建中湯的組成:黃耆二錢(炙)、肉桂一錢、甘草一錢(炙)、芍藥二錢(炒)。以薑、棗煎,加入一匙米酒,再煎煮至濃稠,溫熱服用。溫粉撲法的組成:白朮一錢、藁本一錢、川芎一錢、白芷一錢、牡蠣一錢(煅)、麻黃根一錢、麩皮一兩。

末之,一半,糯米粉一半,帕包,於無風處周身撲之。

濕勝自汗

濕勝自汗,調衛湯。風濕,防己黃耆湯。

調衛湯

治濕勝自汗。

麻黃根(一錢),黃耆(炙,一錢),羌活(七分),生甘草(七分),當歸梢(七分),生黃芩(八分),半夏(五分),麥門冬(三分),生地黃(三分),豬苓(二分),蘇木(二分),紅花(二分),五味子(二分)

白話文:

將糯米粉和麵粉各一半混合,用布包起來,放在無風的地方,均勻地撲在身上。

如果濕氣過盛導致自汗,可以用調衛湯治療。如果是風濕,則用防己黃耆湯治療。

調衛湯主要用於治療濕氣過盛導致的自汗,由麻黃根、黃耆、羌活、生甘草、當歸梢、生黃芩、半夏、麥門冬、生地黃、豬苓、蘇木、紅花和五味子等藥材組成。

銼一帖,水煎,食前溫服。

防己黃耆湯

防己(一兩),甘草(炙,半兩),黃耆(炙,一兩半),白朮(炒,七錢)

每服一兩,加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表虛自汗

表虛自汗惡寒者,桂枝湯以實其表,(方見惡寒。)外以溫粉撲之。(方見前。)

虛火自汗

虛火自汗不止,玉屏風散。火盛者,涼膈散。(方見火證。)

玉屏風散

虛火自汗。

白話文:

取藥材一帖,用水煎煮,飯前溫熱服用。

方劑:防己黃耆湯

藥材:防己(一兩),甘草(炙,半兩),黃耆(炙,一兩半),白朮(炒,七錢)

每服一兩,加入生薑三片,大棗兩枚,用水煎煮服用。

症狀:表虛自汗

表虛自汗怕冷者,可用桂枝湯來補益表氣。(桂枝湯的方劑見怕冷的症狀。)並可用溫粉外敷。(溫粉的方劑見前。)

症狀:虛火自汗

虛火自汗不止者,可用玉屏風散。火氣旺盛者,可用涼膈散。(涼膈散的方劑見火症。)

方劑:玉屏風散

症狀:虛火自汗。

防風(一兩),黃耆(一兩,炙),白朮(二兩,炒)

每用五錢,姜三片,水二鍾,煎八分溫服。

痰證自汗

痰證自汗,二陳湯加貝母、膽星、白朮、黃耆。(方見痰證。)

盜汗

盜汗屬陰虛、血虛,四物湯加黃柏、知母。(方見血證。)當歸六黃湯,治盜汗之聖藥也;或黃耆六一湯、麥煎散。

白話文:

防風一兩、黃耆一兩(炙)、白朮二兩(炒),每次用五錢,加薑三片,水二碗,煎煮至八分滿,溫熱服用。

若出現痰證伴隨自汗,可在二陳湯的基础上加入貝母、膽星、白朮、黃耆。

若出現盜汗,則屬陰虛或血虛,可在四物湯的基础上加入黃柏、知母。當歸六黃湯是治療盜汗的良藥,亦可用黃耆六一湯或麥煎散。

當歸六黃湯

當歸(一錢),生地黃(二錢),熟地黃(二錢),黃連(一錢),黃芩(一錢),黃柏(一錢),黃耆(一錢)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八分,空心服。

黃耆六一湯

黃耆(六兩,蜜炙),甘草(一兩)

每一兩,水煎服。

麥煎散

治盜汗神藥。

知母(二錢),石膏(二錢),甘草(炙,二錢),滑石(二錢),地骨皮(二錢),赤芍藥(一錢),葶藶(二錢),杏仁(二錢,去皮),人參(二錢),白茯苓(二錢),麻黃根(二錢)

白話文:

當歸六黃湯,由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黃耆等七味藥材組成,將藥材切碎後,取一劑用兩碗水煎煮,煮至八分即可,空腹服用。

黃耆六一湯,則是由黃耆六兩,蜜炙後與甘草一兩,各取一兩用清水煎煮,服用湯汁。

麥煎散是治療盜汗的良藥,由知母、石膏、甘草、滑石、地骨皮、赤芍、葶藶、杏仁、人參、白茯苓、麻黃根等十一味藥材組成。

末之,每服一錢,浮小麥煎湯送下。

心汗

心汗者,獨心孔有汗,思慮過多所致也。以艾煎湯調茯苓末一錢服。又,用青桑焙乾末之,米湯送下。

白話文:

在治療心汗的情況下,每劑藥物的份量為一錢,請使用小麥煎煮的湯水送服。

心汗指的是隻有心口部位出現流汗現象,通常是因為過度思考導致的。可以將艾草煎煮成湯,加入一錢的茯苓粉末調和後服用。此外,還有一個方法是使用青桑葉經過烘焙乾燥後磨成粉末,然後使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