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七 (5)
卷七 (5)
1. 驚悸怔忡健忘證八
【歌】驚悸心中常惕惕,如人將捕時驚惑。延纏不已漸怔忡,寤寐神魂多恍惚。精神短少或多痰,健忘之病因而得。皆緣大恐與大驚,觸事喪志心神失。
【論】夫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養者血。心血一虛,神氣失守,神去則舍空,舍空則鬱而停痰,痰居心位,此驚悸之所以肇端也。或耳聞大聲,目擊異物,遇險臨危,觸事喪志,則心為之忤,使人有惕惕之狀,始則為驚悸。久而心虛停飲,水氣乘心,胸中滲漉,虛氣流動,水既上乘,心火畏之,心不自安,故怏怏然而怔忡也。
日久不已,精神短少,心氣空虛,神不清而生痰,痰迷心竅,則遇事多忘;亦因思慮過度,病在心脾,故令轉盼遺忘,名曰健忘。三者雖有淺深之殊,皆心脾之病,其所由來者一也。而治之之法,必審其脈之虛實,病之淺深,元氣之盛衰,則虛實邪正之情自了然矣。
【脈】驚悸怔忡,寸動而弱。寸緊關浮,悸病乃作。飲食痰火,伏動滑搏。浮微弦濡,憂驚過卻。健忘神虧,心虛浮薄。
驚悸
血虛驚悸者,四物湯加貝母、橘紅、黃連、山梔,(方見血證。)安神丸。氣血兩虛者,益榮湯、(方俱見女科。)天王補心丹。
天王補心丹
人參(四兩),玄參(二兩),杜仲(炒,去絲,四兩),天門冬(三兩),麥門冬(三兩),遠志(四兩),熟地黃(六兩),百部(三兩),桔梗(三兩),牡丹皮(四兩),柏子仁(四兩),五味子(四兩),甘草(二兩),茯神(四兩),茯苓(四兩),石菖蒲(四兩),酸棗仁(四兩)
末之,蜜丸,每下三錢。
怔忡
心血虛少,惕惕然恍惚怔忡,益榮湯。(方見女科。)痰火盛,心下怔忡者,溫膽湯加炒黃連、山梔、當歸、貝母。(溫膽湯即二陳湯加炒枳殼一錢、竹茹一錢,二陳方見痰證。)水氣承心而作怔忡,朱雀丸。心氣鬱滯,痰氣結於心下而作怔忡,四七湯加竹瀝、薑汁。(方見氣證。)
朱雀丸
治水氣怔忡。
白茯苓(一兩),沉香(半兩)
末之,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人參湯送下。
健忘
思慮傷脾,作事忘前失後者,歸脾湯。心氣不定,恍惚多忘者,定志丸。年老神衰,遇事多忘,二丹丸。痰多鬱滯於心脾而善忘者,四七湯加竹瀝、薑汁、膽星、栝蔞。(方見氣證。)
歸脾湯
治怔忡、健忘。
白朮(一兩),茯神(一兩),黃耆(一兩),圓眼肉(一兩),棗仁(炒,一兩),人參(半兩),木香(半兩),甘草(二錢半,炙)
每服銼四錢,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定志丸
治恍惚多忘。
遠志(一兩),人參(一兩),蒲黃(二兩),白茯苓(三兩)
末之,蜜丸梧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米湯下。
二丹丸
治健忘,開心志。
丹參(半兩),天門冬(半兩),熟地黃(二兩),麥門冬(一兩),白茯苓(一兩),人參(半兩),遠志(半兩),硃砂(半兩),石菖蒲(半兩)
末之,煉蜜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至百丸,圓眼湯送下。
白話文:
【歌謠】心中常感到驚懼,就像有人隨時要捉拿你一樣,長久下來,這種狀態漸漸演變成怔忡,無論醒著還是睡著,精神都處於恍惚狀態。精神力減退或是痰多,健忘的毛病就這樣產生了。都是因為遭遇了極大的驚嚇,遇到事情時喪失了意志,心神失常。
【理論】人的主宰是心臟,心臟靠血液養護。一旦心血虛弱,神氣就會失去守護,神氣離去,心室就會空虛,然後產生鬱悶和停滯的痰液。痰液佔據心室的位置,這是驚悸的開始。或者聽到巨大的聲音,看到異常的東西,遇到危險的情況,遇到事情喪失意志,心臟會因此受擾,使人產生警惕的狀態,開始出現驚悸。久而久之,心臟虛弱,停滯的飲水,水氣趁機影響心臟,胸中滲漉,虛氣流動,水氣上升,心臟對此感到害怕,自己不能安定,所以產生了怔忡的症狀。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很久,精神力會減弱,心氣空虛,神志不清,產生痰液,痰液迷住心竅,那麼遇到事情就會容易忘記;也可能因為思慮過度,病症出現在心脾,所以會讓人轉瞬間就忘記,這被稱為健忘。這三種病症雖然程度不同,但都是心脾的疾病,其根源是一樣的。治療的方法,必須要仔細檢查脈象的虛實,病情的深淺,元氣的強弱,那麼病情的虛實邪正就會一目瞭然。
【脈象】驚悸怔忡,脈象在寸部會動而弱。寸部緊,關部浮,就是驚悸的徵兆。飲食,痰火,脈象會有伏動和滑搏的現象。浮微弦濡,表示憂慮和驚嚇已過。健忘,神虧,心虛,脈象會浮而薄。
【驚悸】
血虛引起的驚悸,可用四物湯加上貝母、橘紅、黃連、山梔治療,還可以使用安神丸。氣血雙虛的人,可使用益榮湯,天王補心丹。
天王補心丹的配方如下:人參(四兩),玄參(二兩),杜仲(炒,去絲,四兩),天門冬(三兩),麥門冬(三兩),遠志(四兩),熟地黃(六兩),百部(三兩),桔梗(三兩),牡丹皮(四兩),柏子仁(四兩),五味子(四兩),甘草(二兩),茯神(四兩),茯苓(四兩),石菖蒲(四兩),酸棗仁(四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三錢。
【怔忡】
心血虛少,會產生恍惚怔忡的感覺,可以使用益榮湯。痰火旺盛,心下怔忡的人,可以使用溫膽湯,加入炒黃連、山梔、當歸、貝母。水氣影響心臟造成怔忡,可以使用朱雀丸。心氣鬱滯,痰氣結在心下造成怔忡,可以使用四七湯,加入竹瀝、薑汁。
朱雀丸的配方如下:白茯苓(一兩),沉香(半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人參湯送服。
【健忘】
思慮過度傷害脾胃,做事忘前失後的人,可以使用歸脾湯。心氣不定,恍惚多忘的人,可以使用定志丸。年老神衰,遇事多忘,可以使用二丹丸。痰多鬱滯在心脾而善忘的人,可以使用四七湯,加入竹瀝、薑汁、膽星、栝蔞。
歸脾湯的配方如下:白朮(一兩),茯神(一兩),黃耆(一兩),圓眼肉(一兩),棗仁(炒,一兩),人參(半兩),木香(半兩),甘草(二錢半,炙)。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三片薑,一枚棗,用水煎服。
定志丸的配方如下:遠志(一兩),人參(一兩),蒲黃(二兩),白茯苓(三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二丹丸的配方如下:丹參(半兩),天門冬(半兩),熟地黃(二兩),麥門冬(一兩),白茯苓(一兩),人參(半兩),遠志(半兩),硃砂(半兩),石菖蒲(半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到一百丸,用圓眼湯送服。
2. 三消證九
【歌】消證良由燥熱過,消中飲食善消磨。腎消溲濁腰肢瘦,消渴便多飲亦多。
【論】夫天一生水,腎實主之。膀胱為津液之腑,能宣行腎水,上潤於肺,故肺為津液之臟。自上而下,三焦臟腑,皆囿於天一真水之中,如水包天地也。經云:水之本在腎,末在肺,然真水不竭,何渴之有?人惟酒色是耽,嗜食辛辣厚味,或餌丹石藥,於是火炎上熏,腑臟熱熾,津液乾枯而三消之病生焉。熱氣上騰,心受之,故煩渴引飲,小便頻數而多,曰消渴。
熱蓄於中,脾受之,伏陽蒸胃,消穀善飢,能食肌瘦,不甚渴,便數,曰消中。熱伏於下,腎受之,腿膝枯細,骨節痠疼,精竭髓枯,引水自救,飲而隨溺,稠濁如膏,曰腎消。善治者,補腎水真陰之虛,瀉心火燔灼之勢,除腸胃燥熱之甚,濟心中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結,津液生而不枯,氣血利而不澀,則渴證自已矣。
消渴
消渴,熱在上也,丹溪人乳膏、麥門冬飲子。
丹溪人乳膏
人乳(一大盞),黃連(半兩,為末),天花粉(一兩,為末),藕汁(一大碗),生地黃汁(一大碗)
以二汁為膏,入前三味,佐以薑汁些少,和蜜為膏,以白湯少許,徐送下。
麥門冬飲子
知母(一錢),甘草(炙,一錢),栝蔞仁(去油,一錢),五味子(一錢),人參(一錢),葛根(一錢),生地黃(一錢),茯神(一錢),麥門冬(一錢),竹葉(十四片)
水二盞,煎服。
消中
消中,熱在胃也,白虎湯、(方見中暑。)麥門冬飲。(方見前。)便結,調胃承氣湯。(方見痢疾,即大承氣湯去枳實、厚朴,加炙甘草一錢。)
腎消
腎消,熱在下也,大補陰丸。(方見火證。)腎虛,六味地黃丸。(方見勞瘵。)腎消小便白如膏,清心蓮子飲。大便秘結,大承氣湯。(方見痢疾。)
清心蓮子飲
黃耆(一兩),石蓮肉(一兩),白茯苓(一兩),人參(一兩),甘草(炙,五錢),地骨皮(五錢),麥門冬(半兩),車前子(五錢),黃芩(五錢)
每服五錢,水煎服。
白話文:
【歌訣現代譯】消渴症狀的產生,主要源於體內燥熱過剩,進食後容易消化吸收。若是腎消,會出現尿液渾濁及身體消瘦的情況,而消渴症則表現為頻繁排尿且喝水量增多。
【理論現代譯】根據自然界規律,腎臟主管水液代謝。膀胱作為儲存津液的器官,可以幫助腎臟運行水液,滋潤肺臟。從頭部到腹部,所有臟腑器官都處於腎臟所主管的真水之中,如同整個世界被水包圍一樣。經典指出,水的根源在腎臟,最終在肺臟發揮作用。然而,只要真水不耗盡,怎麼會有口渴的問題呢?人之所以會患上消渴,往往是由於過度飲酒、沉溺於性生活,或是偏愛辛辣食物,甚至誤用含有金屬成分的藥物,導致體內火氣上升,臟腑熱度升高,津液乾涸,進而引發三消症狀。當熱氣向上蒸騰,影響心臟,就會感到口渴並大量飲水,小便頻繁且量多,稱之為消渴。
當熱氣聚集在中焦,影響脾胃,潛藏的陽氣蒸發胃中的食物,使人易餓,儘管食慾旺盛但身體卻變得消瘦,不太口渴,但排便次數增多,稱之為消中。若熱氣影響下焦,對腎臟造成傷害,會導致腿腳細弱,骨骼關節疼痛,精氣耗盡,骨髓枯竭,為了自我救濟而大量飲水,但喝下的水很快就隨尿液排出,尿液濃稠如膏狀,稱之為腎消。高明的治療方法是補充腎臟真陰的虧損,清除心臟火氣的燃燒,消除腸胃的燥熱,滋潤心臟的津液,讓體內循環暢通,津液得以再生,氣血流動順暢,那麼消渴的症狀自然就會消失。
【消渴】
消渴是因為上焦有熱,可以使用丹溪人乳膏或麥門冬飲子。
丹溪人乳膏的配方為:人乳一大杯,黃連半兩研成粉末,天花粉一兩研成粉末,藕汁一大碗,生地黃汁一大碗。將藕汁和生地黃汁製成膏狀,加入黃連、天花粉和少量薑汁,再拌入蜂蜜製成膏狀,服用時以少量白開水緩慢送下。
麥門冬飲子的配方為:知母、炙甘草、栝樓仁(去油)、五味子、人參、葛根、生地黃、茯神、麥門冬各一錢,竹葉十四片。用水煎煮兩杯,服用。
【消中】
消中是因為胃中有熱,可使用白虎湯或麥門冬飲子。如果出現便祕,可用調胃承氣湯。
【腎消】
腎消是因為下焦有熱,可使用大補陰丸。若腎虛,可用六味地黃丸。腎消且小便如膏狀,可用清心蓮子飲。若便祕嚴重,可用大承氣湯。
清心蓮子飲的配方為:黃耆、石蓮肉、白茯苓、人參各一兩,炙甘草五錢,地骨皮五錢,麥門冬半兩,車前子五錢,黃芩五錢。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