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三 (10)
卷三 (10)
1. 痰證三
上為末,神麯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
千緡湯(方見喘條。)
珍珠粉丸(方見白濁條。)
中和丸
治濕熱氣痰。
蒼朮,黃芩,半夏,香附(各等分)
上為末,粥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薑湯下。
星夏蛤粉丸
燥濕痰,亦治白濁因痰者。
南星(一兩),半夏(一兩),青黛(一兩),蒼朮(一兩),蛤粉(二兩)
上為末,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薑湯下。
火痰
火痰者,痰因火盛也。蓋痰即有形之火,火即無形之痰。未有有痰而無火,未有有火而無痰者也。痰少則能養胃,火少則能健脾。痰勝,則氾濫洋溢,以生諸病。火勝,則煎熬攻擊,以生諸病。痰隨火而升降,火領痰而橫行。火者,助痰為虐之賊也。然亦各有所借:火借氣於五臟,而勢始盛;痰借液於五味,而形乃成。
氣有餘,則化為火;液有餘,則化為痰。氣能發火,火能役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順其氣也。治火之藥,如:芩、連、白朮、青黛、軟石膏等。火降,然後治痰。眩暈嘈雜者,是火動其痰也,二陳加芩、連、山梔。噫氣吞酸者,是痰因火上逆也,茱連丸,或二陳加南星、芩、連、青黛。
火盛生痰者,潤下丸。痰稠濁,吐咯不出者,是火鬱其痰,清膈化痰丸、梔子金花丸主之。
茱連丸(方見火條。)
梔子金花丸(方見火條。)
食積痰
脾胃受傷,清氣陷下,飲食不化,痰易生而多者,枳實、白朮、曲糵、半夏、陳皮、茯苓之類,是治其本也,或枳朮丸加橘、半、曲糵。脾胃虛者,六君子加升麻提起。內傷挾痰者,必用黃耆、白朮、陳皮、半夏,薑汁竹瀝傳送。食積痰,實者,墜痰丸;若虛,煎補氣藥送下。食積痰飲,喘急者,黃栝蔞丸,或青礞石丸。
枳朮丸(方見內傷條。)
六君子湯
即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方見脾胃條。)
黃栝蔞丸
栝蔞仁,半夏(薑製),山楂,神麯(炒,各等分)
上為末,栝蔞水丸,如綠豆大,薑湯竹瀝送下二、三十丸。
青礞石丸(方見前濕痰。)
老痰(附郁痰)
老痰者,積久稠黏,咯吐不出。惟在開其鬱,降其火,順其氣,軟其堅,化凝結之痰,緩以治之,庶可取效。故宜海石、香附、栝蔞、半夏、貝母、芒硝、桔梗、五倍子之類。王汝言化痰丸、潤下丸、青礞石丸皆能治老痰也。
郁痰吐咯不出者,以苦梗開之,或用二陳湯探吐,鵝翎攪,去其痰,或用鹽湯探吐。
王汝言化痰丸
天門冬(一兩),黃芩(酒炒,一兩),海粉(另研,一兩),栝蔞仁(另研,去油,一兩),橘紅(一兩),桔梗(五錢),連翹(五錢),香附(鹽水浸周時,炒,五錢),青黛(另研,二錢),芒硝(另研,三錢,風化用)
白話文:
痰證三
第一種藥方:神麴糊丸。藥材研磨成粉末後,用神麴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千金湯(方劑詳見喘證部分)。
珍珠粉丸(方劑詳見白濁部分)。
中和丸:
主治濕熱氣痰。
藥材:蒼朮、黃芩、半夏、香附(各等份)
藥材研磨成粉末後,用粥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用薑湯送服。
星夏蛤粉丸:
主治燥濕痰,也治療因痰引起的濁白帶下。
藥材:南星(一兩)、半夏(一兩)、青黛(一兩)、蒼朮(一兩)、蛤粉(二兩)
藥材研磨成粉末後,用神麴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用薑湯送服。
火痰:
火痰是指因火盛而生的痰。痰是有形的火,火是無形的痰,沒有有痰而無火,也沒有有火而無痰的情況。痰少可以滋養胃氣,火少可以健脾。痰盛則氾濫成災,導致各種疾病;火盛則煎熬侵襲,導致各種疾病。痰隨著火而升降,火帶著痰而橫行。火是助長痰邪為害的幫凶。但它們各自有所依賴:火借五臟之氣而盛,痰借五味之液而成。
氣盛則化為火,液盛則化為痰。氣能生火,火能驅動痰,所以治療痰證必須降火,治療火證必須順氣。治療火證的藥物,例如:黃芩、黃連、白朮、青黛、滑石等。火降之後再治療痰證。眩暈嘈雜,是火擾動痰液所致,可用二陳湯加黃芩、黃連、山梔子。噫氣吞酸,是痰因火而上逆,可用茱連丸,或二陳湯加南星、黃芩、黃連、青黛。
火盛生痰者,用潤下丸。痰稠濁,吐不出者,是火鬱結痰液,可用清膈化痰丸、梔子金花丸。
茱連丸(方劑詳見火證部分)。
梔子金花丸(方劑詳見火證部分)。
食積痰:
脾胃受損,清氣下陷,飲食不消化,痰容易產生且量多,用枳實、白朮、麥芽、半夏、陳皮、茯苓等藥材治療根本,或者在枳朮丸中加入橘皮、半夏、麥芽。脾胃虛弱者,可在六君子湯中加入升麻以提升陽氣。內傷伴有痰證者,必須使用黃耆、白朮、陳皮、半夏,用薑汁竹瀝送服。食積痰,實證者,用墜痰丸;虛證者,用補氣藥送服。食積痰飲,喘促者,用黃栝蔞丸,或青礞石丸。
枳朮丸(方劑詳見內傷部分)。
六君子湯:即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方劑詳見脾胃部分)。
黃栝蔞丸:
藥材:栝蔞仁、半夏(薑製)、山楂、神麴(炒,各等份)
藥材研磨成粉末後,用栝蔞水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用薑湯竹瀝送服,每次服用二、三十丸。
青礞石丸(方劑詳見濕痰部分)。
老痰(附郁痰):
老痰是指積久稠黏,咳吐不出的痰。治療應開鬱、降火、順氣、軟堅,化解凝結的痰,緩慢治療,才能有效。因此宜用海石、香附、栝蔞、半夏、貝母、芒硝、桔梗、五倍子等藥材。王汝言化痰丸、潤下丸、青礞石丸都能治療老痰。
郁痰咳吐不出者,用桔梗開通,或用二陳湯探吐,用鵝毛攪拌,排出痰液,或用鹽湯探吐。
王汝言化痰丸:
藥材:天門冬(一兩)、黃芩(酒炒,一兩)、海粉(另研,一兩)、栝蔞仁(另研,去油,一兩)、橘紅(一兩)、桔梗(五錢)、連翹(五錢)、香附(鹽水浸泡一小時,炒,五錢)、青黛(另研,二錢)、芒硝(另研,三錢,風化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