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六 (10)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0)

1. 癘風證十二

【歌】癩疾原來即癘風,遍身疙瘩癢生蟲。須臾鼻塌眉毛墮,暴酷應知惡氣鍾。

【論】夫癘風者,大風也,古名曰癩。受得天地殺物之風,暴悍酷烈可畏。然血隨氣化,氣既不施,血為之聚,血聚則肉爛生蟲,須臾鼻崩眉墮,不外乎陽明一經,蓋陽明無物不受故也。風之入人也,氣受之則上身多;血受之則下身多;氣血俱受,上下俱多。甚重,自非醫者神手,病者鐵心,罕有免於死者。

按法治之,尤當絕厚味,忌酒色,不致再發,再發則無救矣。知命者可以守此戒乎?

在上多

在上多者,醉仙散,取臭涎惡血於齒縫出。

白話文:

癩疾其實就是癘風,全身長滿疙瘩,還癢得像有蟲子在爬。很快鼻子就塌了,眉毛也掉了,可見這病有多麼兇猛,是邪氣入侵的結果。

癘風就是大風,古代稱之為癩疾。它吸取了天地間殺傷萬物的風氣,凶猛暴烈令人害怕。而血液隨著氣血運化,氣血運行不暢,血液就會積聚,血聚則肉爛生蟲,很快鼻子塌陷,眉毛脫落,都是陽明經脈的問題,因為陽明經脈無所不包。風氣進入人體,氣血受之則上半身多發,血氣受之則下半身多發,氣血都受則全身多發。病情嚴重,除非是神醫妙手,病患鐵心決志,否則很少有人能倖免於死。

治療時,要嚴禁厚味食物,忌酒色,才能避免再次發作,如果再次發作就無藥可救了。明瞭天命的人,是否能守住這戒律呢?

在上半身多發者,可以用醉仙散,將臭涎惡血從牙縫中排出。

醉仙散

治大風之神藥。

胡麻仁(半兩),牛蒡子(半兩),蔓荊子(半兩),防風(半兩,去蘆),枸杞子(半兩,以上五味同炒黑色),栝蔞根(半兩),苦參(半兩),白蒺藜(半兩,炒)

末之,每一兩加輕粉一錢拌勻,大人用一錢,空心,日午、臨臥各一服,茶湯調下,五、七日效,量大小虛實,加減與之。

在下多

在下多,通天再造散,取陳蟲惡物穀道中出。

白話文:

醉仙散是治療大風病的神奇藥方。將胡麻仁、牛蒡子、蔓荊子、防風(去蘆)、枸杞子(以上五味同炒至黑色)、栝蔞根、苦參、白蒺藜(炒)各半兩研磨成粉末,每兩藥粉加入輕粉一錢拌勻。成人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服用,每日午時和睡前各服一次,用茶湯送服。五到七天見效,可根據患者的體質虛實加減藥量。

在下多症狀可服用通天再造散,將體內陳舊的蟲穢從肛門排出。

通天再造散

錦紋大黃(一兩),角刺(一兩半,獨生黑大者),鬱金(半兩),白牽牛(取頭末六兩,半生半熟),

末之,每服二錢,臨臥冷酒調,日未出時面東服,以淨桶伺候,泄出蟲,如黑色,年久根深,赤色日近者,二、四日又進一服,直候無蟲,則絕根矣。

通治

癘風通用升麻散。取汗,浮萍散。

白芷(二錢),當歸(二錢),熟半夏(二錢),白茯苓(二錢),蒼朮(一兩),乾葛(一兩),升麻(一兩),桔梗(一兩),枳殼(五錢),乾薑(五錢),大黃(五錢,蒸),白芍藥(七錢),陳皮(兩半),甘草(兩半)

白話文:

通天再造散: 大黃(一兩), 鐵角刺(一兩半,獨生黑大者), 鬱金(半兩), 白牽牛(取頭末六兩,半生半熟)。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於睡前以冷酒調服,早晨未出陽光前面東方向服用。準備一個乾淨的桶子等待排泄,排出的蟲子若為黑色則表示疾病已久,根深且病入膏肓;若為紅色則表示病情較輕,接近痊癒。若需再服用一次,直至不再排出蟲子,則可斷定疾病已根除。

通用治療: 對於癘風等多種病症,可以使用升麻散取汗,浮萍散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

通治方: 白芷(二錢), 當歸(二錢), 熟半夏(二錢), 白茯苓(二錢), 蒼朮(一兩), 幹葛(一兩), 升麻(一兩), 桔梗(一兩), 枳殼(五錢), 乾薑(五錢), 大黃(五錢,蒸), 白芍(七錢), 陳皮(兩半), 甘草(兩半)。

請注意:這些藥物和方劑應由專業的中醫師根據個體情況開具和指導使用,自行使用可能產生不良反應或副作用。

每服四錢,生薑、燈草煎服。

浮萍散

治癩風

浮萍(一兩),荊芥(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川芎(半兩),甘草(半兩)

末之,每一兩,水二鍾,入蔥白、豆豉煎服,汗出則愈。

白話文:

每次服用四錢,用生薑和燈草煎煮後服用。

浮萍散

用於治療癩風。

將浮萍一兩、荊芥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川芎半兩、甘草半兩研磨成粉末。取粉末一兩,用兩碗水,加入蔥白和豆豉煎煮,服用後出汗即可痊癒。

2. 腸風臟毒證十三

【歌】腸風臟毒從何別?腸胃停寒與蓄熱。血濁色黯臟毒因,蘊毒於中幾蓂莢。腸風血色清且鮮,外邪隨感而隨泄。

【論】人之腸胃不虛,則邪氣無由而入。或坐臥風濕,醉飽房勞,生冷停寒,酒面積熱,以致榮血失道,滲入於大腸之經,此腸風、臟毒之所由作也。故挾熱下血暴發者,則血色清鮮,腹中有痛;若挾寒而下血兼積久者,則血色凝濁而色黯,腹內微痛。故暴病則為腸風,蓋腸風者,邪從外入,隨感而隨見是也;積久始發,濁者為臟毒,蓋臟毒者,久積其毒而始發是也。有先血後便者,其血來也近;先便後血者,其血來也遠。

俗謂糞前、糞後,非也。若臟毒證積熱日久,忽鬱於寒,實非寒也,不可以標寒而用熱劑也。

白話文:

腸風和臟毒要怎麼區分呢?腸胃積寒和積熱是關鍵。血色混濁暗沉是臟毒的徵兆,毒氣在體內積聚很久。腸風的血色清亮鮮紅,外邪入侵就會隨之排出。

人體腸胃如果沒有虛弱,邪氣就無法入侵。或是久坐久臥受風寒,或是醉酒過飽房事勞累,或是食用生冷食物導致寒氣停滯,或是飲酒過量積熱,這些都會導致血液運行失常,滲入到大腸經脈,這就是腸風和臟毒發生的原因。

因此,如果伴隨發熱而突然出現血便,血色清鮮,腹部疼痛,這就是腸風,因為腸風是外邪入侵,隨著感受而立即出現的。如果伴隨寒氣而出現血便,而且積累已久,血色混濁暗沉,腹部輕微疼痛,這就是臟毒,因為臟毒是毒氣在體內長期積累才發作的。

有些人先出血後排便,血離肛門較近;有些人先排便後出血,血離肛門較遠。

民間說法,血便出現在糞便之前或之後,是不正確的。如果臟毒積熱日久,突然出現寒象,實際上並不是寒氣,不能單純以寒證治療,而使用溫熱藥物。

腸風

丹溪云:腸風獨在胃、大腸出。若兼風者,蒼朮、秦艽、香附之類。便血久遠傷血致虛,並麻風、癬瘡見於面者,椿皮丸。又方腸風下血,香附一兩、枳殼七錢、芎、歸各五錢、槐角、甘草各二錢,薑、棗煎服。

椿皮丸

治腸風致虛。

龜板(二兩,酥炙),升麻(五錢),香附(五錢),白芍藥(兩半),側柏葉(一兩),椿根白皮(七錢半)

白話文:

腸風

丹溪先生說:腸風只出現在胃和大腸。如果伴隨有風邪,就要用蒼朮、秦艽、香附等藥物。便血時間久了會傷血導致虛弱,並且出現麻風、癬瘡在面部的人,可以服用椿皮丸。

還有一種方子專治腸風下血:香附一兩、枳殼七錢、芎、歸各五錢、槐角、甘草各二錢,用薑、棗煎服。

椿皮丸

用來治療腸風導致的虛弱。

龜板(二兩,酥炙)、升麻(五錢)、香附(五錢)、白芍(兩半)、側柏葉(一兩)、椿根白皮(七錢半)

末之,粥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以四物湯加白朮、黃連、甘草、陳皮作末調湯送下。

臟毒

寒食積毒於腸,日久始發,曰臟毒。積熱者,三黃丸。協濕,地榆丸。協寒,敗毒散。次以芎歸湯隨其寒熱而調之。熱加茯苓、槐花;寒加木香、茯苓。(方見頭痛。)收功,四物湯加參、耆、槐角。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六十丸,以四物湯加入白朮、黃連、甘草、陳皮,將藥末調和後用湯送服。

臟毒是指因寒食積聚於腸胃,時間久了引發的病症。如果體內積熱,可以使用三黃丸;如果伴隨濕邪,可以使用地榆丸;如果伴隨寒邪,可以使用敗毒散。之後再根據寒熱情況,用芎歸湯進行調理,熱症加茯苓、槐花,寒症加木香、茯苓。最後,以四物湯加入人參、黃芪、槐角來收功。

三黃丸

治積熱便血。

蒼朮(一兩半),陳皮(一兩半),黃連(七錢半),連翹(半兩)

末之,生地搗爛糊丸,桐子大,白湯下。

地榆丸

治臟毒挾濕者。

白朮(半兩),黃柏(炒,二錢),生地黃(二錢),白芍藥(二錢),地榆(二錢),黃芩(炒,二錢),香附(二錢)

共末,蒸餅為丸。

敗毒散

治協寒便血。

羌活(一錢,去蘆),獨活(一錢,去蘆),柴胡(一錢,去毛),前胡(一錢,去蘆),枳殼(炒,八分),茯苓(八分,去皮),川芎(七分),甘草(五分,炙),桔梗(八分,去蘆)

姜三片,水二鍾,煎一鍾服。

白話文:

三黃丸主治積熱便血,用蒼朮、陳皮、黃連、連翹研磨成粉,以生地搗爛糊成丸子,桐子大小,用白湯送服。地榆丸主治臟毒挾濕,用白朮、黃柏、生地黃、白芍藥、地榆、黃芩、香附研磨成粉,以蒸餅為丸。敗毒散主治協寒便血,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茯苓、川芎、甘草、桔梗,加姜三片,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