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諸血證二

便血

便血者,大便血也。多因飲食起居,或六淫七情致傷,令元氣虧損,陽絡外傷而然也。若膏粱積熱者,加味清胃散。大腸風熱者,四物加側柏、荊芥、秦艽、枳殼、丹皮、柴胡。陰結者,平胃地榆湯。

加味清胃散

即本方加犀角、連翹、甘草。(方見火證。)

加減四物湯

治腸風下血。

側柏(炒,五分),荊芥(五分),槐花(炒,五分),甘草(炙,五分),枳殼(麩炒,一錢),生地黃(一錢),當歸(一錢),川芎(一錢)

上銼,一劑,姜一片,水煎服。

若熱熾甚,加山梔、黃芩、黃連。血不止,加升麻、秦艽、阿膠、地榆。

平胃地榆湯

治陰統便血,即《內經》所謂: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是也。

人參(八分),白朮(八分),茯苓(七分),甘草(七分),陳皮(七分),蒼朮(七分),厚朴(七分),乾薑(炮,六分),益智(炮,六分),附子(炮,六分),升麻(六分),葛根(七分),地榆(八分),神麯(六分),白芍藥(八分),當歸(八分)

上銼,一劑,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溺血

溺血者,小便血也。蓋心主血,通行經絡,循環臟腑。若得寒則凝澀,得熱則妄行,失其常道,則溢滲於脬,小便出血也。不痛,小薊飲。不止,蒲黃散。實者,當歸承氣湯,後以四物湯,加小薊、山梔、滑石、琥珀。虛者,膠艾湯。

小薊飲

小薊(一錢),山梔(一錢),當歸(一錢),生地黃(一錢半),滑石(一錢),甘草(八分),蒲黃(一錢),藕節(一錢半),淡竹葉(八分),通草(六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當歸承氣湯

即小承氣湯加當歸。(小承氣方見傷食。)

膠艾湯

即四物湯加阿膠、艾葉、炙甘草各一錢。

瘀血

達按:跌撲損傷,或被人打踢,或物相撞,或取閃肭,或奔走努力,或受困屈,或發惱怒,一時不覺,過至半日或一、二、三日而發者有之,十數日或半月、一月而發者有之。一般寒熱交作,其心胸、肋下、小腹滿痛,按之手不可近者,此有瘀血也。或一時傷重,就發寒熱,瘀血上衝,則昏迷不醒,如死之狀,良久復甦。

輕則復元活血湯,重則桃仁承氣湯主之,量其元氣,下其瘀血則愈。在上者,宜飲韭汁,切不可飲冷水,血見寒則凝,但一絲血入心即死。若醫家不識,見其寒熱脹滿,罔察其痛處,若有痛腫,手難近,按其脈芤澀,或數,以明之。蓋肝為血海,凡有瘀血,必蓄積於心胸、脅下,或小腹之分,乃肝部也。

心主血,肝藏血,脾為之流,但小便如常者,蓄血證也。內傷瘀血證,必自汗。

復元活血湯

治瘀血留於胸脅腹肚,疼痛不可忍。

柴胡(上),花粉,當歸(中),紅花,甘草(下),大黃(上,酒浸),穿山甲(炮),桃仁(中,酒浸,研如泥)

白話文:

諸血證二

便血:

便血就是大便出血。大多是因為飲食起居不當,或是外邪(六淫)和情志(七情)的傷害,導致元氣虧損,陽絡受損引起的。如果是因為吃肥甘厚味導致積熱的,用加味清胃散;如果是大腸風熱引起的,用四物湯加側柏、荊芥、秦艽、枳殼、丹皮、柴胡;如果是陰寒凝結的,用平胃地榆湯。

加味清胃散:

就是在清胃散的基礎上,加入犀角、連翹、甘草。(清胃散的組成請參考火證部分)

加減四物湯:

治療腸風下血。

組成:側柏(炒,五分)、荊芥(五分)、槐花(炒,五分)、甘草(炙,五分)、枳殼(麩炒,一錢)、生地黃(一錢)、當歸(一錢)、川芎(一錢)

用法:上藥共研磨成粉末,一劑量,加一片薑,水煎服。

如果熱盛明顯,可以加山梔、黃芩、黃連;如果出血不止,可以加升麻、秦艽、阿膠、地榆。

平胃地榆湯:

治療陰寒凝結導致的便血,也就是《內經》中所說的:「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組成:人參(八分)、白朮(八分)、茯苓(七分)、甘草(七分)、陳皮(七分)、蒼朮(七分)、厚朴(七分)、乾薑(炮製,六分)、益智(炮製,六分)、附子(炮製,六分)、升麻(六分)、葛根(七分)、地榆(八分)、神麴(六分)、白芍藥(八分)、當歸(八分)

用法:上藥共研磨成粉末,一劑量,加三片薑、兩枚棗,水煎服。

溺血:

溺血就是小便出血。因為心主血,血液通行經絡,循環於臟腑。如果遇到寒邪則血液凝滯,遇到熱邪則血液妄行,失去正常運行規律,就會滲漏到膀胱,導致小便出血。如果沒有疼痛,用小薊飲;如果出血不止,用蒲黃散;如果是實證,用當歸承氣湯,之後再用四物湯加小薊、山梔、滑石、琥珀;如果是虛證,用膠艾湯。

小薊飲:

組成:小薊(一錢)、山梔(一錢)、當歸(一錢)、生地黃(一錢半)、滑石(一錢)、甘草(八分)、蒲黃(一錢)、藕節(一錢半)、淡竹葉(八分)、通草(六分)

用法:上藥共研磨成粉末,一劑量,水煎,溫服。

當歸承氣湯:

就是在小承氣湯的基礎上加當歸。(小承氣湯的組成請參考傷食部分)

膠艾湯:

就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阿膠、艾葉、炙甘草各一錢。

瘀血:

跌撲損傷,或是被打踢,或是撞到東西,或是閃到腰,或是劇烈運動,或是受到精神刺激,或是發怒,當時可能沒有感覺,但過半天或一、二、三天後才發作的;也有十幾天、半個月、一個月後才發作的。一般表現為寒熱交替,心胸、肋下、小腹脹滿疼痛,按壓時手都難以靠近,這就是瘀血。也有的因為傷勢過重,馬上就發寒熱,瘀血上衝,昏迷不醒,像死了一樣,過很久才甦醒。

輕者用復元活血湯治療,重者用桃仁承氣湯治療,根據患者的元氣情況,排出瘀血就能痊癒。瘀血在上者,要喝韭菜汁,絕對不能喝冷水,因為血遇到寒邪就會凝固,一點點血進入心臟就會致命。如果醫生不了解,只看到寒熱脹滿,沒有觀察到疼痛部位,如果有腫痛,手難以靠近,摸脈搏時感覺濡弱而澀滯,或脈搏頻數,就能確定診斷。因為肝是血的倉庫,凡是有瘀血,都會積聚在心胸、脅肋下,或小腹等部位,這些都是肝的區域。

心主血,肝藏血,脾負責血液的運行,但是小便正常,就是蓄血證。內傷瘀血證,一定會自汗。

復元活血湯:

治療瘀血停留在胸脅腹部的,疼痛難忍的症狀。

組成:柴胡(上)、花粉、當歸(中)、紅花、甘草(下)、大黃(上,酒浸)、穿山甲(炮製)、桃仁(中,酒浸,研磨成泥)

備註:文中劑量單位「錢」、「分」為古代中藥劑量單位,現代已不用,需參考專業中醫師意見。此處翻譯僅供參考,切勿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