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六 (7)

1. 疝證八

【歌】寒水㿗血氣狐筋,先哲空留七疝名。蓋是肝經原有熱,外邊卻被濕寒侵。或因死血並痰飲,郁在囊中氣不行。控引睪丸生腫痛,或如瓜瓠或蛙聲。要將標本分寒熱,感受仍評重與輕。勿指膀胱心腎氣,當知正屬厥陰經。

【論】古有七疝之名,不按七疝而治,概用局方辛熱燥劑,是泥標而忘本也。或指為小腸氣、腎與膀胱氣,皆非也。殊不知厥陰之脈循陰器,然其地位皆肝經所主,與小腸、膀胱、腎子無相干,至戴人始辨之詳也。丹溪云:疝痛甚者,睪丸連少腹急痛也。或有形,或無形,或有聲,或無聲,自《素問》以下,皆以為寒,蓋經絡得寒則收引不行,所以作痛。世有得寒而無疝者,內無熱也。

白話文:

這首歌描述了寒水疝的症狀,是由於寒氣侵襲肝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引發睪丸腫痛。寒水疝的表現形式多樣,有的像瓜瓠,有的發出蛙鳴聲,需要根據寒熱輕重,辨證施治。

古代醫家將疝氣分為七種,但許多醫生不按其分類治療,而是盲目使用辛熱燥烈的藥物,治標不治本。有些人認為疝氣是屬於小腸、腎或膀胱的疾病,這都是錯誤的。疝氣其實屬於厥陰經的病症,厥陰經循行於陰器,而肝經主宰著陰器,與小腸、膀胱、腎臟沒有關係。戴人醫術精湛,才真正辨明了疝氣的病因。

丹溪先生指出,疝痛嚴重的患者,睪丸與少腹會同時劇烈疼痛。疝氣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的看得見,有的看不見,有的有聲音,有的沒聲音,但自《素問》以來,醫家都認為疝氣是寒症。因為經絡受寒就會收縮不暢,因此會導致疼痛。有些人雖然受寒,卻沒有得疝氣,那是因為他們體內沒有熱氣。

余屢踢冰徙涉,不曾病此,以余素無熱故也。若醉飽勞役,房室大怒,發動五志之火,郁久濕氣便盛,濁液凝聚,併入血隧,流於厥陰肝經,木性急速,火性又暴,為寒所束,宜其痛甚而暴也,此濕熱被寒鬱而痛明矣,若只作寒治,恐為未備。又云:痰飲、食積、死血鬱結為病,及因水氣為腫,腫多為濕㿗,亦有挾虛者,其脈沉緊而豁大,當以參、術為君,佐以疏導,若概行決裂之法,禍不旋踵。此皆前人所未及,學者引而伸之,今將七疝之形狀,開具於後。

【脈】疝脈弦急,積聚在裡。牢急者生,弱急者死。沉遲浮澀,疝瘕寒痛。痛甚則伏,或細或動。

白話文:

我經常在寒冷的天氣里赤腳涉水,從未患過疝氣,這是因為我體質一向不燥熱的緣故。

如果一個人因飲酒過度、飽食、勞作過度、房事過度、大發雷霆,導致五臟的熱氣鬱積,時間久了,體內的濕氣就會積聚,形成濁液,並凝結在一起,流入肝經,肝經屬木,性急,火性又猛烈,再加上寒氣的束縛,所以才會疼痛劇烈且突然發作。這是濕熱被寒氣鬱結而引起的疼痛,非常明顯。如果只用寒性藥物治療,恐怕治標不治本。

還有一些疝氣是因痰飲、食積、瘀血等積聚而發病,或者因水氣停滯導致腫脹,腫脹多屬濕熱,但也有一些是虛寒所致。這類患者脈象沉緊而寬大,應該以人參、白術為主要藥物,輔以疏導藥物。如果一概使用破血化瘀之法,後果不堪設想。

這些都是前人尚未提及的知識,學者應該繼承並發揚光大。現在我將七種疝氣的症狀描述如下:

脈象:

  • 疝氣患者脈象弦急,積聚在內。
  • 脈象緊而有力者多能治癒,脈象弱而急者容易死亡。
  • 脈象沉遲、浮澀,疝氣寒痛。
  • 疼痛劇烈時,脈象會隱伏,或者微細或者跳動。

寒疝

經云:足厥陰肝經筋中寒,以寒則筋攣卵縮,此寒鬱於外也。《原病式》云:㿗疝,少腹控卵腫,急絞痛。寒主拘縮,寒極則土化制之,或腫滿,則知其疝為寒者,是外受寒邪也,而內實非寒,丹溪所謂標寒本熱明矣。

寒疝手足厥冷不仁,疝脹痛及身痛,補腎。寒疝入腹痛,少腹引睪丸痛,泄利胸滿,補腎湯;或腎虛,寒疝偏大者,茱萸內消丸。

烏頭桂枝

烏頭(五分),白蜜(一斤,煎減半,去滓)

白話文:

寒疝

古籍記載:足厥陰肝經筋脈受寒,會導致筋攣縮,卵巢縮小,這是寒邪鬱結於外造成的。《原病式》中記載:疝氣,少腹處卵巢腫脹,疼痛劇烈,絞痛難忍。寒性收縮,寒邪過重會導致脾土受制,因此可能出現腫脹滿塞的情況。由此可知,寒疝是因外受寒邪引起的,內部則非寒邪所致,正如丹溪所言,寒邪為表症,本源實為熱邪。

寒疝的症狀表現為手足厥冷麻木,疝氣腫脹疼痛,並伴隨全身疼痛,應以補腎為主。若寒疝入侵腹部,導致少腹疼痛、牽引睪丸疼痛,伴有腹瀉、胸悶等症狀,可以使用補腎湯治療。若因腎虛導致寒疝偏大,可以使用茱萸內消丸治療。

烏頭桂枝方

烏頭(五分),白蜜(一斤,煎煮至減半,去渣)

每用桂枝湯五錢,入蜜半兩,水煎,每服二合,得吐為中病。(桂枝湯方見惡寒證。)

補腎湯

治寒疝入腹痛。

人參(一兩,去蘆),白茯苓(一兩),黃耆(蜜炙,一兩),附子(炮,一兩),白朮(炒,一兩),沉香(四錢),木瓜(一兩五錢),羌活(去蘆,半兩),甘草(炙,二錢),川芎(二錢),紫蘇(三錢)

白話文:

每次服用桂枝湯五錢,加入蜜半兩,用水煎煮,每次喝兩合,能吐出即為病情好轉。(桂枝湯的方劑見於惡寒證。)

補腎湯

用於治療寒疝入腹疼痛。

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茯苓(一兩),黃耆(蜜炙,一兩),附子(炮製,一兩),白朮(炒製,一兩),沉香(四錢),木瓜(一兩五錢),羌活(去蘆頭,半兩),甘草(炙製,二錢),川芎(二錢),紫蘇(三錢)。

上銼,每服五錢,姜三片,棗二枚,水二盞,煎八分服。

茱萸內消丸

山茱萸(六兩),吳茱萸(四兩),馬蘭花(四兩),木香(四兩),陳皮(四兩),肉桂(四兩),乾山藥(六兩),川楝子(四兩),青皮(炒,四兩),茴香(四兩,炒)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上銼五錢,加入薑三片、棗二枚,用兩盞水煎煮至八分,即可服用。

酒丸,溫酒送下。

木腎

心火下降,則腎水不患其不溫,真陽下行,則腎氣不患其不和。溫而且和,安有所謂木強者哉?蓋木腎不可絕用燥藥,當行溫和散利以逐其邪,則邪自消,榮衛流轉則愈,枸杞子丸。又方:用楮樹葉雄者,曝乾為細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吞下。(楮樹不結子者,雄也。)

枸杞子丸

枸杞子(四兩),南星(二兩),半夏(二兩),黃柏(酒炒,三兩),蒼朮(鹽炒,三兩),山楂(二兩,去核),白芷(二兩),神麯(炒,二兩),滑石(炒,三兩),昆布(四兩),吳茱萸(四兩)

白話文:

把藥丸用溫酒送服下去,以溫暖腎臟。

心火下降,腎水就能得到溫煦,真陽下行,腎氣就能調和。腎臟溫暖和諧,又怎麼會有木氣過旺的問題呢?所以,腎虛不能用燥性藥物,應該用溫和散利的方法來驅散邪氣,邪氣消散,氣血運行就能恢復正常,就會痊癒。可以用枸杞子丸治療。另外一個藥方:用雄性楮樹葉,曬乾研成細末,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鹽水和酒送服。(不結果的楮樹是雄性。)

枸杞子丸的配方:枸杞子四兩,南星二兩,半夏二兩,黃柏(酒炒)三兩,蒼朮(鹽炒)三兩,山楂(去核)二兩,白芷二兩,神麴(炒)二兩,滑石(炒)三兩,昆布四兩,吳茱萸四兩。

末之,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食積,濕痰,死血

食積與死血成痛疝,梔子、桃仁、山楂、枳實、茱萸、薑汁,順流水煎,或加香附、茴香。痰飲流下,壅滯囊中作疝,蒼朮、山梔、海石、南星、山楂、橘核、青皮,姜煎服。濕盛小便澀,五苓散加楝實。(方見脾胃。)濕痰熱疝,橘核散。

橘核散

白話文:

藥丸要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如果是食物積滯、濕痰或瘀血,可以將梔子、桃仁、山楂、枳實、茱萸、薑汁一起煎煮服用,也可以加香附、茴香。如果痰飲流下,阻塞在囊中導致疝痛,可以用蒼朮、山梔、海石、南星、山楂、橘核、青皮,用薑汁煎煮服用。如果濕氣重導致小便不通暢,可以在五苓散中加楝實。濕痰熱盛導致疝痛,可以使用橘核散。

濕熱寒鬱作疝。

橘核(一兩),桃仁(五錢),梔子(三錢),吳茱萸(一兩),茴香(一兩)

每服七錢,水二盞,煎熱服。

濕熱疝

素有濕熱人,或涉水受寒,坐臥濕地,外受寒氣所來,其痛甚而暴者,古方以烏頭、梔子等分作湯、丸最效。濕熱疝痛小便不通者,葵子湯、消疝散選用。

濟生葵子湯

赤茯苓(一兩),豬苓(一兩),葵子(一兩),枳實(炒,五錢),瞿麥(五錢),木通(五錢),黃芩(五錢),車前子(一兩),滑石(一兩,研),甘草(五錢)

白話文:

濕熱寒氣鬱積在體內,導致疝痛。用橘核一兩,桃仁五錢,梔子三錢,吳茱萸一兩,茴香一兩,每服七錢,水兩盞煎熱服用。

如果平常就有濕熱體質,或是涉水受寒、坐臥潮濕之地,外受寒氣入侵,導致疼痛劇烈而突然發作,可以用烏頭、梔子等分量煮湯或製成丸藥服用,效果最佳。濕熱疝痛合併小便不通,可以選用葵子湯或消疝散。

每五錢,姜煎服。

消疝散

治濕熱疝痛。

蒼朮(炒,半兩),木通(半兩),黃柏(半兩,炒),青皮(炒,半兩),厚朴(炒,三錢)

末之,每二錢,陳皮泡湯下。

虛疝

諸疝挾虛者,其脈沉弦滑大,參、術為君,佐以疏導,如:枳實、青皮、山楂、川楝子,橘核。按之不定屬虛,桂枝、炒山梔、烏頭,末之,糊丸服,或橘核散加蒼朮。(方見前。)虛而挾熱疝,梔子飲。

梔子飲

虛而挾熱疝。

山梔(炒,半兩),桃仁(炒,半兩),枳殼(炒,半兩),山楂(半兩)

白話文:

每服用五錢,用薑煎煮後飲用。

消疝散

治療濕熱導致的疝痛。

蒼朮(炒,半兩)、木通(半兩)、黃柏(炒,半兩)、青皮(炒,半兩)、厚朴(炒,三錢)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皮泡湯送服。

虛疝

各種疝氣伴隨虛證,脈象沉弦滑大,以人參、白朮為主藥,輔以疏導之品,如枳實、青皮、山楂、川楝子、橘核。若按壓不定,疑似虛證,則可用桂枝、炒山梔、烏頭研磨成粉末,製成糊丸服用,或在橘核散中加入蒼朮。(方劑見前。)虛證伴隨熱證的疝氣,可服用梔子飲。

梔子飲

治療虛證伴隨熱證的疝氣。

山梔(炒,半兩)、桃仁(炒,半兩)、枳殼(炒,半兩)、山楂(半兩)

薑汁同順流水煎服。

一方加吳茱萸。

七疝之形狀

寒疝者,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睪丸痛。得於坐臥濕地、涉水,以濕劑下之。

水疝者,囊腫如水晶,陰汗癢,搔出黃水,或小腹按之作水聲。得於醉酒行房,汗出遇風,寒濕結於囊中,以逐水之劑下之。

筋疝者,陰莖腫脹,或潰、或膿、或痛,而裡急筋縮,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然不收,白物如精隨溺出。得於房中邪術所使而成,宜降心火之劑下之。

血疝者,其狀如黃瓜,在小腹兩旁橫骨兩端,俗名便癰。得之重感春、夏大燠,勞於使內,其氣流溢,滲入脬囊,結為癰腫,以和血藥下之。

白話文:

【生薑汁與清水煎煮後服用。

有一方中加入吳茱萸。

七疝的症狀】

寒疝:睪丸及附屬部位冰涼結硬,如同石頭,性功能障礙,或者睪丸疼痛。多因久坐或久臥潮濕之地,涉水導致。

水疝:睪丸腫脹,類似水晶,有時會有汗液瘙癢,抓破後流出黃色液體,或者小腹按壓時有水聲。多因過度飲酒後行房,汗液遇風受寒,濕氣凝聚於睪丸中,應使用利尿的藥物治療。

筋疝:陰莖腫脹,可能會潰瘍、化膿、疼痛,並伴有急迫感,筋絡緊縮,或者陰莖中部疼痛,疼痛達到極點時會感到瘙癢,或者陰莖不能收縮,白色物質隨尿液排出。多因房事時行為不當所引起,應使用清心火的藥物治療。

血疝:狀如黃瓜,在小腹兩側,骨頭兩端,俗稱為便癰。多因春夏季氣溫高時,勞累過度,氣血流溢,滲入膀胱,形成腫塊,應使用調和血液的藥物治療。】

氣疝者,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號哭、忿怒,氣鬱而脹,以散氣藥下之。

狐疝者,狀如瓦,臥則入腹,行則出,上下無定,如狐之惑也,故名之。以逐氣流經之劑下之。

㿗疝者,陰囊腫大如升斗,不癢不痛。以受濕氣之所生,宜去濕之劑下之。

,治疝諸方

五葉湯

枇杷葉,椒葉,蒼耳葉,野紫蘇葉,水晶葡萄葉

水煎,洗。

疝氣神方

白話文:

氣疝是指疼痛從腎臟部位向上蔓延,向下則延伸至陰囊,常因哭泣、生氣而導致氣鬱積聚,造成脹痛,可用散氣藥物治療。狐疝則像瓦片一樣,躺下時會縮回肚子裡,走動時又會突出,位置不定,就像狐狸狡猾難捉,所以稱為狐疝,需用驅逐氣血的藥物治療。㿗疝則是陰囊腫大如升斗,不癢不痛,通常是受潮濕所致,宜服用除濕藥物治療。

硫黃(火中熔化,即投水中去毒,研細),荔枝核(為末,炒焦黃),陳皮(等分)

為末,飯丸,每用十四、五丸,酒下,其疼立止。自覺已疼甚,不能支持,略用六丸,再不可多也。

治疝用仙人對坐草、青木香搗汁,和酒少許服之,神效。

白話文:

將硫磺在火中熔化後,立刻投入水中去除毒性,研磨成粉末,與等量的荔枝核(研磨成粉末並炒至焦黃)和陳皮(等分)混合。將藥粉製成飯粒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四至十五丸,用酒送服,疼痛即可止住。如果疼痛已經非常嚴重,無法忍受,可以服用六丸,但不可再增加劑量。

治療疝氣可以用仙人對坐草和青木香搗碎取汁,加入少量酒服用,效果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