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六 (4)
卷六 (4)
1. 腹痛證五
【歌】寒痛綿綿無減增,時疼時止熱為根。血瘀痛處無移動,食積便通便見輕。實者不能將手近,痛時能按作虛論。濕痰痛者溲便秘,體認其形見病情。
【論】夫寒痛者,常痛而無增減也,成無己云:陰寒為邪,則腹痛而吐利。熱痛者,時作時止,《原病》式云:熱鬱於內,而腹滿堅結痛,勿以為寒。死血痛者,每痛不移其處,成無己云:邪氣聚於下焦,津液不得通,氣血不得行,或溺或血,留滯於下,是生脹硬,小便不利也。食積痛者,利後即痛減。
濕痰痛者,凡痛,大、小便俱不利,丹溪云:清痰多作腹痛,脈滑,痰因氣滯而聚凝,其道路不得通故也。腸癰痛者,身甲錯,小便如淋,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脈芤數也。積聚腹痛者,腹中原有積,左、右、上、下當積而痛也。寒疝入腹痛者,少腹痛引睪丸。陰毒痛者,四肢厥逆,痛甚,咽喉不利,或心下脹滿結燥,虛汗狂言,面色俱青,陰積於下,陽消於上。實痛者,腹堅不可按。
白話文:
寒痛持續不斷,時而疼痛時而緩解,其根本原因在於熱。血瘀導致的疼痛固定在某個位置,不會移動。食積引起的疼痛,排便後就會減輕。實證的疼痛,患者無法用手觸碰患處,而虛證的疼痛,患者反而可以按壓。濕痰引起的疼痛,伴隨小便不通暢和便秘。通過觀察這些症狀,可以判斷病情的性質。
虛痛者,雖痛不脹滿,手可按。若此霄壤不侔,可一藥而盡之乎?
謹按:腹痛,為脾家受病,蓋脾或受有形而痛者,或受無形而痛者。若暴傷飲食,則胃脘先痛而後入腹。暴觸怒氣,則兩脅先痛而後入腹。血積上焦,脾火熏蒸,則痛從腹而上於胸臆。血積下部,胃氣下行,則痛從腹而入於少腹。傷於寒者,寒於痛,得熱則緩。傷於飢者,飢即痛,得食即止。
吞酸腹痛,為痰鬱中焦,復傷飲食。面黃腹痛,為宿食不消,蛔蟲攻咬。氣虛腹痛,腹必虛豁,呼吸短淺。血虛腹痛者,痛如芒刺,牽引不寧。醫者當審其因以處治,大要以甘溫為上,惟傷酒作痛者,方可涼劑,而必佐之以甘溫也。
白話文:
虛痛雖然會疼痛,但不會脹滿,而且用手可以按壓。這種病症跟其他疾病相差甚遠,真的能用一劑藥就治好嗎?
根據醫書記載,腹痛是脾臟生病的症狀,可能是受到有形或無形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疼痛。如果是因為暴飲暴食引起的,就會先出現胃脘痛,然後疼痛會蔓延到腹部。如果是因為生氣引起的,則會先出現兩肋疼痛,然後疼痛會蔓延到腹部。如果血積在身體上部,脾火熏蒸,就會出現從腹部向上蔓延到胸臆的疼痛。如果血積在身體下部,胃氣下行,就會出現從腹部向下蔓延到小腹的疼痛。
如果因為受寒引起的,就會感到寒冷疼痛,用熱敷可以緩解。如果因為飢餓引起的,就會在飢餓時疼痛,吃飽飯後疼痛就會消失。
吞酸腹痛,是痰積在中焦,又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面黃腹痛,是宿食積滯,蛔蟲侵蝕引起的。氣虛腹痛,腹部會感到空虛,呼吸短促。血虛腹痛,疼痛會像針刺一樣,而且會牽引不休。
醫生要根據病因進行治療,通常以甘溫的藥物為首選,只有因喝酒引起的疼痛,才能使用涼性的藥物,但也要輔以甘溫的藥物。
【脈】沉弦細動,皆是痛證。心痛在寸,腹痛在關,下部在尺,脈象顯然。
熱痛
胸中有熱,胃中有邪,腹痛欲嘔,黃連湯。腹痛脈洪,熱也,黃芩芍藥湯。寒邪變熱,傳裡腹痛,便秘而厥,四逆散。腹滿時痛,桂枝加大黃湯。腹痛便秘,脈實大者,大承氣湯。(方見傷食。)
黃連湯
治熱邪腹痛。
黃連(三錢,炒),甘草(三錢,炙),乾薑(三錢),桂枝(三錢),人參(二錢),半夏(半兩,薑製)
白話文:
脈象與腹痛
脈象: 脈沉細而弦,都是疼痛的徵兆。心痛位於寸關尺的寸位,腹痛位於關位,下腹部疼痛位於尺位,脈象明顯可見。
熱痛
症狀: 胸中感覺有熱,胃中有邪氣,腹痛並想嘔吐。 治療: 黃連湯。
症狀: 腹痛,脈象洪大,這是熱證。 治療: 黃芩芍藥湯。
症狀: 寒邪化為熱邪,深入內部導致腹痛,便秘並昏厥。 治療: 四逆散。
症狀: 腹部脹滿,時而疼痛。 治療: 桂枝加大黃湯。
症狀: 腹痛便秘,脈象實大。 治療: 大承氣湯。(方見傷食。)
黃連湯
主治: 熱邪導致的腹痛。
藥物: 黃連(三錢,炒)、甘草(三錢,炙)、乾薑(三錢)、桂枝(三錢)、人參(二錢)、半夏(半兩,薑製)
每七錢,棗煎服。
黃芩芍藥湯
黃芩(炒,二錢),芍藥(炒,一錢半),甘草(一錢)
煎服。
四逆散
陽邪傳裡腹痛。
甘草(炙,一兩),枳殼(炒,一兩),芍藥(炒,一兩),柴胡(一兩)
末之,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桂枝加大黃湯
治太陰腹滿時痛。
桂枝(一錢),芍藥(炒,一錢),甘草(一錢),大黃(二錢)
白話文:
每劑用七錢棗煎煮後服用。
黃芩芍藥湯:
黃芩(炒,二錢),芍藥(炒,一錢半),甘草(一錢),煎煮後服用。
四逆散:
主治陽邪入侵內裡,造成腹痛。
甘草(炙,一兩),枳殼(炒,一兩),芍藥(炒,一兩),柴胡(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調服。
桂枝加大黃湯:
治療太陰證腹脹疼痛。
桂枝(一錢),芍藥(炒,一錢),甘草(一錢),大黃(二錢)。
薑、棗煎,入餳一合,微烊服。
寒痛
傷寒下利腹痛,四逆湯。(方見中寒。)腹痛厥冷欲死者,霹靂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真武湯或理中湯。(方見中寒。)
霹靂散
治中寒腹痛。
附子(一枚,炮)
入真臘茶一大盞,同研勻,更分二劑,水二鍾,煎八分,入熟白蜜一匙,涼服。
真武湯
治少陰腹痛。
茯苓(一錢五分),芍藥(炒,一錢半),生薑(七片),附子(炮,二錢)
白話文:
將薑和棗一起煎煮,加入一合麵粉,略微煮沸後服用。
如果出現寒痛、傷寒導致腹瀉腹痛,可以服用四逆湯。如果腹痛厥冷,快要死亡,可以服用霹靂散。如果腹痛腹瀉,四肢沉重,可以服用真武湯或理中湯。
霹靂散用於治療中寒腹痛。將附子一枚炮製後,加入真臘茶一大盞,一起研磨均勻,分成兩劑,用兩碗水煎煮八分,加入一匙熟白蜜,放涼後服用。
真武湯用於治療少陰腹痛。將茯苓一錢五分、炒過的芍藥一錢半、生薑七片、炮製的附子二錢一起煎煮。
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冷服。
痰痛,食積痛
清痰多作腹痛,臺芎、蒼朮、木香、白芷、香附末之,薑湯調服。肥人腹痛,乃氣虛濕痰也,二朮、半夏、陳皮、芍藥之類。飲食過傷腹痛,保和丸、木香檳榔丸。(二方俱見傷食。)虛人飲食傷,腹時痛,六君子湯加曲糵。(方見脾胃。)
虛痛
白話文:
水兩大杯,煎到一杯,冷了之後喝。
痰引起的疼痛,食物積滯造成的疼痛
清痰多半會引起腹痛,用川芎、蒼朮、木香、白芷、香附末,用薑湯調和服用。肥胖的人腹痛,是因為氣虛濕痰,用蒼朮、半夏、陳皮、芍藥等藥物。飲食過度造成腹痛,服用保和丸、木香檳榔丸。(這兩種方劑都適用於傷食。)虛弱的人飲食不節導致的腹痛,服用六君子湯加曲糵。(方劑見脾胃章。)
虛寒引起的疼痛
素弱人,全不思食,腹冷痛,養胃湯加肉桂、茱萸、木香,或小建中湯,(方見脾胃。)或理中湯。(方見中寒。)腹痛欲以手按,按之痛止者屬虛,參、朮、薑、桂之類。血虛腹痛,須用白芍藥之酸補以和之,或四物湯加焦炒乾姜,炒芍藥倍用。(方見血證。)
實痛
凡痛脹滿,手不可按,大實也,大承氣湯。(方見傷食。)初得腹痛,元氣未虛,宜推蕩之,此通因通用,痛隨利減也,桂枝加大黃湯,(方見前熱腹痛條下。)或木香檳榔丸。(方見傷食。)
白話文:
體質虛弱的人,完全不想吃東西,肚子冰冷疼痛,可以用養胃湯加入肉桂、茱萸、木香,或小建中湯,或是理中湯。如果肚子痛想要用手按,按下去就止痛的,屬於虛證,可以用人參、白朮、生薑、肉桂等藥物。血虛導致的肚子痛,需要用白芍藥的酸性來補益,或是用四物湯加上焦炒乾薑,炒過的芍藥加倍使用。
如果是肚子脹痛,用手按壓不能忍受,屬於實證,可以用大承氣湯。剛開始肚子痛,元氣還沒虛弱,應該要推蕩開來,讓氣血流通,疼痛隨著排泄物減少而緩解,可以用桂枝加大黃湯,或木香檳榔丸。
血痛
因跌撲瘀血,腹痛脈芤,桃仁承氣湯加蘇木、紅花。(方見血證。)女人經閉,血積滯,腹中痛,玉燭散,(即大承氣湯對四物湯,二方一見傷食,一見血證。)或失笑散,(方見女科惡露條下。)或通經散。
通經散
活血定痛。
陳皮(一兩),甘遂(一兩,煨),當歸尾(一兩五錢),川芎(一兩),紅花(一兩,酒洗),桃仁(一百個,去皮、尖)
白話文:
跌倒撞傷導致瘀血積聚,肚子痛,脈搏虛弱,可以用桃仁承氣湯加蘇木、紅花治療。女人月經不通,血瘀積聚,肚子痛,可以用玉燭散,或失笑散,或通經散治療。通經散可以活血止痛,由陳皮、甘遂、當歸尾、川芎、紅花、桃仁组成。
上銼,每服七錢,水二鍾,酒一鍾,煎至八分,空心服。
積聚痛
腹中上、下、左、右有積聚,當積而痛,三聖膏,或木香檳榔丸、保和丸,(二方俱見傷食。)丁香脾積丸。食積痞塊作痛,阿魏丸。
三聖膏
未化石灰半斤,為細末,瓦器中炒令淡紅色,提出火,候熱稍減,次下大黃末一兩,微炒,又提出,候溫,下桂心末半兩,略炒,入陳米醋熬,攪成黑膏,厚紙攤貼患處,其痛自減,塊漸消矣。
白話文:
上銼,每次服用七錢,用兩碗水、一碗酒煎煮,煎至八分滿,空腹服用。
腹部上下左右如果有積聚,就會感到疼痛,可以使用三聖膏、木香檳榔丸或保和丸治療。這三種藥方都適用於食積引起的疼痛。如果食積導致痞塊疼痛,可以服用阿魏丸。
三聖膏的製作方法是:取未化石灰半斤,研磨成細末,放入瓦器中炒至淡紅色,然後取出,待溫度略微下降,再加入大黃末一兩,微炒後取出,待溫度適宜,再加入桂心末半兩,輕微炒一下,然後加入陳米醋熬製,攪拌成黑膏,用厚紙攤貼在患處,疼痛會慢慢減輕,積聚也會逐漸消失。
丁香脾積丸
丁香(半兩),木香(半兩),巴豆(去心膜油,半兩),良薑(醋煎,半兩),蓬莪朮(三兩),京三稜(三兩),皂莢(三條,去皮弦子),青皮(一兩)
末之,入百草霜三錢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時白沸湯下。
白話文:
配方名稱:脾積丸
成分:
- 丁香(半兩)
- 木香(半兩)
- 巴豆(去心膜油,半兩)
- 良薑(醋煎,半兩)
- 蓬莪朮(三兩)
- 京三稜(三兩)
- 皁莢(三條,去皮弦子)
- 青皮(一兩)
使用方法:所有成分研磨成細粉,加入百草霜(三錢)調和成糊狀,製成如麻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日空腹時,以白沸水送服十粒。
請注意,此為古方,使用前應詳細閱讀並遵循專業醫生指導,或在必要時尋求中醫師評估與建議。
阿魏丸
治肉積腹痛。
連翹(半兩,去殼),山楂(一兩,去核),阿魏(一兩),黃連(六錢)
末之,用阿魏醋煮作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清晨白滾湯送下。
腸癰痛
腸癰痛者,腹大痛,身甲錯,小便如淋,脈芤,或攢臍有瘡。積冷,以附子溫之。積熱,以大黃下之。膿大出,以參、耆補之。
陰毒痛
陰毒厥逆腹痛,陰寒欲絕,脈沉,爪甲、手指、唇、面青黑者,迴腸丹或真武湯,方見前寒腹痛。急灸關元、氣海各五、七十壯。
白話文:
阿魏丸
治肉積腹痛
藥方:
- 連翹(半兩,去殼)
- 山楂(一兩,去核)
- 阿魏(一兩)
- 黃連(六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阿魏醋煮成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
每次服用五、六十丸,清晨用白滾湯送服。
腸癰痛
症狀:
- 腹痛且腹部脹大
- 身體發冷,皮膚發熱,有如寒熱交戰
- 小便頻密,如淋漓不盡
- 脈象虛弱,浮而無力
- 肚臍周圍可能出現瘡瘍
治療:
- 若是寒邪積聚,可用附子溫陽散寒。
- 若是熱邪積聚,可用大黃瀉熱清積。
- 若膿液大量排出,可用人參、黃耆補益氣血。
陰毒痛
症狀:
- 腹部疼痛,伴有厥逆(四肢厥冷)
- 陰寒內盛,寒氣欲絕
- 脈象沉伏
- 指甲、手指、嘴唇、臉色青黑
治療:
- 使用迴腸丹或真武湯,方劑請參考前文寒腹痛部分。
- 緊急情況下,灸關元穴、氣海穴各五、七十壯。
回陽丹
陰毒厥冷腹痛。
牡蠣(燒,一錢),良薑(炒,一錢),不灰木(燒,一錢),川烏(泡,一錢),白芍藥(一錢),麝香(少許)
末之,每用一錢。男用女津調,塗外腎;女用男津調,塗兩乳。
痧證痛(附疝痛)
忽然腹中大痛,嘔吐脈沉,痧證也,正氣散加香附、砂仁。(方見霍亂。)手足厥冷,舉體轉筋,理中湯。(方見中寒。)少腹引睪丸痛,疝氣入腹中痛,脈沉弦,補腎湯。余詳疝證本條。
白話文:
回陽丹
適用症狀: 陰寒毒邪入侵,導致四肢厥冷、腹部疼痛。
組成:
- 牡蠣(燒存性,1錢)
- 良薑(炒,1錢)
- 不灰木(燒存性,1錢)
- 川烏頭(泡製,1錢)
- 白芍藥(1錢)
- 麝香(少許)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末。
用法: 每次服用1錢。男性用女性的唾液調藥,塗抹於外腎;女性用男性的唾液調藥,塗抹於雙乳。
痧證痛(附疝痛)
症狀:
- 突然腹部劇烈疼痛,伴隨嘔吐、脈象沉細。
- 四肢厥冷,全身抽搐。
- 少腹疼痛牽扯到睪丸,疝氣疼痛侵入腹部,脈象沉而弦。
治療:
- 對於突然腹痛、嘔吐、脈沉的痧證,可使用正氣散加香附、砂仁。 (詳細方劑見霍亂篇)
- 對於四肢厥冷、全身抽搐的症狀,可使用理中湯。 (詳細方劑見中寒篇)
- 對於少腹疼痛牽扯到睪丸,疝氣疼痛侵入腹部的症狀,可使用補腎湯。 (詳細方劑見補腎湯篇)
其他: 疝氣的詳細資訊,請參考疝證相關章節。
補腎湯
治疝氣入腹痛。
人參(一錢,去蘆),白茯苓(一錢),黃耆(一錢,蜜炙),附子(炮,一錢半),白朮(炒,一錢),沉香(一錢二分),木瓜(一錢二分),羌活(去蘆,八分),川芎(七分),紫蘇(八分),甘草(炙,六分),
上銼,一劑,姜三片,棗二枚,水二盞,煎八分,空心服。
白話文:
補腎湯用於治療疝氣入腹疼痛。藥材包括人參(去蘆)、白茯苓、黃耆(蜜炙)、附子(炮)、白朮(炒)、沉香、木瓜、羌活(去蘆)、川芎、紫蘇、甘草(炙),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劑,加入姜三片、棗二枚,用水二盞煎煮至八分,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