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六 (2)
卷六 (2)
1. 頭風證二
【歌】頭風素有熱和痰,忽冒風寒腦髓間。何故女人多病此?為無巾幘御風寒。
【論】夫頭風,即首風也。孫思邈云:新沐浴竟取風,為首風。經云: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寒,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稍愈。又云:頭風者,本於風寒入於腦髓也。蓋頭者,為諸陽之會,其人素有痰火,風寒客之,則熱鬱而悶痛,故婦人多患此者,為無巾幘以御風寒故也,有偏、有正。丹溪云:頭風屬痰者多,有熱、有風、有血虛。
在左屬風與血虛;在右屬痰與熱。善治者,究此病情,全在活法,出入加減,無不奏效也。
風與血虛
頭風在左,屬風與血虛。風者,荊芥、薄荷之類。風熱者,消風散、茶調散。血虛者,芎歸湯,或四物湯加荊芥、防風、白芷、酒芩、薄荷、蔓荊子之類。(以上諸方俱見頭痛證下。)
痰
頭風在右者屬痰,蒼朮、半夏之類。濕痰頭風,用酒芩三錢、蒼朮四錢、川芎、細辛各二錢、甘草一錢,末之,薑、茶擂勻調服,或二陳湯加酒芩、薄荷、川芎、細辛,或導痰湯加酒芩、蒼朮。(以上二方,俱見痰證。)
火
頭風屬火者,酒芩為主,或二陳湯、酒芩、薄荷、川芎、細辛,(方見痰證。)或防風通聖散,(方見頭痛證。)或消風百解散。凡用芩、連,須用酒炒,以其上行頭角故也。
消風百解散
治半邊頭風作痛,因火熱上衝之證。
荊芥(一錢),白芷(一錢),陳皮(八分),麻黃(一錢),蒼朮(一錢,米泔浸,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曬乾,炒燥),甘草(八分)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八分,食遠服。
附方
治偏頭疼至妙之藥。
羌活(去蘆,一錢),獨活(去蘆,一錢),川芎(一錢),白芷(一錢),細辛(一錢),藁本(一錢,去蘆),防風(一錢,去蘆),黃芩(酒炒,一錢)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八分,食後熱服。
又方
治半爿頭痛極效。
香白芷(一錢),天南星(一錢),川烏(八分),半夏(八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調服,婦人加甘草一錢。
白話文:
【歌訣現代譯】頭部常有熱氣與痰濕,突然遭受風寒侵襲腦部。為什麼女性較易患上此病呢?因為她們沒有帽子來防禦風寒。
【討論現代譯】頭風病,也就是首風病。孫思邈說:剛沐浴完後受風,就會導致首風。醫經上提到:首風病的特徵是頭面部多汗,怕冷,在風來前一天病況會加重,頭痛到不能出門,到了刮風那天病情會稍微緩解。又說:頭風病,是風寒進入腦髓所導致。頭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平時就容易有痰火,再加上風寒的影響,就會使熱氣被阻塞導致悶痛,所以女性較易患上此病,因為她們沒有帽子防禦風寒。這種病有左右之分,有偏頭風和正頭風。丹溪說:頭風病多半和痰濕有關,可能由熱氣、風寒或血虛引起。
若頭風病在左側,通常是由風邪和血虛引起的。治療風邪,可用荊芥、薄荷等藥。風熱症狀,可用消風散、茶調散。血虛的情況,可用芎歸湯,或者四物湯加上荊芥、防風、白芷、酒芩、薄荷、蔓荊子等藥。
若頭風病在右側,通常是痰濕所致,可用蒼朮、半夏等藥。濕痰型頭風,可用酒芩三錢、蒼朮四錢、川芎、細辛各二錢、甘草一錢,研磨後,與薑汁、茶水混合調服,或者使用二陳湯加上酒芩、薄荷、川芎、細辛,或者導痰湯加上酒芩、蒼朮。
若頭風病是由火氣引起,主要用酒芩,或者使用二陳湯、酒芩、薄荷、川芎、細辛,或者防風通聖散,或者消風百解散。使用黃芩、黃連時,必須用酒炒過,因為它們能上升到頭部。
消風百解散
用於治療半邊頭風疼痛,因火熱上衝所導致的症狀。
荊芥(一錢)、白芷(一錢)、陳皮(八分)、麻黃(一錢)、蒼朮(一錢,米泔浸泡,冬天七天、夏天三天、春天、秋天五天,曬乾,炒至乾燥)、甘草(八分)
以上藥材研碎,一次一劑,用兩杯水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附錄方
治療偏頭痛的奇效藥方。
羌活(去蘆,一錢)、獨活(去蘆,一錢)、川芎(一錢)、白芷(一錢)、細辛(一錢)、藁本(一錢,去蘆)、防風(一錢,去蘆)、黃芩(酒炒,一錢)
以上藥材研碎,一次一劑,用兩杯水煎煮至剩八分,飯後趁熱服用。
另一方
治療半邊頭痛的特效藥。
香白芷(一錢)、天南星(一錢)、川烏(八分)、半夏(八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調服,女性可再加甘草一錢。
2. 頭眩證三
【歌】痰火令人頭轉旋,氣虛血失每頭眩。風寒暑濕乘虛致,識得其機可望痊。
【論】眩者,目花黑暗旋倒也。其狀頭旋目閉,身轉耳聾,如立舟車之上,起則欲倒。虛極乘寒得之,故風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燠悶;濕則重滯,此四氣乘虛而眩暈也。或七情鬱而生痰、動火,隨氣上厥,此七情致虛而眩暈也。酒色過度,腎虛不能納氣歸元,使氣逆奔而上,氣虛而眩暈也。
吐衄、崩漏或產後失血,脾虛不能收攝營氣,使諸血失道妄行,此血虛眩暈也。丹溪云:頭眩多挾痰,氣虛併火及濕痰、火痰,蓋無痰不能作眩,痰因火動也。凡此之證,要參以脈症治之,隨機應變,不可以一途而取軌也。
謹按:經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肝木為風所撼,必鼓動其肺,肺金不能制木,風捲痰而上升,故目無定視,上下反復,甚則嘔吐,飲食罕御。大法,平其風、降其痰而已。婦人患崩淋頭眩,以血虛治,為少血不能養肝,肝木根虛,不能不動搖,故眩治崩淋則眩自止,所以培其根也。
【脈】風寒暑濕,氣鬱生涎。下虛上實,皆頭眩暈。風浮寒緊,濕細暑虛。痰則滑弦,瘀芤而澀。數大火邪,虛大久極。先理氣痰,次隨症脈。
外感眩暈
風熱虛眩,川芎茶調散。(方見頭痛證。)風寒上厥眩暈,芎術除眩散。暑火眩暈,二陳湯(方見痰證。)加人參、白朮、山梔、黃連、川芎。傷濕,腎著湯。(方見腰痛證。)
芎術除眩散
治風寒上厥眩暈。
附子(生,半兩),白朮(半兩),川芎(半兩),桂(二錢半),甘草(炙二錢半)
每服三錢,姜三片,水二盞,煎一盞服。
虛眩
氣虛眩暈,因相火盛,治痰為先,半夏白朮天麻湯,(方見頭眩證。)或用香橘飲。氣虛眩暈,四君子湯(方見脾胃。)加天麻、防風。血虛眩暈,芎歸湯。(方見頭痛。)失血眩暈,四物湯(方見血證。)加焦姜。產後血虛眩暈,清魂散。(方見女科。)
香橘飲
治氣虛眩暈。如治血虛者,加芎、歸、肉桂。
木香(七分),白朮(一錢,炒),半夏曲(一錢),橘皮(一錢),茯苓(一錢),砂仁(七分),丁香(十四粒),甘草(炙,八分)
上銼,一帖,生薑三片,水二盞,煎一盞,食遠熱服。
痰火眩暈
濕痰眩暈,二陳湯加酒芩、白朮、南星、天麻、蒼朮,(方見痰證。)或青州白丸子,(方見頭痛。)或白朮半夏天麻湯。(方見頭痛。)火動其痰者,二陳湯加黃芩、黃連、蒼朮、羌活。(方見痰證。)火盛者,酒炒大黃末,茶調下。
方用大黃酒浸,九蒸九曬為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食後臨臥清茶送下,神效。
方用半夏、白茯苓、川芎、甘草、羌活、白芷、枳實、南星、防風、細辛、酒黃芩,氣虛加參、術;血虛加芎、歸;熱加黃連各等分,姜三片,水煎服。以此作丸,每日下二、三,極效。
白話文:
【歌訣現代譯】痰火導致頭部旋轉,氣血虛弱常見頭昏。風寒暑濕趁虛而入,若能辨識其中機制,有望康復。
【討論現代譯】頭眩就是眼前發黑、視線模糊、甚至倒地的症狀。患者會感到頭部旋轉、眼睛閉合、身體轉動、耳朵聽不清,好像站在船車上,起身時就想倒下。這是因為極度虛弱時,受寒所致,所以風邪會使人出汗;寒邪會引起抽痛;暑邪會讓人悶熱;濕邪會讓人感到沉重,這都是風、寒、暑、濕四種邪氣趁虛而入,引發頭眩。抑鬱的情緒可能產生痰、動火,隨氣上衝,這是情緒導致虛弱而引發頭眩。過度的酒色生活,腎虛不能把氣納回根本,使氣逆向上奔騰,氣虛導致頭眩。
嘔吐、鼻出血、月經失血或產後失血,脾虛無法控制血液循環,導致血液失調,這也是血虛導致頭眩的原因。丹溪說:頭眩多伴有痰,氣虛、火和濕痰、火痰,沒有痰就不可能產生頭眩,痰是因火而動。對於這些症狀,要根據脈象和症狀來治療,靈活應對,不能固守一成不變的原則。
根據經典所述:各種風邪引起的搖晃頭眩,都屬於肝木的問題。當肝木受到風邪影響,必然會波及其肺,肺金無法剋制木,風捲起痰往上沖,所以眼睛看不清楚,上下反覆,嚴重時還會嘔吐,食物難以下嚥。基本的原則是平息風邪,降低痰濕。婦女的崩漏和頭眩,由於血虛導致,因為血不足不能滋養肝,肝的根基虛弱,不能避免搖晃,因此治療崩漏,頭眩自然停止,這是為了滋養肝的根源。
【脈象現代譯】風、寒、暑、濕,氣鬱生涎。下虛上實,都會導致頭眩暈。風邪的脈象浮,寒邪的脈象緊,濕邪的脈象細,暑邪的脈象虛。痰的脈象滑弦,瘀的脈象芤澀。數大火邪的脈象,虛大的脈象是長期極度虛弱的表現。首先調理氣和痰,然後根據症狀和脈象來治療。
對於外感眩暈,有不同情況的治療方法,包括風熱虛眩、風寒上厥眩暈、暑火眩暈、傷濕眩暈等。對於氣虛眩暈、血虛眩暈、痰火眩暈也有相應的藥方。例如,氣虛眩暈可以使用半夏白朮天麻湯或香橘飲;血虛眩暈可以使用芎歸湯;產後血虛眩暈可以使用清魂散;濕痰眩暈可以使用二陳湯加減方;火動其痰者可以使用二陳湯加黃芩、黃連、蒼朮、羌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