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二 (14)
卷二 (14)
1. 燥證六
上銼,水煎,調檳榔末五分,稍熱服。
蜜導法
以蜜煉如飴,捻成指大,長二寸許,納穀道中。
白話文:
將藥材煎煮後,加入五分檳榔粉末,稍微加熱後服用。
另外,以蜂蜜煉製成像飴糖一樣的狀態,搓成手指粗細、約兩寸長的小條,塞入肛門。
2. 火證七
【歌】五行各一火惟二,君相之火心腎是。或因喜怒憂恐悲,擾亂妄動名五志。腎經一水奚能勝,七火奔騰何可制?因而陽盛陰常虧,所以丹溪把陰濟。治火之法非一端,補虛瀉實發鬱滯。更有陽火陰火名,故立正治與從治。河門推廣火之機,泄漏軒岐千古秘。
【論】夫五行各一其性,惟火有二,君、相是也,此二火出於天成。又有五志過極,擾亂妄動,五臟之火隨起,名曰五志之火,出於人為。丹溪所謂一水不能勝七火,所以火之為病甚多。《內經》病機十九條,而屬火者五。河間又推廣其說,火之致病甚悉。
如:喘嗽嘔吐,暴注下迫,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鼓之如鼓,癰疽瘍疹,癭瘤結核,吐下霍亂,瞀郁腫脹,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衄蔑血汙之病,皆手少陰君火之為病也。
如:瞀瘛暴喑,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痠疼,氣逆衝上,禁慄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湧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瘈,暴病暴死,此皆屬手少陽相火之為病也。然火病既非一端,治法難拘一理,當審其虛實之候,究其受病之由,隨其陰陽之性,委曲調治,則火易伏。否則,激薄其性,反致燔灼,莫能御也。
【脈】虛火浮數,實火沉大,隨其所見,細數為害。
君火
君火者,心火也,可以濕伏,可以水滅,可以直折,黃連解毒湯、三黃丸、梔子金花丸。實者可以硝、黃、冰水正治。君火熾甚,用寒藥直折其火,其火轉甚者,須用薑汁或酒製炒,則火自伏,此寒因熱用之法也。又云:心為君主,自焚則死,故多暴死之證。
黃連解毒湯
治三焦實火,內外皆熱,煩渴溲赤,口舌生瘡,便秘脈數者主之。
黃連(炒),黃芩(炒),黃柏(炒),山梔(炒等分)
上,水煎,熱服。水泛為丸,名梔子金花丸,茶湯吞下。
三黃丸
又名三補丸,即前方減去山梔是也。
按:經曰:壯火食氣,少火生氣。蓋少火之火,無物不生,壯火之火,無物不耗,故少火宜升,壯火宜降。故以黃芩清上,黃連清中,黃柏清下,則三焦之壯火自伏,而氣得其生,血得其養矣,故曰「三補」。雖然,火有虛實,是方但可以治實火,若虛者用之,則火反盛,謂降多亡陰也。
相火
相火者,龍火也。不可以直折,惟黃柏可以治之,隨其性而伏也。若以冰水寒涼正治,立死,宜大補陰丸、坎離丸。氣從下而衝上者,內挾相火,腎水虛不能制之,宜生地、丹皮、玄參、知母之類以壯水。
大補陰丸(方見虛損。)
坎離丸
一名滋腎丸,治腎火起於湧泉之下。
黃柏(十兩,酒浸),知母(六兩,酒浸),肉桂(五錢)
水丸,空心淡鹽湯送下。
白話文:
【歌訣】
五行之中,每個屬性各只有一種火,但有兩種火比較特別,分別是君火和相火,君火屬於心,相火屬於腎。這兩種火,有的時候是因為喜、怒、憂、恐、悲等情緒過度,擾亂身體的正常運作,這種因情緒波動而產生的火,被稱為「五志之火」。腎的屬性為水,本來應該可以制約火,但當七種火勢一起奔騰的時候,水就無法控制了,這樣就會導致體內陽氣過盛,陰氣相對不足。因此,朱丹溪主張滋養陰氣來平息火氣。治療火證的方法有很多,不只有一種,包括補虛、瀉實、疏導鬱滯等。另外,還有陽火和陰火之分,所以有正治和從治的區別。河間學派進一步推廣了火的病機,揭示了醫學典籍中關於火的奧秘。
【論述】
五行各自有其特性,但火的特性比較特別,分為君火和相火兩種,這兩種火是天生就有的。另外,如果情緒過度,像是喜、怒、憂、恐、悲等,會擾亂身體的運作,導致五臟之火隨之而起,這種火被稱為「五志之火」,是人為產生的。朱丹溪說過:「一水不能勝七火」,意思是說,當火氣過旺時,水就無法控制,所以火的疾病有很多。《內經》提到十九種疾病的病機,其中有五種是跟火有關。河間學派進一步闡述,火所引起的疾病相當複雜。
像是:喘咳、嘔吐、腹瀉不止、轉筋、小便混濁、腹部脹大如鼓、癰疽、瘍疹、癭瘤、結核、上吐下瀉的霍亂、意識不清、腫脹、鼻塞、流鼻血、出血、淋漓不盡、身體發熱、怕冷發抖、驚恐、悲傷或狂笑、胡言亂語、流鼻血、血尿等疾病,都屬於手少陰心經君火的病症。
像是:突然昏迷、抽搐、突然失聲、頭暈目眩、煩躁不安、瘋狂、罵人、驚恐、肢體腫痛、氣往上衝、像失去魂魄一樣的戰慄、打噴嚏、嘔吐、瘡瘍、咽喉腫痛、耳鳴、耳聾、嘔吐不止、吃不下飯、眼睛模糊、腹瀉抽搐、突然發病而死亡等,這些都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相火的病症。火的疾病非常複雜,治療方法不能拘泥於一種,必須仔細辨別虛實,研究病因,根據陰陽屬性,靈活調整治療方法,這樣火才能被平息。否則,如果用強硬的手段,反而會讓火勢更旺,難以控制。
【脈象】
虛火的脈象會浮而數,實火的脈象會沉而大,要根據脈象來判斷病情,脈象細數通常是有害的。
君火
君火指的是心火,可以用濕潤的方法使其平息,可以用水來滅火,也可以直接用寒涼藥物來抑制。可以用黃連解毒湯、三黃丸、梔子金花丸等方劑。如果實火旺盛,可以用硝石、大黃、冰水等寒涼藥物直接治療。如果君火過於旺盛,用寒涼藥物直接抑制反而會讓火勢更盛,這時候需要用薑汁或酒製炒過的藥材,火才能被平息,這是利用藥性的熱來引導火氣的方法。還有一種說法是,心為君主,如果自焚就會導致死亡,所以常有突然死亡的案例。
黃連解毒湯
可以用來治療三焦實火,身體內外都發熱,口渴、小便赤黃、口舌生瘡、便秘、脈象數快。
藥材包括:炒黃連、炒黃芩、炒黃柏、炒山梔(等份)。
煎藥方法:用水煎煮,趁熱服用。也可以製成藥丸,叫做梔子金花丸,用茶湯吞服。
三黃丸
又名三補丸,就是把黃連解毒湯中的山梔拿掉。
說明:經典提到「壯火食氣,少火生氣」,意思是說,少量適度的火能夠促進生長,過旺的火則會消耗能量,所以少量適度的火應該讓它上升,過旺的火應該讓它下降。用黃芩清上焦的火,用黃連清中焦的火,用黃柏清下焦的火,這樣三焦的壯火就會被平息,氣血就會得到滋養。雖然說,火有虛實之分,這個方子只能治療實火,如果虛火服用,反而會讓火勢更旺盛,這是因為過多的降火會導致陰氣虧損。
相火
相火指的是龍火,不能用直接抑制的方法來治療,只有黃柏可以降伏它,要順應它的特性來平息它。如果用冰水等寒涼藥物直接治療,會導致死亡,應該使用大補陰丸、坎離丸等方劑。如果氣從下往上衝,是因為體內有相火,腎水虛弱無法控制,應該用生地、丹皮、玄參、知母等藥材來滋養腎水。
大補陰丸(方劑在虛損部分可以找到)
坎離丸
又名滋腎丸,用來治療腎火從腳底湧泉穴往上竄的情況。
藥材包括:黃柏(十兩,酒浸泡)、知母(六兩,酒浸泡)、肉桂(五錢)。
製成水丸,空腹用淡鹽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