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二 (12)
卷二 (12)
1. 濕證五
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土濕太過,腹脹不食者主之。
蒼朮(君,米泔浸),厚朴(臣,薑汁炒),陳皮(臣),甘草(佐,炒)
按:經曰:穀氣通於脾。今山嵐瘴氣,穀氣也,令人不服水土而腹脹,是土濕太過也,故用蒼朮燥濕為君。厚朴、陳皮寬中泄氣為臣。甘草和諸藥為佐。濕氣去,則胃氣平矣。
上為末,每服五錢,薑、棗煎服。
葛花解酲湯(方見內傷條。)
導水丸
主瀉濕熱,通利二便。必高燥之地,黑瘦之人,膏粱之家,熱燥之病,服之切當。若下濕之地,肥白之人,淡食之家,寒濕之病,猶未當也。
大黃,黃芩(各一兩),牽牛,滑石(各四兩)
上為細末,水丸,如綠豆大,溫水下二十丸,日三服。
舟車丸
治濕勝氣實。
大黃(二兩),甘遂,大戟,芫花,青皮,陳皮(各一兩),牽牛(頭末四兩),木香(五錢)
上為細末,水丸,白湯送下,隨病加減。
白話文:
濕證五
平胃散是用於治療脾胃不和,濕邪過盛,導致腹部脹滿、食慾不振的方劑。藥物組成:蒼朮(主要藥物,用米泔水浸泡),厚朴、陳皮(輔助藥物,厚朴用薑汁炒),甘草(輔助藥物,炒制)。 方劑原理:經書上說,穀氣通於脾。現在山區瘴氣,也是一種穀氣,會讓人水土不服,腹部脹滿,這是因為濕邪過盛。因此用蒼朮來燥濕為主藥,厚朴、陳皮理氣寬中為輔,甘草調和諸藥。濕邪去除,脾胃功能自然恢復正常。用法:將藥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薑棗水煎服。
葛花解酲湯(此方在內傷篇中有記載)。
導水丸是用於瀉去濕熱,通利大小便的方劑。適用於乾燥地區、體型瘦弱、飲食油膩的人,以及熱燥症。但不適用於潮濕地區、體型肥胖、飲食清淡的人,以及寒濕證。藥物組成:大黃、黃芩(各一兩),牽牛、滑石(各四兩)。用法:將藥磨成細粉,製成綠豆大小的水丸,溫水送服,每次二十丸,一天三次。
舟車丸是用於治療濕邪過盛,氣機阻滯的方劑。藥物組成:大黃(二兩),甘遂、大戟、芫花、青皮、陳皮(各一兩),牽牛(去頭留末四兩),木香(五錢)。用法:將藥磨成細粉,製成水丸,用白開水送服,可根據病情增減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