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五 (5)
卷五 (5)
1. 痞滿證七
【歌】胸中滿悶名為痞,外面殊無脹急形。食積結痰兼濕熱,氣虛不運病根深。
【論】痞者,否也,不通之意,由陰伏陽蓄,氣血不運而成。處心下,位中央,填滿痞塞,皆土之為病也,然痞與脹有輕重之分。痞則內覺痞悶,而外無脹急之形也。有中氣不足,不能運化者;有飲食痰結,不能施化者;有濕熱太甚而成者,當隨證分消。虛者補中益氣湯,不可峻劑攻之;實者略與疏導。昧者苟圖一時通快,喜行峻利,多致危殆也。
【脈】痞滿滑大,痰火作孽。弦伏中虛,微澀衰劣。
中氣不足
中氣不足,不能運化精微而為痞悶,脈弱無力,不可用利藥攻之,補中益氣湯。久服中氣充滿,清道健運,痞自除也。
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食積
飲食內傷,不能克化而痞者,枳朮丸或保和丸,或枳桔二陳湯加神麯、麥芽、山楂。心下虛痞,按之痛者,枳實消痞丸、黃連瀉心湯。
枳朮丸(方見脾胃。)
保和丸(方見傷食。)
枳桔二陳湯(方見脾胃。)
枳實消痞丸
枳實(一錢,炒),山楂肉(一錢),黃連(炒,一錢),神麯(炒,一錢),甘草(炙,一錢),豬苓(一錢),澤瀉(八分,去毛),厚朴(薑汁拌炒,八分),砂仁(八分,炒),陳皮(一錢),人參(一錢,去蘆),黃芩(一錢,炒),乾薑(八分),薑黃(八分),白朮(炒,一錢)
上未,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白湯送下。
黃連瀉心湯
黃連(一錢二分),厚朴(一錢,制),乾薑(八分),甘草(五分),人參(八分),白芍藥(八分)
上銼,一劑,姜三片,水二鍾,煎八分,空心熱服。
濕熱
濕熱太甚而痞者,黃連瀉心湯。有熱,三黃瀉心湯。火邪乘脾而痞者,二陳加黃連、黃芩、栝蔞。
黃連瀉心湯(方見前。)
三黃瀉心湯
大黃(三錢),黃連(三錢),黃芩(三錢)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一盞,熱服。
二陳湯(方見痰證。)
痰滯
痰氣阻滯中州而為痞者,小陷胸湯,或枳桔二陳湯加黃連、栝蔞、天花粉。痰氣壅滿,心胸痞滿不寬,導痰湯。
小陷胸湯
半夏(六錢),黃連(三錢),栝蔞(小者一個,大者半個)
用水二鍾,加生薑三片,先煎栝蔞,約鍾半許,入半夏、黃連,煎至一鍾,溫服。
枳桔二陳湯(方見脾胃。)
導痰湯(方見痰證。)
白話文:
【歌謠】胸部感到悶堵被稱為痞,外表看不出有腫脹急迫的症狀。可能是食物積滯、痰結或濕熱導致,氣血虛弱運行不暢是病因所在。
【討論】痞,即不通暢的意思,是由於陰氣鬱伏,陽氣受阻,氣血運行不順所致。這種情況常發生在心臟下方,身體中央位置,感覺到被堵塞,這都是脾胃功能失調所引發的問題。然而,痞和脹有程度上的差異。痞是內心感覺悶堵,但外表並無明顯的脹脹感。有的是中氣不足,無法有效運化食物;有的是飲食過量或痰結,無法妥善消化;有的是濕熱過度導致的,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處理。對於氣虛的患者,可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不可用強烈的藥物攻擊;對於實證患者,可以適當使用疏導的方法。如果盲目追求一時的舒暢,大量使用猛烈的藥物,往往會造成危險。
【脈象】痞滿且脈象滑大,多是痰火所導致。脈象弦伏表示中氣虛弱,微澀則顯示氣血衰弱。
中氣不足
中氣不足,無法有效運化精微物質,導致痞悶,脈象虛弱無力,不可使用利尿藥物攻擊,可用補中益氣湯。長期服用後,中氣會漸漸充盈,脾胃運化功能得以增強,痞滿的症狀自然消失。
補中益氣湯(詳細配方請參考內傷部分)
飲食過量
飲食過量,無法適時消化導致痞悶,可使用枳朮丸或保和丸,或枳桔二陳湯加神麯、麥芽、山楂。如果心下虛弱,按壓時感到疼痛,可使用枳實消痞丸、黃連瀉心湯。
枳朮丸(詳細配方請參考脾胃部分)
保和丸(詳細配方請參考傷食部分)
枳桔二陳湯(詳細配方請參考脾胃部分)
枳實消痞丸
配方如下: 炒過的枳實一錢,山楂肉一錢,炒過的黃連一錢,炒過的神麯一錢,炙過的甘草一錢,豬苓一錢,去掉毛的澤瀉八分,薑汁拌炒的厚朴八分,炒過的砂仁八分,陳皮一錢,去掉蘆的人參一錢,炒過的黃芩一錢,乾薑八分,薑黃八分,炒過的白朮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蒸餅丸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白開水吞服。
黃連瀉心湯
配方如下:黃連一錢二分,處理過的厚朴一錢,乾薑八分,甘草五分,人參八分,白芍藥八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一劑藥,加入三片薑,兩杯水,煮至剩下一杯水,空腹熱服。
濕熱
濕熱過度導致痞悶,可用黃連瀉心湯。如果有熱象,可用三黃瀉心湯。火邪侵犯脾臟導致痞悶,可用二陳湯加黃連、黃芩、栝蔞。
黃連瀉心湯(詳細配方請參考前面)
三黃瀉心湯
配方如下:大黃三錢,黃連三錢,黃芩三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一劑藥,兩杯水,煮至一杯水,熱服。
二陳湯(詳細配方請參考痰證部分)
痰滯
痰氣在中焦阻滯導致痞悶,可用小陷胸湯,或枳桔二陳湯加黃連、栝蔞、天花粉。痰氣壅塞,心胸痞悀不舒,可用導痰湯。
小陷胸湯
配方如下:半夏六錢,黃連三錢,栝蔞一個(小的用一個,大的用半個)。
用水兩杯,加入三片生薑,先煮栝蔞,煮至剩下一杯半左右,再加入半夏、黃連,煮至剩下一杯,溫服。
枳桔二陳湯(詳細配方請參考脾胃部分)
導痰湯(詳細配方請參考痰證部分)
2. 噁心證八
【歌】畏食分明是噁心,嘔而無物亦無聲。胃中寒氣兼痰火,隨證斟量細辨明。
【論】戴云:噁心者,無聲無物,心下欲吐不吐,欲嘔不嘔,心中兀兀如畏舟車者是也。
胃寒
胃中有寒氣而作惡心者,嘔清水,不渴,脈遲,明知食寒物、受寒氣,大半夏湯、小半夏茯苓湯、理中湯加生薑、半夏。
大半夏湯
半夏(二錢五分),陳皮(二錢五分),茯苓(二錢五分),生薑(二錢五分)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一盞,熱服。
小半夏茯苓湯(方見咳逆。)
理中湯(方見中寒。)
胃熱
胃中有熱而作惡心嘔酸,內有熱,脈必浮大而滑數,煩渴,二陳加姜炒黃連、山梔。胃氣不足,內熱噁心,六君子湯加辰砂、姜炒黃連。
二陳湯(方見痰證。)
六君子湯(方見脾胃。)
白話文:
【噁心症狀第八種】
【詩歌解說】噁心的特徵就是對食物感到厭惡,嘔吐但吐不出東西也沒有聲音。這可能是由於胃中的寒氣或是痰火所導致,必須根據症狀來仔細判斷。
【討論】戴雲:噁心就是心裡想吐卻又吐不出來,想嘔又嘔不出來的感覺,就像是坐船或車子時的暈眩感。
胃寒情況
如果因為胃中有寒氣導致噁心,可能會嘔出清水,並且不口渴,脈搏緩慢。這通常發生在吃冷的食物或受到寒冷氣候影響後。治療方式包括服用大半夏湯、小半夏茯苓湯、理中湯,並加入生薑和半夏。
大半夏湯的配方為半夏、陳皮、茯苓、生薑各二錢五分,混合後用水煎煮至一半,趁熱服用。
小半夏茯苓湯的配方請參考咳嗽逆氣的治療方法。
理中湯的配方請參考中寒症的治療方法。
胃熱情況
若因胃中有熱導致噁心且嘔酸,內部有熱感,脈搏會顯得浮大且滑數,並且會感到煩躁和口渴,可以服用二陳湯加上用薑炒過的黃連和山梔。如果胃氣不足,內部有熱感導致噁心,則可服用六君子湯加上辰砂和薑炒過的黃連。
二陳湯的配方請參考痰症的治療方法。
六君子湯的配方請參考脾胃虛弱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