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五 (2)
卷五 (2)
1. 傷食證二
【歌】胸膨噯氣為傷食,氣口緊盛端可識。所傷仍辨熱和寒,元氣要分虛與實。
【論】經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故傷食者,氣口脈緊盛,左手脈平和,胸膈痞塞,噫氣如敗卵臭,頭疼發熱,絕類傷寒,但身不疼為異耳。所傷之物,有辛辣、香燥、炙爆、酒、面、熱物者;有傷生冷、魚腥、水果、寒涼等物者;有壯實人縱飲大嚼者;有虛弱人多食不克化者之不同。
更審其所傷多少,酌其元氣虛實而消之、導之、攻之、補之,則萬舉萬全而無誅伐太過之失也。
【脈】氣口緊盛,為傷於食。食不消化,浮滑而疾。
傷冷物
所傷一切冷物,如魚腥、瓜果之類,胸中痞滿者,二陳湯加香附、砂仁、神麯、紅豆,或治中湯,或木香見睍丸,仍用炒麩皮熨之。
白話文:
胸部脹滿、打嗝放屁,是食物積滯的表現,氣口緊而有力就能辨識。需區分是熱食或寒食造成的,並判斷元氣虛實。古籍記載,飲食過度,腸胃就會受傷。因此,食物積滯者,氣口脈緊而有力,左手脈平和,胸膈滿悶,打嗝氣味像臭雞蛋,頭疼發熱,症狀類似傷寒,但不同的是沒有身體疼痛。積滯的食物,有辛辣、香燥、油炸、酒、麵食、熱食等;也有生冷、魚腥、水果、寒涼等食物;還有體壯者過量飲酒大吃,以及虛弱者過食消化不良等不同原因。
需根據積滯食物的多少,以及元氣虛實,用不同的方法消食、導滯、攻邪、補虛,才能達到萬無一失的效果,避免過度治療而造成傷害。
氣口緊而有力,是食物積滯的脈象。食積不消化,脈象浮滑而疾。
若積滯是因食用冷食,例如魚腥、瓜果等,導致胸中痞滿者,可用二陳湯加香附、砂仁、神麴、紅豆,或治中湯,或木香見睍丸,再用炒麩皮熨敷胸部。
二陳湯(方見痰證。)
治中湯(方見脾胃。)
木香見睍丸
巴豆霜(五分),京三稜(一兩),神麯(炒黃,一兩),木香(二錢),香附(五錢,炒熟),石三稜(五錢,去皮,與京三稜共煨),升麻(三錢),柴胡(三錢),草豆蔻(麵裹,燒熟,取仁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𩚫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量所傷多少服之。
傷熱物
所傷熱物,如薑、椒、蒜、韭、酒、面、炙爆、煎炒、犬肉、辛辣之類,致心下痞滿作痛者,三黃枳實湯,或二陳加芩、連、山楂、枳實、神麯、麥芽。食已下,大便不通,大承氣湯下之。
白話文:
二陳湯用於治療痰證,治中湯用於治療脾胃問題。木香見睍丸則是用來治療食積停滯的。
木香見睍丸的配方包括:巴豆霜五分,京三稜一兩,神麯炒黃一兩,木香二錢,香附炒熟五錢,石三稜去皮五錢,與京三稜共煨,升麻三錢,柴胡三錢,草豆蔻麵裹燒熟取仁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湯浸泡麵餅製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白湯送服。服用劑量依據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定。
如果因食用薑、椒、蒜、韭、酒、麵、炙爆、煎炒、犬肉、辛辣等熱性食物而導致心下痞滿作痛,可以使用三黃枳實湯,或者在二陳湯中加入黃芩、黃連、山楂、枳實、神麯、麥芽。如果食後便秘,則可用大承氣湯通便。
三黃枳實湯
黃芩(一錢),黃連(一錢),大黃(煨,一錢),枳實(二錢),厚朴(五分),甘草(五分)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八分,空心熱服。
二陳湯(見痰證。)
大承氣湯
大黃(三錢),芒硝(三錢),厚朴(一錢五分),枳實(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水二大鐘,煎至八分,熱服,以利為度。
白話文:
三黃枳實湯,由黃芩、黃連、大黃(煨)、枳實、厚朴、甘草組成,水煎服,空腹熱服。若有痰症,可使用二陳湯。大承氣湯則由大黃、芒硝、厚朴、枳實組成,水煎服,以瀉下通便為度。
按:經曰:脾胃者,倉廩之官,無物不受,一有停滯,則氣不順而生痞、滿、燥、實、堅。是方也,厚朴苦溫以去痞,枳實苦寒以瀉濁,芒硝鹹寒以潤燥軟堅,大黃苦寒以瀉實去熱,此土鬱則奪之之意也。
虛人傷食
虛弱人食不化,痞滿者,六君子湯加神麯、麥櫱、山楂。大便不通者,加枳實、厚朴,或枳朮丸加曲、糵、橘、半、山楂。虛甚者加茯苓、人參。
六君子湯
白話文:
根據經書所述,脾胃是人體的糧食倉庫,什麼東西都收納,一旦有食物積滯,就會導致氣機不順,出現痞滿、燥熱、堅實等症狀。這個方劑使用厚朴苦溫去痞,枳實苦寒瀉濁,芒硝鹹寒潤燥軟堅,大黃苦寒瀉實去熱,這是針對脾胃積滯,土氣鬱結而設的方子。
虛弱的人吃東西消化不良,出現痞滿的,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神麴、麥芽、山楂。如果大便不通,可以加枳實、厚朴,或用枳朮丸加上曲、糵、橘皮、半夏、山楂。虛弱嚴重者,可以加茯苓、人參。
即四君子湯合二陳湯。(四君子見脾胃,二陳見痰證。)
枳朮丸(方見脾胃。)
實人傷食
氣壯人傷食,痞滿不消者,保和丸。大便閉結不通,脹滿者,木香檳榔丸。
保和丸
治食積。
山楂肉(二兩,蒸熟),神麯(炒,一兩),半夏(一兩),茯苓(一兩),萊菔子(五錢),陳皮(五錢),連翹(五錢)
白話文:
也就是四君子湯加上二陳湯,四君子湯針對脾胃,二陳湯則針對痰證。
枳朮丸(方子見脾胃篇)。
如果體壯的人因為飲食不節而傷了脾胃,出現痞滿不消的症狀,可以用保和丸。如果大便閉結不通,肚子脹滿,可以用木香檳榔丸。
保和丸用來治療食積。
藥方:山楂肉(二兩,蒸熟)、神麴(炒,一兩)、半夏(一兩)、茯苓(一兩)、萊菔子(五錢)、陳皮(五錢)、連翹(五錢)。
上為末,神麯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米湯下。
加白朮名大安丸。
木香檳榔丸
治一切氣滯,心腹痞滿,脅肋脹痛,大、小便結滯不利者。
木香(一兩),檳榔(一兩),蓬朮(一兩),青皮(一兩),陳皮(一兩),枳殼(一兩),黃連(一兩),香附(三兩),大黃(炒,三兩),牽牛(生,取頭末,三兩)
上為末,水發為丸,食後薑湯送下四、五十丸,以利為度。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服三錢,空腹用米湯送服。
加入白朮,名為大安丸。
木香檳榔丸用於治療一切氣滯,心腹脹滿,脅肋疼痛,大小便不通暢等症狀。
將木香、檳榔、蓬朮、青皮、陳皮、枳殼、黃連、香附、炒大黃、生牽牛頭末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製成丸藥,飯後用薑湯送服四、五十丸,以通暢為度。
2. 霍亂證三
【歌】霍亂須分濕與干,吐空瀉盡始能安。若還關格陰陽逆,生死分明反掌間。甚則轉筋仍厥逆,理中姜附可驅寒。熱多而渴五苓散,暑證香薷藿樸堪。
【論】夫霍亂者,揮霍撩亂也。外有所感,內有所傷,陰陽乖隔,上吐下利,躁擾悶痛是也。偏陽則多熱,偏陰則多寒。卒然而成,危如風燭,得吐利者,名曰濕霍亂,為可治,蓋所傷之物盡出故也。若上不得吐,下不得利,所傷之物不得出,壅悶正氣,關格陰陽,其死甚速,須用鹽湯探吐,得出則寬。輕者手足溫和,甚者臍腹絞痛,厥逆脈脫,舉體轉筋,當溫補回陽復脈。
白話文:
霍亂要分清是濕熱還是燥熱,只有嘔吐瀉肚排乾淨了才能安心。如果還卡著不出來,陰陽逆亂,生死就在一瞬間。嚴重時還會抽筋昏厥,可以用理中湯加生薑附子驅寒。如果熱多口渴,就用五苓散;如果是暑熱症狀,就用香薷、藿香、樸實。
霍亂就是指人體受到外邪侵襲,內部受損,陰陽失衡,導致上吐下瀉、煩躁悶痛的病症。偏向陽氣的霍亂表現為發熱,偏向陰氣的霍亂則表現為寒冷。發病急驟,如同風中之燭,危在旦夕。如果能嘔吐瀉肚,就稱為濕霍亂,是可治癒的,因為有害之物都排出體外了。如果嘔吐瀉肚都不行,有害之物排不出來,就會阻塞正氣,阻礙陰陽流通,死亡速度很快。必須用鹽湯催吐,吐出來才能緩解。輕症表現為手腳溫暖,重症則腹痛絞痛,昏厥脈搏微弱,全身抽筋,需要溫補回陽,恢復脈象。
若暑月多食瓜果、泉水,以致食鬱於中而成霍亂者,宜辛溫散其標寒,次以寒涼清其暑熱可也。渴甚者,冰水解之。
【脈】霍亂吐瀉,滑而不勻。或微而澀,或伏驚人。熱多洪滑,弦滑食論。
濕霍亂(即吐瀉)
霍亂吐利,藿香正氣散。腹痛厥冷脈沉,理中湯。轉筋不已,木瓜散;膝、腕內紅筋刺出紫血;炒鹽熨臍。
藿香正氣散
治四時不正之氣,不服水土,脾胃不和,吐利腹痛,飲食停滯,噁心胸滿者主之。
白話文:
夏天如果吃太多瓜果和生水,容易導致食物積滯在體內,引發霍亂。治療時,應該先用辛溫的藥物來散寒解表,然後再用寒涼的藥物來清熱解暑。如果患者口渴得厲害,可以用冰水來解渴。
霍亂患者的脈象通常是滑而不勻,有時也可能是微澀或伏而驚人。如果是熱症,脈象會是洪滑或弦滑。
濕霍亂患者會出現嘔吐和腹瀉。
藿香正氣散可以治療因四時不正之氣、水土不服、脾胃不和、飲食停滯等原因導致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
藿香(二錢),白芷(一錢),桔梗(一錢),半夏(一錢,薑製),紫蘇(一錢),陳皮(一錢),白朮(一錢,炒),大腹皮(一錢),茯苓(一錢),厚朴(一錢,姜炒),甘草(五分,炙)
上銼,一劑,加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
轉筋加木瓜。腹痛加炒芍藥,寒痛加桂。食不化加香附、砂仁、神麯、麥芽。中暑加香薷、扁豆。時氣憎寒惡熱加柴胡、乾葛。小便不利合五苓散。若頻欲登圊,不通者,加枳殼。
白話文:
取藿香兩錢,白芷、桔梗、半夏(用薑製)、紫蘇、陳皮、白朮(炒)、大腹皮、茯苓、厚朴(用薑炒)、甘草(炙)各一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在一起,做成一劑藥。加入薑片三片,大棗兩枚,用清水煎煮,溫熱服用。
若出現轉筋,可加木瓜。若腹痛,可加炒芍藥,若寒痛,可加桂枝。若消化不良,可加香附、砂仁、神麴、麥芽。若中暑,可加香薷、扁豆。若體質畏寒怕熱,可加柴胡、乾葛。若小便不利,可加五苓散。若頻頻想上廁所,但排便不暢,可加枳殼。
理中湯(方見中寒。)
木瓜散
木瓜(二錢),茴香(三分半),甘草(二分,炙),吳茱萸(一錢半),紫蘇(十葉),生薑(五片)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八分,空心溫服。
乾霍亂(俗名絞腸痧)
不得吐利,臍腹痛甚,躁擾悶痛欲絕,以鹽湯灌下一碗許探吐,若不得吐,不治。更以吳茱萸三、四兩,用鹽數兩,炒熱熨臍下。
暑霍亂
暑月霍亂,六和湯。熱而燥渴煩悶,五苓散,或以涼水調益元散,或桂苓甘露飲,或藿薷湯冷服。
白話文:
理中湯適合治療中寒。
木瓜散的藥材包括木瓜、茴香、甘草(炙)、吳茱萸、紫蘇葉和生薑。將藥材切碎,取一劑,用兩碗水煎煮,煮至八分,空腹溫服。
乾霍亂,俗稱絞腸痧,表現為不吐不瀉,臍腹疼痛劇烈,煩躁不安,疼痛難忍,幾乎要昏厥。可用鹽湯灌服一碗,試圖催吐。若無法吐出,則無法治療。另外可用吳茱萸三到四兩,加入少量鹽炒熱後,熨貼臍下。
暑霍亂則可以用六和湯治療。若患者感到發熱、口渴、煩躁,可用五苓散,或以涼水調和益元散,或桂苓甘露飲,或藿薷湯冷服。
六和湯
治冒暑伏熱煩悶,氣不升降,霍亂轉筋,嘔吐泄瀉,寒熱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滿,頭目昏痛,肢體浮腫,小便赤澀,怠惰嗜臥,及中酒煩渴畏食並用此湯,隨證加減。
縮砂(一兩),半夏(一兩),杏仁(一兩),白扁豆(二兩),人參(一兩),甘草(炙,一兩),赤茯苓(二兩),藿香葉(二兩),木瓜(二兩),香薷(四兩),厚朴(姜炒,四兩)
上銼,每服一兩,薑、棗水煎。
白話文:
六和湯適用於暑熱煩悶、氣機不暢、霍亂轉筋、嘔吐腹瀉、寒熱交替、痰喘咳嗽、胸膈痞滿、頭昏眼花、肢體浮腫、小便赤澀、懶散嗜睡,以及酒後煩渴、食慾不振等症狀,可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量。
按:六和者,和六腑也。脾胃者,六腑之總司,故凡六腑不和之病,先於脾胃而調之。是方有藿香、砂仁,香能開胃竅也。半夏、生薑辛能散逆氣也。茯苓、木瓜淡能利濕竅也。參、朮、扁豆甘能調脾胃也。脾胃一治,則水精四布,五經並行,雖四肢百骸九竅,皆太和矣,況於六腑乎?
五苓散(方見中濕。)
益元散,又名六一散
滑石(六兩,水飛),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水調服。
桂苓甘露飲
治夏月引飲過多,肚腹膨脹,霍亂泄利,小便赤澀,口乾燥渴。
白朮(二兩,炒),白茯苓(二兩),豬苓(二兩),澤瀉(二兩,去毛),滑石(研,二兩),寒水石(研,一兩),甘草(炙,一兩),肉桂(去皮,五錢)
白話文:
六和指的是六腑,脾胃是六腑的主宰,所以凡是六腑失和的病症,都要先調理脾胃。這方子中,藿香、砂仁香氣能開胃;半夏、生薑辛辣能散除逆氣;茯苓、木瓜淡味能利濕;人參、白朮、扁豆甘甜能調和脾胃。脾胃一調理好,水精就能四處流通,五臟六腑都能正常運作,四肢百骸九竅自然也都調和,何況六腑呢?
五苓散,方子在中濕條目中。
益元散,又名六一散。
滑石六兩研成細末,甘草一兩。
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細末,用清水調服。
桂苓甘露飲
主治夏季飲水過多,肚子脹,霍亂泄瀉,小便赤澀,口乾舌燥。
白朮炒二兩,白茯苓二兩,豬苓二兩,澤瀉去毛二兩,滑石研成細末二兩,寒水石研成細末一兩,甘草炙一兩,肉桂去皮五錢。
上銼,每服一兩五錢,水二鍾,煎八分,溫服。
按:上方以五苓利三焦之濕。二石清六腑之熱,此河間治濕熱之簡便者。張子和加人參,因其脈虛故也。
白話文:
上銼方,每次服用約為一兩五錢,用水量為二鍾,煎煮後得到的濃度約為八分,請溫服。
參考:這份藥方主要是用來利導三焦的濕氣。兩種石頭則可以清凈六腑的熱氣,這是河間醫生治療濕熱病的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張子和在方中加入人參,這是因為他認為脈象虛弱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