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類中風二

【歌】卒倒原從氣分虛,濕痰能中右邊肢。左邊死血並無血,不語涎多吐最宜。口噤筋攣風熱甚,四肢不舉屬於脾。更兼痿躄與麻痹,休作風邪真中醫。

【論】河間云:風病多因熱盛。俗云風者,言末而忘其本也。有風者,亦非外中之風,良由將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腎虛不能制,則陰虛陽實,熱氣怫鬱,心神昏冒,故卒倒無知。亦由喜、怒、悲、憂、恐五者過極而卒中,皆為熱。微則僵仆,氣血流通,筋脈不攣,發過如故。

甚則熱氣太盛,鬱滯不通,陰氣暴絕,陽氣後竭而死。故痰涎者,偏枯者,口噤者,筋急者,筋反縱者,皆為燥熱之證,故主乎火也。西北氣寒,為風所中誠有之。東南氣溫多濕,有病風者,非風也,皆由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經所謂:亢則害,承乃制也。古方以風、痿混同論治,故多以治風藥通治痿疾。

殊不知痿因肺熱葉焦,傳入五臟,散為諸痿,如四肢不舉,舌本強,足痿不收,痰涎有聲,悉屬於土,為濕熱,以風治之非也,故主乎濕。東垣云:言中風者,皆由元氣不足,則邪湊之,益氣則風自除。故卒倒僵仆皆由氣虛,故主乎氣。許學士云:暴怒傷陰,暴喜傷陽,憂愁不已,氣多厥逆,往往得此疾,便覺涎潮昏塞,牙關緊急,脈伏身寒,此名中氣。若中風,則身溫為異耳。

然諸家之說,皆非外中之風,故曰類中風。

氣虛,附血虛。

僵仆卒倒,氣虛也,六君子湯加黃耆、竹瀝、薑汁,或濃煎人參湯,加竹瀝、薑汁。

血虛,八珍湯,地黃鬚用薑汁炒則不泥膈。

六君子湯

八珍湯(二方並見氣虛證。)

四君子加竹瀝薑汁方

人參(三錢),白朮(一錢),茯苓(二錢),甘草(五分),竹瀝(半盞),薑汁(五匙)

按:丹溪曰:半身不遂,在右者,屬氣虛,以此方主之。氣虛者,宜補之以甘,故用參、朮、茯、甘四件。稱其為君子者,謂其甘平有沖和之德,而無克伐之性也。其加竹瀝,為能行痰。其加薑汁,所以行竹瀝之滯,而共成伐痰之功耳。

四物加桃仁紅花竹瀝薑汁方

當歸(酒洗),川芎(酒洗,去蘆),白芍(酒炒),熟地(酒蒸),桃仁(去皮尖),紅花(各等分),竹瀝(半盞),薑汁(五匙)

按:丹溪曰:半身不遂,在左者,屬瘀血,以此方主之。用芎、歸、芍、地,生血藥也,新血生,則瘀血滑而易去。用桃仁、紅花,消瘀藥也,瘀血消,則新血清而易生。然亦加夫竹瀝、薑汁者,以痰之物靡所不之,無分左、右而為患也。

中氣

痰氣,若厥逆身冷,脈沉伏,勿作中風。治以蘇合香丸灌醒,然後調治,續用烏藥順氣散、八味順氣散。

蘇合香丸

治男、婦中風、中氣,牙關緊閉,口眼喎斜,不省人事,並傳屍骨蒸勞瘵,卒暴心疼,鬼魅瘴瘧,小兒急、慢驚搐,婦人產後中風,赤白痢疾,一切氣暴之證,最能順氣化痰。

白話文:

類中風二

歌訣:

突然昏倒,通常是因為體內氣虛,濕痰會導致右側肢體麻木無力。左側肢體的麻木無力則是因為血瘀,通常沒有出血現象,患者會無法說話且口水多,應盡快治療。口噤、肌肉痙攣是熱邪過盛的現象,四肢無力多因脾虛引起。如果同時出現肢體痿軟無力、麻木,這些症狀不應被誤認為是風邪導致的中風。

論述:

朱丹溪認為,所謂的「風病」,多是因為體內熱盛。世俗所說的「風」,只是看到表面的現象,而忽略了根本原因。這些所謂的「風」,並不是外來的風邪,而是因為生活作息不當,導致心火過於旺盛,腎陰虛弱無法制約心火,造成陰虛陽亢,熱邪在體內鬱積,影響心神,導致突然昏倒、失去意識。又或者因為過度喜、怒、悲、憂、恐等情緒刺激,也會突然昏倒,這些都屬於熱證。如果症狀輕微,只是暫時僵硬倒地,氣血還能流通,筋脈沒有攣縮,很快就能恢復正常。

如果熱邪過盛,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陰氣突然耗竭,陽氣也隨之衰竭,就會導致死亡。所以出現痰涎、偏癱、口噤、肌肉痙攣、肌肉鬆弛等現象,都是因為體內燥熱所引起的,都屬於熱證。西北地區天氣寒冷,確實有可能因外感風邪而中風。但在東南地區,氣候溫熱潮濕,所謂的「風病」,並非外感風邪,而是因為體內濕氣產生痰,痰又生熱,熱又生風。就像《黃帝內經》所說:「過度就會產生損害,順應規律才能制約。」古代醫家將風病和痿病混為一談,用治療風病的藥物來治療痿病,這是錯誤的。

實際上,痿病是因為肺熱導致肺葉焦枯,熱邪傳入五臟,散佈全身,導致各種痿症,如四肢無力、舌頭僵硬、腳萎軟無法活動、痰涎有聲等,這些都屬於脾土的功能失常,是由於濕熱引起的,用治療風邪的方法是錯誤的,應以除濕為主。李東垣認為,所謂的「中風」,多是因為體內元氣不足,導致邪氣入侵,所以補充元氣就能去除風邪。突然昏倒,都是因為氣虛,所以治療應以補氣為主。許學士認為,突然暴怒會損傷陰氣,突然大喜會損傷陽氣,憂愁不解則容易導致氣機逆亂,常常會導致這種病症,患者會感覺口水增多、昏迷、牙關緊閉、脈象微弱、身體發冷,這種情況稱之為「中氣」,如果真的是中風,身體應該會發熱。

總而言之,以上各家學說都認為,這些病症並非外感風邪所致,所以稱為「類中風」。

氣虛,同時伴隨血虛。

如果出現僵硬倒地、突然昏倒,都是因為氣虛,可用六君子湯加黃耆、竹瀝、薑汁來治療,或者濃煎人參湯,再加入竹瀝、薑汁。

如果是血虛,可用八珍湯治療,其中熟地黃需要用薑汁炒過,以免太滋膩。

(六君子湯、八珍湯:這兩種藥方在氣虛證中都有詳細說明。)

四君子湯加竹瀝薑汁方:

人參(三錢)、白朮(一錢)、茯苓(二錢)、甘草(五分)、竹瀝(半盞)、薑汁(五匙)。

按: 朱丹溪說,半身不遂,發生在右側肢體的,屬於氣虛,用這個方子治療。氣虛的人,應該用甘味的藥物來補益,所以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味藥。稱之為「君子」,是因為它們藥性平和,沒有攻伐之性。加入竹瀝,可以化痰;加入薑汁,可以幫助竹瀝運行,一起發揮化痰的作用。

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竹瀝薑汁方:

當歸(用酒洗)、川芎(用酒洗,去蘆頭)、白芍(用酒炒)、熟地(用酒蒸)、桃仁(去皮尖)、紅花(各等份)、竹瀝(半盞)、薑汁(五匙)。

按: 朱丹溪說,半身不遂,發生在左側肢體的,屬於血瘀,用這個方子治療。用川芎、當歸、白芍、熟地,是為了滋養血液,新血生成,舊的瘀血自然會被清除。用桃仁、紅花,是為了化瘀血,瘀血消除,新血就能順利生成。加入竹瀝、薑汁,是因為痰邪會影響全身,無論是左側還是右側都會受影響。

中氣

如果是痰邪導致氣機逆亂,出現身體發冷、脈象沉伏的情況,不要當成中風來治療。可以使用蘇合香丸來灌服,使其清醒,然後再進行調理。後續可用烏藥順氣散、八味順氣散來治療。

蘇合香丸:

可以用於治療男性、女性中風、中氣,牙關緊閉、口眼歪斜、不省人事,以及傳屍骨蒸勞瘵、突然心痛、鬼魅瘴瘧、小兒急慢驚風、婦人產後中風、赤白痢疾等各種氣機紊亂的病症,能夠疏通氣機,化解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