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四 (4)
卷四 (4)
1. 泄瀉四
【歌】濡瀉如傾濕所浸,分消利水便安寧。完穀不化名飧泄,內挾風邪發散平。腸垢稠黏為協熱,寒如鴨糞水澄清。熱當伐火黃芩治,寒用溫中香桂行。不禁直須訶子散,脾虛久瀉術參苓。
【論】夫人之泄瀉,乃水濕所為也。由脾土受濕則不能滲泄,致傷闌門,元氣不能分別水穀,併入大腸而成瀉。故小便澀而大便反快,腸鳴腹痛之候。王叔和所謂:濕多成五泄,腸走若雷奔是也。古云: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世俗治泄瀉多用淡滲之劑利其小便,利而不已,則以燥劑兜澀之,此一偏之治也。
白話文:
瀉瀉如同傾倒,浸濕的地方都要處理。分開消散水濕,大便才會安寧。吃下去的穀物無法消化,叫做飧泄,內部夾雜著風邪,要散發出去才平穩。腸道垢穢黏稠,是熱證,寒證則如鴨糞般水清。熱證就要用黃芩來清熱,寒證則用溫中香桂來溫暖。若不禁止,就要用訶子散,脾虛久瀉則用參苓術。
人體的泄瀉,都是因為水濕引起的。由於脾土受濕,不能滲透泄出,導致傷及闌門,元氣無法區分水穀,一起進入大腸,就形成了瀉瀉。因此小便澀而大便反快,還會出現腸鳴腹痛的症狀。王叔和說:濕氣過盛就會形成五泄,腸子蠕動就像雷聲一樣。古人說:治療濕氣不讓小便順暢,就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所以民間治療泄瀉,大多使用淡滲的藥物來利小便,利而不已,就用燥性的藥物來收斂,這只是一種偏頗的治療方法。
殊不知瀉雖生於濕,亦有協風、寒、熱、虛、實之不同。如:飧泄者,濕兼於風也,故完穀不化,腸鳴脈弦之候。腸垢者,濕兼於火,所下稠黏垢穢,小水赤澀,脈數之候。鴨溏者,濕兼於寒,故所下澄澈清冷,如鴨鶩糞,小便清白,脈遲之候。濡瀉者,濕自甚也,故所下多水,小便不利,腸鳴漉漉有聲,脈沉緩之候。
脾腎瀉,虛也,故朝瀉暮已,久而神瘁肉削。滑泄者,濕勝氣脫,所下不禁,大孔如竹筒之候。又有積濕成痰而瀉者,東垣云:一人久病,泄而神瘁,小便少而赤,脈滑而類弦,肺悶食減。因悟此久積成痰,流於肺中,宜大腸之不固也,以茱萸等湯溫服一碗許,探喉中痰出,吐半升而利減半,次朝復飲一碗,又吐半升而泄止。病有若此之不同,豈可執一而治乎?
白話文:
其實瀉肚子雖然都跟濕氣有關,但根據風寒熱虛實的不同,表現形式也不一樣。比如,吃飯就拉肚子,是濕氣加上風寒,所以消化不良,腸鳴,脈象弦細。拉肚子排泄物粘稠污穢,小便赤澀,脈象數快,是濕氣加上火熱。拉肚子排泄物稀薄清冷,像鴨子糞便,小便清白,脈象遲緩,是濕氣加上寒氣。排泄物大量水樣,小便不暢,腸鳴漉漉有聲,脈象沉緩,是濕氣過重。
脾腎虛弱也會導致拉肚子,表現為早上拉肚子晚上就好了,時間久了就會精神疲乏,瘦弱消瘦。排泄物不受控制,大便像竹筒一樣粗,是濕氣過盛氣虛脫陷。還有一種是積累的濕氣化成痰,導致拉肚子,東垣說過:有些人久病,拉肚子,精神疲乏,小便少而赤,脈象滑而像弦,胸悶食慾不佳。這說明積累的濕氣化成痰,流入肺部,導致大腸功能失調,可以用茱萸等藥物溫服,可以把痰吐出來,拉肚子就會減少。
由此可見,瀉肚子的病因如此多樣,怎能只用一種方法治療呢?
謹按:「泄」者,大便溏清,「瀉」者,大便直下,略有輕重,總是脾虛。若小便短少,當利小便以分其水。若小便自利,不必再利,惟實脾而已。若口渴求飲,須滋津液,不可純用燥脾之藥,亦不可純用利小便之劑也。若糞中有積如稠膿,須消化為上。糞深黃穢臭者,以熱治;青白者,以寒治;完穀不化者,以火治。
夫火能消穀,今反以不化為火者,何也?蓋脾火和緩,自能化谷,今脾已虛,真火不熾,而邪火得以客之,火性急速,不及傳化而自出矣。然亦有寒而不化者,何以別之?視小便之赤與不赤耳。才進飲食,少傾即瀉出者,為氣虛不能收攝,名曰直腸,患者多死。痛一陣,泄一陣,泄復澀滯者,火也。
白話文:
瀉泄的區別在於,泄是便溏清稀,瀉則是便下急促,輕重不一,但都屬於脾虛。若小便量少,要利小便以排出水分。如果小便已經自利,就不必再利,只需要健脾即可。口渴想喝水,要滋潤津液,不能單純使用燥脾的藥物,也不能只用利小便的藥劑。若糞便中有積塊如濃稠的膿,需要消化掉。糞便深黃色並有臭味,用熱性藥物治療;青白色則用寒性藥物治療;食物殘渣未消化,則用溫熱藥物治療。
火可以消化食物,為什麼卻說食物不消化是火?因為脾火溫和,能自然消化食物,現在脾虛了,真火不旺,邪火入侵,火性急躁,来不及传化就排泄出来了。但也有寒性导致消化不良的情况,如何分辨呢?觀察小便的颜色,红色则为火,不红则为寒。刚进食不久就泻泄,是氣虛收不住,称为直腸,此病多死。腹痛一阵,便泻一阵,泻后又便秘,是火症。
痛一陣,泄一陣,泄後覺通快者,食也。腹中絞痛,下無時者,氣、食交併也。腹中覺冷,隱隱微痛,下如稠飲者,痰也。
【脈】瀉脈自沉,沉遲寒侵,沉數火熱,沉虛滑脫。暑濕緩弱,多在夏月。
濡瀉
濡瀉者,腸鳴多水,胃苓湯主之,腹痛加芍藥、縮砂。水泄,渴而小便赤澀,熱也,益元散水調服。
胃苓湯
治脾胃不和,腹痛泄瀉,水穀不化,陰陽不分者主之。
即五苓合平胃也。
小水赤澀加滑石。腹痛後重去桂,加木香、黃連、檳榔。久泄加升麻。濕勝加防風。食積加曲糵、山楂。氣虛加參、術。
白話文:
肚子痛一阵,拉肚子一阵,拉完感觉舒服了,是吃坏了东西。肚子绞痛,一直拉不停,是气滞和食积交织在一起。肚子感觉冷,隐隐作痛,拉出来的像稠稠的饮料,是痰湿。
脉象沉迟,沉寒是寒邪入侵,沉数是火热,沉虚滑脱是气虚。夏天容易出现暑湿引起的泄泻,症状表现为无力。
濡泻,就是肠鸣腹泻,水多,可以用胃苓汤治疗,腹痛的话可以加芍药和缩砂。如果拉肚子、口渴,尿赤涩,是热证,可以用益元散加水服用。
胃苓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胃不和引起的腹痛泄泻、水谷不化、阴阳失调。相当于五苓散加平胃散。
如果小便赤涩,可以加滑石。腹痛加重,可以去桂枝,加木香、黄连、槟榔。久泻可以加升麻。湿气重可以加防风。食积可以加曲糵、山楂。气虚可以加人参、黄芪。
益元散
滑石(六兩,水飛),甘草(一兩)
末之,每服二錢,水調服。
飧泄
飧泄者,所下完穀不化,濕兼風也,升陽除濕湯,外傷於風,有表證者,加發表藥。元氣不足,風入腸胃,泄利清血,加減胃風湯。
升陽除濕湯
升麻,柴胡,防風,神麯(炒),澤瀉,豬苓(各半兩),蒼朮(一兩),陳皮,甘草(炙),麥芽(炒,三錢)
白話文:
益元散由滑石六兩(水飛)、甘草一兩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調服。
飧泄是指排泄的糞便中帶有未消化的食物,這是因為體內濕氣過重,並且伴有風邪入侵。可以服用升陽除濕湯來治療,若有外感風寒,伴有表證的,可加用發表藥。如果元氣不足,風邪入侵腸胃,導致泄瀉和血虛,則可以服用加減胃風湯。
升陽除濕湯由升麻、柴胡、防風、神麴(炒)、澤瀉、豬苓(各半兩)、蒼朮(一兩)、陳皮、甘草(炙)、麥芽(炒,三錢)組成。
每服一兩,飯後熱服。
加減胃風湯
治風冷乘虛客於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疼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並效。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等分)
去肉桂,加升麻、秦艽。
上銼,入粟米一撮同煎,溫服。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一兩,飯後熱服。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胃風湯。胃風湯主治風寒乘虛入侵腸胃,導致水穀不化,腹瀉不止,腹脅脹滿,腸鳴疼痛,以及腸胃濕毒,大便如豆汁或帶有瘀血等症狀。藥方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等份),去除肉桂,加入升麻、秦艽。將藥材切碎,放入粟米一撮一起煎煮,溫熱服用。
腸垢泄
腸垢,熱泄也。所下黏垢,小便赤澀,脈數煩渴,黃芩芍藥湯。痛一陣,瀉一陣,下迫窘痛,口渴,火也,宜伐火,四苓散加黃芩、木通。協熱自利,身熱脈數,白頭翁湯。
四苓散
即五苓散去桂。
白頭翁湯
治協熱自利,小便赤澀。
白頭翁,秦皮,黃連
鶩泄
鶩泄,即鴨溏。所下澄澈清冷,小便清白,寒也,胃苓湯加木香、砂仁。瀉利腹痛,不渴,厥逆,脈沉遲,理中湯。(方見中寒。)肢節寒甚,泄不止,脈沉遲者,朮附湯。
白話文:
腸垢泄
腸垢,是指腸道中的熱氣導致的泄瀉。病症表現為排泄物粘稠,小便赤紅澀痛,脈搏跳動快,口渴。這時可以用黃芩芍藥湯來治療。
如果腹痛和泄瀉交替出現,下腹部有緊迫感和疼痛,口渴,說明是熱證,需要清熱瀉火,可以用四苓散加黃芩、木通來治療。
如果伴有發熱,脈搏跳動快,排泄物多且稀薄,可以用白頭翁湯來治療。
四苓散
就是五苓散去掉了桂枝。
白頭翁湯
用於治療熱證引起的泄瀉,症狀包括排泄物多且稀薄,小便赤紅澀痛。
白頭翁湯的藥物組成包括白頭翁、秦皮、黃連。
鶩泄
鶩泄,就是像鴨子一樣的稀薄便溏。病症表現為排泄物清澈、冰冷,小便清白,這是寒證。可以用胃苓湯加木香、砂仁來治療。
如果泄瀉伴有腹痛,但沒有口渴,而且四肢冰冷,脈搏沉而慢,這是脾胃虛寒,可以用理中湯來治療。(理中湯的具體方劑見於中寒部分)
如果四肢冰冷,泄瀉不止,脈搏沉而慢,可以用朮附湯來治療。
朮附湯
白朮,甘草(炙),熟附子(等分)
薑、棗煎服。
虛泄
脾虛氣弱,闌門元氣不足,不能分別水穀,衛生湯。自汗沉困,脈遲久瀉,黃耆建中湯。(方見惡寒。)脾腎不足,久瀉不止,形瘦,腎氣丸、四神丸兼服之。
衛生湯(方見痢疾。)
腎氣丸(方見虛損。一名八味地黃丸。)
四神丸
治脾胃虛弱,大便不實,飲食不思,或泄利腹痛等證。兼治腎泄,清晨溏泄一、二次,經年不止。
白話文:
朮附湯是用白朮、甘草(炙)、熟附子(等分)三味藥材,加入薑、棗煎煮服用。這方子主要針對脾虛氣弱,闌門元氣不足,導致水穀消化不良、自汗沉困、脈遲久瀉等症狀。另外,也可以用於治療脾腎不足,久瀉不止,形瘦等症狀,可以配合腎氣丸、四神丸一同服用。
破故紙(四兩,酒浸一宿,炒),肉豆蔻(二兩,麵裹,煨),五味子(二兩,去梗),吳茱萸(一兩,泡過,炒)
上為末,用生薑八兩切片,同大棗百枚,煮爛去姜,取棗肉丸如梧子大,每服一錢半,淡薑湯送下。
滑泄
瀉久不止,大孔如竹筒,直出無禁者,氣將脫也,訶子散。(方見痢疾。)老人元氣衰,滑泄無禁,四君子湯加肉蔻、訶子,若元氣下陷,加升麻。
白話文:
破故紙四兩,用酒浸泡一整夜後炒乾;肉豆蔻二兩,用麵粉包裹後煨熟;五味子二兩,去除梗;吳茱萸一兩,泡過後炒乾。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取生薑八兩切片,與大棗一百枚一起煮爛,去除薑,將棗肉捏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錢半,用淡薑湯送服。
如果腹瀉久治不癒,肛門像竹筒一樣鬆垮,糞便直出不受控制,氣力將要耗盡,可以用訶子散。這個方子在痢疾部分有記載。老年人元氣衰弱,腹瀉不止,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入肉蔻、訶子治療。如果元氣下陷,可以再加入升麻。
四君子湯(方見脾胃。)
錢氏白朮散
治氣血俱虛,或瀉或痢,或吐或渴。
人參,白朮,白茯,甘草,木香,藿香,乾葛
上,水煎服。
王節齋治泄主方
白朮,茯苓,陳皮,甘草,澤瀉,砂仁,神麯,麥芽
寒瀉加木香、煨姜。熱瀉加芩、連、白芍。夏月暑瀉加香薷、扁豆。濕瀉加蒼朮、半夏、豬苓、滑石。食瀉加山楂、枳實。久瀉不愈加人參、黃耆、升麻。滑瀉不禁加肉蔻、訶子。
白話文:
四君子湯(方見脾胃。)
-
錢氏白朮散 治療氣血雙虛,或是腹瀉或是痢疾,或是嘔吐或是口渴。
-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木香,藿香,乾葛 上述藥物用水煎煮後服用。
王節齋治療腹瀉的主方
- 白朮,茯苓,陳皮,甘草,澤瀉,砂仁,神麯,麥芽 寒性腹瀉加木香、煨姜。熱性腹瀉加黃芩、黃連、白芍。夏季暑熱腹瀉加香薷、扁豆。濕性腹瀉加蒼朮、半夏、豬苓、滑石。食積腹瀉加山楂、枳實。久病腹瀉加重時加人參、黃耆、升麻。滑膩的腹瀉無法控制時加肉蔻、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