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四 (3)
卷四 (3)
1. 痢疾三
【歌】濕蒸熱瘀而成痢,後重裡急由氣滯。下迫窘痛火為殃,未虛芍藥並承氣。下後雖寬痢不清,香連化滯應須繼。若還久病補兼升,虛坐努責和血是。表裡有熱內疏之,小水不通可分利。身寒嘔逆脈細微,水液澄徹制溫劑。豆汁魚腦半死生,塵腐純血皆難治。噤口多因胃不升,若然不禁須兜住。
【論】痢者,古名滯下,以其積滯不行故也。蓋人日受飲食之積留滯於內,濕蒸熱瘀,伏而不作,偶或調攝失宜,復感酷熱之毒,至秋,陽氣始收,火氣下降,蒸發蓄積,而滯下之病作矣。故濕熱之積干於血分則赤,干於氣分則白,赤白兼下者,氣血俱病也。豆汁色者,濕勝也。
白話文:
濕氣蒸騰,熱毒淤積,形成痢疾,下腹沉重,裡急後重,是因氣機阻滯。下腹疼痛,肛門墜脹,火熱之邪作祟。未虛者,宜用芍藥與大承氣湯。瀉下之後,雖然腹痛減輕,但痢疾未清,應當服用香連化滯之藥。若久病不愈,則需要補虛升陽,虛坐乏力,努責時出血,應當滋陰養血。表裡有熱,宜清熱內疏,小便不利,可分利小便。身寒嘔吐,脈搏細微,水液清澈,宜溫陽利水。豆汁樣痢疾,濕邪過盛;米湯樣痢疾,氣虛過多。赤白相兼,氣血皆病。豆汁樣痢疾,濕邪過盛。
痢疾,古稱滯下,因為積滯在腸道中不能排出。人每天吃喝的食物,積累在體內,濕氣蒸騰,熱毒淤積,潛伏在體內,沒有發作。偶爾因飲食不節,或者感受暑熱之毒,到了秋天,陽氣開始收斂,火氣下降,蒸發積蓄,便會導致滯下病發作。因此,濕熱積滯影響血液,則痢疾呈赤色;影響氣機,則痢疾呈白色;赤白相兼者,氣血皆病。豆汁樣痢疾,是濕邪過盛。
如五色之相染,五臟俱病也。純紅者,熱毒入深也。魚腦色者,脾虛不運,陳積脫滑下凝也。如鼻凍膠者,臟腑虛冷脫滑也。如白膿者,虛坐努責而出,氣受熱邪瘀結也。如屋漏水,棗腐色者,元氣憊弱之盛也。後重裡急,至圊不能便,下迫窘痛,大腸經滯不通,濕熱內盛也。
初病元氣未虛,裡急甚者下之。下後余積未清,不可驟補,宜化滯清熱盪滌之,直候積盡,方可調補氣血。今人不問新久便兜澀,為患匪輕。善治者,審其冷、熱、虛、實、氣、血之證,而行汗、吐、下、清、溫、補、兜、澀之法可也。
達按:痢之作也,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蓋平素飲食不節,將息失宜,油膩生冷恣供口腹,醉之以酒,勞之以色,遊行冒暑,奔馳忍飢,塵事關心,冗言生惱,七情六慾日夜交攻,以致氣血俱傷,飲食停積,濕熱熏蒸,化為穢濁。足太陰脾經之病傳於手陽明大腸經,大腸為肺之腑,肺主清化,脾土受病則不能生金,而肺失清化之令,臟不受病而病其腑,故大腸受之。大腸於五行為金,於時令為秋,故痢多發於秋也。
白話文:
大便顏色變化能反映身體狀況,像是紅色代表熱毒入侵,魚腦色表示脾虛導致積食,鼻涕膠狀則代表臟腑虛寒,白色膿液則是氣血瘀滯,而像屋漏水、棗腐色則代表元氣衰弱。如果出現排便困難,伴隨肛門疼痛,可能是大腸經氣血不通,濕熱內盛所致。
對於初期疾病,若伴隨排便困難,可以先服用瀉藥幫助排泄。排泄後若仍有殘餘積食,不可急於進補,應該先服用清熱化滯藥物,待積食清除後再調補氣血。現今許多人對於排便不順,不分病因就盲目用藥,其危害不容小覷。好的醫生會根據病症的寒熱虛實、氣血虧損等因素,運用汗、吐、下、清、溫、補、收、澀等方法治療。
痢疾的產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由日常生活中不良習慣積累而成。例如飲食不節、作息不規律、暴飲暴食、過度勞累、貪涼貪吃、日夜操勞等,都會導致氣血受損,飲食積滯,濕熱熏蒸,最終形成穢濁之氣。脾經受病會傳染到大腸經,而大腸又與肺臟密切相關,脾土受病則影響肺臟的清化功能,最终导致大肠受病。大腸屬金,对应秋季,所以痢疾多发生在秋季。
痢之初作時,須先服大劑消血化積之藥,浮動其根,次服下劑,盪滌腸垢,旋為調補,以收全功。然又必分在氣在血:白者傷於氣;赤者傷於血;赤白混雜者,氣血俱傷。若無赤白,惟見黃色稠濁者,以食積治。後重者,以火治。雜下散血者,以傷治。凡初痢皆屬於熱,宜涼解。
久痢不愈,則變為寒,宜溫補。肛腸下者,宜補氣兼升。經年累月,時愈時發者,名休息痢,宜調胃氣,服大補之劑,此治痢之大要也。凡痢:身不熱者輕;身熱者重;能食者輕;不能食者重;絕不食者死;發嘔者死;直腸自下者死;久痢忽大下結糞者死;小兒出痘後,即發痢者死;婦人新產,即發痢者死。
白話文:
痢疾初期,應先服用大量消血化積的藥物,將病根浮出,接著服用下劑,清除腸道污垢,再進行調補,才能完全治癒。但需區分是氣虛還是血虛:白色痢疾是氣虛;紅色痢疾是血虛;赤白混雜則是氣血俱虛。若沒有赤白,只有黃色稠濁,則應以食積治療。後期症狀加重,則需以火治。混雜著血的稀便,則應以傷治。一般而言,痢疾初期都屬於熱證,宜用涼解藥物治療。
久痢不愈,就會轉變成寒證,需要溫補。肛門及腸道下垂的,要補氣兼顧升提。經年累月,時好時壞的,稱為休息痢,需要調養胃氣,服用大補藥物。這是治療痢疾的大原則。痢疾患者,不發燒的輕,發燒的重;能吃飯的輕,不能吃飯的重;完全不吃的必死;嘔吐的必死;直腸脫出的必死;久痢突然排出大量硬糞的必死;小孩出痘後立即患痢疾的必死;婦女產後立即患痢疾的必死。
【脈】澀則無血,厥寒為甚,尺微無陰,下痢逆冷。又曰:無積不痢,脈宜滑大,浮弦急死,沉細無害。
熱盛內實
初病後重裡急,下迫窘痛,芍藥湯。下後痢止,熱甚而渴,便赤者,黃芩湯。腹痛不通快,裡急,香連化滯湯、三黃丸。
芍藥湯
治痢初起,腹痛,裡急後重,數至圊,不能便。
芍藥,當歸(各錢五分),黃連,黃芩(各錢二分),肉桂(四分),檳榔(一錢),木香(六分),甘草(四分),大黃(量人虛實,臨時斟酌)
白話文:
脈搏澀滯代表氣血不足,如果伴隨手足冰冷、尺脈微弱無陰氣,還出現腹瀉和腹部冷感,可能是寒邪侵襲。此外,沒有積滯的情況下,腹瀉通常脈象滑大,浮弦脈則預示病情危急,沉細脈則無大礙。
如果剛開始發病,病情逐漸加重,伴隨里急後重、下墜疼痛,可以使用芍藥湯。如果腹瀉後仍然腹痛,伴隨口渴、大便赤色,則可以服用黃芩湯。如果腹痛不適,里急後重,可以服用香連化滯湯或三黃丸。
芍藥湯適用於治療痢疾初期,伴隨腹痛、里急後重,多次想排泄卻排不出來。藥方包括芍藥、當歸、黃連、黃芩、肉桂、檳榔、木香、甘草和大黃,大黃的用量需要根據病人體虛實狀況調整。
加厚朴(一錢),枳殼(一錢),青皮(五分)
上,水煎,溫服。
如後重,小便澀,加炒滑石一錢五分。如腹痛甚,加砂仁一錢,再加當歸、木香各五分。食積加山楂、枳實各一錢。紅痢加川芎、桃仁泥各一錢。白痢加茯苓、陳皮、砂仁各八分。紅白相雜加川芎、桃仁以理血;滑石、陳皮、蒼朮以理氣。如嘔吐,食不下,加軟石膏、炒山梔各一錢,陳皮八分,入薑汁緩緩呷之,以瀉胃口之熱。
白話文:
取厚朴一錢、枳殼一錢、青皮五分,用水煎煮,溫溫地喝下。如果排便不暢,小便排泄不順,就再加炒滑石一錢五分。如果腹痛嚴重,就再加砂仁一錢,以及當歸、木香各五分。若是食積,就再加山楂、枳實各一錢。如果是紅色痢疾,就再加川芎、桃仁泥各一錢。如果是白色痢疾,就再加茯苓、陳皮、砂仁各八分。如果紅白痢疾混雜,就用川芎、桃仁調理血氣;用滑石、陳皮、蒼朮調理氣機。如果嘔吐、食慾不振,就再加軟石膏、炒山梔各一錢,陳皮八分,加入薑汁慢慢地喝下,以瀉去胃部的熱氣。
如色赤、黑相雜,此濕勝也,小便必赤澀短少,加木通、澤瀉、茯苓各一錢,炒山梔仁五分以分利之。如血痢,加川芎、桃仁、生地、炒槐花各一錢,去大黃、檳榔、肉桂。有一樣寒痢,去大黃、黃芩,加乾薑、縮砂、厚朴各五分以溫之。孕婦不用大黃,加山梔二錢,倍加芩、連、枳殼。
黃芩湯
治協熱下利(一名黃芩芍藥湯。)
黃芩(炒,二錢),芍藥(炒,一錢半),甘草(一錢)
白話文:
如果病人面色紅黑交雜,說明體內濕氣過重,小便必然會呈現紅色、澀滯,且排尿量減少。可以加入木通、澤瀉、茯苓各一錢,炒山梔仁五分,來利濕通竅。若患者出現血痢,則需加入川芎、桃仁、生地、炒槐花各一錢,並去除大黃、檳榔、肉桂。如果出現寒痢,則需去除大黃、黃芩,加入乾薑、縮砂、厚朴各五分來溫暖脾胃。孕婦不可使用大黃,應加入山梔二錢,並加倍黃芩、黃連、枳殼。
黃芩湯主要用於治療熱邪內蘊導致的腹瀉,也叫黃芩芍藥湯。
藥方:黃芩(炒,二錢)、芍藥(炒,一錢半)、甘草(一錢)。
水煎,溫服。
香連化滯湯
治積滯不行,裡急後重,頻上圊而去少。
即芍藥湯去大黃、桂,加青皮、枳實、滑石、陳皮。
挾風邪
外挾風邪,宜汗之,蒼朮防風湯。惡寒發熱,身首痛,神術湯。風邪乘虛入於腸胃,下清血,胃風湯。(方見泄瀉。)
蒼朮防風湯
蒼朮(三錢,泔制),防風(一錢五分)
加黃連,木香(各五分),厚朴,陳皮,枳殼(各一錢),甘草(四分)
白話文:
將藥材用清水煎煮,溫熱後服用。
香連化滯湯主要治療積食不消化、腹痛、頻頻上廁所但排便量少等症狀。
做法是將芍藥湯去掉大黃、桂枝,加入青皮、枳實、滑石、陳皮。
如果伴隨有風寒,則需要發汗,可用蒼朮防風湯治療。症狀為惡寒發熱、頭身疼痛。如果風寒入侵腸胃,導致下焦血虛,可以用胃風湯治療。
蒼朮防風湯由蒼朮(三錢,用淘米水浸泡)、防風(一錢五分)、黃連、木香(各五分)、厚朴、陳皮、枳殼(各一錢)、甘草(四分)組成。
上,生薑七片,煎服。
如頭痛身疼,發熱,加川芎、羌活、柴胡、黃芩各一錢。腹痛加當歸、炒芍藥、砂仁各一錢。裡急後重加檳榔一錢。
神朮散
治四時瘟疫,頭疼項強,發熱憎寒,身體疼痛。傷寒鼻塞聲重,咳嗽頭昏。
藁本,羌活,甘草,白芷,細辛,蒼朮,川芎
上,薑、蔥煎服。
秘方
治疫痢,一人有病,他人即傳染者是也。
白話文:
生薑七片,煎水服用。
如果頭痛、身體疼痛、發熱,可以再加上川芎、羌活、柴胡、黃芩各一錢。如果腹痛,可以再加上當歸、炒芍藥、砂仁各一錢。如果裡急後重(想拉肚子但拉不出來),可以再加上檳榔一錢。
神朮散
適用於治療四季瘟疫,症狀包括頭疼、脖子僵硬、發熱畏寒、全身疼痛。傷寒引起的鼻塞、聲音嘶啞、咳嗽、頭昏等症狀也可以服用。
藁本、羌活、甘草、白芷、細辛、蒼朮、川芎
以上藥材,用薑、蔥煎水服用。
秘方
治療疫痢,一人患病,其他人就會傳染,這種傳染性很強。
用蒼朮一兩,水三鍾,煎至二鍾,去蒼朮,入防風、白朮、芍藥、羌活、人中黃各一錢,煎至一鍾,溫服。
挾寒
挾寒者,所下清冷,不渴,小便清白,手足冷,無熱證,脈沉遲,理中湯。過食生冷,及服寒涼藥多,本方加附子。病久,所下若鼻涕、凍膠,脈遲弱,形體虛怯,四肢倦怠,除濕湯。
理中湯
祛寒,止嘔逆泄利,定心腹冷痛,溫脾固胃。
人參,甘草(炙),白朮,乾薑(炮,等分)
白話文:
取蒼朮一兩,加水三碗,煎煮至兩碗,去蒼朮,再加入防風、白朮、芍藥、羌活、人中黃各一錢,煎煮至一碗,溫熱服用。
如果患者症狀是夾寒,則會出現排泄物清冷、不渴、小便清白、手足冰冷、無發熱症狀、脈象沉遲等情況,可以使用理中湯治療。如果患者是因過食生冷食物或服用過多寒涼藥物導致夾寒,則可以在理中湯中加入附子。如果患者病程較長,排泄物如鼻涕、凍膠,脈象遲弱,身體虛弱,四肢無力,則可以使用除濕湯治療。
理中湯具有祛寒、止嘔逆泄瀉、止心腹冷痛、溫脾固胃的功效。配方為人參、甘草(炙)、白朮、乾薑(炮制,等分)。
上,水、姜煎。
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除濕湯
厚朴(薑汁拌炒),蒼朮(米泔浸,炒),半夏(各一錢),藿香葉(三分),陳皮,茯苓,白朮(各五分)
薑、棗水煎,溫服。
食積痢
下痢腹痛,飲食不化,脹滿,保和丸。原有食積,腹脹裡急,香連化滯湯。急痛,枳朮丸加黃連、木通、神麯、麥芽、芍藥、木香、檳榔。
白話文:
先用水和生薑煎煮,加入附子叫做附子理中湯。
除濕湯則是用厚朴(用薑汁拌炒)、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半夏(各一錢)、藿香葉(三分)、陳皮、茯苓、白朮(各五分),用薑、棗水煎煮,溫熱服用。
如果是因為食積導致的痢疾,症狀為腹痛、腹瀉、飲食不消化、腹脹,可以用保和丸。如果本身就有食積,還有腹脹、裡急後重,可以使用香連化滯湯。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在枳朮丸中加入黃連、木通、神麴、麥芽、芍藥、木香、檳榔。
保和丸(方見傷食。)
枳朮丸(方見脾胃。)
虛弱痢
久病氣血虛,神不足,錢氏白朮散。久病便清血,胃風湯。倦怠食不進,衛生湯。脾氣陷下,虛坐努責不出,補中益氣湯。
錢氏白朮散(方見泄瀉。)
異功散
即四君子加陳皮。
衛生湯
即異功散加山藥、薏苡仁、澤瀉、黃連(等分。)
白話文:
保和丸的配方在傷食篇中可以找到。
枳朮丸的配方在脾胃篇中可以找到。
虛弱痢
久病導致氣血虛弱,精神不足,可以使用錢氏白朮散。久病導致大便稀薄帶血,可以使用胃風湯。倦怠乏力,食慾不振,可以使用衛生湯。脾氣下陷,虛弱无力,用力排便却排不出,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
錢氏白朮散的配方在泄瀉篇中可以找到。
異功散
就是四君子湯加上陳皮。
衛生湯
就是異功散加上山藥、薏苡仁、澤瀉、黃連(比例相同)。
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王節齋治久痢方
紅痢久,胃弱血虛,或下後未愈,用四物湯加阿膠、陳皮、白朮、芩、連、甘草。
白痢久,胃弱氣虛,或下後未愈,用四君子湯加黃耆、陳皮、縮砂、木香、乾薑等分,芩、連減半煎服。
氣血俱虛而痢者,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陳皮、黃連、黃芩、阿膠以補之,而痢自止。氣下陷加升麻。
滑脫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藥方見內傷篇)。
王節齋治療久痢的藥方:
紅色痢疾久治不愈,患者胃氣虛弱,血虛,或者痢疾停止後身體尚未恢復,可用四物湯加上阿膠、陳皮、白朮、黃芩、黃連、甘草。
白色痢疾久治不愈,患者胃氣虛弱,氣虛,或者痢疾停止後身體尚未恢復,可用四君子湯加上黃耆、陳皮、縮砂、木香、乾薑,各等份,黃芩、黃連減半,煎服。
氣血兩虛導致的痢疾,可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陳皮、黃連、黃芩、阿膠來補益,痢疾就會自然停止。如果氣虛下陷,再加上升麻。
久病滑瀉不禁,氣虛欲脫,訶子散。元氣脫弱,大孔如竹筒,直出無禁,真人養臟湯或可十全一、二也。
訶子散
治泄痢久不止。
木香(五錢),甘草(炙),黃連(各三錢),訶子(一兩,半生半熟)
末之,煎芍藥白朮湯調服二錢。
真人養臟湯
治久痢不止,滑泄不禁。
人參,當歸,白芍,甘草(各四分),肉果,訶子(各三分),木香(七分),肉桂(三分),白朮(二分),粟殼(去蒂、蓋,蜜炙,一錢)
白話文:
長期腹瀉不止,身體虛弱,快要脫力,可以使用訶子散。如果元氣嚴重衰弱,肛門像竹筒一樣,排泄不受控制,可以服用真人養臟湯,也可以服用十全大補湯一到兩劑。
臟寒加附子。
噤口痢
噤口痢者,大虛大熱,以人參、姜炒黃連煎湯時時哈之,更以田螺搗盫臍中。或以石蓮子煎湯頻飲之。此病得之熱毒氣侵胃口,猶有可治之理,至於胃弱氣陷,絕不思食者,則難治也。
治噤口痢秘方
一用香連丸、石蓮肉二味等分,為末,米飲調下。
一用乾山藥一斤,略炒,煮湯,時時呷之。
一用石蓮肉曬乾為末,陳倉米煎湯調下二錢,便覺思食。仍以日照東壁土炒真橘皮為末,薑、棗煎服。
一用木鱉子為末,和麵作餅,貼臍中。
白話文:
臟寒加附子。
噤口痢
噤口痢,是指病人因體虛內熱,導致嘴巴緊閉,無法進食,同時伴隨腹瀉的疾病。這種病症多因身體虛弱,內熱過盛引起,可用人參、薑炒黃連煎湯,讓患者時常喝,並將田螺搗碎貼在肚臍上。或者用石蓮子煎湯,頻頻飲用。
此病是由於熱毒氣侵犯胃口所致,尚有治療的可能。但如果胃弱氣虛,完全不想吃東西,則難以治癒。
治噤口痢秘方
第一種: 香連丸、石蓮肉各等分,研成粉末,用米湯調服。
第二種: 乾山藥一斤,略微炒過,煮湯,時常飲用。
第三種: 石蓮肉曬乾研成粉末,用陳倉米煎湯調服二錢,便會感覺想吃東西。同時,可用日照東壁土炒過的橘皮研成粉末,加入薑、棗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