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四 (2)
卷四 (2)
1. 瘧疾二
【歌】瘧疾由來匪一端,六經五臟有形參。連朝間日知深淺,陽分邪輕陰分難。風暑感人從外至,內因食積與停痰。汗多汗少求虛實,弦數弦遲定熱寒。實可祛邪行截法,虛宜養正自痊安。先寒後熱名寒瘧,但熱無寒號曰癉。溫瘧從來先作熱,若還暑瘧汗漫漫。山嵐障瘧宜祛逐,痎瘧休吞鬼哭丹。
【論】《內經》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又云:夏傷於暑,秋必痎瘧。蓋邪氣客於風府,陰陽上下交爭,虛實更作,邪並於巨陽,則陰實陽虛,故寒作,邪並於陽明,陽實陰虛,故熱作,此陰陽相移也。邪氣舍於皮膚,與衛氣居。衛氣者,日行於陽,夜行於陰,此氣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搏,是以日作,此受之淺也。
白話文:
瘧疾歌與論釋義
【歌】
瘧疾的起因並非單一,六經五臟皆可能參與其中。觀察病程變化,可知病情深淺:
- 若是連續數日發作,則病症較為嚴重。
- 若是僅在白天或晚上發作,則病症較為輕微。
陽氣不足則易受寒邪侵襲,陰氣不足則易受熱邪侵襲。
瘧疾的病因可分為外因和內因:
- 外因:風暑感人,由外而內。
- 內因:食積停痰,由內而外。
觀察病人汗出狀況,可知其虛實:
- 汗多者,多為虛證。
- 汗少者,多為實證。
脈象弦數,多為熱證;脈象弦遲,多為寒證。
治療方面,實證應以祛邪截法,虛證應以養正自安。
瘧疾的類型:
- 先寒後熱,稱為寒瘧。
- 只發熱不發寒,稱為癉瘧。
- 從一開始就發熱,稱為溫瘧。
- 伴隨大量汗出,稱為暑瘧。
- 由於山嵐瘴氣引起的,稱為瘴瘧。
- 由於鬼魅引起的,稱為痎瘧,不可服用鬼哭丹。
【論】
《內經》記載:夏天出汗不暢,秋天容易得風瘧。又說:夏天受暑邪侵襲,秋天容易得痎瘧。
這是因為邪氣入侵風府穴,導致陰陽失衡,虛實交替。邪氣侵入巨陽經,則陰實陽虛,故發寒;邪氣侵入陽明經,則陽實陰虛,故發熱,此乃陰陽相移之故。
邪氣停留在皮膚,與衛氣相爭。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衛氣得陽氣外出,得陰氣內搏,故日發作,此乃邪氣入侵較淺之故。
其氣之舍深,內搏於陰,陽氣獨發,陰邪內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故間日作,此受之深也。邪與衛氣客於六腑,而有時相失,不能相爭,故休數日乃作,此受之最深也。然瘧之狀不一:足太陽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然熱,熱止,汗出難已。足少陽瘧,令人身體解㑊,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則惕惕然,熱多,汗出甚。
足陽明瘧,令人先灑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足太陰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則善嘔,嘔已乃衰。足少陰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足厥陰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此六經之瘧也。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
白話文:
瘧疾的氣息深入體內,與陰氣相搏鬥,陽氣單獨發作,陰邪入侵,陰陽相爭,無法排出,所以隔日發作,這是病邪入侵深重的表現。病邪與衛氣客滞在六腑,有時彼此失衡,無法互相抗衡,因此隔數日才發作,這是病邪入侵最深重的表現。
然而瘧疾的症狀並不相同:足太陽經的瘧疾,會導致腰痛頭重,寒氣從背部升起,先寒後熱,熱度很高,熱退後汗出不止。足少陽經的瘧疾,會導致身體痠痛,寒熱不甚明顯,厭惡見人,見人就心慌意亂,熱度較高,汗出很多。
足陽明經的瘧疾,會導致先寒顫不止,時間長了才發熱,熱退後出汗,喜歡見陽光、月光和火光,才會感到舒服。足太陰經的瘧疾,會導致心情不好,喜歡嘆氣,食慾不振,寒熱交替,出汗後容易嘔吐,嘔吐後症狀減輕。足少陰經的瘧疾,會導致嘔吐嚴重,寒熱交替,想要關閉門窗,病情難以治癒。足厥陰經的瘧疾,會導致腰痛,小腹脹滿,小便不暢,看似閉尿卻頻頻想上廁所,心裡恐懼,氣不足,肚子裡悶悶不舒服,這就是六經的瘧疾。
肺經的瘧疾,會導致心寒,寒氣很重,發熱間歇時容易驚恐,像是看到了什麼東西。
心瘧者,令人心煩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好太息,其狀若死。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腎瘧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眩眩然,此五臟之瘧也。
東垣云:寒瘧屬太陰,熱瘧屬陽明,風瘧屬少陽,溫瘧屬厥陰。又云:作於子、午、卯、酉日者屬少陰,作於寅、申、巳、亥日者屬厥陰,作於辰、戌、醜、未日者屬太陰,蓋三日一作故耳。丹溪又有食、痰、風、暑、老瘧、瘧母等名,蓋不越五臟、六經之所主也。但所感不同者,然因其所挾而立名也,今並及之,以備參考。
善治者,審其受病之淺深,寒熱之多少,發作之早晏,時月之炎涼,元氣之虛實。淺者發於處暑前,謂之近而暴者,易治。發於霜降後,謂之遠而痎者,難治。故痎瘧不可截,截之轉虛,但養正氣,氣充自已,斟酌調之。
白話文:
心瘧會讓人心煩意亂,渴望喝冷水,卻又怕冷,不太感到熱。肝瘧則讓人面色蒼白,愛嘆氣,看起來像是快要死了。脾瘧會讓人發冷,肚子痛,發熱時腸子會咕嚕咕嚕叫,叫完就出汗。腎瘧則讓人感到全身痠軟,腰背疼痛,翻來覆去難以排便,頭昏眼花,這些都是五臟的瘧疾。
東垣說:寒瘧屬於太陰,熱瘧屬於陽明,風瘧屬於少陽,溫瘧屬於厥陰。他又說:在子、午、卯、酉日發作的屬於少陰,在寅、申、巳、亥日發作的屬於厥陰,在辰、戌、醜、未日發作的屬於太陰,這是因為瘧疾每三天發作一次。丹溪又將瘧疾分為食瘧、痰瘧、風瘧、暑瘧、老瘧、瘧母等,其實這些都離不開五臟六經的範疇。只是因為感受的因素不同,所以才給了不同的名稱,現在都一併列出來,以便參考。
善於治療瘧疾的人,要仔細觀察病人發病的輕重程度,寒熱的程度,發作的時間,季節的炎熱或寒冷,以及元氣的虛實。發病於處暑之前,屬於近而暴者,比較容易治癒。發病於霜降之後,屬於遠而痎者,比較難治。因此,痎瘧不可急於止住,止住反而會加重虛弱,應當注重養護正氣,等到氣血充盈,自然會痊癒,再根據情況進行調治。
謹按:瘧之為狀,焮熱如爐,振寒如冰,頭痛如破,咬牙嚼齒,有暴虐之勢,從病、從虐,故名「瘧」。諸病惟瘧近乎邪,故魘法治之亦偶中,然求其原,必內有痰食,外感風寒,故凡初發時,便以消食、化氣、開痰、散風等藥大劑服之,後雖發亦輕,不過二發即止矣。
【脈】瘧脈多弦,弦而數者多熱,宜汗之。弦而遲者多寒,宜溫之。弦而緊實者宜下之,弦而虛細者宜補之,弦而實大者宜吐之。弦短者多食,弦滑者多痰。瘧脈遲緩者病自愈,久瘧不愈者脈必虛,宜養正祛邪。
外因
若避暑於風涼處,閉其汗孔,熱不泄,作風瘧、暑瘧,皆當發汗。風瘧,小柴胡湯加葛根、升麻、蒼朮、川芎、白芷、青皮,草果之類。暑瘧無汗,小柴胡湯加葛根、香薷,渴加天花粉。暑瘧自汗煩渴,柴胡白虎湯。但熱不寒者,柴葛解肌湯。熱多寒少,清脾飲。寒多熱少,人參養胃湯。
白話文:
瘧疾病症及治療方法
**謹按:**瘧疾的症狀,發熱時如火爐般熾熱,發寒時如冰塊般寒冷,頭痛如裂,牙關緊閉,咬合牙齒,表現出極其暴虐的狀態。因為這種疾病既有「病」的性質,又有「虐」的性質,所以稱之為「瘧」。各種疾病中,瘧疾最接近邪氣,所以用魘法治療,偶爾也能奏效。但是,要追根溯源,必是體內有痰飲積滯,外感風寒所致。因此,凡是初次發病時,就應當服用消食、化氣、開痰、散風等藥物,大量服用。這樣,即使以後發病,也會比較輕微,最多發作兩次就會停止。
**脈象:**瘧疾的脈象多為弦脈,弦脈而數的,多為熱症,宜用發汗法。弦脈而遲的,多為寒症,宜用溫補法。弦脈而緊實的,宜用瀉下法。弦脈而虛細的,宜用補益法。弦脈而實大的,宜用吐瀉法。弦脈而短的,多為食積。弦脈而滑的,多為痰濕。瘧疾脈象遲緩的,病症會自行痊癒。久患瘧疾而不愈的,脈象必虛,宜用養正祛邪的方法。
外因:
如果避暑在風涼處,閉塞汗孔,導致熱氣無法散發,就會引起風瘧或暑瘧。這兩種瘧疾都應該用發汗法治療。風瘧可用小柴胡湯加葛根、升麻、蒼朮、川芎、白芷、青皮、草果等藥物。暑瘧無汗,可用小柴胡湯加葛根、香薷,口渴者加天花粉。暑瘧伴隨自汗、煩渴,可用柴胡白虎湯。如果只是發熱而不發寒,可用柴葛解肌湯。熱多寒少,可用清脾飲。寒多熱少,可用人參養胃湯。
小柴胡湯
治少陽經瘧,能和解表裡。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半夏,生薑
如初瘧,去參、甘,加青皮、草果。
按:上方治瘧發時耳聾脅痛,寒熱往來,口苦善嘔,脈弦者主之。蓋柴胡、黃芩能解少陽之邪。半夏、生薑為嘔家聖藥。用人參、甘草者,補其中虛,使邪無容地而出矣。
柴胡白虎湯
即小柴胡加石膏、知母。(少陽、陽明二經藥也。)
白話文:
小柴胡湯
功效: 治少陽經瘧疾,能調和表裡。
藥方: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半夏、生薑
用法:
- 如初發瘧疾,則去掉人參、甘草,加入青皮、草果。
主治:
- 瘧疾發作時耳聾、脅痛、寒熱往來、口苦善嘔、脈弦者。
方義:
- 柴胡、黃芩能解少陽經的邪氣。
- 半夏、生薑是治療嘔吐的聖藥。
- 用人參、甘草是為了補益體虛,使邪氣無處藏身而排出。
柴胡白虎湯
組成: 小柴胡湯加石膏、知母。(少陽、陽明二經藥)
柴葛解肌湯
治三陽經瘧,頭額、目痛,脈浮洪弦數。
乾葛,柴胡,羌活,黃芩,白芷,甘草,桔梗,芍藥(無汗去之,汗多倍用。)
上,水煎,加生薑三片,蔥白搗汁三匙,熱服。
清脾飲
治瘧疾熱多寒少,脈弦數,口苦咽乾,溺赤。
柴胡(一錢二分),半夏,黃芩,白朮(腹脹滿者去之),陳皮(各一錢),茯苓,厚朴(各八分),青皮(七分),草果(六分),甘草(四分),生薑(三片),大棗(一枚)
白話文:
柴葛解肌湯是用來治療三陽經瘧疾,症狀包括頭額、眼睛疼痛,脈搏浮而洪大,弦數有力。
藥方包含乾葛、柴胡、羌活、黃芩、白芷、甘草、桔梗、芍藥。如果病人沒有汗,可以去除芍藥;如果汗多,則要加倍使用芍藥。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加入三片生薑和三匙蔥白汁,趁熱服用。
清脾飲則是用來治療瘧疾熱多寒少,症狀包括脈搏弦數,口苦咽乾,小便赤黃。
藥方包含柴胡、半夏、黃芩、白朮(如果腹部脹滿,可以去除白朮)、陳皮、茯苓、厚朴、青皮、草果、甘草、生薑、大棗。
按:右方曰「清脾」者,非清涼之謂,乃攻去其邪,而脾部為之一清也。故用青皮、厚朴消去脾部之痰。半夏、生薑燥去脾家之濕,柴、芩清熱。朮、甘補虛。而草果又能清膏粱之疾也。
內因
惡飲食者,從飲食上得之,必胸滿噫氣,大棗加山楂、枳實、神麯、厚朴、柴胡、青皮。大抵無痰不成瘧,若內傷挾外邪同發,內必生痰。痰滯於中,寒熱不已,脈滑者,二陳加柴胡、黃芩、草果、常山以吐之,吐中就有發散之意。但常山性暴悍,非痰盛氣實者,不可用也。
白話文:
所謂「清脾」,並非指清涼,而是指去除脾臟的邪氣,使脾部變得清爽。因此,使用青皮、厚朴來消去脾部的痰濕,半夏、生薑來乾燥脾臟的濕氣,柴胡、黃芩來清熱,白朮、甘草來補虛,草果則能治療因膏粱厚味引起的疾病。
如果因為飲食不節導致脾胃不和,就會出現胸悶、嗳气等症状,这时可以用大枣、山楂、枳实、神曲、厚朴、柴胡、青皮来调理。一般来说,疟疾的发作都与痰有关。如果内伤加之外邪侵袭,体内必然会生痰。痰滞体内,寒热反复,脉象滑利,可以用二陈汤加柴胡、黄芩、草果、常山来促使呕吐,吐出痰浊,也有散寒解表的作用。但常山性烈,非痰盛气实者不可使用。
二陳湯(方見痰證。)
虛瘧
虛人患瘧,飲食少進,四肢無力,汗多,怠惰嗜臥,六君子湯、人參養胃湯。汗多,煩躁而渴,白虎湯加人參。汗多,不煩渴,柴胡桂枝湯。元氣漸虛,不思食而多汗者,四獸飲截之。虛瘧久不止,宜養正,不可截,多服補中益氣湯自止。
六君子湯
即四君子加陳皮、半夏。
人參養胃湯
白話文:
二陳湯適用於痰證。
虛瘧
虛弱的人患瘧疾,飲食減少,四肢無力,容易出汗,懶惰嗜睡,可以使用六君子湯或人參養胃湯。如果出汗多、煩躁口渴,可以用白虎湯加人參。如果出汗多,但不煩躁口渴,可以使用柴胡桂枝湯。如果元氣逐漸虛弱,不思飲食又容易出汗,可以用四獸飲治療。如果虛瘧久治不愈,應該注重養護正氣,不要急於止瘧,可以多服用補中益氣湯,讓病症自然消失。
六君子湯
就是四君子湯加上陳皮、半夏。
人參養胃湯
本方加香附、砂仁,名香砂養胃湯。
即平胃合二陳加人參、藿香、草果、烏梅、生薑,煎。
按:人之飢、飽,皆足以傷胃。胃傷,則榮衛虛而穀氣乖,乖則爭,爭則邪正分,寒熱作,而瘧成矣。方中有參、茯、甘草之甘,可以補胃之不足。陳、蒼、厚朴之辛,可以平胃之有餘。半夏醒脾。藿香開胃。烏梅之酸,可使收陰。草果之溫,可使消滯焉。
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白話文:
這個方子加入香附、砂仁,叫做香砂養胃湯。
做法是將平胃散和二陳湯合在一起,再加入人參、藿香、草果、烏梅、生薑,煎煮服用。
古人認為,人體過飢或過飽都會傷胃。胃受傷後,就會導致營衛虛弱,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導致正邪相爭,寒熱交替,最終形成瘧疾。這個方子中的人參、茯苓、甘草味甘,可以補益胃氣;陳皮、蒼朮、厚朴味辛,可以調和胃氣;半夏可以醒脾;藿香可以開胃;烏梅味酸,可以收斂陰氣;草果味溫,可以消解積滯。
另外,還可以參考補中益氣湯(方子在內傷篇)。
白虎湯(方見火證。)
四獸飲
治虛瘧久不愈。
即六君子湯加草果、烏梅、生薑、大棗等分,煎服。
實瘧
暴瘧寒熱往來,脈弦數,必熱多也,清脾飲。脈弦遲,必寒多,七寶飲。發五、六次不止,不二飲截之。無汗要有汗,發散為主,小柴胡去人參,加葛根、蒼朮、青皮、蘇葉。大便不通,大柴胡湯下之。
七寶飲
治一切瘧疾及山嵐瘴氣寒熱如瘧。
常山,草果,檳榔,厚朴(姜炒),青皮,陳皮,甘草(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酒同煎,露一宿,稍溫,空心向東服。
白話文:
白虎湯用於治療火證。
四獸飲用於治療虛瘧久治不愈。
配方:六君子湯加上草果、烏梅、生薑、大棗等量,煎煮服用。
實瘧:
若出現發熱、寒熱往來、脈象弦數,則多為熱證,宜用清脾飲。若脈象弦遲,則多為寒證,宜用七寶飲。若發作五、六次不止,則可用不二飲截斷病情。若無汗需發汗,則以發散為主,可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加葛根、蒼朮、青皮、蘇葉。若大便不通,則可用大柴胡湯下之。
七寶飲用於治療一切瘧疾及山嵐瘴氣引起的寒熱如瘧症。
配方:常山、草果、檳榔、厚朴(姜炒)、青皮、陳皮、甘草(各等分)
每次服用五錢,用水、酒一起煎煮,放置一宿,微溫後,空腹向東服用。
不二飲
截陰瘧、老瘧神效。
柴胡,黃芩,常山,檳榔,知母,芍藥,青皮,甘草
上,用短水白酒二鍾,煎八分,發前五個時服。忌熱茶、湯、飯一日,只可食溫、涼者。
按:上二方,惟脈來浮大弦滑者可用,蓋浮為表,大為陽,弦為飲,滑為實故也。若脈來沉細澀微者,與之則逆矣,慎之!慎之!
大柴胡湯
即小柴胡去人參、甘草,加大黃、枳實。
瘴瘧
瘴瘧者,感山嵐瘴氣作瘧,實者藿香正氣散,虛者人參養胃湯。
藿香正氣散(方見霍亂。)
白話文:
不二飲主治截陰瘧和老瘧,非常有效。藥材包括柴胡、黃芩、常山、檳榔、知母、芍藥、青皮、甘草。用兩杯白酒煎煮,煮至八分滿,在發病前五個小時服用。服藥後一天內忌食熱茶、熱湯和飯,只能吃溫涼食物。
不二飲只適合脈象浮大弦滑的人使用,因為浮代表表症,大代表陽氣,弦代表水飲,滑代表實證。如果脈象沉細澀微,使用不二飲就會適得其反,要謹慎!
大柴胡湯是從小柴胡湯中去掉人參和甘草,再加入大黃和枳實。
瘴瘧是因山嵐瘴氣導致的瘧疾,實證可用藿香正氣散治療,虛證可用人參養胃湯治療。
痎瘧
痎瘧者,三日一發,或連二日發,間一日者。或作於霜降後,或下午陰分,俱不可截,柴胡養陰湯、黃耆鱉甲湯、補中益氣湯、四獸飲皆可服之。
柴胡養陰湯(秘方)
治陰分虛,邪氣盛,無汗而瘧者。
柴胡(四錢),當歸(二錢),陳皮(二錢),知母(一錢)
黃耆鱉甲湯(秘方)
治陰陽俱虛,正不勝邪,多汗而瘧者。
白話文:
痎瘧
痎瘧是一種病症,每隔三天發作一次,或者連續兩天發作,間隔一天。有時在霜降之後發作,或者在下午陰氣最盛的時候發作,都难以用藥物立刻止住。可以使用柴胡養陰湯、黃耆鱉甲湯、補中益氣湯、四獸飲等方劑治療。
柴胡養陰湯(秘方)
適用於陰虛體質,邪氣盛而無汗的瘧疾患者。
藥材:柴胡四錢,當歸二錢,陳皮二錢,知母一錢。
黃耆鱉甲湯(秘方)
適用於陰陽兩虛,正氣不足,邪氣盛而多汗的瘧疾患者。
黃耆(二錢,蜜炙),陳皮(一錢,炒),鱉甲(一錢,炙),何首烏(三錢,蒸熟,忌鐵)
瘧母
痎瘧久不止,必生瘧母。在脅下,大如杯,令人面色痿黃,寒熱不已,用川芎、芍藥、柴胡各一錢,人參五分,水煎,送下鱉甲丸二錢,外以阿魏膏貼之,神效。
鱉甲丸(秘方)
治久瘧不愈,脅下有塊,俗名瘧母。
鱉甲(酒炙,半斤),蓬朮(醋煮,三兩),青皮(醋煮三兩),穿山甲(土炒,二兩)
上為末,用醋煮當歸為膏,拌前藥丸如黍米大,每服二錢,煎藥送下。
白話文:
長期瘧疾不癒,必定會生出瘧母。瘧母位於脅下,大小如杯,使人面色萎黃,寒熱反覆。可用川芎、芍藥、柴胡各一錢,人參五分,水煎服,服用鱉甲丸兩錢,外敷阿魏膏,效果顯著。鱉甲丸是治療久瘧不癒、脅下有塊,俗稱瘧母的秘方。將酒炙鱉甲半斤、醋煮蓬朮三兩、醋煮青皮三兩、土炒穿山甲兩兩研磨成粉,用醋煮當歸製成膏,拌入藥粉,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兩錢,以煎藥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