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十 (11)
卷十 (11)
1. 疳病八
凡此之類,皆疳證也。
茯苓丸
治心疳、驚疳。
茯神,琥珀,黃連,蘆薈,赤茯苓(各三錢),遠志(薑製),菖蒲(各一錢),麝香(少許),蝦膜(炙),鉤藤皮(各二錢)
上為末,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下。
大蘆薈丸
治肝疳,殺蟲,和胃,止瀉,兼治脊疳。
蘆薈(研),胡連,川連,蕪荑(去扇),青皮,木香,鶴蝨(微炒),雷丸(破開,白者佳,赤色者殺人,不用。等分),麝香(少許),砂仁(減半)
上為末,米糊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
清肺飲
治肺疳,熱䘌穿鼻孔,汁臭或生瘜肉。
紫蘇,前胡,黃芩,當歸,連翹,防風,赤茯,生地,天冬(去心),甘草(炙),桔梗(各一兩),桑皮(炒,半兩)
細銼,每服二錢,水煎,食後服。
肥兒丸
治脾疳、食疳。若治一切疳,後備加減法。
麥芽,神麯,使君,胡連,木香,檳榔,肉果
有蟲加鶴蝨、雷丸、胡粉、苦楝根之類。積多加三稜、蓬朮、枳實、厚朴之類。眼痛加木賊、龍膽、車前之類。腹膨脹加蘿蔔子、蝦蟆干之類。浮腫加赤茯苓、滑石、桑皮之類。脾虛泄瀉,飲食不為肌膚,加四君子之類。肺熱咳嗽,潮熱骨蒸,衄血盜汗,加白芍、生地、黃芩、知母、銀柴、地骨、門冬之類。
渴加天花粉、烏梅之類。血虛脈弱神衰,加當歸、熟地、人參、紫河車。
上為末,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空心陳米湯化下。
九味地黃丸
治腎疳。
熟地(四兩),赤茯,山茱萸肉,川楝子,當歸,川芎,丹皮,使君子肉,乾山藥(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溫酒下。
走馬牙疳方,滕氏真傳。
五倍子(焙),人中白(煅),枯礬,緋丹(焙紫色),輕粉(少許),片腦(少許)
上,共研勻,敷患處。
鬾病(附)
小兒未斷乳,母復有胎兒飲其乳,羸瘦骨立,發黃壯熱,大便不調,名曰鬾病。或有妊而抱他兒,亦能致之。先令兒斷乳,後服消乳丸、(方見變蒸。)異功散。
異功散
即四君子加陳皮
白話文:
疳病八
各種類似症狀,都屬於疳證。
茯苓丸
治療心疳、驚疳。
配方:茯神、琥珀、黃連、蘆薈、赤茯苓(各三錢)、遠志(薑製)、菖蒲(各一錢)、麝香(少許)、蝦膜(炙)、鉤藤皮(各二錢)
製法: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丸藥,如麻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用薄荷湯送服。
大蘆薈丸
治療肝疳,殺蟲、和胃、止瀉,也治療脊疳。
配方:蘆薈(研磨)、胡連、川連、蕪荑(去扇)、青皮、木香、鶴蝨(微炒)、雷丸(破開,白色最佳,紅色有毒,不用)、等分,麝香(少許)、砂仁(減半)
製法: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丸藥,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米湯送服。
清肺飲
治療肺疳,熱毒穿透鼻孔,鼻涕臭或長瘜肉。
配方:紫蘇、前胡、黃芩、當歸、連翹、防風、赤茯苓、生地、天冬(去心)、甘草(炙)、桔梗(各一兩)、桑皮(炒,半兩)
製法:切碎藥材,每次服用二錢,水煎服,飯後服用。
肥兒丸
治療脾疳、食疳。若治療各種疳病,可根據情況增減藥物。
配方:麥芽、神麴、使君子、胡連、木香、檳榔、肉果
如有蟲症,可加入鶴蝨、雷丸、胡粉、苦楝根等。積食太多,可加入三稜、蓬朮、枳實、厚朴等。眼睛疼痛,可加入木賊、龍膽、車前等。腹部膨脹,可加入蘿蔔子、蝦蟆干等。浮腫,可加入赤茯苓、滑石、桑皮等。脾虛泄瀉,飲食難以吸收,可加入四君子湯等。肺熱咳嗽,潮熱骨蒸,流鼻血盜汗,可加入白芍、生地、黃芩、知母、銀柴、地骨皮、天冬等。
口渴,可加入天花粉、烏梅等。血虛脈弱,神疲乏力,可加入當歸、熟地、人參、紫河車等。
製法:研磨成粉末,做成龍眼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空腹用陳米湯送服。
九味地黃丸
治療腎疳。
配方:熟地黃(四兩)、赤茯苓、山茱萸肉、川楝子、當歸、川芎、丹皮、使君子肉、山藥(各二兩)
製法: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八十丸,空腹用溫酒送服。
走馬牙疳方(滕氏真傳)
配方:五倍子(焙)、人中白(煅)、枯礬、緋丹(焙紫色)、輕粉(少許)、冰片(少許)
製法:研磨均勻,敷於患處。
鬾病(附)
嬰兒未斷奶,母親懷孕又哺乳,導致嬰兒消瘦、骨骼突出、發黃、發熱、大便不調,稱為鬾病。懷孕抱養別人的孩子,也會導致這種疾病。先讓嬰兒斷奶,然後服用消乳丸(方劑見變蒸篇)、異功散。
異功散
即四君子湯加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