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十 (9)
卷十 (9)
1. 驚風七
陽癇發熱脈浮,溲赤便秘,口中氣熱,其病在腑,易治。陰癇身冷脈沉,口中氣冷,其病在臟,難治。治風癇,則先散風。治驚癇,則先利驚。治食癇,則先消導,續以定癇等劑主之。
化風丹
涼風化痰,退熱定搐,治風癇先宜此藥。
膽星,羌活,獨活,防風,天麻,人參,川芎,荊芥,粉草(各一錢),全蠍(一個)
上為末,煉蜜為丸,皂角子大,每服一錢,薄荷湯下。
比金丸
治驚癇先用此藥。
人參,琥珀,茯苓,硃砂,遠志(薑製,取肉炒),天麻,南星,川芎,菖蒲,青黛(各一錢),麝香(一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金銀、薄荷湯下。
虎睛丸
治驚癇邪氣入心。
虎睛(細研),遠志(薑製),犀角(銼),大黃(煨),菖蒲,麥冬(等分),蜣螂(去足、翅,炒,三枚)
上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金銀湯下。
白話文:
驚風七
陽癇發作時會發熱,脈搏浮快,小便赤紅,大便秘結,口中氣息 gorące,病在腸胃,容易治療。陰癇發作時則身體冰冷,脈搏沉弱,口中氣息冰冷,病在臟腑,難以治療。治療風癇,應先驅散風邪;治療驚癇,應先疏通經絡,使驚恐之氣得以宣洩;治療食癇,應先消導積滯,然後再服用鎮癇的藥物。
化風丹
此方具有清熱化痰、退熱止搐的功效,治療風癇應優先選用。
藥方組成:膽星、羌活、獨活、防風、天麻、人參、川芎、荊芥、粉草各一錢,全蠍一個。
製法: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皂角子,每次服用一錢,用薄荷湯送服。
比金丸
此方用於治療驚癇的初期。
藥方組成:人參、琥珀、茯苓、硃砂、遠志(薑汁炮製,取其肉,炒)、天麻、南星、川芎、菖蒲、青黛各一錢,麝香一錢。
製法: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一至二丸,用金銀花湯或薄荷湯送服。
虎睛丸
此方用於治療驚癇,邪氣入侵心臟的情況。
藥方組成:虎睛(研磨細粉)、遠志(薑汁炮製)、犀角(銼碎)、大黃(煨)、菖蒲、麥冬(等量),蜣螂(去足翅,炒,三枚)。
製法: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米糊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一至二丸,用金銀花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