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 (7)

1. 驚風七

大人中風亦可服。

礞石滾痰丸

治驚癇痰涎壅盛,喘促不寧。

大黃(酒拌,蒸),黃芩(各四兩),礞石(硝煅金色,五錢),沉香(二錢)

上為末,蜜丸如芡實大,量兒加減,大人亦可服。

涼驚丸

治驚熱。

防風(三錢),青黛(三錢),龍膽草(三錢),鉤藤(二錢),牛黃(五分),麝香(一分),龍腦(少許),黃連(二錢)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不拘時。

通頂散(又名搐鼻散。方見中風。)

慢驚風,慢脾風

慢驚受病不一,或急驚用涼藥,取下太過,以致脾胃虛損,風邪乘之;又有吐瀉不止而成者;有氣虛暴吐瀉而成者;有傷寒傳變日久而成者;有久嗽而成者;有下積峻取而成者。惟吐瀉、積、痢成虛,則變證甚速。凡才吐瀉便是慢驚,須用溫中快里。或搐來緊急,乃慢驚初傳,尚有陽證,不可誤作急驚用涼藥。

世言搐慢為慢驚,非也,若泥此,往往指慢脾風為慢驚矣。凡慢驚,男子以瀉得之為重;女子以吐得之為重。古人有云:病家怕驚不怕瀉,醫家怕瀉不怕驚。如瀉久不止,且先治瀉;若更治風,則驚風愈甚,只可養脾安胃生津,大養脾丸、參苓白朮散、大醒脾散、烏蠍四君子湯不拘時服。如因他證,例當循根源施治。

慢驚,口、眼、手、足一邊牽引者,難治。慢驚風要唇紅,若囟腫者死。仲景云:陰不得有汗。蓋陰證無汗,有汗亡陽,故凡慢驚有汗多死。

慢驚傳入慢脾,其變甚速,虛又甚也。治必循次平和,無令速愈之理,治法大要生胃回陽,不可過劑。仲陽有黃土湯,以土勝水,木得其平,則風自止,以脾土為本也。若眼半開半合,手足不冷,證候尚在慢驚,則勿用回陽。或已入慢脾而陽氣猶未脫者,亦未可即用硫黃、附子等劑。

手足漸暖,仍以醒脾散等調之。慢脾風用藥,乃非得已,危如燈無油,漸見昏滅。慢脾風若見有一臟絕,即不可用藥。

天麻防風丸

治一切驚風。

天麻,防風,人參(各一兩),膽星(二兩),雄黃(二錢,另研),甘草(炙),全蠍(薄荷湯煮數沸,焙乾),殭蠶(炒去絲、嘴,各五錢)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硃砂、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燈心、薑湯下。

如驚重,每丸加牛黃半分更效。

至聖保命丹(方見前胎驚條。)

一切急、慢驚風皆治。

參苓白朮散(方見四卷泄瀉條。)

治脾虛泄瀉之要藥。

大醒脾散

治慢脾風。

白朮,茯苓,陳皮,甘草,人參,石蓮肉,木香,丁香,南星,白附,砂仁,全蠍

上,陳倉米一撮,生薑一片,大棗一枚,煎服。

烏蠍四君子湯

治慢驚、慢脾風,吐瀉不止者。

即四君子加川烏、全蠍

薑、棗,煎。

夜啼

夜啼有寒,腹痛面青,口中冷,厥逆便泄不乳,鉤藤散去當歸,加乾薑、肉桂。夜啼有熱證者,鉤藤散去當歸、木香,加辰砂、木通,或乳頭散。啼而不哭是痛,故直聲來往無淚。哭而不啼是驚,故連聲多淚。若眼白青色,唇紫,不治。

白話文:

驚風七

大人中風也可以服用此方。

礞石滾痰丸

治療驚癇,痰涎壅塞,呼吸急促不安的症狀。

藥物組成:大黃(酒拌後蒸)、黃芩(各四兩)、礞石(硝石煅燒至金色,五錢)、沉香(二錢)

製法: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芡實大小的藥丸。劑量可根據兒童或成人調整。

涼驚丸

治療因熱引起的驚厥。

藥物組成:防風(三錢)、青黛(三錢)、龍膽草(三錢)、鉤藤(二錢)、牛黃(五分)、麝香(一分)、龍腦(少許)、黃連(二錢)

製法: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不限時間。

通頂散(又名搐鼻散,方劑見於中風治療部分)

慢驚風、慢脾風

慢驚風的病因各有不同,可能是因急驚風使用寒涼藥物過度,導致脾胃虛損,風邪乘虛而入;也可能是因長期腹瀉不止所致;或是氣虛導致的突然腹瀉;亦或是傷寒病變日久而成;還有久咳不止或因下瀉過度所致。其中,因嘔吐、腹瀉、痢疾導致虛弱的,病情變化最快。凡出現嘔吐腹瀉,就可能是慢驚風,需溫中健脾。若抽搐緊急,是慢驚風初期,尚有陽氣,不可誤認為急驚風而使用寒涼藥物。

民間認為抽搐緩慢就是慢驚風,這是錯誤的,如果拘泥於此,往往會把慢脾風誤認為慢驚風。凡慢驚風,男子以腹瀉為主;女子以嘔吐為主。古人云:「病人怕驚不怕瀉,醫生怕瀉不怕驚。」如果腹瀉久治不愈,應先治瀉;如果再去治風,驚風反而會加重,只能養脾安胃生津,服用大養脾丸、參苓白朮散、大醒脾散、烏蠍四君子湯,不限時間服用。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則應根據病因治療。

慢驚風,口、眼、手、足一邊抽搐的,難以治療。慢驚風要唇紅潤,如果囟門腫脹則預後不良。張仲景說:「陰證不得有汗。」因為陰證無汗,出汗則傷陽氣,所以凡慢驚風出汗多的預後多不良。

慢驚風發展成慢脾風,病情變化迅速,且虛弱嚴重。治療必須循序漸進,不可求速效,治療的大原則是溫補脾胃,回陽救逆,不可用藥過猛。仲景有黃土湯,以土克水,使肝木平和,則風自息,以脾土為本。如果眼睛半開半合,手腳不冷,症狀還在慢驚風階段,則不要使用回陽藥物。如果已經發展成慢脾風,但陽氣尚未完全衰竭,也不可立即使用硫黃、附子等藥物。

手腳逐漸變暖後,仍需用醒脾散等藥物調理。慢脾風用藥,是不得已而為之,如同油燈將盡,漸漸熄滅。慢脾風如果出現某一臟腑功能衰竭,則不可再用藥。

天麻防風丸

治療各種驚風。

藥物組成:天麻、防風、人參(各一兩)、膽星(二兩)、雄黃(二錢,另研)、甘草(炙)、全蠍(用薄荷湯煮沸數次,焙乾)、殭蠶(炒去絲、嘴,各五錢)

製法: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再用硃砂、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燈芯、薑湯送服。

如果驚厥嚴重,每丸可加牛黃半分,療效更好。

至聖保命丹(方劑見於前文胎驚部分)

治療各種急、慢驚風。

參苓白朮散(方劑見於四卷泄瀉部分)

治療脾虛泄瀉的主要藥物。

大醒脾散

治療慢脾風。

藥物組成:白朮、茯苓、陳皮、甘草、人參、石蓮肉、木香、丁香、南星、白附子、砂仁、全蠍

製法:以上藥物加陳倉米一撮、生薑一片、大棗一枚煎服。

烏蠍四君子湯

治療慢驚風、慢脾風,嘔吐腹瀉不止的症狀。

製法: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加川烏、全蠍,加薑、棗煎服。

夜啼

夜啼若伴有寒邪,腹痛、面色青白、口冷、厥逆、腹瀉、拒乳,則用鉤藤散去當歸,加乾薑、肉桂。夜啼伴有熱證,則用鉤藤散去當歸、木香,加辰砂、木通,或用乳頭散。啼哭而無聲是疼痛,故哭聲單調無淚;哭而無啼是驚嚇,故哭聲連續不斷且有淚水。如果眼白發青,嘴唇發紫,則預後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