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 (4)

1. 辨虎口紋四

(新增)

【歌】積黃青色是驚風,熱赤傷寒紫淡紅。黑痛白為虛冷嗽,更參隨部用神工。

【論】看小兒左右叉手處,名曰虎口。自虎口而上,第一節名曰風關,第二節名曰氣關,第三節名曰命關。有紋見於風關,易治;透過氣關,漸難;過三關,多死。候左手之紋,病應心、肝;右手之紋,病應脾、肺。紋有五色:紫者,風邪在表;驚則紋青;淡紅則寒熱在表;深紅必發傷寒、痘疹;青紅者,驚熱。

紋亂則病久;紋細則腹痛多啼,乳食不消;紋粗直射指甲,必主驚風惡候;紋黑如墨,大抵困重難治。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通過觀察孩童虎口部位的紋路顏色來判斷病情的方法。

歌訣中說,如果虎口部位的紋路呈現黃青色,可能是驚風的症狀;若紋路顯現熱赤色,可能是感冒或傷寒;紫色淡紅可能代表身體有熱或寒;黑色紋路可能表示疼痛,白色則可能為虛弱或冷咳。

理論部分則進一步說明,虎口指的是孩童雙手交叉時,拇指與食指之間的部位。從虎口往上,第一節稱為風關,第二節稱為氣關,第三節則為命關。如果發現紋路出現在風關,病情較容易治療;若紋路延伸至氣關,治療就相對困難;一旦紋路過了三關,病情可能危及生命。左手的紋路反應心、肝的健康狀況;右手的紋路則反映脾、肺的狀況。

紋路的顏色也有不同的意義,紫色可能表示風邪在體表;驚嚇後紋路會轉青;淡紅色表示寒熱在體表;深紅色預示可能會發生傷寒或痘疹;青紅色表示驚嚇後產生的熱。紋路混亂表示病情持久;紋路細微表示可能有腹痛、多啼哭、消化不良等症狀;紋路粗大且直接延伸到指甲,可能是嚴重的驚風;紋路呈現深黑色,通常病情嚴重,難以治療。

2. 診三關脈五

(新增)

【歌】小兒有病須憑脈,一指三關定其息。浮洪風熱數為驚,虛冷沉遲實有積。

【論】浮脈為風,秋得之曰平,余時主傷風寒,頭疼壯熱,或夜熱晝涼,咳嗽噴嚏,鼻塞清涕,嘔逆不食。

洪脈為熱,夏得之曰平,余時主風熱壅盛,身體溫壯,發驚,瘡瘍,血泄。

數脈為驚,春得之曰平,余時主驚風抽掣。脈數小者,多睡惕跳,直視恐怖,盜汗,夢中咬牙,吐舌,喘吐。脈數大者,一、二日間必發搐搦。

沉遲為虛冷,四時得之,主脾胃虛弱,滑泄脫肛,吐痢不止,日漸尫羸,以成脾困,或作疳勞。

實脈為積滯,冬得之曰平,余時主食傷、積聚、腹脹或痛。發豎吐利,緩治即成疳勞、丁奚、哺露候,當取積後補。

白話文:

【歌謠】孩子生病時必須藉由脈診來判斷病情,從手腕的一寸三分區(三關)可以確定呼吸的情況。如果脈象浮洪是因為風熱,脈數快則可能受到驚嚇,若脈象虛弱、冷、沉、遲,那可能有實質的積滯。

【討論】浮脈代表風邪,秋天出現這種脈象算正常,其他季節出現則可能是受風寒,會有頭痛、高燒,或者晚上熱白天涼,咳嗽打噴嚏,鼻塞流清涕,嘔吐不想吃東西。

洪脈代表熱邪,夏天出現這種脈象算正常,其他季節出現則可能風熱過盛,身體溫熱,可能發驚,長瘡瘍,出血。

數脈代表受到驚嚇,春天出現這種脈象算正常,其他季節出現則可能驚風抽搐。脈數小的孩子,會多睡、心悸、直視恐懼、盜汗、夢中咬牙、吐舌、喘息。脈數大的孩子,在一二天內可能會抽搐。

沉遲的脈象代表虛冷,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代表脾胃虛弱,可能滑腸、脫肛,嘔吐、腹瀉不停,逐漸消瘦,可能形成脾困,或者發展成疳疾、勞損。

實脈代表有積滯,冬天出現這種脈象算正常,其他季節出現則可能食物傷害、腹部積聚、腹脹或疼痛。會突然嘔吐、腹瀉,如果不治療,可能形成疳疾、勞損、餵養困難,應先清除積滯再補充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