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 (3)

1. 變蒸三

【歌】嬰兒臟腑未全成,長養之時必變蒸。變則氣升蒸則熱,八蒸十變始成人。

【論】夫小兒初生,形體雖具,其氣、血、精、神、志、意、魂、魄,俱未能全,故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一蒸。凡遇一變,即覺性情自有異於前,所以長養志意故也。初生至三十二日一變,生癸水,屬足少陰腎,主精志。六十四日一蒸二變,生壬水,屬足太陽膀胱,其發耳與尻冷。

至九十六日三變,生丁火,屬手少陰心,主藏神,其性為喜。至一百二十八日四變二蒸,生丙火,屬手太陽小腸,其發汗出而微驚。至一百六十日五變,生乙木,屬足厥陰肝,主藏魂,喜哭。至一百九十二日六變三蒸,生甲木,屬足少陽膽,其發目不閉而赤。至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辛金,屬手太陰肺,主藏魄,生聲。

至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四蒸,生庚金,屬手陽明大腸,其髮膚熱而汗,或不汗。至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己土,屬足太陰脾,主藏意與智。至三百二十日十變五蒸,生戊土,屬足陽明胃,其發不食,腸痛而吐乳。又,手厥陰心包絡與手少陽三焦二經,俱無形狀,故不變而不蒸。

十變五蒸者,天地之數以生成之,然後生志意,能言語,知喜忽,故云始全也。十變後,六十四日為一大蒸,計三百八十四日也,長其經脈、手、足,故手受血而能持物,足受血而能行立。又六十四日為二大蒸,計四百四十八日,則言語、意志大異於前。又六十四日為三大蒸,計五百一十二日,變蒸既足,兒乃成人。

蓋變者,變生五臟志意,蒸者,蒸養六腑氣血,故變則上氣,蒸則體熱。每一變蒸,輕則發熱微汗如驚,五日乃解;重則壯熱脈亂而數,或吐或汗,或煩啼燥渴,七日始解。亦有變蒸之餘,續感寒邪,隨證調之可也。具有不熱不驚而暗變者,胎氣實故耳。

柴胡湯

治變蒸骨熱心煩,啼叫不已,或寒熱往來。

人參,甘草,麥冬(去心),防風,柴胡,龍膽草

惺惺散

治變蒸發熱,咳嗽痰誕,鼻塞聲重,或挾瘡疹發熱者。

川芎,桔梗,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細辛,花粉,生薑,薄荷

水煎溫服。

紫陽黑散

治變蒸熱不解及挾時瘟病。

麻黃(去根節,三分),大黃(一分),杏仁(一分,一半去皮,一半連皮)

上三味,燒存性,研末,每服半錢,水半盞,煎服,抱兒於暖處,取微汗,身涼即愈。

調氣散

治變蒸吐瀉,不乳多啼。

木香,香附,人參,厚朴,藿香,陳皮,甘草(等分)

薑、棗煎服。

消食丸

治變蒸時乳食過多,胃氣不能消化。

砂仁,陳皮,三稜,蓬朮,神麯,麥芽(等分),香附(加倍)

末之,曲糊丸,白湯下,量兒加減。

白話文:

【歌訣】新生兒的臟腑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變蒸」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變」是氣的上升,「蒸」則帶來體內的熱度,經過八次「蒸」和十次「變」後,孩子才會成為成熟的個體。

【理論】小兒出生初期,雖然外形已具備,但其氣、血、精、神、志、意、魂、魄等生命要素都尚未完善,因此每32天會有一次「變」,64天有一次「蒸」。每次「變」後,孩子的性格和情緒都會有所不同,這是為了促進他們心智的發展。從出生到32天的第一次「變」,會產生癸水,這屬於足少陰腎,主要影響精氣和意志。到了64天,第二次「變」和第一次「蒸」會產生壬水,這屬於足太陽膀胱,可能會引起耳朵和臀部感覺寒冷。

96天的第三次「變」,會產生丁火,這屬於手少陰心,主要影響精神,孩子的性格傾向喜悅。128天的第四次「變」和第二次「蒸」,會產生丙火,這屬於手太陽小腸,可能會出現微微出汗和驚恐的情況。160天的第五次「變」,會產生乙木,這屬於足厥陰肝,主要影響魂魄,孩子可能更常哭泣。192天的第六次「變」和第三次「蒸」,會產生甲木,這屬於足少陽膽,可能會引起眼睛不閉合且泛紅。224天的第七次「變」,會產生辛金,這屬於手太陰肺,主要影響魄力,聲音開始發育。

256天的第八次「變」和第四次「蒸」,會產生庚金,這屬於手陽明大腸,可能會導致皮膚發熱出汗,或者不出汗。288天的第九次「變」,會產生己土,這屬於足太陰脾,主要影響意志和智慧。320天的第十次「變」和第五次「蒸」,會產生戊土,這屬於足陽明胃,可能會引發食慾不振、腸痛和嘔吐奶水。手厥陰心包絡和手少陽三焦兩條經絡因無具體形態,所以不會經歷「變」和「蒸」。

「十變五蒸」是根據天地自然規律來形成,然後孩子的心智開始成熟,能夠說話,理解喜悅和悲傷,所以說這是成長的開始。在「十變」之後,每64天會有一次大的「蒸」,總共384天,這期間四肢和經脈會長大,孩子手腳得到血液供應,能夠拿取物品和站立行走。再過64天,共計448天,孩子在語言和意志方面會有很大的變化。再過64天,共計512天,當「變蒸」過程完成,孩子就真正成為一個成熟的人。

「變」是改變五臟的功能和意志,「蒸」則是滋養六腑的氣血,所以「變」會影響上氣,「蒸」則會使身體發熱。每次「變蒸」,輕微的反應可能是發熱和微汗,像受到驚嚇,五天後就會恢復;嚴重的反應則可能是高熱、脈搏紊亂且頻率加快,或者嘔吐、出汗、煩躁、啼哭、口渴,七天後才能恢復。也有在「變蒸」後,因為持續受到寒邪的影響,需根據具體症狀進行調理。有些孩子在「變蒸」過程中沒有發熱和驚嚇的反應,這是因為他們的胎氣較強。

以下是一些用於治療「變蒸」相關症狀的方劑:

  1. 柴胡湯:用於治療「變蒸」引起的骨熱、心煩、不停啼哭,或者寒熱交錯。 成分:人參、甘草、麥冬(去心)、防風、柴胡、龍膽草

  2. 悖悖散:用於治療「變蒸」發熱、咳嗽、痰多、鼻塞、聲音重,或者伴有疹子發熱。 成分:川芎、桔梗、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細辛、花粉、生薑、薄荷

  3. 紫陽黑散:用於治療「變蒸」熱度無法消退,以及伴隨時令瘟疫。 成分:麻黃(去根節,三分)、大黃(一分)、杏仁(一分,一半去皮,一半連皮) 服用方法:以上三味藥物燒存性,研磨成末,每次服用半錢,用水半盞煎煮,讓孩子在溫暖的地方服用,取得微汗,身體涼爽即可痊癒。

  4. 調氣散:用於治療「變蒸」引起的嘔吐、腹瀉,不願吃奶,頻繁啼哭。 成分:木香、香附、人參、厚朴、藿香、陳皮、甘草(等分) 服用方法:薑、棗煎煮後服用。

  5. 消食丸:用於治療「變蒸」期間過量飲食,導致胃氣不能正常消化。 成分:砂仁、陳皮、三稜、蓬朮、神麯、麥芽(等分)、香附(加倍) 製作方法:將所有成分研磨成末,加入麯糊製成丸,用白湯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