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十 (2)
卷十 (2)
1. 月里眾疾二
臍風者,壯熱痰盛,眼翻口噤是也,天麻防風丸。
撮口者,唇撮聚不能開,蠍梢散。
錢孔純云:臍風、撮口,若兩眉青色,臉赤腹脹,不可用藥。《聖惠方》云:先撮口而生驚,若臍邊青黑,撮口不開,是為內搐,不治,爪甲青黑即死。
天麻防風丸(方見驚風。)
蠍梢散
治百日內撮口、臍風及胎風。
蠍梢(四十九個),殭蠶(四十九個),片腦(少許,另研),麝香(少許,另研)
先將薄荷包紮蠍梢、殭蠶在內,炒薄荷葉干為度,共研細,入腦、麝末研勻,用紫雄雞肝煎湯調下。
胎驚
胎驚者,生下至月里就驚踢抽掣,握拳發熱者,抱龍丸、至聖保命丹。
按:前證是內臟感受,發為真搐,難治,發不過兩、三次必死。
抱龍丸
治驚風痰喘咳嗽,保肝使心火不熾也。
天竺黃(一兩),雄黃,硃砂(各五錢),膽星(四兩)
上研極細末,蜜丸龍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湯調下。
至聖保命丹
治胎驚搐搦痰盛及一切急、慢驚風。
天南星(炮),殭蠶(炒,去絲、嘴),防風(各五錢),全蠍(三十個,去蠆泥,焙乾),白附子(炮),天麻(炒),蟬蛻(各四錢),雄黃(一錢),麝香(少許)
上末,蜜丸一錢重,硃砂、金箔為衣,薄荷、燈心湯下。
胎熱
胎熱者,胎中受熱也,大、小便不利、丹毒、瘡瘍、赤疹、赤目、重舌、木舌、口瘡是也,大連翹飲、五福化毒丹。
大連翹飲
柴胡,防風,荊芥,連翹,黃芩,山梔,木通,滑石,車前,瞿麥,蟬蛻,赤芍,甘草
便秘熱盛者,加大黃。
五福化毒丹
玄參(三兩),桔梗(三兩),甘草(七錢),牙硝(五錢),青黛(一兩),人參(七錢),茯苓(一兩半)
一方加黃連(一兩,炒)
末之,煉蜜丸一錢,硃砂衣,薄荷湯下。瘡疹後餘毒上攻,口齒臭氣,生地黃汁化下。
胎寒
胎寒腹痛,泄而不乳,用白姜散、當歸散。
白姜散
治胎中受寒,腹痛不乳。
木香,檳榔,陳皮,甘草(炙),肉桂,白姜(等分)
每服一錢,水一合,煎,以綿蘸吮之。
嘔,加木瓜、丁香。
當歸散
治胎中受寒,厥逆便青,心腹疼,內瘹。
當歸(二錢),木香,肉桂,人參,甘草(減半)
薑、棗煎。
胎肥胎瘦
胎肥,生下肌肉厚,遍身色紅,滿月後漸漸羸瘦,眼粉紅,五心熱,大便難,時時生涎,胎弱,生下面無神氣,肌肉薄,大便白水,時時硬氣,多噦,目無精光。肥、瘦並用浴體法。
浴體法
天麻(二錢),蠍梢(去毒),硃砂(五分),麝香(一字),白礬(三錢),青黛(三錢),烏蛇肉(三錢,酒浸,焙乾,為末)
上,同研勻,每用三錢,水三碗,桃枝一握,葉四、五葉,同煎十沸,溫浴,勿浴背。
白話文:
月里眾疾二
臍風:症狀為壯熱、痰多、眼球上翻、口緊閉。治療用天麻防風丸。
撮口:症狀為嘴唇緊閉不能張開。治療用蠍梢散。
錢孔純說:臍風、撮口若同時出現兩眉青色、臉紅、腹脹,則不可用藥。《聖惠方》記載:先出現撮口然後驚厥,如果臍周圍青黑,撮口不能張開,這是內搐,無法治愈,指甲青黑則會死亡。
天麻防風丸(方劑見驚風部分)
蠍梢散:
主治百日內發生的撮口、臍風及胎風。
組成:蠍梢(49個)、殭蠶(49個)、冰片(少許,另研)、麝香(少許,另研)
用法:先用薄荷葉包裹蠍梢、殭蠶,炒至薄荷葉乾燥,研磨成細粉,加入冰片、麝香粉末,混合均勻,用紫雄雞肝煎煮的湯汁調服。
胎驚:
症狀為出生後至滿月內驚厥抽搐,握拳、發熱。治療用抱龍丸、至聖保命丹。
說明:上述症狀是內臟受損導致的真性抽搐,難以治療,發作兩三次以上必死。
抱龍丸:
主治驚風、痰喘、咳嗽,保護肝臟,防止心火過盛。
組成:天竺黃(一兩)、雄黃、硃砂(各五錢)、膽星(四兩)
用法:研磨成極細粉末,製成龍眼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
至聖保命丹:
主治胎驚、抽搐、痰盛及各種急、慢性驚風。
組成:天南星(炮製)、殭蠶(炒,去絲、嘴)、防風(各五錢)、全蠍(30個,去毒,焙乾)、白附子(炮製)、天麻(炒)、蟬蛻(各四錢)、雄黃(一錢)、麝香(少許)
用法:研磨成粉末,製成一錢重的蜜丸,用硃砂、金箔包裹,用薄荷、燈芯湯送服。
胎熱:
症狀為胎兒在母體內受熱,表現為大小便不利、丹毒、瘡瘍、紅疹、紅眼、舌重、舌硬、口瘡等。治療用大連翹飲、五福化毒丹。
大連翹飲:
組成:柴胡、防風、荊芥、連翹、黃芩、山梔、木通、滑石、車前子、瞿麥、蟬蛻、赤芍、甘草
用法:便秘、熱盛者,加大黃。
五福化毒丹:
組成:玄參(三兩)、桔梗(三兩)、甘草(七錢)、芒硝(五錢)、青黛(一兩)、人參(七錢)、茯苓(一兩半)
備註:一方加黃連(一兩,炒)
用法: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一錢重的丸劑,用硃砂包裹,薄荷湯送服。瘡疹痊癒後餘毒上攻,口齒有臭味,用生地黃汁送服。
胎寒:
症狀為胎兒受寒,腹痛、腹瀉、無乳汁分泌。治療用白姜散、當歸散。
白姜散:
主治胎兒受寒,腹痛、無乳汁分泌。
組成:木香、檳榔、陳皮、甘草(炙)、肉桂、白薑(等分)
用法: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合煎煮,用棉花蘸藥汁塗抹。嘔吐者,加木瓜、丁香。
當歸散:
主治胎兒受寒,厥逆、大便發黑、心腹疼痛、內寒。
組成:當歸(二錢)、木香、肉桂、人參、甘草(減半)
用法:用薑、棗煎煮。
胎肥胎瘦:
胎肥:出生後肌肉肥厚,全身皮膚紅潤,滿月後逐漸消瘦,眼白泛紅,五心煩熱,大便困難,經常流口水。
胎瘦:出生後面容無神,肌肉消瘦,大便稀薄如水,經常打嗝,目無神采。
治療:肥瘦均用浴體法。
浴體法:
組成:天麻(二錢)、蠍梢(去毒)、硃砂(五分)、麝香(一分)、明礬(三錢)、青黛(三錢)、烏蛇肉(三錢,酒浸,焙乾,研磨成粉)
用法:以上藥物混合研磨均勻,每次取三錢,加水三碗,桃枝一把,桃葉四五片,一起煎煮十沸,溫水沐浴,勿浴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