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九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5)

1. 胎前四

熱甚不退,胎動不安者,罩胎散。如五、六日不解,大便不通,不惡寒,反惡熱,或日晡潮熱,微惡寒者,大柴胡湯去半夏。服後不通,煩熱盛甚,小承氣湯。如六、七日汗下後不解,病傳陰分,手足冷,脈細小者,理中湯加人參。

參蘇飲(方見前咳嗽條內。),

十神湯

發散瘟疫及時感風寒。

川芎(一錢),甘草(七分),麻黃(去節,一錢),乾葛(一錢),紫蘇(一錢),升麻(八分),赤芍藥(八分),白芷(一錢),陳皮(八分),香附(一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蔥白三個,水煎熱服,取微汗。

黃龍湯

治妊娠及新產後傷寒,和解退熱之藥。

柴胡(二錢),黃芩(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甘草(五分)

上銼,作一劑,生薑三片,水二盞,煎一盞,空心熱服。

人參白虎湯

治娠婦傷寒,身熱自汗,煩渴唇焦。

石膏(五錢),知母(二錢),人參(一錢),甘草(一錢)

上銼,一劑,加粳米一撮,水二盞,煎八分,不拘時服。

黃連解毒湯

治傷寒大熱煩渴,錯語呻吟,乾嘔。

黃連(炒,二錢),黃芩(炒,一錢半),黃柏(炒,一錢半),山梔子(炒,一錢半)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八分,溫服。

大柴胡湯

治孕婦傷寒,陽明六、七日,大便難,帶表。

柴胡(二錢),黃芩(一錢),半夏(一錢),白芍藥(八分,炒),大黃(錢半),枳實(炒,一錢)

上銼,一劑,姜三片,棗二枚,水二盞,煎八分,溫服。

小承氣湯

六、七日不大便,腹脹滿,潮熱,不惡寒。

大黃(三錢),厚朴(炒,二錢),枳實(炒,二錢)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一盞,熱服。

白話文:

胎前四

孕婦持續高燒,胎兒動不安靜,就服用罩胎散。如果五、六天症狀未見好轉,大便秘結,不畏寒,反而怕熱,或者午後發熱,略微畏寒,就服用大柴胡湯(去除半夏)。服用後仍便秘,煩躁、高燒加劇,就服用小承氣湯。如果服藥後汗出而症狀持續六、七天未見好轉,病情轉入陰分,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就服用理中湯加人參。

參蘇飲(方劑詳見前文咳嗽部分)。

十神湯

治療瘟疫和因風寒引起的感冒。

組成:川芎、甘草、麻黃(去節)、葛根、紫蘇、升麻、赤芍藥、白芷、陳皮、香附。

用法:水煎服,服用後微微出汗即可。

黃龍湯

治療妊娠期或產後傷寒,具有和解退熱的功效。

組成:柴胡、黃芩、人參、甘草。

用法:空腹服用。

人參白虎湯

治療孕婦傷寒,發熱自汗,口渴咽燥。

組成:石膏、知母、人參、甘草。

用法:不拘時服用。

黃連解毒湯

治療傷寒高燒、口渴、語無倫次、呻吟、乾嘔。

組成:黃連(炒)、黃芩(炒)、黃柏(炒)、山梔子(炒)。

用法:溫服。

大柴胡湯

治療孕婦傷寒,屬於陽明病六、七天,大便秘結,兼有表證。

組成:柴胡、黃芩、半夏、白芍藥(炒)、大黃、枳實(炒)。

用法:溫服。

小承氣湯

六、七天不大便,腹部脹滿,潮熱,不畏寒。

組成:大黃、厚朴(炒)、枳實(炒)。

用法: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