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九 (11)
卷九 (11)
1. 胎前四
用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
胃風湯
治孕婦久痢,元氣虛耗,日夜頻作無度之證。
人參(一錢二分),白朮(土炒,錢半),當歸(一錢,酒洗),白茯苓(去皮,一錢),川芎(一錢二分),肉桂(四分),白芍藥(酒炒,一錢二分)
水煎溫服。
香連丸
治妊娠痢疾,久而不已,此方主之,甚驗。
黃連(一斤四兩,銼碎,用吳茱萸十兩同拌,以沸湯少許,傾入碗內,泡一時,取出同炒,去茱萸,用黃連),木香(四兩半,不見火)
上,俱為末,用雞子清少許,入醋糊丸,每用二錢。
二便不通
妊娠大、小便不通者,乃臟腑積熱所致也,四物湯加枳實、厚朴、黃芩。若小水不通者,胞中有熱故也,冬葵子湯。
四物湯(方見經候條下。)
冬葵子湯
治妊娠小便不利,身重惡寒,起則頭眩。
冬葵子(兩半),茯苓(二兩),
末之,每服三錢,米湯調下。
腰痛
妊娠腰痛,最為緊要。蓋女人胞胎繫於腰,故腰痛酸急者,胞欲脫腎,必欲產也。若挫閃氣不行腰痛者,通氣散。腎虛腰痛者,青娥不老丸,大抵要固胎為主。
通氣散
治孕婦因挫閃或氣滯腰內疼痛。
補骨脂(不拘多少,瓦上炒)
上末之,先嚼胡桃肉一個,空心溫酒調下二錢。
青娥不老丸
治妊娠因腎虛腰痛,或風寒乘之。
杜仲(一斤,姜炒),破故紙(半斤,炒),胡桃肉(二十個)
上末之,蒜四兩,搗爛,丸如桐子大,每三十丸,酒下。
腹痛
妊娠腹痛,須辨其寒熱虛實。寒者脈遲,理中湯加砂仁、香附。熱者脈數,黃芩芍藥湯加白朮、桂枝。虛者,乃血滯不能養胎,脈無力,四君子湯加炒芍藥、當歸。實者脈有力,香殼湯,大便不通加厚朴、芍藥、黃芩。
理中湯
治孕婦觸冒寒氣腹中㽲痛,必用此湯主之。
人參(一錢二分),白朮(炒,一錢半),乾薑(炮,一錢半),甘草(炙,一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二大盞,煎至八分,空心服。
香殼湯
治妊娠氣不清爽,心腹脹滿或痛,為實也。
香附(五錢,炒),枳殼(四錢,炒)
末之,每服二錢,白湯送下。
黃芩芍藥湯(方見前痢疾條。)
四君子湯(方見前胎漏條內。)
心痛
妊娠心痛,非心痛也,乃胎氣上升所致,名曰子懸,用順氣養血安胎飲。又有客熱、客寒。若客熱犯胃而痛者,二陳湯加炒山梔、香附、白朮、黃芩、蒼朮,去半夏。客寒犯胃而痛者,火龍湯、草豆蔻丸。
二陳湯(方見前惡阻條內。)
火龍湯
治婦人妊娠心痛,因客寒邪氣犯胃而作。
艾葉(五錢,鹽炒熟),茴香(五錢,炒),川楝肉(五錢,炒)
上銼,作二劑,水二大盞,煎至八分,空心時熱服。
草豆蔻丸
治孕婦寒邪犯胃,心腹疼痛,必用此丸。
草豆蔻(一錢四分,麵裹,煨熟,去心),益智(八分,炒),白殭蠶(八分),陳皮(廣者,八分),人參(去蘆,八分),黃耆(蜜炙,八分),吳茱萸(洗,去蘆,八分),甘草(生、炙各三分),當歸身(六分),青皮(六分,去穰,炒),神麯(炒,四分),薑黃(四分),柴胡(四分),半夏(五分,薑製,宜去之),澤瀉(六分,去毛),麥芽(炒,六分),桃仁(七個,去皮、尖)
白話文:
胎前四
服用方法:用水兩杯,煎煮至一杯溫服。
胃風湯:
治療孕婦久痢,元氣虛弱,日夜腹瀉不止的症狀。
藥材:人參(1.2克)、白朮(土炒,1.5克)、當歸(1克,酒洗)、白茯苓(去皮,1克)、川芎(1.2克)、肉桂(0.4克)、白芍藥(酒炒,1.2克)。
服用方法:水煎溫服。
香連丸:
治療妊娠期間痢疾,久治不癒,此方療效顯著。
藥材:黃連(140克,切碎,與吳茱萸100克拌勻,用少許沸水沖泡一會兒,取出同炒,去除吳茱萸,只用黃連)、木香(45克,不經火炒)。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雞蛋清和醋糊做成丸藥,每次服用2克。
二便不通:
妊娠期間大小便不通,是因為臟腑積熱所致,可在四物湯中加入枳實、厚朴、黃芩。如果只是小便不通,是胞中積熱,可用冬葵子湯。
(四物湯方劑見經候條)
冬葵子湯:
治療妊娠期間小便不利,身體沉重、惡寒,起床時頭暈。
藥材:冬葵子(50克)、茯苓(100克)。
製法: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克,用米湯送服。
腰痛:
妊娠期間腰痛非常重要。因為女人的胎盤繫於腰部,所以腰痛酸脹,可能是胎兒欲脫落,將要生產的徵兆。如果是閃挫傷導致氣血不通而腰痛,可用通氣散。如果是腎虛導致腰痛,可用青娥不老丸,總之,要以固胎為主。
通氣散:
治療孕婦因閃挫或氣滯導致腰部疼痛。
藥材:補骨脂(適量,瓦上炒)。
製法:磨成粉末,先嚼碎一個核桃肉,空腹溫酒送服2克。
青娥不老丸:
治療妊娠期間因腎虛導致腰痛,或風寒侵襲所致。
藥材:杜仲(100克,薑炒)、續斷(50克,炒)、胡桃肉(20個)。
製法:磨成粉末,加入40克搗碎的大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30丸,酒送服。
腹痛:
妊娠期間腹痛,必須辨別寒熱虛實。寒證脈象遲緩,用理中湯加砂仁、香附。熱證脈象快速,用黃芩芍藥湯加白朮、桂枝。虛證,是血瘀不能養胎,脈象無力,用四君子湯加炒芍藥、當歸。實證脈象有力,用香殼湯,大便不通加厚朴、芍藥、黃芩。
理中湯:
治療孕婦受寒導致腹痛,此湯為主要藥方。
藥材:人參(1.2克)、白朮(炒,1.5克)、乾薑(炮,1.5克)、甘草(炙,1克)。
服用方法:將藥材切碎,一劑藥,加生薑三片,用水兩大杯,煎煮至八分滿,空腹服用。
香殼湯:
治療妊娠期間氣機不暢,心腹脹滿或疼痛,屬實證。
藥材:香附(5克,炒)、枳殼(4克,炒)。
製法: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克,白開水送服。
(黃芩芍藥湯方劑見前痢疾條)
(四君子湯方劑見前胎漏條)
心痛:
妊娠期間心痛,並非真正的心臟疼痛,而是胎氣上逆所致,稱為子懸,可用順氣養血安胎飲。此外還有外感熱邪、外感寒邪。如果是外感熱邪犯胃而痛,用二陳湯加炒山梔、香附、白朮、黃芩、蒼朮,去半夏。如果是外感寒邪犯胃而痛,用火龍湯、草豆蔻丸。
(二陳湯方劑見前惡阻條)
火龍湯:
治療婦女妊娠期間心痛,因外感寒邪犯胃而起。
藥材:艾葉(5克,鹽炒熟)、茴香(5克,炒)、川楝子肉(5克,炒)。
服用方法:將藥材切碎,做成兩劑,用水兩大杯,煎煮至八分滿,空腹熱服。
草豆蔻丸:
治療孕婦寒邪犯胃,心腹疼痛,此丸藥必不可少。
藥材:草豆蔻(1.4克,麵裹煨熟,去心)、益智仁(0.8克,炒)、白殭蠶(0.8克)、陳皮(廣陳皮,0.8克)、人參(去蘆,0.8克)、黃耆(蜜炙,0.8克)、吳茱萸(洗淨去蘆,0.8克)、甘草(生、炙各0.3克)、當歸身(0.6克)、青皮(0.6克,去瓤,炒)、神麴(炒,0.4克)、薑黃(0.4克)、柴胡(0.4克)、半夏(0.5克,薑製,宜去之)、澤瀉(0.6克,去毛)、麥芽(炒,0.6克)、桃仁(7個,去皮尖)。